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弘揚嘉庚精神 擦亮集美教育「金字招牌」

2020-09-20 海峽導報大廈門

傳承弘揚嘉庚精神 擦亮集美教育「金字招牌」

何東寧走訪慰問教師,對全區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

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區委書記何東寧率隊到集美區實驗小學和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分校走訪慰問,並代表區委、區政府向轄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區委常委蔡冬梅參加。

芳草青青、書聲琅琅,走進剛剛揭牌的集美區實驗小學,嶄新的嘉庚特色建築樓群矗立眼前。何東寧一行查看了學校教室、書法室、音樂室、圖書館和操場等,詳細了解學校的師資力量、生源數量、學校建設,以及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校園安全工作等情況。何東寧要求,作為百年學村嘉庚故裡的新建校,實小要注重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把嘉庚精神作為德育工作的切入點,融入教育的全過程。何東寧強調,新建校起步高、師資好,要以辦成一流名校為目標,創新辦學理念,優化育人環境,為集美區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在廈門外國語集美分校,何東寧與教師代表們座談交流,聽取學校合作辦學的情況以及教師代表的心得體會、意見建議。何東寧勉勵教師們要做教育路上的奔跑者、追夢人,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何東寧還要求,學校要持續深化合作辦學,精益求精,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要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築牢校園安全防線,確保師生安全健康。

何東寧指出,集美是嘉庚故裡,區委、區政府將秉承嘉庚先生「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的理念,一如既往地全力發展教育事業,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把集美教育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記者 郭妮妮 來源:集美報)


