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睹「四爺」真容嗎?想看看雍正皇帝的「高級審美」嗎?故宮太遠,今天奉賢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作為該館開館的第一個臨展——「雍正故宮文物大展」也將同時對外開放,120餘件故宮博物院院藏的珍貴文物,講述雍正皇帝的人生經歷、政治措施及雍正王朝的藝術工藝。
據了解,此次大展為期3個月,從5月16日到8月16日,這是目前滬上首次雍正文物專題展、也是迄今為止展出故宮所藏雍正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展覽,其中不少文物是首次走出故宮面向觀眾。
昨天,記者來到奉賢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完成展館周邊的綠化帶修飾。為了確保大客流安然有序地觀看展覽,博物館在停車指引的各個路口安排了安保人員,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也在緊鑼密鼓地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120餘件展品悉數亮相
湖水泛著波光,青草透著生機,站在奉賢博物館新館內,就能感到生態環境與人文歷史有機結合在了一起。在這美輪美奐的博物館裡,120餘件珍貴展品悉數亮相,大展展品分為四個部分,包括雍正從政時期的物品、字畫、陶瓷、雜項,其中有雍正用過的璽印、穿過的服飾、用過的武器,以及各類日常用品,比如雍正用過的西洋眼鏡,此外還有瓷器、琺瑯器、玉器、硯臺、香爐等。
很多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都出現過雍正,可雍正究竟長什麼樣呢?在此次臨展中,有一個長42.5釐米、寬30.1釐米的清人畫胤禛便裝像軸,這張生活照還原了雍正皇帝的風採。
據了解,雍正故宮文物大展除了在臺灣展出過39件展品之外,從未對外大規模展出過。為此,故宮相關專家重新梳理了雍正相關的文物,此次大展全方位展示了雍正的執政、生活的美學。
「我們原本也想引入一些特展,將更多優秀的資源引進到奉賢。」奉賢博物館館長張雪松說:「但我們離故宮博物館實在有點遠,總覺得不太可能實現。」說起故宮大展來到奉賢的緣由,也是有次奉賢區相關領導參加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專項活動時,遇到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聊起了能否引入相關展覽資源到奉賢。沒想到,單霽翔居然一口答應了,但要找個與奉賢相符合的切入點。
於是,奉賢相關文史專家們聚在一起反覆探討「故宮與奉賢」之間的關係,奉賢區領導也數赴故宮,與專家探討後,最終鎖定了「雍正」。
雍正批准奉賢建縣
奉賢建縣就在雍正年間,清朝時期,上海這塊區域原本只有松江府和上海縣。有大臣提出,這塊區域面積非常大,而且又是魚米之鄉,稅收非常多。經過幾輪上奏批覆,最終,雍正批准了奉賢等縣建縣。
此外,在雍正三年到十三年期間,雍正大力推進的海塘建設也在此期間完成。「奉賢臨海而建,周邊有長長的海岸線,在唐代、宋代、明代時期,政府為了抵禦海潮,就反反覆覆建了土塘、柴塘,往往一次大潮來了就被衝走了。」張雪松說:「雍正皇帝意識到這個問題非常嚴峻,就決心花大力氣修海塘,下諭旨表示修築海塘要一勞永逸,不計成本。」
其實,當時國庫並不充裕,修牢固的海塘必須要用石頭。奉賢沿海並沒有石頭,必須要從吳縣一帶把石料毛胚開採後運到奉賢來,整個工程投資非常大。張雪松介紹說,「整個工程也發生過偷工減料、質量下降的情況,也遭遇過錢不夠的尷尬,於是雍正就讓戴罪官員罰款,來補充工程的費用。」最終,整個工程花了10年時間終於完成了,現在,依然有4.5公裡暴露的海塘在奉賢境內。
新館將成網紅打卡地
奉賢哪裡最美?如今十有八九的奉賢人會說:「上海之魚,也就是金海湖。」這是上海地區面積僅次於滴水湖的人工湖,它將連接黃浦江和東海,是南橋新城的核心景觀湖,也是未來奉賢的標誌。
在這片區域的黃金位置,便是奉賢博物館新館,放眼四周一片綠意盎然,視野非常開闊。很多奉賢市民茶餘飯後都會到這裡來走走看看,呼吸新鮮空氣。「我們看著博物館一點一點造起來,感覺特彆氣派,沒想到我們奉賢也能有這麼美的博物館。」家住南橋的張阿姨經常會帶孫子來這裡玩耍,「開館第一天,我們一定要進去看看這麼高大上的建築。」
