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月22日,財富中文網發布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再度「量與質齊飛」,129家企業入圍,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21家),位居全球第一。但對於中國城市,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一個城市有多少家世界500強企業,雖不能絕對衡量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但也是一個重要標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競爭格局和行業發展趨勢。本次上榜的129家世界500強,分布在中國40座城市。北京一家獨大,56家,佔了將近一半。上海、深圳、香港各7家,臺北6家,杭州4家,廣州、廈門各3家,福州、烏魯木齊、西安各2家。太原、銅陵、溫州、蕪湖和珠海等也分別實現世界500強「零的突破」。意外的是,作為中國新一線城市之首的成都,包括其所在的西部經濟強省四川以及,沒有一家企業入榜。緊鄰其側的重慶也沒有企業入榜。作為中國重要經濟增長極的成渝經濟區雙城雙雙落空,讓人不得不注目與反思。
02
西部並非沒有世界500強,而且有5家。其中新疆2家,分別為太平洋建設集團和新疆廣匯集團;陝西2家,分別為延長石油和陝煤化工;甘肅1家,金川集團。而作為中國西部發展的龍頭,新一線城市之首的成都,沒有1家;經濟活躍度也靠前的四川,沒有1家。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大寫的尷尬。事實上,在中國省會城市中,成都可能是對世界500強企業最情有獨鐘的一個,一直將世界500強企業作為主要招商對象,且成果頗豐。到目前為止,在成都設置區域總部或者分支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多達285家,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靠前。雖然擁有大量世界500強進駐,卻沒有一家出自本土。這不得不說是成都的一種痛。而被認為經濟活力與成都接近的杭州有4家上榜,奮起直追的西安也有2家上榜。當然,還有一個事實,就是成都近年來其實也在一直努力,希望儘快催生本土的世界500強。甚至希望不是一家,而是一批。
03 去年11月,成都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提出,爭取2022年本土民營企業實現「世界500強」零突破。今年2月,成都出臺扶持政策,規定首次被評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獎勵300萬;評為「中國企業500強」,獎勵1000萬;評為「世界500強」,獎勵2000萬。同時,對年度內獲得「成都市百強民營企業」稱號企業,以「一企一策」方式優先保障關鍵資源配置。今年4月1日,新希望集團爭創具有全球競爭力企業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會議召開,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出席。一家民營企業工作會議竟然引來市長參加,也從側面反映出成都對催生本土世界500強的期望與用心。關鍵是,怎樣才能進入世界500強?2018年世界500強中,排名第500位的愛立信公司營業收入235.56億美元,按6.9匯率,折合人民幣約1625.36億元。2019年,法國液化空氣集團位列第500位,營業收入247.9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710.92億元。這也意味著,2019年進入世界500強的門檻提高到了營業收入1710億元人民幣。且還不計算利潤與總資產等其他指標。問題又來了。在成都,在四川,哪些企業最接近世界500強?差距在哪裡?
04 根據四川省企業聯合會、四川省企業家協會發的的《2018年四川企業100強榜單》,在2018年四川百強企業中,四川長虹排名第一。據四川長虹2018年報,該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人民幣833.85元。與2019年世界500強門檻相差877.07億人民幣。其他排名靠前的本土企業,根據2018年公開數據,攀鋼集團營收780億;新希望集團營收691億;五糧液營收400.3億;藍光發展營收308.21億;通威集團營收275.4億;科倫藥業營收163.52億元。
單憑數據看,四川長虹、攀鋼集團、新希望顯然更接近世界500強。但事實上,從2019年的最低門檻1710億元人民幣營收門檻來看,四川目前沒有一家企業達到榜單最後1名營收的一半。即使四川長虹、攀鋼、新希望任何兩家加起來,都不足以進入世界500強。甚至,從公開的企業年報來看,四川目前沒有一家本土企業的年營收超過千億元。或許,在討論四川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之前,談談如何構建四川企業年營收「千億俱樂部」,會更加實在一些。
05 在2017年7月2日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表示,「新希望集團正在謀劃,爭取到2020年末邁入世界500強」。但從目前來看,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在2018年691億營收基礎之上,新希望在2019、2020兩年裡都必須保持每年至少60%增速。根據新希望目前產業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從增速來看,2018年長虹電器營收增幅6.68%;攀鋼集團營收增幅16%;新希望營收增幅10.38%。在當前經濟大勢及產業布局下,四川排名靠前的幾大本土名企想在近幾年裡進入世界500強,同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事實上,如同萬物生長有其規律,一個國際性企業的長成,同樣取決於企業基因、營商環境、產業機遇等多重元素。而能夠成為世界500強,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這意味著這家公司不是區域性公司,不是全國性公司,而是全球性集團。這家集團的主營業務,在全球性範圍內都擁有強大的行業引領性、市場佔有度與未來話語權。可不少城市與企業,都只看到世界500強的榮耀,而忽略了其成長規律與所承擔的全球性產業責任。他們甚至忽略了,真正想要發展到如此水平,絕對不是心急火燎、拔苗助長所能達到。否則不僅適得其反落下笑柄,還會傷害自身。如孫子兵法所言,「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城市養企業如同養樹木,營造成長環境即為「正」,產業選擇與扶植則為「奇」。畢竟,營商環境決定企業成長空間,產業選擇決定企業成長高度。也正因此,與其功利性地追求世界500強,不如專注自我忘掉世界500強。只要立足於自身,有開放性思維、全球性眼光、前瞻性部署、狼性化執行,一切天道酬勤。說不定哪天,一不小心就成了世界500強,或者就擁有了世界500強。成都如此。每座渴望誕生世界500強企業的城市,何嘗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