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普惠金融迅速崛起: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規則體系建設

2020-12-14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11月18日在2020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應重點從業務規範、技術安全和消費者保護等維度,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規則體系建設,使監管部門對各類創新做到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的環境下,非接觸、不間斷、高效率的數字普惠金融在抗疫情、助小微、穩經濟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在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給出一組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多部門和機構共同推動的「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大幅提高了銀行首貸、信用貸款的比例。潘光偉介紹,截至11月15日,「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戶數超2262.84萬戶,貸款累計發放9784.45億元,滿足了小微、小小微企業「短、小、頻、急、散」的融資需求特點,進一步擴大了銀行對長尾客戶的覆蓋面。

數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崛起,明顯地實現了普惠金融服務在直達性、適當性和匹配性上的邊際改善。不過,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數位技術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數字鴻溝、風險疊加等一系列新挑戰。李東榮說:「『十四五』期間,要加強公共徵信和市場化徵信機構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功能互補,提升支付、信用、金融數據等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重點從業務規範、技術安全和消費者保護等維度,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規則體系建設,使監管部門對各類創新做到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

此前發布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在註冊資本、槓桿要求、貸款金額、監管體制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細緻的規定。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會長王非對此表示,擁抱監管、規範體制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王非說:「守住監管的紅線和法律底線,一是不違規經營;二是不去觸碰法律底線,遠離暴力催收、非法集資、高利貸等違法行為;三是不過多涉足消費金融,這才是生存和可持續的根本。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後來成為這種類似於消費金融公司,或者做所謂的C端客戶、完全零售客戶的這種利用網際網路網絡技術的公司,絕對不是小貸公司轉型、提質增效的一個目的,也不是主流。」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數字普惠金融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12月17日,在2021中關村(000931,股吧)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實踐愈加豐富,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銀行數位化轉型...
    在12月17日召開的2021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八屆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前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非接觸銀行成為數位化轉型加速器,民營銀行發展依然強勁,虛擬銀行有條不紊推進。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穩中向好,數位化變革「長驅直入」,新技術持續全鏈式賦能。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最後,《報告》提出了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的十大發展趨勢。金融科技發展邁上新臺階《報告》顯示,2019-2020年,各國在金融科技關鍵底層技術布局進一步加快,數字貨幣、數字銀行等領域發展有諸多亮點。金融科技政策持續利好,各國揚長避短以金融科技推動數位化轉型發展。
  • 中國人民銀行餘文建:要做老百姓放心的數字普惠金融
    」平行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餘文建出席「數字普惠金融之路」議題環節,並就普惠金融的相關問題提出六點思考。第一,數字普惠金融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我們的短板還是在農村地區和鄉村地區;第二,數字普惠金融如何賦能中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如何發揮技術優勢,多做一些工作;第三,數字普惠金融如何跨越數字鴻溝?如何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加強金融消費者素養;第四,數字普惠金融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如何加強數據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做老百姓放心的數字普惠金融;第五,中小銀行的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
  • 尹優平:數字普惠金融是未來數字經濟最主要的載體
    下一步要加強對科技賦能,就是對普惠金融通過科技的加持,在這一方面推動普惠金融的縱深發展,從手段、技術載體方面進一步推動。對此,尹優平談到未來的幾個方向:首先,要形成有競爭力的數字普惠金融的機構體系,最終形成差異化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第二,有適應性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
  • 貝多廣:重視數字普惠金融同時推動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_銀行業內...
    貝多廣表示,因為有了數字,很多老人覺得不太方便,很多外國人到中國不知所措。諸如此類,對於我們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我國在重視普惠金融,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同時,要推動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 劉曉春:關於數字普惠金融的七個反思
    因此,數字普惠金融、數字金融,不能簡單地拘泥於「數位技術」概念。六、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監管必須跟上數位化創新的節奏。監管肯定落於市場創新,但監管必須追上市場創新的節奏,不能因為監管肯定落於市場創新,就認為創新乾脆不需要監管。
  • 聚焦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 看數字普惠如何 「向上而生」
