寶寶握拳頭、揮手是為何?這五種「暗語」需了解,幫助寶媽讀懂娃

2021-01-18 糖果的媽媽

科學家對上千名嬰兒做了相關研究發現,寶寶的各種手勢以及表情的變化都是有意義的,並不是偶然為之。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會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時候就需要寶媽變身「福爾摩斯」,從細微之處甄別寶寶的意圖。

通過寶寶的肢體語言更好地解讀寶寶,這樣才能快速找到解決方案,讓寶媽們的「帶娃之路」變得暢通無阻。

明白寶寶的正確意圖才能更輕鬆

懷孕的時候,關玲就在幻想自己生完寶寶之後也是一位時尚辣媽,可事與願違,當了媽之後才發現整天照顧寶寶都忙不過來,哪來的時間收拾自己。

帶孩子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看著忙裡忙外照顧孩子的關玲,丈夫也幫不上什麼忙,於是把老家的媽媽叫過來搭把手。

婆婆來了之後,關玲明顯感覺輕鬆不少,果然還是有經驗的人照顧寶寶比較輕鬆,有時候寶寶一哭,關玲都不知道為啥,婆婆就已經準備好了奶瓶。

「你不能只關注寶寶哭鬧的事情,你看他這會握著小拳頭就是在說我餓了,你得明白這些動作才行。」

關玲恍然大悟,寶寶不同的肢體語言是在向媽媽傳達不同的意思,只有正確解讀才能讓帶娃變得事半功倍。

原來了解寶寶的肢體語言有這些好處

對於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說,只能通過肢體語言來向媽媽表達自己的需求,「我餓了」「我困了」或者「我不舒服」等等。

尤其是新手寶媽,如果能夠了解寶寶這些動作背後的含義,就能更加迅速地找到解決辦法,從而給予寶寶最貼心的照顧。

而且通過肢體語言跟媽媽進行「交流」,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變得融洽,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動作,就能夠明白「彼此的心意」。

此外,寶寶通過正確的肢體語言闡明自己的想法,對於今後語言的學習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能夠讓寶寶更早地學會說話。

這五種「暗語」,幫助寶媽讀懂娃

心理學家表示:在寶寶不會說話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行為來知曉寶寶的「暗語」,理解孩子想告訴自己的話。

暗語一:握拳頭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小手就是握著拳頭的,差不多三四個月的時候,就會呈現稍微打開的狀態。

如果寶寶「餓肚子」,就會握緊小拳頭,等到肚子填飽的時候雙手就會放鬆下來,通過這樣的行為告訴媽媽「該餵奶了」或者「我飽了」。

暗語二:搖腦袋

研究表明:大部分寶寶在出生之後會通過搖腦袋來模擬在羊水中的狀態,以此讓自己平靜下來。

所以,寶媽們看到寶寶搖腦袋的時候,很大概率上是寶寶有一些緊張,適當地拍拍寶寶給予安撫就可以了。

暗語三:揮手臂

寶寶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驚跳反射,這是一種寶寶特有的原始反射。

大人在受到驚嚇的時候通常會大喊大叫,可寶寶又不會說話,於是他就用力地揮舞自己的手臂,讓媽媽知道「我很害怕」。

暗語四:縮膝蓋

寶媽們發現寶寶哭鬧的時候縮著膝蓋,甚至把整個身體都蜷縮起來,多半是因為腸胃不適或者脹氣,向媽媽表達「我不舒服」的意思。

暗語五:踢踢腿

成年人在遇到開心的事情時會出現跺腳的動作,當寶寶玩得很愉快的時候也會有相同的動作——踢踢腿。

這是寶寶在說「我很高興,真好玩」,尤其是寶媽們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或者是跟寶寶做遊戲的時候,他會特別喜歡踢踢自己的「小短腿」。

寶媽們要因勢利導,這樣帶娃

了解了寶寶的這些「暗語」之後,寶媽們就得想辦法「對症下藥」,不管是寶寶有什麼要求都能夠輕鬆應對。

寶寶開心

當寶媽們發現寶寶「說」出了開心的暗語,不妨給寶寶做鬼臉、跟寶寶對視或者搖一搖他的小手臂,讓寶寶知道「媽媽感受到我的快樂啦」。

寶寶不開心

寶寶偶爾也會有「煩躁」的時候,寶媽們可以給寶寶一個擁抱,然後輕輕哼唱歌謠,緩解寶寶「暴躁」的情緒。

心理學家建議:對於0-3歲的寶寶來說,爸爸媽媽的擁抱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更喜歡被父母抱在懷裡的感覺。

寶寶不舒服

如果寶媽們get到寶寶有可能是腸胃不舒服,可以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或者是揉揉小肚子,這些都沒有效果的話,那寶媽就得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做檢查,聽從醫生的指導。

