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丨孩子學英語整出了俄國口音怎麼辦

2020-12-13 騰訊網

撰文/段宇宏,媒體人

前陣子在某微信群裡有個朋友問道:「弱弱請教下,英語到底有沒有彈舌音?」熱心人不少,有幾位回覆說這種發音俄語和德語有,英語是沒有的,大家也不解他緣何有此疑問。

原來那位朋友的孩子上雙語幼兒園,為了檢驗學習效果他讓娃讀單詞,但發現娃說某幾個單詞時似乎帶點彈舌音,儘管彈得不怎麼好。他鑑於自己英語丟了太多年,十分沒有把握,乾脆求助於萬能的微信群。

過了幾天真相大白,那朋友說他私下了解之後發現,原來娃的外教是烏克蘭人。我說那就不奇怪了,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是兄弟民族,語言也相近,而且幾乎所有烏克蘭人都能流利使用俄語。緊接著好些家長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做了點小調查,紛紛反應娃的外教分別還有:俄羅斯人、塞爾維亞人、立陶宛人、拉脫維亞人、愛沙尼亞人、匈牙利人、波蘭人,甚至還有亞塞拜然人。

了解到事實後很多家長確實有點扎心了,合著花了那麼多錢送娃上雙語班,整半天他們是跟波羅的海語、烏拉爾語、斯拉夫語和突厥語諸民族朋友學「盎格魯·撒克遜」語言。北歐的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是英格蘭人的親戚,英語說得相當溜,哪怕他們來教學都靠譜得多,可咱居然連日爾曼的邊兒都沒沾上啊。

如果不是有意去打探,幼兒園不會捅破這個事情。那麼有無必要去責備幼兒園呢?我認為毫無必要,其實我比較能體諒幼兒園的難處。

幼教市場總是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外語教育要趁早」這些概念來催促中國家長趕緊讓娃學英語,中國家長對英語教育的確也有迷一般的痴狂,兩者之間一拍即合,有互相催逼的關係。哪家幼兒園如果不推出這樣的產品就缺乏競爭力,紛紛推出這樣的產品又催逼更多家長的焦慮感,害怕不讓娃早點學英語就毀了一身,形成了對外教的剛需。

現在中國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幼兒園,實施英語教育的比例已經達到100%,需求如此之高,而英語師資人才的供給卻嚴重不足。幼教外語市場上,外教比本國教員更吃香,西歐人身價高,英語國家教員更是炙手可熱且價格昂貴,都請這樣教員辦學成本將大幅度飆升,很多學校只能偷梁換柱,聘請價格低廉得多的歐洲「第三世界」國際友人。當然其中不乏英語利索者,但需求量那麼大,很多人並非以英語為母語,且不具備資質,質量難免良莠不齊。

為什麼很多外教來自東歐?因為那個地方的人容易跟西歐人混淆,有些東歐人也是金髮碧眼,更能把中國家長唬住。如果不加以提醒,家長們很難留意這個細節,通常看外教一副白人臉孔心裡就踏實了。

這個現象我早就察覺到了,在中國非常普遍。2016年4月中新社報導說,哈爾濱清查百餘家外語培訓和幼教機構,發現多名來自東歐和非洲的外教存在發音不清、語法不通、拼寫不準的問題,在課堂上用帶著濃濃口音的英語和半生不熟的漢語與孩子們交流。看吧,有些學校連美國黑人朋友都請不到,只能找非洲黑人兄弟來充數。

那麼我們回過來談問題的根本,幼兒到底該不該學外語,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投入多少成本?這個論題爭議多年,兩邊各執一詞,始終未達成共識。

不妨先看看臺灣地區,幼教體系比大陸完善先進,經驗和教訓都走在我們前面,在幼兒英語教育問題上,臺灣地區同樣糾結和反覆。

華人有望子成龍的心態,只要經濟狀況改善都希望孩子發展成「國際化人才」,對孩子的外語教育相當狂熱。進入2000年之後臺灣幼兒園也有「小學化」趨勢,紛紛推出小學生和中學生才會開設的英語課程,名為「學前外語啟蒙」,各幼兒園大力爭搶外教,作為自己的競爭招牌。

