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字普惠金融惠及更多農牧民

2021-01-13 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網

  2020年12月18日,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與螞蟻集團旗下浙江網商銀行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我市將與浙江網商銀行重點在普惠金融、產業金融、平臺金融等方面開展合作。浙江網商銀行將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數字普惠金融優勢,發展巴彥淖爾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在我市所有旗縣區落地上線。

  早在2019年1月,五原縣就已與浙江網商銀行籤訂合作協議,在全縣開展了「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浙江網商銀行已向五原縣授信6.62億元。

  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優勢

  為充分發揮現代金融助力現代農業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作用,五原縣與浙江網商銀行於2019年1月籤訂合作協議,在全縣開展「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針對有短期金融需求的農戶個人,開展授信貸款服務。

  據了解,浙江網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核心系統基於雲計算架構的商業銀行,經過幾年發展,建立了面向農戶的專屬授信風控模型, 近5年來已累計服務了2900多萬小微經營者。「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是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普惠金融產品,可為涉農群體提供1000元~30萬元免擔保、無抵押、無人工幹預的純信用貸款,支持農戶生產經營,幫助其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農村金融服務匱乏等問題,切實補充其融資渠道。項目可實現3分鐘申請、1秒審批到帳、整個過程0人工幹預,隨借隨還,按日計息,不收取提前還款手續費。該項目不需要政府出資或信用背書,在不佔用當地存款資源的同時,為當地農村市場提供信貸支持和經濟支持,有助於當地信用環境建設。

  截至2020年11月30日,浙江網商銀行累計向五原縣授信4.87萬人、6.62億元,實際放貸11710人次、5.66億元。其中,歷史放貸8071人、5.03 億元;當前貸款 3639人、0.63億元。在涉農人口方面,實際放貸10475人次、4.35億元 。其中,歷史放貸7178人、3.79億元;當前貸款3297人、0.56億元。

  解決農戶籌資難題

  據五原縣人民政府分管負責人介紹,「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解決了農戶籌資四大問題。

  解決了「貸款慢」的問題。傳統信用貸款手續複雜,審批時間長。浙江網商銀行與傳統銀行信用貸款相比,直接通過網上操作,隨時申請、立即到帳,貸款方式快捷方便,極大地提高了貸款效率。

  解決了「成本高」的問題。傳統銀行信用貸款周期長,期限固定。浙江網商銀行貸款按日計息,隨用隨貸隨還,貸款不滯留,利息不超付,切實降低了融資成本。

  解決了短期資金需求的問題。浙江網商銀行通過數據比對,個人可獲3萬元~20萬元貸款授信,日利率0.25‰,切實解決了經營主體短期資金周轉壓力。

  探索了金融大數據在現代農業領域應用的有效路徑。浙江網商銀行「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破解了金融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創新應用,為農戶解決生產生活性資金困難、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供了有效路徑。

  確保「三個到位」

  五原縣在與浙江網商銀行合作過程中積累了良好的經驗和做法,為我市下一步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在所有旗縣區落地上線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組織領導到位。「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啟動以來,五原縣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財政、農科、醫保、社保、保險公司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定期研究、隨時調度、及時解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數據提供到位。按照《螞蟻金服「智慧縣域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要求,領導小組協調相關部門積極與浙江網商銀行對接,及時提供土地確權、農業保險、農業補貼、土地流轉、城鄉醫保等相關數據,為授信貸款提供依據。截至目前,累計提供各類數據20餘萬條,做到了能提盡提,實現了數據共享,為信貸主體爭取到更大範圍信用授權。同時,與浙江網商銀行籤訂數據保密約定,確保數據安全。

  宣傳發動到位。組織縣、鎮、村、組逐級分別召開動員會、培訓會,通過廣播電視、農牧業信息服務平臺、村務公開欄、電子顯示屏、微信公眾號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廣泛宣傳,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讓群眾認識到這是一項普惠性金融服務,所有人都能夠以平等的機會、合理的額度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務。