從遠處望去,奉賢博物館新館的三個球狀結構,仿佛有種「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感。「這裡一定是新的網紅打卡地。」從小在奉賢長大的朱先生對這裡也是充滿期待,「在最美的自然環境,能夠看到最濃厚的歷史文化,還能有比這更值得令人期待的事嗎?」
奉賢博物館新館是相互獨立的三個橢圓建築,既有公共綠化、景觀水系,還有公共空間,也是希望市民遊客參觀之餘,有一個趣味十足的活動場地。
鎮館之寶永遠「在路上」
柘林古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如石斧、石鏃、石矛、石刀、石鐮、陶紡輪、陶網墜……其實,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奉賢縣境內西部地區已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息,良渚文化、馬橋文化、吳越文化的遺存在這片土地上薪火相傳。
在奉賢博物館新館內呈列著有關奉賢歷史出土的各種文物,為了讓觀眾更加生動地了解這片土地上的變化,館內有很多互動專區。此外,館內有兩個常設陳列展示區,海塘廳將奉賢海塘的歷史價值和意義置於中國海塘歷史整體的發展中展示。歷史廳則通過建制沿革、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奉賢4000餘年歷史的形成與演進軌跡。
也許很多市民遊客都會好奇,奉賢博物館新館的鎮館之寶究竟是什麼?「其實,我們館藏的各類研究奉賢地方歷史的文物都是鎮館之寶,不論是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還是四團出土的宋瓷,或是宋賢墓出土的金銀器,每一樣都是研究奉賢歷史的鎮館之寶。」張雪松說:「當然我們更鼓勵大家把與奉賢歷史有關的,或者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文物捐贈給館裡,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供更多人欣賞,所以我們也覺得更多鎮館之寶在路上。」
據了解,奉賢博物館新館對外開放後將連續推出數個重磅臨時展覽,未來還將推出中國工藝藝術品展、國際紙藝雙年展、中國古代銅鏡學術研討會及展覽等,並配套推出系列教育活動及互動體驗活動。
博物館不僅是承載文化歷史的空間,更是人們參與活動的平臺。「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走進博物館,因此我們也要不斷跨界。」張雪松表示,「新館開館以後,我們將把博物館作為一個文化空間,與時尚、教育、體育等結合起來,不斷製造讓人們來博物館的理由。」
也就是說,未來市民遊客將有機會在奉賢博物館新館裡看時尚走秀演出、學生還可能在博物館裡上課……此外,奉賢博物館新館還將「腦洞大開」,推出各種有意思的文創產品。
觀展攻略
想要更好、更快地與「雍正」近距離接觸?這份攻略請收好!
三種方式免費預約
奉賢博物館新館實行免費預約參觀,預約方式有三種:微信預約、官網預約、現場預約。
「市民遊客可以關注『奉賢區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在菜單欄目中選擇『參觀奉博』中『參觀預約』。此外,還可以到我們官網(www.fxbwg.cn)進行預約。」奉賢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在我館未達到當日額定預約上限時,市民遊客也可持二代身份證於取票機進行現場取票,如果沒帶有效身份證件的觀眾,可至C棟一樓服務中心進行現場登記取票。」
上述負責人表示,個人網絡預約須提前一天,團隊網絡預約須提前兩天,團隊人數10-120人,當天無法進行預約。網絡預約均採取實名制,必須提供預約人真實姓名、二代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每張有效身份證件每天限定預約一次。
