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闡釋普惠金融:讓金融回歸服務業實質

2020-12-11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3月22日,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在海南博鰲召開,央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在普惠金融分論壇上表示,普惠金融是讓金融回歸服務業實質,從金融業自娛自樂走向為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為民眾的投資消費服務。

吳曉靈在「普惠金融:金融的『平民化』」分論壇上表示,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十三五」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做好普惠金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普惠金融就是讓每一個人在有金融服務需求的時候能夠及時的、有尊嚴的以合適的價格獲得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不僅限於存款、貸款、支付結算,而且還應該包括保險、投資和財富管理。普惠金融就是讓金融回歸服務業的實質,從高高的殿堂走向民眾,從金融業自娛自樂走向為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為民眾的投資消費服務。

海南省副省長何西慶認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發展普惠金融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何西慶介紹,海南省採取了一系列有關措施,加快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一是農民小額貸款每年發放額已達到了35億元以上,財政對10萬元以下的農民小額貸款給予了貼息。二是農業保險財政每年安排資金超過1億元,對橡膠、水稻等15個險種提供了保險補貼。三是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每年發放額超過25億元,安排財政資金7500萬向銀行、企業、擔保機構補貼一定比例的利息。

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對中小微企業擔保貸款的補貼和獎勵接近3億元,中央、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安排人民小額貸款資金4.83億元,撬動150億元農民小額貸款,惠及32萬農戶,有力增強了農民地區小微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有力支持了企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吳曉靈認為,金融科技的介入並不改變金融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應當...
    文 / 爾東琛2020-12-25 06:44:46來源:FX168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應「寬嚴相濟」】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吳曉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金融機構應該按照自身情況和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
  • 吳曉靈:對金融科技公司應按介入方式及程度等原則實施差別監管
    由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領銜的《資管大時代》一書發布。新書發布中,吳曉靈接受多家媒體聯合採訪,回應了對外開放、過渡期延長、直接融資和牛市、金融科技、信用債、投資者保護等問題。 以下內容節選自2020年12月23日財經觀察站發表的《對話吳曉靈:資管大時代下的投資與監管》一文,吳曉靈分別對金融科技、功能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三大問題做出了回應。
  • 普惠金融組織與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基於此,本研究在系統分析國內外普惠金融發展理論和現實的基礎上,針對山東省普惠金融組織發展存在問題,提出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若干政策建議。  一、主要內容  該研究立足我國國情和金融改革現實,結合國際普惠金融發展經驗,提出普惠金融組織主要包括中小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 中銀消費金融榮膺「普惠金融消費者影響力獎」
    作為首批由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受邀出席論壇並榮獲「普惠金融消費者影響力獎」,與滬上50多家銀行、同業機構交流探討,探索普惠金融未來發展方向。2020 年是我國《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 年)》 的收官之年。
  •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理財 大小: 6.67M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村金融改革需走新型合作金融道路
    「普惠金融:探索農村金融改革的新模式」主題分論壇主持人、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開篇就闡明了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我國已經連續多年一號文件是關注三農問題,因此關注與三農有關的農村金融問題以及更加廣泛的普惠金融問題,如今已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非常重大的、雖然已經取得很多進展,但還存在許多問題的領域。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摘要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對普惠金融賦能作用日益增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城鎮收入差距作為普惠效用指標,基於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對於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對2008年至2018年我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進而城鄉收入差距越小。
  •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招聯金融榮獲「2020普惠金融獎」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招聯金融榮獲「2020普惠金融獎」2021年01月13日 13:56:03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近日,由鳳凰網廣東、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深圳市銀行業協會、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攜手舉辦「2020深圳金融星光」頒獎盛典暨「新擔當·深圳金融業先行示範創新發展」研討會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數字普惠金融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12月17日,在2021中關村(000931,股吧)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實踐愈加豐富,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普惠金融走到了十字路口
    來源:華夏時報冉學東目前在我國普惠金融存在著兩個極端問題,一個是「惠而不普」,一個是「普而不惠」,螞蟻金服暫停上市讓這個問題更加凸顯。很顯然,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目前我國普惠金融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問題的實質是,如果在普而不惠和惠而不普之間找一個平衡點,比如目前小貸公司、農信社等開辦的普惠金融也許是「惠」的,但是由於規模有限,盈利能力不強,經營水平不足,面臨較高風險,不具備可持續性。
  • 中信銀行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半年普惠金融、製造業貸款...
    中信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平穩增長、資產質量總體可控、業務規模穩步提升,能夠取得上述成績,與中信銀行堅持回歸本源,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持續提升內控合規與風險管理水平密不可分。普惠金融貸款增幅超10%上半年,中信銀行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全力推動普惠金融業務發展,「規模增長、戶數增加、質量穩定」良好發展局面初步形成。
  • 「前沿譯文」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下)
    為了分析金融科技信貸是否對增長產生影響,我們添加了新發起的金融科技信貸總數佔2015年名義GDP的比重的對數,作為對2014-18年期間回歸的另一個解釋變量。估計全面普惠金融的貢獻:我們將金融科技驅動的普惠金融指數和傳統普惠金融指數替換為綜合普惠金融的初始水平。我們發現,最初的全面普惠金融水平對人均GDP增長有積極影響,但是一旦將傳統金融部門深度的指標(國內私人信貸與GDP的比率)添加到回歸中,這種影響就沒有統計學意義。
  • 大數金融: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數字科技的持續進步和應用,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破解小微融資難題,踐行普惠金融,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 科技賦能銀行升級轉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
  • 吳曉靈接受網易研究局等採訪:系統闡述對信用債、金融科技、直接...
    近日,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就對外開放、過渡期延長、直接融資和牛市、金融科技、信用債、投資者保護等大家普遍關注的資管問題接受了網易研究局等媒體的採訪。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吳曉靈:建議適度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
    由於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衝擊,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存量資產處置難度的問題一直被認為將直接給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機構和個人帶去衝擊。近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新著《資管大時代》一書出版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 大數金融與金融機構深化合作 踐行普惠金融
    摘要:本網4月02日訊 伴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已經下探深水區,深入推進小微貸款業務發展,踐行普惠金融。大數金融作為金融科技行業的標杆力量,一直在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利用自身的科技力量,助力銀行金融機構實現科技轉型。
  • 現金白卡: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近日,央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現金白卡」從中了解到,金融科技可賦能普通公民,促進普惠金融發展。今年11月18日,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再平曾表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金融一定要有技術,而金融的技術歸根到底是信息技術。因為金融做的是跨空間的交易,這充滿不確定性。
  • 金融壹帳通優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 科技助力雲貴川渝普惠金融發展
    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為打造支持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環境,地方監管部門協同金融機構正積極進行金融創新,著力打通包括民營、小微、製造業等重點領域融資通道。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
  • 從網際網路金融到股市投資 陸家嘴傳來「一行三會」監管風向
    銀監會副主席郭利根:發展普惠金融要補足金融結構性短板中國銀監會副主席郭利根在論壇演講時指出,發展普惠金融要補足金融結構性短板。要積極探索符合普惠金融發展的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如允許投貸聯動試點、探索科創企業金融服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