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是評判寶寶在各年齡段發育是否正常的衡量標準之一。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看到又白又胖的小娃娃,我們總是忍不住想去掐一掐肉嘟嘟的小臉蛋。在大家的印象中,寶寶胖一點更健壯也更可愛。
然而寶寶體重增長也要有個限度,不論是胖是瘦,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琤琤的體型並不是很豐滿,老公更是又高又瘦,誰也想不到兩個人能生下一個「XXL」號的小寶寶。寶寶出生時不多不少正好八斤,看起來還算正常。
然而到了寶寶百天時,完全脫胎換骨,小腿肉肉的好像香腸,眼睛也胖成一條縫,已經長到了和正常5個月左右孩子差不多。
然而琤琤和老公還覺得很自豪,炫耀似的說,自家寶寶一次能喝將近100ml奶粉。
做護士的表姐實在看不下去,嚴肅地告訴他們去給孩子檢查一下身體,吃這麼多孩子的胃怎麼受得了?
寶媽有了孩子後,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自己奶水不足,不能供應充足營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過度餵養同樣不可取。
上海兒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超教授表示,剛出生的嬰兒其生理胃容量為5~7毫升,解剖胃容量為20毫升,然而大多數父母都會給其餵養超過30ml奶液。
該院每年5-6個新生兒因胃穿孔夭折,可見過度餵養有多普遍。
1. 擔心孩子吃不飽
產婦在產後普遍存在餵養焦慮現象,只要寶寶哭鬧就會聯想到是不是因為飢餓,同時旁人對餵養的重視也會頻繁督促媽媽給孩子「多吃些」。
2. 希望寶寶長得好
出生不長時間的寶寶,要是被媽媽餵養得肉乎乎,一定會得到別人的交口稱讚。要是寶寶稍微瘦了一點點,所有人都會跟著操心。
在我們國家的審美中,幼兒就是要白白胖胖才可愛,同時因為大家對過度餵養認識不到位,才會造成寶寶長期被多餵奶的現象。
1. 超重肥胖,引起一系列問題
2013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為8.4% ,肥胖率為3.1%。
研究表明,肥胖極易引起兒童血壓、血糖異常,從而引發一系列如呼吸睡眠暫停等全身多系統的健康問題,且會誘發兒童早熟。
2. 消化系統負荷過重
嬰兒從出生後消化系統實際上並未完全發育成熟,在6、7個月左右才會逐漸穩定。
在此之前每頓奶都超出身體所需來餵養,無疑加重寶寶身體負荷,出現厭奶、身體不適等症狀。
3. 胃部撐大越來越胖
胃部是有彈性的,如果每頓奶都多喂,寶寶的胃會越撐越大,慢慢地,寶寶會更容易感到飢餓,對飲食的需求也會增加,體重更不好控制。
兒童標準體重計算公式
1~6個月寶寶體重(kg)= 出生體重(或3kg)+月齡×0.6(kg);
7~12月寶寶體重(kg)= 出生體重(或3kg)+月齡×0.5(kg);
2~10歲寶寶體重(kg)= 年齡×2+7(或8)(kg)。
正常體重:在標準體重加減10%以內的範圍;
超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19%;
肥胖: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
營養不良:低於標準體重的15%以上。
新生兒每天標準的進餐次數為 7~8次;
2月齡時每天標準的進餐次數為5~7次;
6月齡時奶量減少為4次,穿插3次輔食;
6個月以後正餐次數開始趨於成人減少到3次,中間添加1~3次小點心;
1歲以後,基本保持與成人進餐規律一致,下午或有飢餓感時添加1~2次小點心。
糖果媽媽叮囑:寶寶在吃飽後會自動吐出乳頭,媽媽此時就不要強喂。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