目前,奉賢博物館新館開放日每天可預約時間為上午9:00-12:00、下午12:00-16:00,市民遊客預約成功後,可在預約參觀日期當天持二代身份證或微信預約成功返回的二維碼取票入館,錯過預約日期則預約作廢。
此外,奉賢博物館新館還提供團體講解服務,必須提前48小時進行電話預約,預約電話:021—37136868(每周二至周日),團體人數限制為10—30人。每個團隊當日最多預約兩批講解。至於個人遊客,觀眾可自助租借語音導覽設備,兩大常設展廳設備租借免費,臨展廳-雍正故宮文物大展設備租借20元/個。
300餘個車位免費停
目前,奉賢博物館新館的停車位都向市民遊客免費開放。據了解,奉賢博物館停車場地下車位116個、微型機動車地下停車位4個、小型機動車地面停車位4個、地下無障礙停車位5個、大客車地面臨時停車位3個。此外,博物館對面的青年藝術公園停車場也對外開放,共有173個地面停車位。
如果市民遊客搭乘公共運輸觀展,也十分方便,軌交5號線金海湖站下來後,既可以步行、也可以騎行,不過步行需要30分鐘,如果天氣好,市民遊客也可以當作休閒散步,一路的風景都很不錯!在奉賢博物館新館門口,停放著不少共享單車,因此也可以選擇騎行。
為了方便市民遊客,奉賢區特別開通了一個公交站點,市民遊客可以乘坐奉賢21路至湖堤路湖畔路站下,向南沿湖畔路直行約800米到達。
奉賢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提醒,「上海之魚」目前仍在建設完善中,交通路線也將不斷進行更新,市民遊客出行前要做好相應攻略。
自駕路線
藎S4滬金高速公路路線:
S4南橋出口-年豐路-望園南路-航南公路-金海路-年豐路-湖堤路-湖畔路333號
(自S4南橋出口駛入年豐路,300米後左轉入望園南路,110米右轉,在航南公路行駛920米,右轉入金海路,250米後左轉進入年豐路,繼續行駛220米後左轉進入湖堤路,1.2公裡至道路盡頭右轉進入湖畔路,800米後到達。)
藎南奉公路路線:
南奉公路-金海路-年豐路-湖堤路-湖畔路333號
(沿南奉公路行駛至與金海路交叉口,右轉進入金海路,沿金海路行駛1.5公裡,右轉進入年豐路,220米後左轉進入湖堤路,1.2公裡至道路盡頭右轉進入湖畔路,繼續行駛800米後到達。)
開放時間:2019年5月16日起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館)
閉館時間:每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票價信息:免費
新館地址:上海市奉賢區湖畔路333號
[雍正宸翰方印]
這枚壽山石材質的印章,雍正用了很長的時間,這枚印章平常都放在「尊親之寶」的匣子裡,說明雍正非常喜愛這麼印章。
[清人祭先農壇圖]
這是描繪清朝皇帝祭祀農神活動的紀實繪畫作品,這幅繪畫非常精美,展現了非常壯觀的祭祀景象,祭先農壇圖中一條御道由右向左延伸,道路兩邊置燈。左邊畫中出現了眾多身著朝服的官員。離這些官員不遠的前方,有三十餘名侍衛環列成一個半圓形,他們個個佩帶腰刀,肩扛旌旗,簇擁著在前面緩緩行走的雍正皇帝。
這幅畫帶有明顯的宮廷繪畫的風格,畫中雍正並沒有穿黃袍。據了解,該圖共有上、下兩卷,上卷現存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而下卷則收藏於法國巴黎的吉美博物館。
[軍機處]
雍正年間設立了軍機處,那軍機處究竟長什麼樣呢?本次展覽第一次還原了軍機處的模樣——一個炕與兩個炕幾。軍機處一點也不豪華,甚至可以用非常簡樸來形容。其實,軍機處是大臣等候上朝時候,雍正與近臣交流的地方,發折、接折、見面、述旨……這是軍機處的工作流程。在這裡,市民遊客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出雍正簡樸的日常作風。
[暗花紗男單朝袍]
[黑漆描金雲龍紋套箱]
1.9米長的黑漆描金雲龍紋套箱非常值得一看,內、外層箱的箱體兩端均有銅質提環,套箱外側通體黑漆地,用泥金勾畫龍戲珠紋,間布流雲紋。黑素漆裡,不露木胎。
很多人猜測這是不是放奏摺,或者珍貴寶物的地方?其實,這裡是放草的地方。據說,當時順治的陵墓上長了三百株奇草,這是祥瑞之兆,因此雍正就把三百株草分成了六捆,放置於此。黑漆描金雲龍紋套箱也是首次出故宮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