所以,寶媽們要及時讀懂寶寶的「暗語」,別讓寶寶自己在那干著急「媽媽怎麼聽不懂我的話呢」,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寶寶的需求哦。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寶寶常說的五種「嬰語」,讀懂後帶娃更輕鬆,寶媽能分出來幾個?
    讀懂寶寶們常說的五種「嬰語」,讓家長在帶娃時更輕鬆▶小臉憋得通紅,咧嘴哭有的時候,父母會發現小寶寶本來玩的好好的,但是突然會變得小臉通紅,而且還會咧著小嘴哭,其實這種情況下,一般是由於寶寶可能是要拉便便了,所以才會有如此的表現。
  • 新生兒睡覺為何容易驚醒?寶寶睡眠質量差的原因,新手寶媽要了解
    對新手寶媽而言,很多都有這樣的困惑,那就是自己家的娃怎麼就是個「睡渣」,哄好久好不容易哄睡著了,可娃睡一會兒又開始嗷嗷大哭。為何新生兒睡覺時更容易驚醒?寶寶睡眠質量差,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下面這些知識新手寶媽可要了解。
  • 「小牛奶」拿過來,生娃時醫生口中的「暗語」,不了解真的很尷尬
    導讀:「小牛奶」拿過來,生娃時醫生口中的「暗語」,不了解真的很尷尬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牛奶」拿過來,生娃時醫生口中的「暗語」,不了解真的很尷尬!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種無言的愛叫做寶寶的愛,新生兒的幾種表現,寶媽讀懂後掉眼淚
    ,真的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寶媽們的急切,寶媽們的心情我們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懷胎十月經歷了那麼多的痛苦,本以為生完娃就是脫離地獄了,可萬萬沒想到「才出虎穴又進狼窩」,寶媽心裡苦呀,當然需要一點甜來慰藉自己了!
  • 寶寶哭鬧不睡覺?這5種哭聲寶媽一定要懂!
    寶寶哭鬧不睡覺?這5種哭聲寶媽一定要懂!不知道寶寶為何哭鬧,許多新手媽媽會把責任推到自己頭上,長期以往,媽媽們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變得焦慮、壓抑。首先,媽媽們應該知道,所有寶寶表達自己的唯一途徑就是「哭」。只要寶寶們感覺不舒適,餓了肚子,或是需要釋放被看管的束縛感時,他們都會哭。
  • 寶寶1歲有「這5種表現」,證明大腦發育良好,寶媽心裡偷著樂吧
    寶寶1歲有「這5種表現」,證明大腦發育良好,寶媽心裡偷著樂吧寶寶生下之後,他的一舉一動我都十分的關注。每次寶寶有什麼樣的行為和舉動,我都會去網上查資料。現在寶寶有1歲多了,發育得很好。今天筆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獲得的知識吧!
  • 吃了會回奶的幾種食物,寶媽要適當調節飲食,避免斷了寶寶口糧
    但最近不知為何,奶水午飯滿足孩子每日的需求。可能是吃了一些容易回奶的食物,導致給寶寶「奶水供養不足」。坐月子期間,有哪些食物會引起回奶呢?為了避免孩子挨餓,新手媽媽也需要注意避開這幾種回奶的食物。一、哺乳期儘量避免大補的食物。
  • 寶寶為啥睡不好,了解這三個因素,寶媽再也不用擔心產後抑鬱了!
    難道生娃真能讓人變傻?其實讓寶媽變傻的不是生娃整個過程,而是娃不好好睡覺,影響了寶媽的睡眠質量。而奇缺的睡眠,不僅僅能讓孕媽變傻,還能讓他們產生抑鬱的情緒。這可是隱形的殺手,傷害寶媽於無形。小寶寶剛出生,好像不太適應新的作息習慣,一入夜就哭,哭了寶媽就休息不了,可寶寶既不是餓,也不是冷,也不是尿,就是寶媽剛一迷糊他就叫,這寶寶誠心是來找寶媽的茬?大家千萬別這麼想,寶寶睡不好,可能和下面三個因素有關,寶媽只需要掌握,並引導好寶寶,他和你的睡眠都會好起來的。
  • 這4種裝扮的寶媽,基本上不是自己帶娃,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有了寶寶之後,大多數寶媽就沒有時間打扮自己,也沒有精力去逛街買衣服,生活中充斥著柴米油鹽和寶寶的歡聲笑語,這是一個寶媽的生活狀態,生娃前後總是會有一定的差距和對比。這4種打扮的寶媽,大多不是親自帶娃,能看出來的都是過來人
  • 讀懂寶寶的心思,輕鬆帶娃不是夢
    假如寶寶能夠開口說話、或者有一種探測器能夠幫助我們知道寶寶究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那就太好了。別擔心,今天這一篇,就是湯姆根據實踐經驗、結合相關育兒知識,初步歸納出來的「寶寶行為實用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寶媽寶爸們讀懂寶寶的心思,讓輕鬆帶娃不再是夢。
  • 寶寶為啥睡不好,了解這三個因素,寶媽再也不用擔心產後抑鬱了
