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到2020年開放60%以上全國和省級文保單位
修繕一新的桂園,前方建築物被拆除,變成休閒小廣場。資料圖片
文物保護近年來是全國上下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國務院以及廣東省政府先後出臺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相關文件。
在汕頭,文物保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自去年首次在市委全會部署歷史文物修繕以及小公園開埠區試點修繕工作開展之後,政府對於文物保護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
近日,汕頭市人民政府印發《汕頭市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行動方案》,對汕頭未來幾年的文物保護工作提出了不少具體的要求。其中就提出,到2020年,全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至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加至50處,60%以上的全國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公眾開放。
●文/南方日報全媒體記者 許端陽
實習生 瞿楚楠
力爭增加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負責文物工作的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物科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從數據上看,近年來,各部門更重視文物申報及保護工作。
目前,汕頭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分別為東徵軍紀念館、崎碌炮臺以及文光塔,同時,汕頭還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7處。「其中,在2015年底公布的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汕頭便新增了桂園、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秦牧故居、東裡寨等10處文保單位。其中,還包括了首批廣東省水下文物保護區——南澳一號水下文物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在行動方案的總體目標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至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加至50處,新公布的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批,總數增至250處左右。完成重點文物保護項目30項以上,全市各區縣均設立博物館。文物執法力量不斷增強,文物安全形勢明顯好轉,文物展示與利用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高,60%以上的全國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公眾開放」。
具體到文物保護的第一步——文物申報的要求,方案中提到「啟動第六批、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評審工作,組織推薦符合條件的文物保護單位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有所突破。」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距離行動方案所定的目標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文物科工作人員看來,既然名為行動方案,便有實現的可能。
「對此,文物各所屬單位正為之而努力。目前,第八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正在開展,而汕頭的申報數量更是前所未有,在目前預申報的名單中,有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將爭取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預申報名單更是達到了23處。」該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各單位自覺申報以及文廣新局的動員所取得的成果。」
與此同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也在逐步攀升。目前,由各區、各街道申報的第六批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已經通過公示,正上報市政府核定。在這份名單中,共有50處不可移動文物獲得推薦,其中包括古遺址2處、古建築21處、古墓葬4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23處。
「從總體數量來看,過往5批文物保護單位的推薦名單從未達到這個數量,而各個文物種類的數量也分布得較為均衡。從區位分布來看,遍布了六區一縣。」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像汕頭市公安局的彬園、檢驗檢疫局的日本領事館舊址,都是所屬單位自覺來到文物科了解申報相關政策並提交申報。
各區縣每年至少實施1個文物保護項目
文保單位除了申報,還需要保護。為此,在去年的汕頭市委十屆七次全會上,汕頭市委書記陳良賢提出,汕頭將開展「六個十」工程,其中包括10處歷史文物的修繕工作。這10處歷史文物修繕工作也於今年春節前陸續完工,但這只是汕頭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始。
行動方案提出了「完成重點文物保護項目30項以上」的目標,並對此作出具體要求:「每年組織編制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修繕設計方案,啟動實施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修繕項目,開放利用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至2020年,全市完成50處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作,各區縣每年至少實施1個以上文物修繕保護項目。」
此項工作正在逐步推進中。在去年的基礎上,汕頭市文廣新局委託具有文物設計資質的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州築源建築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廣東宏圖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潮州市規劃設計總公司古建所等多家專業設計團隊同步開展修繕工程的勘察設計工作,組織編制國民革命軍東徵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和達濠古城牆、陳慈黌故居、2處紅色交通站舊址、東裡寨、潮海關舊址高級幫辦宿舍、英國領事署舊址、涵元塔、鎮園、安平路46號(集成發)、捷興洋行等一批修繕設計方案。
據介紹,今年汕頭將啟動2處紅色交通站舊址、潮海關華員低級幫辦宿舍二期、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會公署舊址二期、桂園、蓬沙書院一期(後座)、深奧康氏宗祠、達濠古城牆、彬園、老媽宮戲臺等一批修繕工程,其中部分省保項目獲得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的支持,有關項目已著手啟動實施。
記者獲悉,目前,紅色交通站舊址修繕方案已出;老媽宮戲臺修繕已經大體完成,預計中秋可以「開戲」;彬園修繕已經完成等待驗收並布展;桂園的景觀提升工作也已經完成;安平路46號(集成發)修繕設計方案也已出臺,這裡作為中國電影大師鄭正秋電影夢起源的地方,將打造成影視藝術方面的博物館。
鼓勵文博單位「走出去」「請進來」
從方案中可以看到,汕頭重點文物保護工程上體現出不少潮汕特色,其中像小公園片區、南澳古沉船、海絲文物、革命歷史文物、華僑文物、涉臺文物等,都是具有汕頭特色的文物種類。這些文物可以支撐並組成起汕頭文化的內涵,因此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此外,按照《行動方案》,小公園開埠區修繕完成的文物保護單位將實現對公眾免費開放,各區縣60%以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部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實現對公眾免費開放,力促文物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據了解,未來數年,將以小公園片區為修繕重點,建設開埠文化專題博物館,打造小公園開埠區博物館群。龍湖區博物館、潮南區博物館建成後將對公眾免費開放。此外,鼓勵文博單位「走出去」與「請進來」,鼓勵優秀流動展覽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等,使農村和偏遠地區群眾能夠免費享受公共文化服務。以市博物館、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為試點,構建博物館文物數位化資源平臺,開展「網際網路+潮汕文化」專項行動。以小公園開埠區、樟林古港為試點,探索陳列展示、文創產業、旅遊景區、教育基地等有效可行的文物建築合理利用模式,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
其中,在開埠區打造專題博物館群成為了一項重點工作。目前,去年修繕完成的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會公署舊址、潮海關舊址華員低級幫辦宿舍、桂園等均已作為專題博物館對外開放。
(責編:牛攀、李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