臺灣地區的幼教學者們呼籲,英語教育有泛化和扭曲的趨勢,學得早不見得學得好,幼兒園開展正規英語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最後母語和英語都學不好,教育部門根據學界呼籲在2004年頒布《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政策說帖》(以下簡稱「說帖」),闡釋了官方對這個問題的態度。

說帖基本宗旨主張小朋友需有天真歡快童年,學習應該寓教於樂:「1、語言學習順序應先母語再英語;2、接觸英語應以『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為目的,而非『培養流利的英語能力』為目標,小學三年級才可開設正式英語課程;3、幼兒園不可聘任外籍老師從事英語教學。」

宇宙間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華人家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何況教育部門。

說帖公布後幼兒園紛紛被迫拿掉外語教學的招牌,公立幼兒園基本遵守了不設正式英文課的規定,私立幼兒園悄悄把英語教學改頭換面為「說唱遊戲」,同時開闢外語興趣補習班,躲避不能正式聘任外教的規定。總之,正式英語教學就此告別臺灣地區幼教課堂。與此同時,私立「雙語學校」和「國際學校」卻不受外語教學規定限制,開始大力擴招學生,儘管學費昂貴卻成為家長們熱捧的香餑餑。

經過十幾年實踐,說帖又遭到一些教育界人士批評。他們抨擊這個政策太過「學究氣」,不符合實際教學現況,不符合家長們的需求,悖離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思路。那些上了雙語學校和國際學校的孩子從小就能熟練運用英語,而上公立幼兒園和小學的很多孩子大學畢業後都不能跟外國人做簡單交流。擴大了貧富教育和城鄉教育差距,讓窮孩子和的小地方兒童輸在起跑線上——「有錢人的孩子才能國際化,窮人家的孩子只能本土化」,這是說帖最被詬病之處。

現在臺灣地區打算將英文與中文並列為兩大官方語言,準備為幼兒英語教育鬆綁,因為明年要開始力推「雙語政策」,並成立了跨部門的委員會籌劃此事。教育部門9月份召開研討會,「越小學習語言成效越好」的觀點又翻身變成了主流。教育部門解釋說,目前幼兒園可以提供幼兒接觸外語的機會,但必須以聆聽歌謠、說故事、玩遊戲等方式融入教學,啟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新方向無非允許公立幼兒園正大光明開展私立幼兒園一直悄悄在做的事情,至於幼教階段重返「雙語教學」之路要走多深,怎麼走,相關部門還在委託專家研究當中,準備明年啟動計劃。

臺灣地區幼兒英語教育的崎嶇歷程,大陸這頭也在上演。儘管我們的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禁止開設包括英語在內的正式課程,但仍然阻止不了私立幼兒園變換著形式開設英語興趣班提升競爭力;家長們對英語教育的焦慮並未緩解,雙語學校和國際學校炙手可熱,很多家長不惜耗費巨額資財,擠破腦袋也要把孩子送進去。

華人家長對英語教育的痴狂儘管帶有功利性,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讚許,總比不重視要好。功利點說,人的一生是否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尤其英語),對視野格局和個人前程確實有重要影響。講大道理的話,英語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代表,世界知識總量主要由英語來承載,尤其是自然科學和社會學科方面知識。英語能力出眾的孩子,必然比英語差的同齡人能夠便捷地接觸到更有深度和廣度的新知,同時外語能力也是「國際化人才」不可缺的前提條件。

怎麼看待幼兒外語教育問題,根據個人和朋友經驗以及考察了華人學習英語狀況得出的印象,可以提供一點參考意見,興許能少走些彎路,少浪費些金錢。

幼兒是否應該學英語?我認為要視家長對孩子的定位來決策。如果家長認為孩子只需粗通外語即可,這輩子反正基本都在國內呆著,家長也沒認為這有多重要,不學也無妨。如果家長期望孩子有熟練的外語能力,或者成為「國際化人才」,今後要出國留學與生活,當然應該學。幼兒園階段接受過英語教育,會讓未來學外語的道路更為順暢。