    同時,將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階段性下調20個百分點,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提高服務小微企業能力。  過往,囿於技術和成本因素,銀行的金融服務覆蓋能力相對較弱,被認為是「惠而不普」。近些年來,銀行在數位化轉型和生態場景建設方面取得長足發展。
  • 省級之間數字普惠金融差距降低:上海和西藏差距倍數從2.9降至1.9
    日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鳳凰網WEMONEY承辦的普惠金融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胡濱在提及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時如是表示。胡濱進一步指出,隨著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機構網點的數量不斷增加,但隨著數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崛起,機構的數量開始停滯。
  • 用數字丈量成就——我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現狀與趨勢
    為量化反映普惠金融發展情況,根據《規劃》的指導要求,中國人民銀行於2016年底建立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及填報制度。普惠金融指標體系根據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比性三大原則構建,是全面、準確評判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為國際比較研究、政策決策參考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提供了基礎性框架。
  • 2020IFCFI|央視《朝聞天下》: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召開 將加強...
    來源:央視新聞頻道編輯 胡渝2020年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18日在北京召開。在普惠金融領域,我們需要將重點放在哪裡?普惠金融科技創新又將如何規範?在2020年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今年截至11月15日,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已經實現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戶2262萬戶,貸款累計發放約9784億元,滿足了小微企業短、小、頻、急、散的融資需求特點。與此同時,會上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社會企業平均融資成本7.6%。
  • 中銀消費金融主動求變 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銀消費金融主動求變 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金融科技對金融行業的價值驅動力正在逐步顯現。記者從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費金融)獲悉,該公司正主動求變,發揮集團優勢,打造具有中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和業務發展模式。據介紹,中銀消費金融正在利用數位化科技手段,推進創新轉型,將「場景+數字」相結合,不斷完善場景生態構建能力。
  • 徐諾金:「一平臺四體系」普惠金融倡導者
    2016年12月26日,在徐諾金的奔走下,蘭考縣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下稱「蘭考試驗區」)。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以金融服務、普惠授信、信用信息、風險防控為基本內容」的「一平臺四體系」模式。蘭考試驗區以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改革活力、以制度保障破解普惠金融發展難題,形成了有參考意義的制度創新樣本。
  • 普惠金融組織與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也對發展普惠金融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更高要求。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已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普惠金融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與和諧。
  • 友信普惠深耕普惠金融領域,打造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體系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助力中國經濟恢復發展過程中,普惠金融的作用日漸凸顯。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更是我國首部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而友信普惠多年來,始終深耕普惠金融領域,打造出了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體系,為我國普惠金融深入推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讓數字普惠金融惠及更多農牧民
    根據協議,我市將與浙江網商銀行重點在普惠金融、產業金融、平臺金融等方面開展合作。浙江網商銀行將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數字普惠金融優勢,發展巴彥淖爾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在我市所有旗縣區落地上線。  早在2019年1月,五原縣就已與浙江網商銀行籤訂合作協議,在全縣開展了「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 數位技術為普惠金融注入新活力 榕樹貸款助力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如今,科技正助推著普惠金融進程。
  • 《中國金融》|餘文建:新發展理念引領普惠金融發展
    《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參照了《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人民銀行已連續三年開展了普惠金融問卷調查及指標體系填報和分析。從指標情況來看,近幾年,我國普惠金融實現了較快發展,部分中西部省份在一些指標上實現了超過全國的增長速度,普惠金融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 陳雨露:建立可持續、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的普惠金融體系_銀行業內...
    陳雨露:建立可持續、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的普惠金融體系
  • 普惠金融白皮書:統籌實現普和惠雙重目標
    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銀行提升信貸服務效率,降低普惠金融融資成本。保險業提升了保險的普惠性,2017年共有131家機構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全年網際網路保險籤單124.91億件。金融基礎設施和外部環境逐步改善,包括信用體系建設日趨完備,「銀稅互動」不斷深化,「銀商合作」逐步發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逐步發揮,保險基礎機制建設積極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