來源:集美報

04

相關焦點

  • 2020「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舉辦嘉庚讚歌專場
    (本組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曉珍 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陳豔 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曉珍)10月31日,2020「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嘉庚讚歌專場在集美青少年宮舉行,集美師生群眾用動人的歌聲舞姿、動情的朗誦歌頌嘉庚先生,弘揚嘉庚精神。近50萬人相聚在雲端,一起觀看了本次音樂會。
  • 走進嘉庚先生創辦的第一所學校——集美小學(一)
    這次我們將走進廈門市集美小學。作為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最早創辦的一所學校,集美小學也成為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的發源地。本期節目,我們將跟隨集美小學校長陳志良一起,走進這所百年名校,探究該校「弘揚嘉庚精神,實施誠毅教育」的傳承與發展之路。
  • 傳承嘉庚精神 廈門集美工業學校迎建校100周年
    一個世紀以來,學校始終秉承嘉庚精神,恪守「誠毅」之校訓,辦學不輟,把這所百年名校發展成為國家建設人才的搖籃,數十萬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從這裡出發,走向世界。  今年9月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要領導到集美工業學校調研指導時,對學校踐行嘉庚精神以及實現兩所老牌學校融合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 「傳承嘉庚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集美區新村小學2020年夏令營活動
    為慶祝建國71周年,為了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弘揚嘉庚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校決定於2020年7月4日開展「傳承嘉庚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主題夏令營活動。通過誦讀和書寫陳嘉庚語錄,進一步了解嘉庚精神的深刻含義
  • 「嘉庚書房」預計10月見客
    ,也是對嘉庚精神的繼承與發展,為進一步傳承弘揚嘉庚精神注入新活力。」  集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賴朝暉介紹,作為百年學村、嘉庚故裡,集美區委、區政府長期致力於傳承弘揚嘉庚精神。「嘉庚書房」項目涵蓋了學村文化展示、24小時閱讀(朗讀)空間、讀者沙龍講座、圖書智能借閱、青少年研學教育、經典誦讀分享等多種文化功能,將打造「便民、美好、環保、公益」的新型文化地標,成為弘揚嘉庚精神的創新載體。
  • 感恩父母師長 傳承嘉庚精神 廈門集美中學2020屆高三畢業生畢業...
    (原標題:感恩父母師長 傳承嘉庚精神 廈門集美中學2020屆高三畢業生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 集美輕工業學校:上下課的鈴聲都用校歌
    廈門晚報訊 90年前,陳嘉庚創辦了集美職業教育,集美輕工業學校由此誕生(前身即集美學校商科)。嘉庚先生雖然已辭世半個世紀了,但他的精神永遠留在集美輕工業學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集美輕校人。長期以來,集美輕工業學校堅持以嘉庚精神為主要內容建設打造校園特色文化,以此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 集美大學重溫校史 推動航海教育發展
    「第二集美學村」位於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內,保留著抗戰時期集美學校內遷於此的部分校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海內外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天,來自五湖四海的集美航海校友們相聚於此,重溫動亂年代集美師生艱苦辦學的動人事跡,追思前輩們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培養專才,力挽海權」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門口,寫著這八個大字。
  • 《嘉庚家風家訓》贈書儀式在廈門歸來園舉行
    東南網記者柳綠 攝東南網11月3日訊(本網記者 柳綠)為進一步弘揚嘉庚精神,培育良好家風,11月3日,《嘉庚家風家訓》贈書儀式在位於廈門集美區的歸來園舉行。集美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戴勁竺、集美區教育局局長歐陽平、集美街道黨工委書記鄭小妍、集美校委會集美鰲園管理處處長陳雪花、集美小學校長陳志良、集美大學文學院團委副書記劉松泉、集美中學團委副書記黃楚涵、集美二小副校長楊輝聰、集美幼兒園園長陳衛紅,以及潯江居委會書記、主任宋寶玲,潯江社區書院、嘉庚文化志願服務隊、集美誠毅志願者聯盟的代表們出席贈書儀式。
  • 集美:讓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弘揚嘉庚精神成為核心價值觀特色載體金秋十月,是嘉庚精神宣傳月。在這特殊的日子裡,集美各中小學校每年都會開展 「嘉庚精神宣傳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踴躍報名參加,並且樂在其中。以嘉庚語錄作為書法比賽內容「寫」嘉庚精神,嘉庚精神講解隊進校園「講」嘉庚精神,不拘形式的嘉庚語錄誦讀活動「讀」嘉庚精神,主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研」嘉庚精神,融合特色的閩南童玩大賽「玩」嘉庚精神。
  • 集美街道:破解提升「四個點」 全力打好「四場戰」
    集美街道積極落實調研精神,於6月1日召開「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攻堅年」推進會,並與效能建設會相結合,要求強化效能監督、壓實各級責任、聚焦發展重點,著力破解經濟質效提升的難點、轄區交通的堵點、小區治理的痛點,鞏固提升嘉庚故裡的亮點,全力打好統籌協同、精準招商、化危為機、項目落地四場攻堅戰。
  • 「嘉庚精神」傳承民族品格 捐贈文化凝聚廈大力量
    許多老校友將畢生積蓄捐贈母校,建設大樓、捐設獎教獎助學金、教育發展基金,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報母校栽培,傳承「嘉庚精神」。歲月蹉跎,記憶永恆,廈門大學已成為長汀時期老校友永遠的精神家園。同心協力重建校舍(1949年—1956年)7年,同心協力,踐行教育報國初心,用如椽大筆為廈大擘畫新姿。1949年,陳嘉庚先生回歸故裡,接續興學夙願。
  • 福建省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一行到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訪問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30日下午,福建省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齊志、二級調研員陳鋒、四級調研員陳育良來校訪問,海外教育學院領導和陳嘉庚研究院華僑華人資料中心的負責人接待了來訪嘉賓。  海外教育學院院長何宏舟向來訪嘉賓介紹了我校海外華文教育的辦學情況,雙方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探討在海外華文教育過程中弘揚陳嘉庚精神的新舉措,促進海外華僑華人對陳嘉庚精神的認識和傳承。
  • 探訪香港集美校友會:一個的特殊的僑社
    、曾星如、施學概等旅港集美校友的倡導下,成立香港集美校友會,繼續弘揚嘉庚精神,繼承集美校友團結愛國的光榮傳統。  歷經30年,香港集美校友會在歷屆理監事的帶領下,秉承「弘揚嘉庚精神,服務母校,服務社會」的宗旨,校友會的工作得到發展,如今每年增加了近50萬的租金收入,為校友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了經費,活動會所、場所得到保證,它不僅僅是一個與家鄉、母校聯繫溝通的「校友會」,而今成為香港社會、香港僑界一支不可忽視的「僑團」組織,他們以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廣大歸僑僑眷,為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做出積極的貢獻
  • 集美大學財經學院致全體校友的一封信
    集美大學財經學院致全體校友的一封信嘉庚財經,薪火相傳  您始終都是我心中最惦記的人  各位親愛的校友:  一百多年前,校主陳嘉庚先生在民貧國弱之時,秉持「興商業,救經濟,首應培養經商人才」的救國之道,在集美創辦商科,開啟了財經教育的興國之路。
  • 廈門啟動陳嘉庚創辦航海教育、財經教育100周年紀念活動
    供圖中新網廈門10月23日電 (楊伏山 林嫦娥)在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誕辰145周年和集美大學校建校101周年之際,集美大學陸續啟動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財經教育100周年紀念活動,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集大師生代表向陳嘉庚先生銅像敬獻花籃。
  • 香港集美校友後裔夏令營在嘉庚故裡廈門成功舉辦
    香港集美校友後裔夏令營在嘉庚故裡廈門成功舉辦
  • 集美文藝講堂:展現時代烙印 記錄日常生活細節
    昨日上午,《名人筆下的陳嘉庚》新書分享會在嘉庚劇院舉行。這是集美區2020年「嘉庚精神宣傳月」系列活動之一,也是集美文藝講堂第93次開講。  《名人筆下的陳嘉庚》一書搜集了39位名人所寫的49篇文章,由本報記者、集美區作協副主席陳滿意編著。
  • 「嘉庚故裡」廈門集美學村引遊人
    「嘉庚故裡」廈門集美學村引遊人 (4/5) "← →"翻頁
  • 廈門集美首批4家愛心屋昨投用 「愛心樞紐站」 助殘有特色
    新投用的這批愛心屋,外觀設計形似閩南古厝,同時凸顯集美風格,與龍舟池畔的嘉庚建築群融為一體。小王與夥伴一起經營的這家「小店」,主要販售飲料、閩南特產、嘉庚精神主題文創產品,將來還會根據市民遊客的需求增減品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