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普惠金融需建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新信用體系

2021-01-09 同花順財經

新浪財經訊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中國銀行(3.640,-0.04,-1.09%)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今日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為「質普惠暢金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李揚表示,發展普惠金融需建立信任的機制。他指出,傳統體系下,所有的金融活動是有一個中介的,上有中央銀行,下有整個行業的銀行。但是這樣一個機制被證明很難去滿足那些基層的特別需要的,而且是小額客戶的金融需求。針對這一難題,李揚認為,必須建立一個新的信任機制。這個技術其實已經成熟,那就是區塊鏈。

在演講中,李揚回顧了中國信用體系的發展歷程,從熟人社會到工業化時期,再到現在的信息社會。他表示,要建立一套新的適合後工業化社會,適合信息社會,適合我們現在科技大規模的向金融和經濟領域滲透的這個大環境下的一套信用體系建設。

他指出,新的信用體系,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最新的科學技術建立起一個一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疊加、點網相連的一個社群,它無中心、扁平化。在這樣一個系統裡,所有的人是平等的。區塊鏈就是滿足這樣一些需求的技術。

以下是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非常榮幸再次參加我們這樣一個會。

普惠金融這個概念在中國被引入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上,2013年。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全會的決定一公布以後,很多人打電話問我,什麼是普惠金融。想一想,那個時候從無知到今天已經有這麼大的規模,所以,普惠金融在中國的發展,它的進步,如果按照世界標準來看的話,是非常大的。我們甚至和一些國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聽說了中國很多普惠金融的安排之後,覺得我們有非常多的創新。

普惠這個事情看來是一個大事。就是在一個多月前,大家知道,美國的臉書推出了一個Libra新的世界貨幣,一個多月來,全世界的銀行界為此在忙碌,在研究,甚至美國的立法機關都開聽證會,大家比較多的關注貨幣,其實這樣一個東西,是以發展普惠金融而登臺的,恰好我們這一個月來一直在研究它的文件,研究它的細節,有一點體會在這裡同大家分享。

我們說臉書推出Libra,比較吸引人眼球的是它的貨幣,跨境支付等等,但是你看到它的白皮書裡,它顯著凸顯的是Libra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我們前面劉行長講了建行的經驗,其實那些東西都是建立很多很多的是金融基礎設施。這一點應當都一樣的。Libra在推出貨幣的同時,宣稱自己是以發展普惠金融為已任,大家看它的第一段的時候,就有6個排比句,排比句按我說有一種宗教性的虔誠在宣傳普惠金融。我們用紅字點出了很多的重點,說要讓更多人享有獲得金融服務和廉價資本的權利,要開放、即時和低成本,全球貨幣金融這樣的安排,要作為公共品讓所有的普羅大眾都能夠享受,而且他們認為所有的人都有責任幫助推進這個金融的普惠。所以我們今天在這兒開會,剛剛主持人已經說了,我們有這麼多的機構,共同在世界最好的平臺上來談普惠金融,說明中國政府、中國人民遠遠比他們做的要好。

事情發展到今天,我們覺得對普惠金融的問題恐怕應該做一些凝練。我們看在Libra這個白皮書裡,關於普惠金融強調了兩點,第一,更低的成本,更容易的進入,聯繫更緊密。我覺得我們發展到今天,恐怕不是一般的說一說這個事了,而是說真正發展普惠金融,我們的抓手在哪裡。

更低的成本。說實話,只能通過移動互聯的發展才能做到。

更容易進入。同樣也是,現在在中國比起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移動手機。最大的優勢就是5G有可能在中國率先推出。所以,更低成本、更易進入,我們恐怕會比別人做得更好,做得更早。

如果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容易進入的話,聯繫的緊密也應該是可期的結果。我們這裡面列出了一些數字。大家看看這個數字,對比一下中國的情況,我們應該是有幸的。這裡面談到,全球仍然有17億成年人未接觸到金融系統。有一些人擁有手機,有一些人可以上網,但是就觸達不了金融的資源。這些事情都是我們應當做到的。為了做到這一些,在技術上,分布式管理,確保網絡不受單一實體的控制,開放訪問,允許任何連接網際網路的人參與其中,以及安全加密技術,保護資金安全無虞,這些是我們技術上的入手處。這樣一些技術,現在大家談金融科技等等,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有這麼多的科技可供選擇,我們選擇怎樣的東西,我們把這樣一些東西運用在怎樣的方向上,我覺得這個探討實際上是有價值的。

