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普惠金融的發展必須依靠數字經濟

2021-01-09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網

本報記者:吳麗華 孟俊蓮 北京報導

「普惠金融真正的康莊大道必須要靠數字經濟的發展才能鋪平。」4月28日,「2018第二屆中國信用科技與普惠金融論壇」上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如此表示。

在這個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50人論壇(CFT50)、中誠信徵信共同主辦的論壇上李揚認為金融業難以服務大眾的兩個制約因素就是金融必須要有收益和商業可持續,即普惠金融必須考慮成本問題、收益問題和商業可持續問題。

沿著這個路徑分析,李揚表示普惠金融發展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然後保持可持續性,而現在數位技術的發展,依託網際網路,使得降低成本、規模經濟成為可能。他表示,很多的調研發現農村是可以做金融的,只要農民一部手機在手,最現代的金融服務可以到他那裡,偏遠的農村可以獲得和城裡人差不多的金融服務。

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也在演講中表示,目前銀行唯一的紅利方向,不是政策,不是人口因素,而是科技。他指出,平常的一些小額、短期的貸款,銀行往往不願意做,因為徵信數據不全,成本高,效率低等因素影響了經營上的可持續性,所以很難做到普惠。而技術的發展給銀行帶來了底氣、信心和勇氣,讓銀行可以提供非常碎片化的普惠金融的服務。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則表示,科技創新、金融化,以及普惠發展等三個關鍵詞一起形成了一系列複雜的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並帶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經濟運動,在這個經濟運動裡,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資源配置的規律,重新認識風險定價的模式,這些都給實務界和理論界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

與會嘉賓還認為,普惠金融要在實現商業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實現金融服務對更廣泛人群的覆蓋。在這當中,信用科技創新既能夠以數位化、線上化提高金融服務可獲性——推動「普」,也能夠通過大數據、智能風控來反欺詐、降風險,提高金融企業的收益——實現「惠」。同時,信用科技創新應始終恪守金融的本質,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以踐行者和監管者的遠見和協同,推動信用科技和普惠金融的發展與安全,為實現美好生活、美好社會而努力。

責任編輯:吳麗華 主編:冉學東

相關焦點

  • 李揚:普惠金融需建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新信用體系
    新浪財經訊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中國銀行(3.640,-0.04,-1.09%)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今日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為「質普惠暢金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李揚表示,發展普惠金融需建立信任的機制。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監管和安全體系要跟上數字經濟...
    11月27日,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新金融 新基建 新安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李揚表示,數字經濟的潮流勢不可擋,所有活動都會被捲入數字潮流之中。
  • 李揚: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普惠金融信任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主旨發言   本網訊 見習記者徐貝貝報導 8月2日,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會上提出,發展普惠金融要建立新的適合後工業化社會、適合信息社會、適合科技大規模向金融和經濟領域滲透大環境下的信用機制。這套機制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最新的科學技術建立起的一個一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疊加、點網相連的無中心化、扁平化的社群,能夠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 李揚:數字經濟帶來了三方面調整 監管手段必須與時俱進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7日,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並發表演講。談到數字經濟,李揚表示,數字經濟催生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指的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分布式帳本、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應用於金融業,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新的程序、新的市場,提供一些處理傳統上要處理的,比如說成本問題、進入的問題,提供一些新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覺得,數字經濟進入金融領域之後,會使金融領域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 李揚:監管和安全體系要跟上數字經濟發展步調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11月27日在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表示,數字經濟潮流勢不可當,徹底改變了經濟活動的樣貌。在此過程中出現了新的風險,監管和安全體系要與時俱進,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徵和步調。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數字普惠金融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12月17日,在2021中關村(000931,股吧)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實踐愈加豐富,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國內金融科技靠需求興起,未來要...
    在李揚的講述中,因為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還有巨大的發掘空間,所以轉向「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有了支撐;因為人的需求沒有被傳統金融所重視,所以金融科技找到了突破口,衝擊著原有的體制;因為城鄉一體化正在深入推進,人們用腳投票,在內陸地區「走」出一個新的經濟大循環節點——成都。
  • 尹優平:數字普惠金融是未來數字經濟最主要的載體
    尹優平尹優平表示,數字普惠金融是未來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社會最主要的一個載體。未來要在新發展階段能夠更好地運用新的發展理念儘快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格局。當然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第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利用了包括區塊鏈、信息技術這些高科技賦能的一些東西。
  • 李揚:改變監管思路,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三個挑戰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7日電 題:《李揚:改變監管思路,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三個挑戰 》作者 李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數字經濟進入金融領域之後,使金融領域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不斷有新的事物產生。數字經濟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
  • 中國已設定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目前只有極少人注意到
    11月28日,蘇寧金融研究院史上極具紀念意義的日子,我們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南京聯合發布《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指數報告》,在給自己送上一份2周年生辰禮的同時,也與學術界嘉賓一起研討消費升級背景下的產業機遇。其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先生關於《如何建立現代金融體系》的主旨演講引發關注。
  • 數位技術為普惠金融注入新活力 榕樹貸款助力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如今,科技正助推著普惠金融進程。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
  • 劉曉春:關於數字普惠金融的七個反思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曉春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當然要用技術,用什麼技術並不是問題的所在,怎樣用數位技術才是真正的問題。
  • 中信銀行施小純: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徑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 施小純在他看來,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促進和穩定經濟發展,通過金融服務和產品來保民生穩就業,這和銀行自身作為商業機構追求商業利益,可持續經營發展是一脈相承的。他指出,商業銀行的客戶是來自實體經濟,只有客戶好了銀行才會好。
  • 普惠金融組織與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也對發展普惠金融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更高要求。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已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普惠金融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與和諧。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銀行數位化轉型...
    在12月17日召開的2021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非接觸銀行成為數位化轉型加速器,民營銀行發展依然強勁,虛擬銀行有條不紊推進。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穩中向好,數位化變革「長驅直入」,新技術持續全鏈式賦能。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尹志超:發展普惠金融對家庭收入將...
    那麼經過近年來的大力推進,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如何,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又處於何種水平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尹志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成年人基礎金融服務使用比例逐漸提高,特別是在數字支付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已從2014年的38.2%升至2017年的60.9%。
  • 銀行大咖復盤2020: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逆風前行
    近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京成功舉辦。  2020年,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數字經濟已成維繫社會運轉的重要支撐。銀行業既承載發展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也具有推動數位化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自身需求。
  • 《中國金融》|餘文建:新發展理念引領普惠金融發展
    《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參照了《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人民銀行已連續三年開展了普惠金融問卷調查及指標體系填報和分析。從指標情況來看,近幾年,我國普惠金融實現了較快發展,部分中西部省份在一些指標上實現了超過全國的增長速度,普惠金融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 大數金融: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大數金融: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2019-09-19 17:06:11   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