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茂 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省金融高端人才,青島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專著十多部;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人民日報》等發表論文近200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30多篇;主編多部年度研究報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重大研究課題十多項,獲得山東省社科成果一等獎二次、二等獎等多次。 |
□孫國茂 安強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發展普惠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出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也對發展普惠金融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更高要求。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已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普惠金融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與和諧。立足我國金融改革現實,對普惠金融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加以剖析,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普惠金融發展理論體系和政策建議,成為當代理論工作者的重大學術使命。山東是國內最早出臺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意見的省份,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對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義。基於此,本研究在系統分析國內外普惠金融發展理論和現實的基礎上,針對山東省普惠金融組織發展存在問題,提出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若干政策建議。
一、主要內容
該研究立足我國國情和金融改革現實,結合國際普惠金融發展經驗,提出普惠金融組織主要包括中小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結合山東省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資源分布狀況,提出發展普惠金融組織構建和完善普惠金融體系。通過調查,分析了山東省農戶及小微企業融資現狀以及普惠金融組織發展現狀,運用實證分析,提出了「轉型、創新、完善」思路和規範發展普惠金融的創新觀點和政策建議。此外,本研究認為,普惠金融屬於金融,必須將普惠金融納入監管,應當建立以地方金融監管為主的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地方金融監管體系,以常規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普惠金融監管。本研究強調,信息披露是金融監管的重點,必須強制要求普惠金融機構進行信息披露,防範普惠金融組織非規範運營風險。本研究創新性提出,普惠金融不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自然到來。儘管普惠金融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可持續的原則,但政府參與不可或缺。對政府來說,不僅需要制定發展普惠金融的措施與規劃,還需要出臺支持普惠金融組織發展的相關法規和政策。要通過設立專項引導基金等不同的財政、稅收、減免和補償政策激勵、促進普惠金融組織發展。在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要加大網際網路技術推廣與應用,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技術,引導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將更多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供給到農村和偏遠地區;需要不斷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加快小微企業和農民信用檔案和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普惠金融組織運行風險。
二、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圍繞普惠金融提高金融可得性這一核心問題,本研究提出,普惠金融組織應是由民間金融、合作金融、小微金融、網際網路金融共同構成的組織體系。這一核心內涵及其範疇的明確,豐富了普惠金融相關理論。目前,國內尚無對普惠金融組織範疇的統一界定,雖然國家要求、鼓勵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但從實施效果看,大型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很難與小微金融消費者相匹配,原因是成本、收益很難對稱。因此,應當建立以小微金融機構為主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規範發展小微金融組織。該研究通過對山東省普惠金融供求現狀的調查,提出創新普惠金融服務產品,發展普惠金融組織的建議,為解決普惠金融服務需求與供給不對稱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對金融服務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普惠金融意義重大。整個研究始終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這一主題展開。
三、社會反響
該研究2017年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夏斌、吳曉求、胡汝銀等著名經濟學家對該研究給予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吳曉求教授為本研究作序並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發表書評。孫國茂教授以本研究為基礎不斷開拓研究邊界,豐富研究內容,連續3年出版《山東省普惠金融發展報告》(中國社科院藍皮書系列),完成「建立以小微金融為主的普惠金融體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建議」「利用積極財政政策,加快我省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加快我省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提高中小企業金融可獲得性」等研究報告,並以專報形式呈報省委、省政府,先後獲得包括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內的多位省領導批示,部分研究觀點和建議被省委、省政府文件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