國內有課題組2016 年至2018 年,在上海、江蘇、安徽三省市選取部分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小升初英語成績做了分析,結果顯示,幼兒園階段接受過英語教育的孩子,他們的英語平均成績要高過年級平均分。(《幼兒英語教育需求性有效性調查分析與現存問題對策研究》,丁培龍)

再以香港地區為例,中小學按授課語言分為兩類,一類叫中文學校,一類是英文學校,但到了大學階段幾乎都用英語授課,大學老師們發現,中文學校畢業的學生在大學裡學習比較吃力,英文學校畢業的學生由於英語比較熟練學起來不費勁。

見過很多家長動輒數千數萬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或培訓班,一個班不夠就報兩個,的確捨得砸錢,是否投入的金錢越大,參予的興趣班越多效果越好?答案是否定的。

我嶽母有個老同學的女兒,去英國留學嫁了個南非小夥子,不過人家是南非的英裔。回到我們老家生活,她丈夫的英語能力就成了無可比擬的優勢,搞個培訓班,帶著四五十個小朋友通過遊戲、唱歌、朗誦學習英語,同時按價位分為不同層級的小組。小夥子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月入近十萬,而他曾在英國和南非想謀個收入只有現在四分之一的工作卻頗為困難,所以有點「樂不思蜀」。

在我嶽母建議下,我們送孩子去她同學洋女婿那裡學過幾個月,孩子們每次玩得很盡興,又唱又跳又喊,嗨得不行。一學期之後來我們把孩子接到身邊上雙語幼兒園,也有外教每天帶著做遊戲和唱歌,這一讀又是兩年。

那麼效果怎麼樣?兒子現在五歲,會200多個英語單詞和十幾句簡單對話,其實大多數都是我在家裡教他的。有幾個朋友也反應,曾花費數萬元給孩子學外語,兩三年過去發現基本沒學到什麼東西。我兒子也一樣,家裡開始教他之前,問他在外面英語都學到什麼,經常一臉蒙圈的樣子。外國老師上課也很認真,大家唱唱跳跳甚是開心,但嗨完之後大多數知識很快就忘了。

我們給娃買了字母玩具,先讓他熟悉每個字母的讀法,我們念到哪個字母,他能從字母堆裡找出來裝回固定的凹槽裡去。家裡給娃買了卡片,上有圖畫和中英文,先用中文教他認識裡面的動物或事物,然後告訴他英語單詞怎麼讀,此後會時常複習舊單詞以鞏固記憶,繼續學習新的單詞。小朋友的記憶力確實令人震撼,有些複雜單詞我當年從初一到高中花了幾年才記牢,娃學習幾遍之後再不會忘記。生活中碰到各種場景,會給娃補充新單詞:「花兒的英語單詞想了解嗎?」「火車的英語單詞知道嗎?」

臺灣地區的幼教專家指出,無論孩子是否在學校學了外語,配合親子學習方式,效果會事半功倍。僅僅砸下大筆金錢給孩子報了各種班就甩手不管了,與其說為孩子英語教育不惜成本,還不說是花錢緩解家長焦慮,最終未必達到理想效果。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外語基礎差,沒法教孩子,其實只要受過高中教育,就算丟了多年,撿起來跟孩子一起學習不是更好嗎,這就叫親子學習啊。在「山寨外教」遍地開花的當下中國,我們又無力改變這種大環境,親子教育不是顯得尤為重要嗎?!