第二,要建立信任的機制。金融是一個信用的活動。大家不信任怎麼辦?我們傳統體系下,所有的金融活動是有一個中介的,這個中介就是我們的信任機制。上有中央銀行,下面有各種各樣,像我們建行這樣整個行業銀行。但是這樣一個機制被證明很難去滿足那些基層的特別需要的,而且是小額客戶的金融需求。所以,我們就必須建立一個新的信任機制。這個技術其實已經成熟,那就是區塊鏈。區塊鏈的技術實際上是用一批機器人(15.320,-0.50,-3.16%),這套技術相當於機器人取代信任中介,我們現有的各種各樣的銀行金融機構都是信任中介,用他們來建立信用。現在從技術上說,基於數學算法的這套規則運行的邊際成本為零,所以在財務上更有可持續性。我們如果想建立信任機制,來彌補我們現有信任機制的缺陷,我們應當大力地推廣區塊鏈,而且,一定要注意,區塊鏈應當往這上面去推廣,不要用它去造幣、炒幣。

我們講了這兩點之後,回顧一下我們曾經的一個經歷。在本世紀初的時候,當時在周小川行長的支持下做了一件事,就是建立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目的是建立一個金融生態的良好的環境,利於金融發展,利於實體經濟更好地獲得金融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信用這個角度就很有體會。至少有三個階段是很明顯的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第一個階段,我們注意到,在當時的時候,哪兒信用最好呢?浙江、廣東。為什麼好呢?熟人社會,大家都認識,在人人相熟的社會環境下,如果從事經濟和金融活動的主體,人人都顧及自己的信用,愛惜自己的羽毛,想著還要有下一回,這個社會就可以達到較高的信用水平。

基於熟人社會的信用制度在上世紀末達到了頂峰,溫州是一個典型。大家都很熟悉,在那之後,恰恰就是這個溫州,信用上出了問題。看起來依靠熟人社會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於是我們就需要發展第二個時期,我們現在正是在工業化時期,工業化時期信用的建設不能靠熟人,我們要靠什麼呢?我們要靠網絡,我們要靠信用關係必須上升到以受法律制約和保護的契約為基礎,必須專業化運作,我們必須依託大公司、大銀行、大市場、大機構、大品牌、大媒體,乃至依託專業化的信用評級機構,直至行業協會或者政府的信用背書。我們目前正處在這樣一個階段。否則,你是不可能取得陌生人的信用的。我們黨媒,我們人民日報搭建這個平臺,其實就在完善這樣一個工業化時期的信用制度的架構。

但是還有問題,隨著後工業化和全球化不斷深化,人們發現,就是這樣一些機構信用,其實是有缺陷的。最近這幾年很多的事情,特別是在國際上發生的事情,我們發現大機構也會騙人,大機構更容易犯錯誤。這裡面我們舉了一些例子,比如說CNN、BBC謊話很多的,要靠它建立信用體系,靠它來經商,問題可能就大了。汽車行業,我們說奔馳到現在這一樁公案還沒了,作假案。這樣的情況頻繁發生,我們就提出了一個任務,就是我們要建立一套新的適合後工業化社會,適合信息社會,適合我們現在科技大規模的向金融和經濟領域滲透的這個大環境下的一套信用體系建設,它就是一套制度。

這套制度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最新的科學技術建立起一個一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疊加、點網相連的一個社群,它無中心、扁平化。在這樣一個系統裡,所有的人是平等的。只有如此,我們才能保證這個信息的真實性,才能保證這個信息傳達能夠很及時。要滿足這樣一些需求的技術,當然就是區塊鏈。

總之,我覺得我們現在到了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時期從金融角度來說,發展普惠金融無疑是我們的重點,發展普惠金融在我們原有的這種體系基礎上,在原有的信用制度下,其實會遇到障礙,下再多的文件,再用更多的指標,作假都在所難免,我們一定要建立真正的惠及普通人民的體系,發展金融科技,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我們非常高興看到,最近習主席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在習主席的領導下,在中央的號召下,各個機構都動員起來,面對Libra的衝擊,這一個多月來,我們幾乎沒有一天閒著,都在討論如何去應對,如何去看待,如何採取中國的措施。正是在這樣一種集體行動的背景下,中國一定能夠在普惠金融的發展上走在世界前列。謝謝各位。

