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佛山市博物館新館預計明年對市民開放

2020-12-19 佛山在線

持續一個多月的佛山市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活動落下帷幕。在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博物館學會等單位的組織、承辦下,2019年全市文博和非遺宣傳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論壇、展覽、表演等形式,增強全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佛山市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曹學群說,市博物館作為佛山市級綜合性公共博物館,正處於新館籌建階段,預計明年對公眾開放。建設期間,市博物館克服暫無場館和硬體不足等不利因素,積極向外舉辦文博品牌展覽,同時開展對本土歷史文物的研究,各類文博非遺活動異彩紛呈,豐富了廣大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更營造了濃厚的城市文化氛圍。

建設中的佛山市博物館。/佛山日報記者王偉楠攝

文物眾多 館藏國家珍貴文物8000多件

佛山市博物館到底藏了多少珍寶?在佛山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中,專家組審核驗收得出的數據是市博物館共有藏品3萬多件,其中評定為國家一級、二級、三級的珍貴文物8000多件,數量居全省地市級博物館前列。

「我們的館藏中,有10件是國家一級文物,以字畫為主,還有2件青銅器。」市博物館典藏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員黃曉蕙介紹,館藏以地方文物為主,涵蓋廣泛,種類包括陶瓷、玉器、書畫、木版年畫、粵劇文物等。

珍貴館藏中半數為書畫作品,從宋、元到明、清、民國,年代齊全,已形成一個藏品大體系。書畫史上赫赫名家如戴進、陳道復、王穉登、張瑞圖、董其昌、藍瑛、惲壽平、八大山人、吳昌碩、任伯年、黎簡、蘇六朋等的作品也有收藏。

佛山市博物館是廣東省內除省博物館和廣州藝術博物院外,僅有收藏宋代字畫的博物館。南宋畫家馬麟的《松林亭子圖冊頁》是市博物館館藏字畫年代最久遠的藏品,距今有近千年歷史,被列為鎮館之寶。馬麟存世作品極少,各博物館所藏不過十幅左右,且大多為團扇小品。

南宋畫家馬麟《松林亭子圖冊頁》。/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佛山市博物館供圖

另一件鎮館之寶是西周時期的一件青銅器,因器皿內底及蓋底寫有「鬲叔興父作旅盨,其子子孫孫永寶用」,而被取名為「鬲叔興父盨」。其造型莊重,紋飾獨特,在西周同類器物中較為少見,實為一件難得的珍品。

鬲叔興父盨(西周)。

在禪城區瀾石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期象牙筒形器,也是鎮館之寶之一。這件文物是古人用於束髮的器具,至今已有4000多年,表面打磨光滑精緻,器壁薄如蛋殼,其加工藝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為嶺南史前墓葬中極為少見的象牙飾物隨葬器。

象牙筒形器(新石器時期)。

龍頭擔當 讓世界了解佛山文博

由於正處於新館建設階段,佛山市博物館面臨著暫無展館等困境。為讓外界了解佛山文博,該館積極組織其他文博單位在外地舉辦精品展,講述佛山故事,傳播佛山美譽。

石灣陶、木版年畫是佛山市博物館學術研究的專項。「石灣是個美陶灣」「佛山木版年畫」巡展先後到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廈門、大連等地十幾家博物館展出,擴大了佛山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外界透過展品了解佛山歷史和文化。

在成都舉辦的「石灣是個美陶灣」巡展吸引了眾多成都市民前來觀展。

打響佛山文化品牌,不僅要「走出去」,還要挖掘整合文化資源辦大展。南海西樵人黃君璧是上個世紀享譽世界的著名國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去年9月28日,佛山市博物館策劃組織「白雲雙甲故鄉情——黃君璧黃湘詅父女作品聯展」,讓佛山人了解了黃君璧其人其畫。持續一個月的展期共吸引約3萬觀眾入場參觀,在廣佛地區掀起一股國畫藝術的熱潮。很多觀眾在參觀後留言:沒想到佛山竟有這樣的大畫家。

