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水田裡採摘上來的菱角鮮嫩欲滴。
8月27日一大早,家住海曙歐尚附近的孔永海就帶著家人興衝衝趕到位於海曙區集士港鎮的新後屠橋村,一口氣買了10公斤菱角,順便帶小外孫體驗一把採菱角的樂趣。
又是吃菱好時節
8月27日,農曆七月二十七,又到「七菱八落」的時節。
民間俗語「七菱八落」,指的是菱角通常在農曆七月成熟,八月落柄。雖然和「七零八落」同音,「七菱八落」不帶半分破殘感,反而透露出勃勃生機。
這回,孔永海買了10公斤菱角,說是要帶回家去分給親朋好友嘗個鮮。
一旁的水桶裡,浸著種植戶屠曙光剛剛從水田裡摘下來的菱角。菱角呈鮮豔的綠色;剝開皮後,果實又白又嫩;咬上一口,口感有點像生的番薯,又有些像荸薺。
屠曙光種了5畝菱角。目前已經開始採摘銷售的是「個頭比較大,兩頭翹起」的綠菱,上市一個多星期,每天的銷量在25-30公斤。
作為一種時令水果,菱角雖然長相不起眼,但卻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孔永海就是其中之一,「一年差不多要跑過來買兩三回」。
「估計本周就可以大批量採摘了。」屠曙光說,根據往年的經驗,銷量最好時一天可以賣出150公斤左右的菱角。
孩子們採菱角、吃菱角。
直接吃、蒸著吃,都可以大飽口福
菱角雖然長相不起眼,但功效卻不小,據說有滋陰清熱、緩解秋燥的作用,《本草綱目》中也稱,菱角能補脾胃、強股膝,健力益氣。
屠曙光說,菱角易老,一般兩頭開始發黑,就是變老的標誌。不過,無論是嫩還是老,各有吃法,嫩的直接剝皮吃,老的就丟到鍋裡蒸著吃。
把菱角丟到高壓鍋裡蒸一下,看起來簡單,但其實也有技巧。清朝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曾提到,煮菱角,一定要「爛煮之,有松子仁香」,「廚人不肯煨爛,故金陵人有終身不知其味者」。
當然,如果不嫌麻煩,菱角還可以用來做菱粉糕。將菱角去殼、曬乾、研成細末,然後加糯米粉、白糖拌勻,放入籠屜中蒸熟,取出切塊即可。
據傳,菱粉糕是清朝一道有名的小點心,同樣具有健脾胃、益氣力的功效。
屠曙光的父親在採摘菱角。
划著船兒採紅菱
這次,孔永海帶外孫一起來買菱角,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外孫體驗一把「採菱」的樂趣。屠曙光說,目前整個新後屠橋村專門種植菱角的農戶,只有他們一家。除了採摘、銷售菱角,他也會帶一些來現場買菱角的客戶體驗一把「下水採菱」樂趣。
說起「採菱」,恐怕很多人腦海中會不由自主冒出「我們倆划著船兒採紅菱」的曲調。不過,這句歌詞只是對採菱本身的描述,事實上,採菱給人帶來的享受遠不止這些。
早在南北朝時,女子在採菱時多會唱《採菱曲》,曲調柔美動聽。詩人江淹曾這樣描述採菱:「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紫菱亦可採,試以緩愁年。」
在他看來,蕩漾在水中,不緊不慢地採著菱角,甚至還有緩解憂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