來源: 新浪財經

相關焦點

  • 李揚: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普惠金融信任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主旨發言   本網訊 見習記者徐貝貝報導 8月2日,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會上提出,發展普惠金融要建立新的適合後工業化社會、適合信息社會、適合科技大規模向金融和經濟領域滲透大環境下的信用機制。這套機制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最新的科學技術建立起的一個一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疊加、點網相連的無中心化、扁平化的社群,能夠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 中郵消費金融李遠鑫:區塊鏈打破數據孤島 助力信用體系建設
    區塊鏈助力信用體系優化消費金融具有審批速度快、服務方式靈活等特點,大部分業務為無抵押純信用類貸款。因此,兼具實效性、全面性和準確性的信用數據,才能保障消費金融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而目前,由於金融機構信息孤島現象嚴重,數據缺乏開放共享,徵信機構與用戶信息嚴重不對稱等原因,消費金融行業存在著多頭借貸、共債過多、過度授信等問題。在解決消費金融信用問題上,區塊鏈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李遠鑫認為,通過區塊鏈能夠構建信用數據聯盟,將各家金融機構連通,這就打破金融機構的數據孤島,在保護隱私數據的前提下實現數據的共享。
  • 馬雲外灘金融峰會演講: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
    演講期間,馬雲對針對當前的當鋪金融體系表達了看法:「我們必須用藉助今天的技術能力,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這恰好與MDUKEY目前正利用區塊鏈以及大數據建立每一位用戶的信用體系的嘗試不謀而合。  MDUKEY在利用區塊鏈使信用數據和收益權回歸用戶個人所有的同時,也對每一位用戶的個人數據進行了個性化的定製和區分,保證交易數據質量、交易數據定價透明以及交易數據不被洩露。
  • 李揚:普惠金融的發展必須依靠數字經濟
    華夏時報網本報記者:吳麗華 孟俊蓮 北京報導「普惠金融真正的康莊大道必須要靠數字經濟的發展才能鋪平。」4月28日,「2018第二屆中國信用科技與普惠金融論壇」上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如此表示。
  • 通過區塊鏈構建分布式信用數據體系,Distributed Credit Chain打造...
    在金融領域,信用的建立無疑是其核心,傳統的信用建立無疑需要依靠眾多中心化機構的背書。而區塊鏈技術在此的最大價值正是重塑「信用」機制的建立,減少交易成本。在區塊鏈3.0時代,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落地成為很多公司追求的目標。大家普遍認為,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將會最先落地。
  • 李東榮: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明顯地實現了其在直達性...
    據新華財經報導,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18日由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舉辦的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上表示,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明顯地實現了其在直達性、適當性和匹配性上的邊際改善。
  • 區塊鏈日報丨杜拜將區塊鏈用於旅遊業,沃爾瑪實施區塊鏈配送體系
    編者按:由於區塊鏈技術火爆,各個行業的企業紛紛加入,區塊鏈行業也因大量的企業加入而變得更加繁榮。Bianews將以日報形式為區塊鏈從業者、用戶傳遞行業信息,讓大家能夠從多層面、多維度去了解區塊鏈這個行業,從而做出自己正確的判斷。
  • DCC與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正式建立學術合作 攜手區塊鏈科研探索
    日前,創始人兼CEO朱晟卿宣布Distributed Credit Chain (DCC)與英國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正式達成學術合作,雙方共同設立"DCC區塊鏈科研獎學金",支持獲獎學生進行金融科技領域的相關研究,包括虛擬貨幣的監管、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的落地應用等。
  • 區塊鏈專題報告:分布式帳本為國際支付體系帶來的啟示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1 分布式帳本為國際支付體系帶來的啟示分布式帳本技術是區塊鏈的核心底層技術, 2008 年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採用了區塊 鏈/分布式帳本技術,自此分布式帳本和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全球的關注。
  • 易憲容論文 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及金融風險
    當前區塊鏈技術基本上處於研發與試驗期。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所創造出的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與歷史上私人貨幣一樣存在根本性缺陷。比特幣及ICO進入中國,少數炒作者把它們看成是與人民幣對價及獲得暴利工具。這必然衝擊國家主權貨幣及社會價值基礎,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巨大風險。堅決取締ICO及關閉比特幣等交易平臺,則是防控金融市場風險的必要舉措。但數字貨幣法定化是未來貨幣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具有無限前景。