經過多年耕耘,佛山市博物館已擁有「佛博坊」系列活動、「石灣是個美陶灣」和「佛山木版年畫」展覽、佛山歷史文化類圖片展等品牌活動。此外,市博物館還組織開展「古琴欣賞會」「名家導賞」「少兒臨摹活動」等一系列宣教活動,並以部分展品為元素開發一批文化創意產品。

截至今年6月,佛山已有和在建博物館136家。為讓佛山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共享智力和資源,自2016年起,佛山市博物館牽頭成立佛山市博物館學會和「守望鄉愁·佛山文化遺產保護聯盟」以來,聯盟成員隊伍不斷壯大。在今年的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活動上,佛山市博物館發揮龍頭作用,統籌全市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舉辦專題講座、精品展覽、非遺展演、博物館巡禮等,進一步整合全市文博、非遺資源,為市民獻上一場場文博盛宴。

傳承非遺 讓市民觸摸文化肌膚

明清時期,佛山手工業發達,成為中國四大名鎮和中國「四大聚」之一。如今,昔日的手工行業列為佛山珍貴的非遺保護項目。目前,佛山國家級非遺項目有14項及代表性傳承人15人,省級非遺項目48項及代表性傳承人55人。佛山市博物館承擔著市非遺保護中心的職能,推動全市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

6月8日,佛山市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閉幕式以「非遺保護中國實踐」為主題舉辦專題活動,300多名市民在佛山市圖書館報告廳觀看佛山非遺成果,在粵劇保護成果論壇上聆聽「粵劇四件寶」故事。活動中,粵劇發展與傳承成為熱議的話題。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非遺廣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淑勤介紹,粵劇進校園活動已見成效,目前佛山粵劇特色教育學校達到35家。

非遺傳承離不開對青少年的培育。近年來,佛山市博物館通過舉辦「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樂享中國節」「成長體驗營」等品牌活動,面向社會和學校招收學員,由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授藤編、剪紙、獅頭扎作、彩燈等非遺技藝,這項活動已成為青少年了解、認識佛山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其中,「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動入選2018年度佛山非遺十大事。此外,佛山市博物館還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等活動,每年組織精品展覽、非遺傳承人到學校進行展示展演。

對此,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關宏談到,佛山將繼續以保護傳承為中心,以促進非遺項目可持續發展為方向,以平臺建設為抓手,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讓佛山非遺成為城市最亮麗的名片。

建設新館 助力打造「博物館之城」

隨著市圖書館、市文化館先後在佛山新城落戶並使用,人們對於佛山市博物館新館充滿了憧憬。

上世紀50年代至2008年,佛山市博物館設在禪城區祖廟,2008年廟館分離,市博物館新館建設提上議程。經過10年籌備和建設,位於佛山新城的市博物館新館預計明年將對市民開放。據曹學群介紹,新館總建築面積為4.2萬平方米,建築造型以「錦繡寶盒」為創意來源,由6個大小不一的方盒組成,通過玻璃廊道等通透空間將6個建築體相連,形成富於變化的外觀建築群。

「當下佛山正在打造『博物館之城』,市博物館更要爭當排頭兵。」曹學群談到,「未來三年,我們會集中力量完善新館建設,重點打造佛山歷史、佛山非遺精品、書畫和石灣陶等專題展以及國寶廳和臨時展覽,通過具有代表性的展品,講好文物故事,講述佛山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同時爭取引進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展覽,使佛山人『不出家門』便能看到頂尖文物和高規格展覽。」

專家:佛山人的期待 文博人的夢想

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原會長、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長程存潔是研究嶺南文化的著名學者,一直關注佛山文博的發展。他認為,佛山提出「博物館之城」建設,是將民間收藏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反映了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以及認識到文化對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聽到佛山市博物館新館即將於明年開館,程存潔非常高興。他說,市博物館從祖廟分離後,新館建設一直是他關注的一件大事,「它不僅僅是佛山人的期待,更是幾代文博人的夢想」。

程存潔說,多年來,佛山市博物館克服很多困難,在外地舉辦很多有影響力的展覽,讓兄弟省市看到了佛山文博的綜合實力以及向外推廣的恆心。「近幾年,市博物館在石灣陶、佛山木版年畫等領域培養了許多業務骨幹,無論是策展手段以及理論研究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對於未來博物館建設專題館和綜合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期待佛山會有更多精彩的展覽呈現於世人眼前。」