幼兒是否需要填鴨式的英語教學?答案也是否定的。臺灣地區的幼教專家在幼兒英語教育上有諸多分歧,有個問題上似乎達成共識,就是幼兒階段學英語,不需要像中小學那樣強制灌輸,也就是說不要太一本正經。那麼家長就得端正心態,幼兒階段沒必要指望孩子像母語那樣熟練掌握英語。

兒子掌握了200個單詞和十幾個句子,也會書寫26個字母以後,我一度急於求成犯了錯誤。有一天,我要求他背會三個單詞並能默寫,原本我以為,單詞構成很簡單,他一看到圖片就能馬上念出的「Pig」、「Dog」、「Cat」,他可以毫無壓力默寫出來。結果我想錯了,花一個多小時教他背,都是「秒忘」,剛背完一遍,拿起筆就寫不出或寫不對,他最後還急哭了。最後我認識到,我的方法是錯的,不能用中小學生的標準來要求他。娃還太小,形象思維能力日益強大,但抽象思維還需等待時日慢慢訓練。

怎麼給孩子選擇學校和班級類型?這個同樣根據對孩子未來的定位以及家裡的經濟條件來決定。大中城市裡,現在完全不開展一點英語教育的幼兒園幾乎沒有,只是多和少的問題。公立幼兒園會開設一點點英語啟蒙課,私立雙語幼兒園裡還分為國際班和雙語班,雙語班是中英搭配教學,國際班以英文為主,連班主任都是外國人,專門的國際幼兒園更不必說了。

如果僅希望孩子粗通外語,可以不操心這些事兒,反正到了中小學都會開設英語課,一路讀公立學校就可以,其實少數優質公立學校外語教學水平也不差。如果希望孩子能精通外語,需要提前啟蒙打個基礎,雙語班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希望孩子的英語熟練度跟母語不相上下,甚至以國際化為唯一追求目標,那國際班或國際幼兒園是首選。

學習外語環境很重要,國際班和國際幼兒園幾乎全英文環境,孩子別無選擇,長期浸潤其中,效果當然最好。但是孩子一旦選了這個模式,就沒有回頭路了,幼兒園如果上了國際班,到了中小學如果不繼續上國際學校,基本上前功盡棄。走這條路等於開啟「燒錢模式」,對經濟實力有較高要求,因為國際班和國際學校在中國大陸價格奇貴,看當下趨勢還會越來越貴。

如果受限於經濟實力,既要確保孩子學好外語,又要經濟實惠,還是回到剛才說過的問題,那就要家長多受累。

目前見過小小年紀就能流利使用英語的中國孩子,通常上的是國際班或國際幼兒園,回到家後家長還要與孩子用英文交流,輔導他們學習,讓孩子長期處於英語環境當中。連經濟實力這麼強悍的家長都免不了要受累,那麼退而求其次,如果孩子只是上雙語班或者普通班,未來也可能讀公立學校,期望他們長大了能較熟練使用英語,滿足工作、學習和旅行要求,那麼家長就更得上心了,真要多拔出時間制訂計劃,陪伴孩子學習。