  下一步,五原縣將始終堅持效果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儘快與浙江網商銀行對接,圍繞現代農業主導產業、園區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拓展信貸領域,拓寬授信範圍,為發展農業、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便捷、實用的金融保障。(記者  黃景蓮)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數字普惠金融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12月17日,在2021中關村(000931,股吧)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實踐愈加豐富,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大數金融: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數字科技的持續進步和應用,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破解小微融資難題,踐行普惠金融,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 科技賦能銀行升級轉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 尹優平:數字普惠金融是未來數字經濟最主要的載體
    尹優平尹優平表示,數字普惠金融是未來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社會最主要的一個載體。未來要在新發展階段能夠更好地運用新的發展理念儘快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格局。當然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第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利用了包括區塊鏈、信息技術這些高科技賦能的一些東西。
  • 數字普惠金融迅速崛起: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規則體系建設
    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11月18日在2020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應重點從業務規範、技術安全和消費者保護等維度,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規則體系建設,使監管部門對各類創新做到看得懂
  • 聚焦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 看數字普惠如何 「向上而生」
    同時,將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階段性下調20個百分點,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提高服務小微企業能力。  過往,囿於技術和成本因素,銀行的金融服務覆蓋能力相對較弱,被認為是「惠而不普」。近些年來,銀行在數位化轉型和生態場景建設方面取得長足發展。
  • 劉曉春:關於數字普惠金融的七個反思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曉春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當然要用技術,用什麼技術並不是問題的所在,怎樣用數位技術才是真正的問題。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
  • 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餘文建:今後一段時間中國數字普惠金融...
    中證網訊(記者 倪銘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餘文建11月6日在第三屆進博會舉行的「普惠金融建設和數位化發展」主題論壇上表示,下階段,甚至是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數字普惠金融要更多關注長期發展動能問題,比如中小企業應對重大疫情挑戰的問題等。結合中國情況,今後一段時間數字普惠金融還會面對一些挑戰。
  • 中國人民銀行餘文建:要做老百姓放心的數字普惠金融
    」平行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餘文建出席「數字普惠金融之路」議題環節,並就普惠金融的相關問題提出六點思考。第一,數字普惠金融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我們的短板還是在農村地區和鄉村地區;第二,數字普惠金融如何賦能中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如何發揮技術優勢,多做一些工作;第三,數字普惠金融如何跨越數字鴻溝?如何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加強金融消費者素養;第四,數字普惠金融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如何加強數據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做老百姓放心的數字普惠金融;第五,中小銀行的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
  •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招聯金融榮獲「2020普惠金融獎」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招聯金融榮獲「2020普惠金融獎」2021年01月13日 13:56:03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近日,由鳳凰網廣東、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深圳市銀行業協會、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攜手舉辦「2020深圳金融星光」頒獎盛典暨「新擔當·深圳金融業先行示範創新發展」研討會
  • 數字普惠金融來了,你我的生活都會被改變嗎?
    但是,有一類金融卻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就是普惠金融,7月15日在上海召開的朗迪金融科技峰會,讓瀚哥看到了很多金融科技尤其是數位化金融對大家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數字普惠金融時代,你我都是如何被改變的?
  • 中信銀行施小純: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徑
    施小純認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普惠長尾客戶,這不僅僅是政治任務。商業銀行在新經濟時代下踐行社會責任,尤其踐行與自身經營相關的普惠金融,將是商業銀行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戰略和轉型方向。施小純認為,普惠金融是商業銀行調整客戶結構和業務結構戰略轉型的重要抓手,因此一定要契合數字經濟發展的發展節奏,保證信貸資金能夠精準滴灌實體經濟,而不能形成信貸資金空轉。從具體業務策略角度來看,銀行要提高「四化」能力,即業務場景化、風控智能化、獲客批量化、流程自動化。
  • 《中國金融》|餘文建:新發展理念引領普惠金融發展
    《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參照了《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人民銀行已連續三年開展了普惠金融問卷調查及指標體系填報和分析。從指標情況來看,近幾年,我國普惠金融實現了較快發展,部分中西部省份在一些指標上實現了超過全國的增長速度,普惠金融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銀行數位化轉型...
    在12月17日召開的2021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非接觸銀行成為數位化轉型加速器,民營銀行發展依然強勁,虛擬銀行有條不紊推進。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穩中向好,數位化變革「長驅直入」,新技術持續全鏈式賦能。
  • 李庚南:如何理解普惠金融中的辯證思維?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5日電 題:《李庚南:如何理解普惠金融中的辯證思維?》作者 李庚南(財經專欄作家)在剛剛結束的錢塘江論壇上,由中新社主辦的「數字普惠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平行峰會打開了一扇讓我們重新認識普惠金融的思想之窗。
  • 差異化定價,中銀消費金融積極踐行普惠金融
    在金融支持實體、銀行扶持小微這一國家戰略指導下,各大銀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保險公司和新型金融業態打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模式。中銀消費金融秉承「建設新時代高質量消費金融公司」的理念,憑藉不斷創新的業務水平榮獲「普惠金融消費者影響力獎」。
  • 李揚:普惠金融的發展必須依靠數字經濟
    華夏時報網本報記者:吳麗華 孟俊蓮 北京報導「普惠金融真正的康莊大道必須要靠數字經濟的發展才能鋪平。」4月28日,「2018第二屆中國信用科技與普惠金融論壇」上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如此表示。
  • 百信銀行推出首張數字銀行卡 讓普惠金融觸手可及
    「百度閃付卡可以向10億百度APP用戶,提供一站式的金融生活服務。未來,『數字分行』還將開到更多的網際網路場景生態中。」8月15日,百信銀行行長李如東在「超乎於新—百度閃付卡產品發布會」上稱,「希望用開放銀行的模式,將內容搜索和銀行服務連接起來,通過這張數字銀行卡,讓普惠金融觸手可及。」
  • 數位技術為普惠金融注入新活力 榕樹貸款助力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如今,科技正助推著普惠金融進程。
  • 貝多廣:重視數字普惠金融同時推動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_銀行業內...
    貝多廣表示,因為有了數字,很多老人覺得不太方便,很多外國人到中國不知所措。諸如此類,對於我們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我國在重視普惠金融,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同時,要推動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