「明清時期,佛山有『四大聚』『四大名鎮』之美名,有豐富的歷史寶藏。我最大的期待是,在新館這一廣闊的平臺上,人們可以探古識今,文博人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佛山的歷史瑰寶。期待一場精彩的文博盛宴明年在佛山拉開帷幕,到時我會成為見證者之一。」程存潔說。

原標題:佛山市博物館:輸出品牌展覽 傳播佛山美譽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束維

編輯丨俞嘉麗

相關焦點

  • 佛山市文化館新館舉辦「市民體驗日」
    原標題:佛山市文化館新館舉辦「市民體驗日」 提供優質文化服務提高市民文化自信11月11日,佛山文化館新館舉辦「市民體驗日」,學生在舞蹈排練廳排練舞蹈。/佛山日報記者黎漢沿攝佛山日報訊 記者 何敏華報導:昨日,佛山市文化館新館舉辦「市民體驗日」。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明天起開放
    新館二層,一組雕像展現百年前京城百姓的取水場景。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在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中,沿著打造成「輸水暗涵」模樣的走廊一邊行進,一邊了解北京水資源的知識;看百年前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建廠初期的職工登記卡上有什麼樣的歷史痕跡。今天是「世界水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舉行開館儀式,明天開始新館正式接待市民參觀。自來水集團為市民準備了1000張贈票,市民可登錄市自來水集團網站預約登記。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原標題: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本報訊(記者 劉可)首次面世的百年公章、清代水廠的職工登記卡、地表水制水動態全流程……位於東直門外香河園街3號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天正式亮相。從前天開始,想要參觀的市民可在市自來水集團官網進行網絡預約。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開放
    原標題: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開放   來源:新華網   (1)3月23日,參觀者在參觀自來水博物館內的自來水制水流程模型。   當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分為科普館和通史館兩個展廳,面積約2400平方米。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8 15:59 來源: 新華社    10月18日,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觀眾在觀看展品。當日,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迎來各地的陶瓷藝術愛好者。
  • 奉賢博物館新館今日開館 雍正故宮文物大展免費開放
    奉賢博物館新館是相互獨立的三個橢圓建築,既有公共綠化、景觀水系,還有公共空間,也是希望市民遊客參觀之餘,有一個趣味十足的活動場地。張雪松表示,「新館開館以後,我們將把博物館作為一個文化空間,與時尚、教育、體育等結合起來,不斷製造讓人們來博物館的理由。」  也就是說,未來市民遊客將有機會在奉賢博物館新館裡看時尚走秀演出、學生還可能在博物館裡上課……此外,奉賢博物館新館還將「腦洞大開」,推出各種有意思的文創產品。
  • 中國消防博物館今天起重新開放 新館展覽內容豐富
    央廣網北京11月16日消息(記者張明浩 見習記者張曉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16日)上午,遷址升級後的中國消防博物館在北京重新面向社會公眾開放。近一萬平米的展廳裡展覽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多種災害類別、火災場景復原、火場疏散逃生等多個互動體驗展項,它也是我國消防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主題博物館。那麼,新館還有哪些不同?特色展項的體驗效果如何?如何參觀?
  • 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預計明年建成開放
    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預計明年建成開放 2020-09-21 2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都博物館建新館 2005年將開放
    磚木結構的古城牆,3000年前的青銅器和一塊巨大的不鏽鋼頂組成的首都博物館新館,今天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投資規模最大的一項文化公益設施。  首都博物館新館位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上,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建築工程預算投資7.8億元。  據介紹,首都博物館文物藏品十分豐富,現有25萬餘件(套)文物和70萬件古錢幣以及大量文獻等。