一句話,在幼兒外語教育問題上,不能光是花大錢,花大錢只能解決家長焦慮未必能解決孩子學習問題。既不花錢又不投入時間精力實施親子學習,結果是什麼,你懂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學英語整出了俄國口音怎麼辦
    前陣子在某微信群裡有個朋友問道:「弱弱請教下,英語到底有沒有彈舌音?」熱心人不少,有幾位回覆說這種發音俄語和德語有,英語是沒有的,大家也不解他緣何有此疑問。2016年4月中新社報導說,哈爾濱清查百餘家外語培訓和幼教機構,發現多名來自東歐和非洲的外教存在發音不清、語法不通、拼寫不準的問題,在課堂上用帶著濃濃口音的英語和半生不熟的漢語與孩子們交流。看吧,有些學校連美國黑人朋友都請不到,只能找非洲黑人兄弟來充數。那麼我們回過來談問題的根本,幼兒到底該不該學外語,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投入多少成本?
  • 孩子說英語,中式口音怎麼辦?
    當然在娛樂圈吃過英語虧的不光是趙麗穎一個人,想當年黃曉明的「鬧太套」(not at all)、鄧超的「we are 伐木累」,黃子韜的「狗帶」等等,後來有的甚至還成為網絡熱詞。種種事例讓不少家長擔心起自家寶貝的口音,生怕孩子將來也鬧出這樣的笑話來。
  • 少兒英語口語:講英語帶有口音怎麼辦?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少兒英語>正文少兒英語口語:講英語帶有口音怎麼辦?,英語發音足夠好了,可家長仍反映說孩子講英語帶有中國腔調。
  • 學英語你還在和口音較勁?你可能對口音有什麼誤解
    根本分不清到底是愛爾蘭味兒還是何方的口音?你真的能聽出哪種是大家所謂最熟悉的倫敦音嗎? 在英國英語的發音,就像中國有不同的方言一樣,其實也是有N種口音的,而且各具地方特色,怎樣才能分辨和聽的懂是個難題.....
  • 孩子學英語效果差, 原來是這些問題沒搞清楚丨博士一對一答疑
    (7歲),該怎麼辦?我是應試英語,跟著她也在學,但感覺跟不上她的需求,現學現賣都是「中式英語」,不地道,怕誤導她,影響她的英語思維,也不知道該不該說。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而孩子在習得語言時,有天生的辨識正確發音的能力。特別是原汁原味的英語輸入足夠多時,家長的口音不會讓孩子的發音變得不地道。
  • 菲律賓學英語:菲律賓的英語口音會對我學英語有影響嗎?
    菲律賓老師口音如何?孩子會不會學習一口奇怪的腔調?時常會聽到人們說:「雖然菲律賓遊學很不錯,但是我怕染上他們的菲律賓的口音」大家所擔心的就是:「自己好不容易去了一趟海外遊學,實在不願意學到帶有菲律賓口音的英語。有菲律賓口音的英語聽起來很不正宗。」 但事實上口音這個東西是很難被傳染的。我的回答就是,單單只是在菲律賓遊學幾個月就被傳染了口音的人,肯定是不存在的。
  • 你那麼在乎孩子老師的英語口音,卻不知道孩子該怎麼學習
    比如原屬於英國殖民的香港,家長也可能會更偏向於讓孩子學習美音,因為美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在學校裡,我們雖然學的是英音,但是有些單詞孩子們也可以選擇性地學習美音,所以文化語言一體化的今天,英語的發音同樣存在有大融合。但是孩子學習過程中,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大體系作為引導。
  • 雅思聽力的錄音中出現不同口音時怎麼辦?三立教育為大家解憂
    考生們要怎麼適應同時熟悉不同國家的口音,從而去排除口音對於雅思聽力理解與做題的幹擾呢?本文三立教育要從兩個方面告訴大家雅思聽力的錄音中出現不同口音時怎麼辦。
  • 如何在中國本土把英語學到聽不出口音
    很多人問我怎麼學的英語,這裡就一起回答一下。本人從小到大英語不是年級第一就是班級第一,不用上課,各種拿獎。高二去美國的時候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不是美國人。現在在美國一所前十的文理學院學習英語文學。不是裝逼,從小到大好的科目不多,英語是唯一特別拿到出手的。  我學習英語的方式來自一本叫做《鍾婉婷學習法》的小冊子。當年鍾叔叔和我爸爸是朋友,婉婷來北京參加希望英語的時候曾住在我們家。
  • 美式口音 or 英式口音,學英語選擇哪個好?
    英語是世界上學習人數最多的國際通用語言,作為官方英語的兩大體系,英式口音和美式口音的選擇總是讓很多英語學習者糾結不已。
  • 掌握這幾個技巧,孩子的英語口音越來越標準
