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者留言提出問題:老師,遇到瓶頸怎麼辦,就是到一個程度以後想再進步就特別難,您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我在留言處是這樣回復的:我建議我們先停遊一段時間(就像現在,在家放鬆休息已經足夠),然後再復遊,先少量少次進行遊泳運動,並以改技術為主,如果技術與水感有進步再逐步恢復。這裡就起到一個恢復與超量恢復的作用,有的時候並不是我們不進步,而因為太「疲憊」導致,這個「疲憊」不一定就是我們體感感到累了,「疲憊」還可以理解成為運動的枯燥帶來的等等。
上述我提到了超量恢復的問題,那麼會有很多愛好者出現疑問我們要如何「超量」恢復?今天我們來聊聊,用於大眾遊泳健身的「超量恢復」。
超量恢復
超量恢復(exceeding compensation)亦稱「超量補償」。是指運動員訓練與比賽後,能量恢復過程的階段之一。在此階段,機體在運動時消耗的能量及各器官、系統的機能不僅得以恢復甚至超過原先水平。待保持一段時間後,又回到原有水平。其程度和出現的早晚與運動量密切相關:運動量越大,消耗的物質越多,超量恢復的程度越明顯,但出現的時間延遲;相反,運動量越小,消耗的物質越少,超量恢復的效果亦不顯著,但出現得較早。據此規律,可合理安排大運動量訓練。
由上圖可見,超量恢復之前一定是大運動量大負荷的進行運動才會形成超量恢復。在出現超量恢復後,如果不再給負荷,經過一段時間會逐漸恢復到以前的正常水平。超量恢復一般用於運動員訓練比賽前期,消耗-補充,再生-再消耗-再補充,然後形成周期性變化,讓運動員的訓練與恢復有機結合,恢復也就成了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過程。同時,我們還要知道,這個恢復不僅是身體機能上的,也包括心理。
大眾遊泳健身與超量恢復
話題就回到最開始我為什麼讓愛好者停遊一段時間呢?在我們大眾健身遊泳鍛鍊中我們一定覺得我們跟運動員不一樣,我們沒有負荷。其實不然,在我們長期堅持遊泳鍛鍊中,我們已經「積累」非常多的「疲勞」,在一個沒有「風景」只有「瓷磚」的遊泳池,一年上萬圈的遊進,這個「疲勞」可以是身體機能上的勞累,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勞累等等。在我們機體與精神疲勞的時候,我們的技術不但沒有長進還可能會退步,甚至很苦惱的抗拒遊泳。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停一下」來改善我們過度鍛鍊帶來的疲勞從而進行有效的恢復並且超量恢復。
如何判斷過度鍛鍊帶來的疲憊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自己進行了過度的遊泳運動呢?我們來分三個階段簡析一下:
早期:早期的時候你就會感覺技術退步或不再進步,動作僵硬不協調並且自己很想遊快但就是遊速下降。同時感覺到睡不好,乏力,對遊泳缺乏信心了。
中期:上述症狀還在,外加頭疼、肌肉酸痛,這個時候大致就是我們的疲勞程度加重了。
晚期:除了上述症狀,加上內分泌失調了,整天擔心遊泳有沒有長進,最後變成厭惡遊泳運動,我們肯定聽過有人說「一看見水我就噁心」之類的話,你會感覺明明他遊的很好啊,這就是典型的遊多了沒信心了「厭水症」。這是疲勞的終極表現。
超量恢復方式
恢復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在我們鍛鍊後再進行一些小強度的其他方式的運動,使機體一直保持一定的代謝水平,這樣可以加快恢復。
另一種是我認為比較適合我們大眾遊泳鍛鍊的恢復方式,就是自然性恢復,主要就是按照自己的作息或者靜止的調節恢復。主要就是常說的吃的好,睡得好,娛樂好。
小結
其實我們在日常鍛鍊中也會體會得到,堅持遊泳的你,偶爾因事情停遊了幾天,原本以為忘記了,沒想到下水後遊的比之前還好,那麼這就是超量恢復的原理。我們可以運用在技術、心理上,所以在我們覺得很累、技術停滯不前的時候,「停一停」。不慌不忙,來日方長,我們會發現遊泳運動不一樣的一面。
感謝您的關注!祝2020年遠離運動損傷,遊出新高度!
文獻:
1.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