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男女性別比「火」了,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男女性別比為104.5(女=100)。儘管從2000年以來,全國男女性別比一直在縮小,但各地區之間依然存在差異。
例如,2019年天津性別比為123.2,而同年四川只有96.7!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除了四川外,中國大陸的每個地區的性別比均超過100。也就是說,四川女多男少!估計有不少網友羨慕了,四川的光棍更容易找到對象了!
以前,不少人都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儘管法律上不允許利用醫學手段鑑定胎兒性別,但很多人還是偷偷地去鑑定了,人為幹預了胎兒的性別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現在的性別比失衡,男多女少,許多適婚男青年找不到對象的困境。
話說回來,我國古代雖然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個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你生活在古代,都不用愁找不到老婆!聽著是不是很爽?但你真的以為有那麼好混?
由於古代的醫學遠遠沒有現在這樣發達,所以,人們幾乎不可能準確地判斷出胎兒的性別!男孩和女孩的出生率大致可以持平,也就是男孩和女孩的數量大概一樣多。然而,後天環境卻可以對男女性別比產生巨大影響!
古代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據了主導地位。這種經濟是極其脆弱的,往往抵禦不了天災人禍。對於當時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旱災、澇災、蟲災、瘟疫、戰亂等其中一項就足以給一個家庭以毀滅性的打擊!
當時,女性地位低下,加上人們又深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所以每逢莊稼顆粒無收,遇上饑荒時,實在無力支撐的家庭就會殺害女嬰和拋棄女童;每當遇上瘟疫、遇上戰亂時,人們往往會背井離鄉,託兒帶女舉家逃難,有時為了減輕負擔,遺棄的往往也是女嬰和女童……這樣一來,女孩存活的概率就會低於男孩。
但許多男性青壯年常常要去服徭役和兵役。例如,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大概用了600萬壯丁,大約佔了當時大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這些被徵用去修築長城的壯丁大部分都是有去無回的。民間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有「長城腳下白骨森森」、「長城本是無情物,累累白骨皆冤魂」之說法!
另外,在戰爭時期,許多男性青壯年往往也被強行抓去充軍。冷兵器時代,大家都是近身肉搏,以命相拼,十者九死傷!
古有漢樂府民歌《木蘭詩》講述在「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情況下,花木蘭無奈替父從軍的故事;有杜甫筆下《石壕吏》描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而老婦人竟還要去充軍的悲戚;也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生死之說……
因為徭役、戰爭等,很多男性青壯年都會過早的去世,女性的數量就會比男性多,男女性別比就容易不平衡。
回到婚姻上,古代的婚姻基本都是由雙方父母包辦的。自古就有許多「指腹為婚」、「訂娃娃親」、「童養媳」等做法,古人很早就會給自己的孩子訂下婚事。而且統治者也會規定男女青年到了一定年齡必須要婚配,找不到對象的,州縣要出面解決。有些朝代還規定如果貧苦人家沒有錢嫁女兒或娶媳婦的,鄰裡、親戚及當地豪貴要資助,否則是要降罪而且還要連坐的!
而且,當時如果有哪家的女孩到了年紀還沒有出嫁的話,不僅那個女孩要遭到眾人恥笑,就連父母甚至整個家族都是要蒙羞的!所以,即使心裡不願意,絕大多數女孩為了父母及整個家族也得妥協。
因此,在古代,即使是在三妻四妾的制度下,也不愁找不到老婆,但也不是那麼好混的,前提是你能活下來,才能有那個命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