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組織與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2020-12-20 大眾數字報

  孫國茂 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省金融高端人才,青島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專著十多部;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人民日報》等發表論文近200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30多篇;主編多部年度研究報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重大研究課題十多項,獲得山東省社科成果一等獎二次、二等獎等多次。

□孫國茂 安強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發展普惠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出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也對發展普惠金融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更高要求。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已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普惠金融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與和諧。立足我國金融改革現實,對普惠金融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加以剖析,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普惠金融發展理論體系和政策建議,成為當代理論工作者的重大學術使命。山東是國內最早出臺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意見的省份,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對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義。基於此,本研究在系統分析國內外普惠金融發展理論和現實的基礎上,針對山東省普惠金融組織發展存在問題,提出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若干政策建議。
  一、主要內容
  該研究立足我國國情和金融改革現實,結合國際普惠金融發展經驗,提出普惠金融組織主要包括中小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結合山東省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資源分布狀況,提出發展普惠金融組織構建和完善普惠金融體系。通過調查,分析了山東省農戶及小微企業融資現狀以及普惠金融組織發展現狀,運用實證分析,提出了「轉型、創新、完善」思路和規範發展普惠金融的創新觀點和政策建議。此外,本研究認為,普惠金融屬於金融,必須將普惠金融納入監管,應當建立以地方金融監管為主的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地方金融監管體系,以常規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普惠金融監管。本研究強調,信息披露是金融監管的重點,必須強制要求普惠金融機構進行信息披露,防範普惠金融組織非規範運營風險。本研究創新性提出,普惠金融不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自然到來。儘管普惠金融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可持續的原則,但政府參與不可或缺。對政府來說,不僅需要制定發展普惠金融的措施與規劃,還需要出臺支持普惠金融組織發展的相關法規和政策。要通過設立專項引導基金等不同的財政、稅收、減免和補償政策激勵、促進普惠金融組織發展。在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要加大網際網路技術推廣與應用,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技術,引導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將更多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供給到農村和偏遠地區;需要不斷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加快小微企業和農民信用檔案和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普惠金融組織運行風險。
  二、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圍繞普惠金融提高金融可得性這一核心問題,本研究提出,普惠金融組織應是由民間金融、合作金融、小微金融、網際網路金融共同構成的組織體系。這一核心內涵及其範疇的明確,豐富了普惠金融相關理論。目前,國內尚無對普惠金融組織範疇的統一界定,雖然國家要求、鼓勵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但從實施效果看,大型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很難與小微金融消費者相匹配,原因是成本、收益很難對稱。因此,應當建立以小微金融機構為主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規範發展小微金融組織。該研究通過對山東省普惠金融供求現狀的調查,提出創新普惠金融服務產品,發展普惠金融組織的建議,為解決普惠金融服務需求與供給不對稱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對金融服務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普惠金融意義重大。整個研究始終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這一主題展開。
  三、社會反響
  該研究2017年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夏斌、吳曉求、胡汝銀等著名經濟學家對該研究給予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吳曉求教授為本研究作序並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發表書評。孫國茂教授以本研究為基礎不斷開拓研究邊界,豐富研究內容,連續3年出版《山東省普惠金融發展報告》(中國社科院藍皮書系列),完成「建立以小微金融為主的普惠金融體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建議」「利用積極財政政策,加快我省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加快我省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提高中小企業金融可獲得性」等研究報告,並以專報形式呈報省委、省政府,先後獲得包括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內的多位省領導批示,部分研究觀點和建議被省委、省政府文件採用。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數字普惠金融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12月17日,在2021中關村(000931,股吧)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實踐愈加豐富,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摘要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對普惠金融賦能作用日益增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城鎮收入差距作為普惠效用指標,基於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對於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對2008年至2018年我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進而城鄉收入差距越小。