  • 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周三開館 向市民贈票1000張(圖)
    (原標題: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周三開館 向市民贈票1000張(圖))
  • 軍艦變身博物館 重慶建川博物館海軍館明年開放
    重慶建川博物館供圖人民網重慶8月28日電(劉政寧、姚於)重慶的長江之濱將會出現一艘真正的驅逐艦,就問你想不想來看!8月28日,重慶建川博物館發布消息,日前,海軍「166艦」退役暨移交儀式在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舉行。儀式上,海軍相關負責人宣讀了「166艦」退役命令,並與重慶建川博物館籤訂了該艦交接意向書。
  • 廣州圖書館新館開放時間 地址(圖)
    >  (2012年12月24日)廣州圖書館新館開放時間和開放內容    ■市文廣新局稱,爭取年底能開放,市民可借還圖書。新快報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土建施工方正加緊收尾,文廣新局同步籌備軟體建設,五一期間新館的首層將作「展示性」開放,並爭取年底能開放,市民可借還圖書。
  • 北京市民「首都國企開放日」探秘自來水博物館:自來水不是自來的
    千龍網北京6月10日訊(記者 閆冬) 6月10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作為「2017年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重要線路之一,開啟了「自來水探秘之旅」,吸引了百餘名北京市民參觀。市民通過了解北京自來水百餘年歷史文化、北京水資源現狀和自來水制水工藝,進一步理解了「自來水不自來,自來水來之不易」的道理,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的意識不斷增強。
  • 上海自然博物館"被閉館" 市民爭相重拾童年記憶中的恐龍
    今天,不少市民趕到博物館重拾童年記憶。不過記者從館方獲悉,目前搬遷尚無確切時間表,該條微博消息實為誤傳。  無辜「被閉館」  「再見,恐龍!再見,清朝的乾屍!再見,自然博物館!我兒時的記憶!延安東路,建於1923年『英國古典風』的自然博物館,藏24萬件標本,9:00-16:00開放,門票5元,周一即將閉館,今後遷往山海關路新館。
  • 夜間開放!省圖書館新館傳來大消息……
    省博物館、省圖書館、省科技館三館組成江西省文化中心位於紅谷灘新區鳳凰洲未來,大家可以坐地鐵1號線到珠江路站再走一段路就能到是不是很方便!省圖書館館長陶濤表示目前,圖書館進入內裝修階段,預計月底完成圖書館採購的書架、書桌、智能化設備等都製作完成,隨時可以搬入安裝,
  • 大埃及博物館新館明年開館 五千多件圖坦卡蒙文物將全面展示
    新華社圖  埃及首都開羅附近吉薩棉省大金字塔北部2公裡處的廣袤土地上,數百名建築工人和工程師正在緊鑼密鼓地投入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的建設之中,據新華社報導稱,這座為該地區最大的博物館從2001年開始籌備,計劃在2018年初步完工並向遊人開放。
  • 四川成都:自然博物館有望明年6月開放
    2020年12月16日,四川成都,成都自然博物館正在建設中,有望明年6月開放!目前,成都自然博物館的外幕牆已經完成百分之八十左右,建築龍骨大部分已經完成,所有龍骨將於今年春節前完成,明年4月館體內飾也將完成,博物館預計明年6月有望對外開放。
  • 恐龍博物館明年免費開放
    東北網伊春4月15日電(楊佰豔記者華方芝關英玉)伊春市恐龍博物館為什麼還憑票參觀,何時才能免費對市民開放?日前記者就讀者提出的疑問採訪了恐龍博物館館長李平。  據李館長介紹,今年1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
  • 青銅幕牆斜過比薩塔 首都博物館新館亮相
    建國以來本市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首都博物館新館今天上午開始拆除北立面最後的腳手架。被綠色防護網包裹長達一年多的首博新館從頂部開始逐步向下揭開神秘面紗。     首都博物館新館佔地2.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地下兩層地上五層,建築高度36.4米,是一座集展示、科研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 東區公共圖書館新館年底開放
    報訊(記者 陶泓霖& 特約通訊員 羅本平)近日,記者從東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目前東區公共圖書館新館裝修工作已近尾聲,預計年底向市民免費開放。項目涉及東區公共圖書館新館、東區檔案館等建設內容,建築總規模為6213.5平方米,其中,東區檔案館建築面積為2956平方米、東區公共圖書館新館建築面積為3257.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