  • 萬向區塊鏈:區塊鏈應用於金融交易後處理的機制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區塊鏈應用於金融交易後處理的處理機制 引言央行數字貨幣和以Libra為代表的全球穩定幣體現了區塊鏈在貨幣和支付領域的應用,已成為備受關注的前沿問題。全球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除了應用於支付場景以外,也應用於金融交易場景。
  • 將金融科技融入區塊鏈的Finterra是什麼來頭
    近日,一家海外的區塊鏈公司Finterra就盯上了這個所謂「普惠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概念,並正式開啟了相關技術平臺的開發。Finterra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基於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多元生態平臺,對於一個新興項目來說,這顯然難度極大,因為一個生態系統的建立一定要依託於許多技術要素和業務場景,只有有了真實業務和資金流作為基礎,生態系統才能夠初步成型。
  • 農業通證(AT)將區塊鏈分布於整個物聯網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農業傳統模式上貫徹全新的科技發展理念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農業通證致力於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智能化、區塊鏈等新技術來解決傳統農業存在的如食品安全、溯源、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 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票據技術解決方案詳解
    區塊鏈解決方案主要是指在底層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擴展,目的是便於開發者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出產品和應用,或者是服務商直接為客戶提供針對具體業務場景的解決方案。商業應用可以視區塊鏈的架構為機器信用,第三方的機器不存在「道德風險」和利益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傳統的信用中介角色,而形成簡化的交易模式。
  • 眾安保險王敏:科技+信保帶來中國普惠金融的新變量
    以變化,致不同,一起成為中國普惠金融的新變量,為1億人提供信用守護,讓1億人的信用連接服務,連接健康。科技讓連接更有價值過去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宏觀政策調整影響,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機構普遍受到衝擊。但與此同時,在數以千計金融機構和大量沒有信用記錄、信貸需求未被滿足的用戶之間,存在巨大的普惠金融市場空間。
  • 湖南省區塊鏈發展總體規劃出臺 支持建設馬欄山中國V鏈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為主線,加強基礎研究,突破核心技術;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建設區塊鏈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體系;探索區塊鏈在社會綜合治理和民生領域運用,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引導和規範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
  • 區塊鏈應用 | 百度上線首個區塊鏈應用「萊茨狗」,為建立區塊鏈...
    據悉,這次的項目是由百度金融區塊鏈實驗室推出的,在官網介紹中寫著:百度金融區塊鏈實驗室,擁有完整的企業級區塊鏈解決方案,以及面向用戶的應用級區塊鏈解決方案。該實驗室深入底層技術、平臺化、區塊鏈應用以及前瞻性領域研究,目前的技術已應用於多條核心業務線,支撐了超500億元資產的真實性問題。
  • 徐諾金:「一平臺四體系」普惠金融倡導者
    2016年12月26日,在徐諾金的奔走下,蘭考縣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下稱「蘭考試驗區」)。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以金融服務、普惠授信、信用信息、風險防控為基本內容」的「一平臺四體系」模式。蘭考試驗區以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改革活力、以制度保障破解普惠金融發展難題,形成了有參考意義的制度創新樣本。
  • 探路區塊鏈金融場景須回歸「第一性原理」 訪興業銀行信息科技部...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導作為一項被認為將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的新技術,區塊鏈已成輿論焦點。2019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指出,2020年要加大金融科技監管力度,出臺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系列監管規則。
  • 探路區塊鏈金融場景須回歸「第一性原理」訪興業銀行信息科技部...
    2019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指出,2020年要加大金融科技監管力度,出臺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系列監管規則。業內人士認為,金融科技已經成為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將成為助力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引擎,而區塊鏈是金融科技創新的方向之一。在新的形勢下,區塊鏈技術在銀行的創新和實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