  •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招聯金融榮獲「2020普惠金融獎」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招聯金融榮獲「2020普惠金融獎」2021年01月13日 13:56:03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近日,由鳳凰網廣東、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深圳市銀行業協會、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攜手舉辦「2020深圳金融星光」頒獎盛典暨「新擔當·深圳金融業先行示範創新發展」研討會
  • 《中國金融》|餘文建:新發展理念引領普惠金融發展
    作者|餘文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期  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為了定量衡量普惠金融發展水平,2016年底,人民銀行建立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及填報制度。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
  • 現金白卡: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近日,央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現金白卡」從中了解到,金融科技可賦能普通公民,促進普惠金融發展。今年11月18日,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再平曾表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金融一定要有技術,而金融的技術歸根到底是信息技術。因為金融做的是跨空間的交易,這充滿不確定性。
  • 大數金融: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大數金融: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2019-09-19 17:06:11   來源:網際網路
  • 幫助創業者走出困境 友信普惠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有效落實普惠金融政策,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已經成為社會重要共識。雖然當前全國復工復產形勢較好,但受疫情影響,民營小微企業經營壓力依然普遍較大。  小微企業往往是社會就業和稅收的重要貢獻者,也是社會創新的主要力量。
  •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理財 大小: 6.67M
  • 中銀研究:中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商業模式比較研究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 張興榮、周科、郭顯照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趨勢總體向好,但在一定範圍內仍存在「普而不及」「普而不足」「普而不惠」「普而不優」的挑戰,研究推廣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 李揚:普惠金融的發展必須依靠數字經濟
    華夏時報網本報記者:吳麗華 孟俊蓮 北京報導「普惠金融真正的康莊大道必須要靠數字經濟的發展才能鋪平。」4月28日,「2018第二屆中國信用科技與普惠金融論壇」上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如此表示。
  • 聚焦消費金融發展 招聯金融堅持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道路
    對於招聯金融來說,實現金融和消費場景的無縫對接,為用戶提供集購物、旅遊、教育等眾多服務於一體的消費場景,在有利於自身穩健發展的同時,也為消費市場新格局的建設注入了活水。 積極響應監管號召 助力實現美好信用生活 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使金融科技和整個消費市場朝著更為便捷的方向邁進,由此,也加快了國家對於普惠金融市場的扶持力度。
  • 徐諾金:普惠金融的蘭考探索及創新
    蘭考模式2019年成功入選中組部組織編寫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和中央黨校教學案例;2020年入選河南省首屆經濟體制改革十大案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方位下,中國共產黨堅守金融為民初心、秉承共享發展理念而提出的金融發展戰略,這既是全面決勝小康、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增進社會公平與社會和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內在要求。同時,發展普惠金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存在「知不易行亦難」的現實困境,為探索普惠金融發展道路,開展先行先試是其中重要一環。
  • 前沿譯文 | 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上)
    對此,國際貨幣組織採取大規模實證研究後發現:在疫情期間以及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正在提高普惠金融程度,並與國內生產總值的較高增長相關。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在緩解持續發生的COVID-19危機的經濟和社會影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拓寬低收入家庭和小企業的金融渠道也可以支持更具包容性的復甦。
  • 數位技術為普惠金融注入新活力 榕樹貸款助力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如今,科技正助推著普惠金融進程。
  • 國務院:完善普惠金融法律法規體系
    中國網財經1月15日訊 今日,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逐步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形成系統性的法律框架,明確普惠金融服務供給、需求主體的權利義務。  其中,規划進一步指出需確立各類普惠金融服務主體法律規範。研究探索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的有關制度。
  • 讓數字普惠金融惠及更多農牧民
    根據協議,我市將與浙江網商銀行重點在普惠金融、產業金融、平臺金融等方面開展合作。浙江網商銀行將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數字普惠金融優勢,發展巴彥淖爾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在我市所有旗縣區落地上線。  早在2019年1月,五原縣就已與浙江網商銀行籤訂合作協議,在全縣開展了「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尹志超:發展普惠金融對家庭收入將...
    那麼經過近年來的大力推進,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如何,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又處於何種水平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尹志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成年人基礎金融服務使用比例逐漸提高,特別是在數字支付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已從2014年的38.2%升至2017年的60.9%。
  • 郵儲銀行:中國普惠金融先行者
    李國華表示,探索普惠金融的發展之路必須基於自身的特點、優勢、核心競爭力等要素,「任何一個企業的戰略都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它必須體現企業的歷史沿革、資源稟賦、文化傳統以及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等。在2007年成立之初,我們就對中國的經濟結構、金融環境及自身的問題和優勢進行了認真、全面的分析研究,確定了普惠金融的戰略定位。」
  • 發展普惠金融 助力鄉村振興
    「黃羊養殖貸」是齊魯銀行助力縣域金融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齊魯銀行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以「機制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為抓手,走出了一條支持縣域金融發展的特色之路。走好第一步,做實謀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