    孩子全面接觸英語學習的年齡越小,對其口音影響也越小。小孩學英語沒有成人那麼多顧慮,不害怕「丟人」。孩子大了越不敢說越不利於語言學習。所以三歲開始學習英語,發音更有可能類似母語者。發音地道能帶來很多情感優勢,容易受到他人表揚和佩服,從而增加好感,產生極大自信。如果錯過啟蒙階段,後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夠趕上這樣理想的學習狀態。
  • 其實學英語跟學語文是一樣的,讓孩子早點知道這個就好了!
    大家都覺得學英語是件難事,學不會也情有可原,但是沒有人覺得一個正常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學說話是件難事,如果一個小孩到了學說話的年紀卻仍然不會說話,沒有人覺得「情有可原」。區別在哪裡呢?你當然會說,區別大了,一個是外語,一個是母語,怎麼能一樣呢?
  • 這些國家的英語口音有10000種方式讓你聽不懂,我怕是學了假英語
    雅思考到了7、託福過了110,終於過了語言關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是個王者,出了國能笑看那些英語渣渣了。直到你碰到了一個印度小哥和你打招呼「哈魯」,你才開始懷疑自己學了一個假英語,這都說了啥???主頁君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吐槽吐槽外國人的那些英語口音,日式英語、韓式英語都是什麼玩意兒。From 商務範微信號:bfaner我每次去不同的國家出差,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要適應五花八門的英語口音。每聽一種口音,都感覺自己在學一門新的語言(印式英語,泰式英語,韓式英語....)。我現在深信,聽懂英語,沒那麼簡單。
  • 孩子沒有天賦能學好英語嗎?起步晚了怎麼辦?
    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都不晚,只是開始的年齡不同,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也要有所不同。 那些錯過語言黃金期的孩子,到了高年級才想學好英語。他們和較早學英語的同齡孩子相比,已經相差很大距離了,該怎麼辦?
  • 7國不同的英語口音對比,聽完感覺自己學了個假英語......
    剛準備學習英語之前,許多人常常會糾結是選擇活潑隨意的「美式英語」,還是優雅莊重的「英式英語」;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又總覺得自己的發音不夠標準
  • 父母口音不標準,可以給小孩做英語啟蒙嗎?
    很多新手爸媽在給自家小孩做英語啟蒙時,難免會有這樣的困擾:「我用不標準的英語與孩子交流,會不會帶歪小孩的發音和口音呢?」其實在我看來,這完全可以不用擔心的。自己教孩子 不要顧慮太多家長的讀音不夠標準不會對孩子的口音起到決定性作用,因為你不是孩子的唯一的「語音來源」。
  • 菲律賓遊學口音問題:但不要混淆發音和口音
    會不會學一口東南亞口音?發自靈魂的提問三連,當我們給大部分學員解決了前兩個問題,深度解析菲律賓遊學利弊優劣後,最終問題來到了老大難的口音。菲律賓老師口音如何?孩子會不會學習一口奇怪的腔調?這段視頻來源於碧瑤語言學校BECI的口語老師大家的擔憂再正常不過,都希望自己或者孩子能夠有著一口流利的美式口音或者英式口音。但全世界有近110個國家將英語作為母語或是官方語言,沒有官方的口音,口音也都不同。
  • 英語的口音重要嗎?口音不標準,感覺不敢說怎麼辦?
    英文的口音實際上一點都不重要,英語的內涵比口音要重要的多,能夠使用這門英語跟外國人進行實戰交流,達到交際的目的,那麼這樣的水平就是好的英語水平。
  • 原來學英語跟學語文是一樣的, 讓孩子早點知道這個就好了!
    大家都覺得學英語是件難事,學不會也情有可原,但是沒有人覺得一個正常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學說話是件難事,如果一個小孩到了學說話的年紀卻仍然不會說話,
  • 方法論 | 學英語,如何滅掉「口音」心魔?
    聰明的,現在請你回答我,作為擴展圈的英語學習者,你覺得自己模仿學習哪種口音的英語能最大程度上幫助你實現溝通交流的目的?答案當然是:說的人最多的那種口音呀,既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註:英國和美國內部也有很多種口音,這裡說的英式和美式口音僅指這兩個國家最具代表性的發音特點,比如/r/這個音的發音方式。這樣解釋,應該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