    難道生娃真能讓人變傻?其實讓寶媽變傻的不是生娃整個過程,而是娃不好好睡覺,影響了寶媽的睡眠質量。而奇缺的睡眠,不僅僅能讓孕媽變傻,還能讓他們產生抑鬱的情緒。這可是隱形的殺手,傷害寶媽於無形。如果是這種情況引起的孩子睡不踏實,寶媽可以用手去摸摸寶寶的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鼓溜溜的,那就說明孩子積食了,或者肚子裡有氣了,需要寶媽幫助排出。
  • 「謝謝,我不喝牛奶」,產婦生娃鬧笑話,這些產房「暗語」要了解
    產房用的"暗語"護士不解釋我們很難反應過來是什麼意思,畢竟這類用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極少用到,如果您現在正在備孕,了解這些"暗語"以後可能會對您有所幫助。產房"暗語"有哪些?2、側切"側切"又叫"會陰側切",如果順產過程中不順利,出現早產、胎兒過大或者胎頭位置不正等情況,醫生可能就會採用"側切"來幫助產婦產下孩子。所謂"側切"就是用手術刀在陰道旁邊切一道斜形切口,縮短第二產程。
  • 這4種穿衣打扮的寶媽,多半不是親自帶娃,過來人一眼就能看穿
    這4種穿衣打扮的寶媽,多半不是親自帶娃可如果有這2種穿衣打扮的特徵,多半也不是親自帶娃,只要親自帶過孩子的過來人,一眼就能看穿。穿高跟鞋有時候在商場裡,會看到一些穿著高跟鞋抱孩子逛街的辣媽。高跟鞋穿起來很累,再加上抱著二三十斤重的孩子,這樣的寶媽根本不可能走很久。多半都是有老公開車,或者有老人跟著一起逛街,可以搭把手換著抱孩子。
  • 讀懂幾個常見嬰兒肢體語言,帶娃無壓力
    最近有一些新手媽媽跟小編反應「帶娃太難了,小孩子還不會說話,也不知道他要什麼!不知道如何去哄才好。」身為父母,如何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呢?父母能讀懂寶寶的這些肢體語言,帶孩子沒壓力。我們首先來看看寶寶一般都有哪些身體語言,以下這些是寶寶常用的肢體的語言,寶媽可以通過這些肢體語言,來讀懂寶寶的意願。
  • 寶寶為啥睡不好,了解這三個因素,寶媽再也不用擔心產後抑鬱了!
    難道生娃真能讓人變傻?其實讓寶媽變傻的不是生娃整個過程,而是娃不好好睡覺,影響了寶媽的睡眠質量。而奇缺的睡眠,不僅僅能讓孕媽變傻,還能讓他們產生抑鬱的情緒。這可是隱形的殺手,傷害寶媽於無形。所以,管理孩子的睡眠,是保證寶寶智力發育正常,寶媽情緒健康的關鍵點。但問題來了。
  • 嬰幼兒寶寶的動作暗示:「媽媽我愛你!」,讀懂了的寶媽眼眶一熱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媽媽把一顆心全放在了寶寶身上,但是我們的嬰幼兒寶寶也同樣很愛媽媽,只是有時候媽媽自己感受不到,因為小傢伙也不會說話,只能通過一些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所以為了不傷小傢伙脆弱的心靈,寶媽可一定要讀懂哦~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寶寶的哪些動作是在暗示:「媽媽我愛你!」呢?
  • 為何寶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寶寶反而更容易生病呢?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想要寶寶少生病,並不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就行,還需提升寶寶免疫力自從家裡有了寶寶後,父母最為關心的就是寶寶,寶寶生病,比自己生病都難受。
  • 冬天帶娃「五不洗」,寶寶再髒也要忍住!寶媽趕緊收藏
    每次給寶寶洗澡就像打仗一樣,每次都要花上好長時間,一來二去就擔心寶寶受涼生病 小安想說,只要掌握正確的冬季洗澡方式,寶媽就不用擔心寶寶感冒啦~~
  • 寶寶的這幾種"信號",說明被過度餵養了,寶媽千萬別亂餵孩子
    一旦發現寶寶身高體重比處於合格邊緣,寶媽們就開始著急,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加餐。健康的孩子三個月就可以翻身了,而二花已經五個月了,還沒有翻身的跡象,這是發育遲緩的表現。二花媽媽這才意識到,給孩子餵的飽飽的並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科學餵養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 寶寶出牙期究竟是啥時候?要讀懂「出牙順序」,錯誤處置會害了娃
    很多寶媽在養娃的時候會驚訝地發現,寶寶的嘴裡竟然冒出了「小白尖」,這個「才露尖尖角」就表示孩子出牙啦。伴隨著寶寶出牙,還有一大堆的問題等著媽媽:寶寶的第一顆牙什麼時候發育?寶寶出牙需要注意什麼?今天就帶著大家讀懂「出牙順序」,正確應對出牙注意事項幫助寶寶健康成長。10個月的小寶寶牙齒遲遲不出現,寶媽病急亂投醫,醫生怒斥:害娃同事小張是一位有著10月齡寶貝的寶媽,小張還沒從初為人母的喜悅中緩過來時,寶寶最近的情況可著實急壞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