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認識你,是最動人的愛,
也是最沉重的無奈
爺爺樹鋒:1927年生於上海,工作:輕工業機械設計和管理;
奶奶味芳:1928年,工作:中學模範教師;
50年代,兩人相識於一場婚禮。當時爺爺和其他人已經訂婚,緣分就此作罷。爺爺二十八歲結婚,婚後爺爺有一個兒子,一個姑娘。結婚十一年後的「文革」中,爺爺家被抄了3次,爺爺的妻子和姑娘難免不幸,爺爺精神幾乎崩潰。
奶奶當時依舊單身,那個年代奶奶沒有在乎一系列的事情,與爺爺結婚。
1970年,42歲的味芳和43歲的樹鋒結婚,他們沒有再要孩子。
時間到了90年代,「出國潮」,爺爺的兒子去了澳洲,並在當地成家立業。這對人就這樣變成了「留守老人」。
2004年,爺爺發現原本獨立能幹的奶奶記憶力嚴重衰退,得了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症)。她不認得原先熟悉的那些人,只牢牢地認著爺爺。
「現在就我們兩個人,一道出去
一道吃,一道買東西.
如果他走了,我該死;
我走了,他也倒黴。」
病情發展到現在,奶奶的智力只如同半歲的嬰兒。13年前她開始有一些失智表現,到2014年夏天,奶奶病情惡化,大小便失禁,食物要攪碎了才能吃,再也很難講清楚一句話了,已發展成阿爾茨海默症重度患者。
如今,在敬老院,90歲的爺爺每天要做的就是看住奶奶不讓她闖禍,不讓她一不留神把牙膏擠頭上,別把假牙扔燒水壺扔馬桶裡,別把房間裡的她看得到的東西給扔了藏了拆了撕了,別又把尿不溼扯出來當毛巾用,別又飯也不好好吃、鬧脾氣。
爺爺擔心,他怕他的極限也快到了,病要是多起來了,那她可怎麼辦?
阿茲海默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摧垮人的生活和意志。即便它讓愛顯得那麼可貴動人,可它真是討厭啊!
味芳,是中國800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中普通的一個。但也許她是幸運的,她遇到了樹鋒,一個懷著情感用心去照顧她的愛人。
這些,都是紀錄片《我只記得你》裡的故事,它的導演叫趙青,片中的主人公樹鋒和味芳是她的叔公叔婆。
影片講述的不僅是導演自己長輩的故事,更多的是眾多中國老人即將面對的共同問題——
根據統計,中國目前60歲以上的老人已超過兩億,其中患有老念痴呆症的人數多達900多萬。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或者你的家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你該怎麼辦?
當痴呆症狀出現的時候,幾乎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會是中招的那一個。猜忌與幻想將陪伴痴呆症患者的整個生病過程,在旁人眼中,他們就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老年痴呆到底有哪些症狀?老年痴呆患者又過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生活?如果樹鋒和味芳的故事離你太遠,我們在杭州幾家醫院的老年病房裡找到了4位老人,從他們有些令人心酸的故事中,你或許能夠在身邊找到類似的影子。
因性生疑的家庭暴力者,90多歲
「我不能讓她離開超過1小時」
白大伯感覺自己被一種難以自制的佔有欲攫住了。
只要劉阿姨從他身邊離開超過1個小時,他就會忍不住瞎想——她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然後一個勁地鑽牛角尖,到最後竟然動起手來。
現在,劉阿姨只要出門一回家就免不了一頓棒打,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地叫人看了好生心疼,兩隻手臂伸出來也都是淤青。
一開始,劉阿姨和家人也沒多想,只當他是老糊塗了,後來劉阿姨到浙江省新華醫院看病,碰巧跟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彬說起來的時候才意識到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的類型有很多種,有表現比較呆木的,也有特別狂躁的。」徐彬聽劉阿姨說,白大伯平常還有記憶力下降、性格突變等症狀,簡直像跟以前換了個人一樣,就建議他把白大伯送過來做個檢測。
結果,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的檢測提示白大伯的分數的確處於合格線以下,可以高度懷疑老年痴呆。
「MMSE是現在門診檢測老年痴呆症一種比較容易的方法。一般來說,高中文化程度或以上分數低於26分,文盲分數低於17分就可以懷疑是患病了。」徐彬介紹。
被襲擊的離退休老軍人,85歲
「有人在這裝了炸彈想害我」
李大伯是一名離休老軍人,今年85歲,患有老慢支,每到冬天就要發作,所以冬天長期住在杭州市老年病醫院治療。2015年正月初二,李大伯突然異常激動,反覆要報警,說病房裡被人放了炸彈。醫護人員去安撫,反而被他把手機搶了過去,然後揮舞著拐杖不讓人近身。
李大伯說聽到隔壁有一個反革命組織正在策劃搞事情,已經在他病房的牆裡安置了炸彈,自己這兩天不敢睡覺,一直在監聽著隔壁的交談。於是,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張瀅只能裝著檢查周邊情況緩慢走近李大伯,告訴他:「我就是為這件事來的,這個房間不安全,這個醫院不安全,我們暫時需要轉移。」就這樣,李大伯非常配合地跟著張主任轉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閒林院區。
李大伯到了老年四病區後,張瀅主任的醫療團隊對他的支氣管、心臟、精神狀態等進行了綜合的評估,認定李大伯是在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基礎上,加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軀體情況較差,才有了譫妄的表現,並出現言語性幻聽和被害觀念。
性情大變的睡眠行為障礙者,55歲
「睡不好讓我們的夫妻感情差了很多」
楊先生今年55歲,是一名高中老師,平素性格溫文儒雅,30年來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到半年前,平靜溫馨的生活被打破。
最近半年來,他仿佛變了一個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常說夢話,動不動就拳打腳踢,睡在他旁邊的妻子深受其害,不是莫名其妙被錘了一拳,就是被踢了一腳。楊先生一系列的反常行為,使得夫妻兩人身心俱疲,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沒精神。不僅如此,還影響了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經人介紹,兩人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陳煒主任發現,患者的問題是夜間睡眠時出現行為異常,而且每次發作時都在做夢,出現的言行也與夢境相關。「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這個病頓時躍入陳煒主任的腦海。
大多數人每天平均需要6~10小時的睡眠,包含4~5個睡眠周期。一個周期包括非快動眼睡眠相和快動眼睡眠相。我們晚上做夢的時期就處在快動眼睡眠相。
正常人做夢的時候有時會感覺夢境很清晰、生動,在夢裡會經歷各種情緒和行為,如極度緊張、恐懼、害怕,可卻有想逃逃不掉的無力感,這是因為這時候骨骼肌張力降低使活動靜止。簡單說就是大腦很活躍,然而手腳想動卻使不上力氣。
而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則出現在快動眼睡眠期肌張力降低的狀態消失時,導致患者將夢境付諸行動。患者的動作多表現為肢體的暴力行為,就像楊先生,拳打腳踢自己和床伴。其他的表現還包括說夢話、呼喊、大哭、大笑、咒罵等,常導致患者本人及床伴受傷,嚴重者可發生墜床以至骨折。
陳煒主任表示,這病好發於中老年患者,特別是50歲~70歲的老年男性,通常與神經變性病如帕金森病、路易體痴呆、多系統萎縮等密切相關。吸菸、頭外傷、務農、農藥及殺蟲劑長期暴露史會增加該病患病風險,應注意避免。
震顫譫妄的酗酒者,71歲
「沒有喝酒!為什麼說我撒謊」
很多人有飲酒的習慣,長期大量飲酒容易成癮,如果到了老年仍貪戀杯中之物,那就容易出現慢性酒精中毒,出現痴呆的症狀。飲酒上癮後突然停飲也容易出現戒斷症狀,常常出現手抖、幻聽、幻視的表現,這被稱之為「震顫譫妄」,一般醫生對此類疾病往往缺乏認識,不知如何了解病史和處理。
前幾天晚上,省立同德醫院顧成宇主治醫師在急診值班,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候診處放聲唱戲,旁邊的家屬愁眉苦臉。他問老人為什麼要唱,老人回答說看到眼前有個戲臺,戲臺上演員咿咿呀呀的唱,所以他也跟著唱。
顧成宇給老人做了體格檢查,發現老人的雙手有細微的震顫,又問了老人的飲酒史。家屬說,老人常年在工地上看大門,20年來每天喝二兩白酒,三個月前因為高血壓,醫生告誡他不要喝酒,所以就沒有再喝了。
震顫譫妄常發生在停止飲酒或減少飲酒量7天內,家屬很肯定地說老人已經三個月沒喝酒了,而且當地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也問過,已經排除了和酒精相關的問題,事實真是如此嗎?
顧成宇讓家屬打通了老人工友的手機,在電話裡詢問老人生病前的情況,著重問了近來有沒有看到老人飲酒或買酒,工友稱半個月前看到老人買了一桶十斤裝的燒酒。然後顧成宇再問老人家屬,家屬說去工地接老人的時候沒看到有燒酒,看來燒酒是被老人喝到肚子裡了,近幾天沒酒喝,於是出現了戒斷症狀。
後來,顧成宇給老人打了一支安定,五分鐘後,老人的症狀果然消失了。
「其實,痴呆是一種症候群。」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張瀅介紹,早期表現為學習能力下降、記憶減退、個性改變、情緒波動大等症狀,嚴重時生活料理能力極差、晝夜顛倒,也可出現幻覺、猜疑、嫉妒等精神病性症狀。
簡單來說,臨床常見痴呆主要有: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所致痴呆、路易體痴呆、酒精中毒性痴呆、麻痺性痴呆、正常壓力腦積水等。
鑑於目前對大多數痴呆無法根治,所以重在早期診斷,及早治療並進行生活方式幹預,以期能儘量維持患者的認知能力。張瀅建議,如果發現親友、長輩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儘量到地市級以上正規醫院記憶減退門診或神經內科求醫。
關於痴呆的治療,張瀅認為一旦確診為痴呆,按診療規範治療,把多餘的錢花在護理上,才是最明智的。
「如果有精神病性症狀如幻覺、妄想、打罵人、夜間吵鬧等,一定要去精神專科醫院就診,應用相應精神藥物。」張瀅說,目前的精神科藥物已經比較安全,相比之下,用藥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和生存質量,也能極大減輕患者家屬的精神壓力,改善生活質量。
在痴呆患者的日常護理上,浙江省新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彬則建議要注意飲食清淡、生活規律,不能一味地躺在床上,要多注意下床活動,可適當打打太極拳進行調理。食物最好選擇一些適合老人能夠引起食慾的。另外,很多家庭在照顧痴呆患者時不得已要分房而睡,可以安裝鬧鈴、門鈴等,一有情況就按鈴,防止意外出現。
「現在,痴呆患者的早期幹預還是很有效果的,如果治療得當可以延緩其發生發展5至7年。」徐彬說。
由於目前還沒有根治老年痴呆症的特效藥,藥物的作用僅能延緩病情的進展,因此,預防該病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子女除了要知曉這個疾病,多談心、多陪伴、多關愛父母外,還可通過以下措施來指導或者幫助父母預防老年痴呆症。
1.指導父母均衡飲食,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及動物性脂肪。堅持每個星期吃1至2次魚,多吃蔬菜諸如花椰菜、長葉萵苣和菠菜等。有報導常吃腐乳也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2.讓父母堅持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複雜精巧的手工會促進腦的活力。例如打麻將、下圍棋、織毛衣等。
3.提醒避免過度喝酒、抽菸,生活要有規律。一天喝酒超過0.3升以上的人比起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性痴呆。
4.鼓勵父母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看古典名著、發表讀書心得、下棋、寫日記、寫信、聽音樂等都是簡單而有助於腦力的方法。
5.支持父母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及參加公益活動、社會活動等來強化腦部神經,防止記憶力減退。也鼓勵其多與人交流,保持愉悅的心情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甚至適當打扮自己皆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
6.協助父母積極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肥胖等也有助於預防痴呆症。
記者:梁婧嫻 賴金鑫 通訊員:王家鈴 周素琴 賴金鑫
部分內容整合自Artopia藝術空間
監製:曹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