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個案管理師王文協在隨訪門診接待患者 攝影/石慶(下同)
不久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腎內科醫護人員與透析的腎病患者齊聚一堂,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的老人過起了「110個月的生日」。醫護人員表示,110個月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可能並沒有多少紀念的價值,然而對於這些長期透析的腎病患友來說,卻是那麼特殊,恰逢醫院建院110周年,也希望能和患者共享喜悅。
今年的「最強腎鬥士」夏阿姨在這個新生生日會上表達了對醫護們最深的感激之情,她還特別感謝了自己專屬的白衣天使——腎內科護士吳慧嫻。吳慧嫻是一名專職的「個案管理師」,自從夏阿姨開始在上海十院腹透以來,她就一直事無巨細地記錄著夏阿姨的點點滴滴,鼓勵夏阿姨燃起生活的信心,做好腹透的家庭管理,逢年過節主動電話問候,像多了個女兒一樣親。
「個案管理師」這個名詞聽上去有點新鮮,其實從2017年以來,「個案管理師」已經成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一個頗有特色的崗位,是一群「比病人自身更關心著病人健康」的人。
圖說:個案管理師吳慧嫻指導夏阿姨腹透操作注意事項
緣起2015年,個案管理師在十院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2015年,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院長秦環龍、護理質控中心主任施雁去中國臺灣省學習,首次接觸到了「個案管理」的理念,萌發了在醫院開展個案管理的想法。隨後,護理部主任朱曉萍帶領金愛萍等護士長再次深入學習,2016年,護理部通過自願申請和組織打擂臺在院內遴選出10個優秀的個案管理項目。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的個案管理在推進中凸顯特色,包括從零起步建立卒中病人病情、數據的操作軟體系統,時至今日神經內科長期隨訪錄入的腦卒中病人已超千人,規模越來越大。腎內科的個案管理吸收了以往腹透患者追蹤管理的經驗,並逐漸規範,為每個患者建立了檔案。如今在腎內科腹透的患者中,有記錄的上海病人數為176位,腎內科的個案管理師也升至4人。
通過幾年經驗積累,2018年醫院成立了慢病管理中心,進一步規範慢性疾病的個案管理。通過「護理部-慢病管理中心-臨床科室」的垂直管理體系,在護理部牽頭下,覆蓋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心內科、胃腸內科、甲乳科、胃腸外科、腎內科等科室,同時制定了慢病管理中心崗位職責、慢病管理中心工作流程、風險篩查與幹預流程、慢病隨訪流程等制度,管理體系日益成熟規範。
「人to人」管理,提高了患者依從性又凸顯了服務個性化
個案管理師的工作重點就在於採用了「人to人」管理,每個個案管理師會對負責的病人進行長期隨訪、包括需要定期複查哪些指標、危險因素,以及提醒後續注意事項,如果隨訪過程中發現問題,個案管理師會及時反饋給醫生。
腦卒中個案管理師王文協是十院第一個專職個案管理師,她曾遇到過一些「不聽話」的病人。67歲的陳先生腦梗後經過正規治療,恢復情況不錯,由於住院期間被查出患有高血壓,出院時囑其需長期服用降壓藥。然而在出院3個月後,王文協打電話隨訪時溝通發現,陳先生已經自行停用了降壓藥。她趕緊叮囑陳先生來個案管理師門診,測血壓發現已高達173/94mmHg,立刻為其聯繫了醫生,進行調整用藥,之後又詳細地給陳先生講解了腦卒中、高血壓相關知識,現在陳先生能自覺地定期來門診隨訪,並且遵囑規範用藥,血壓控制在了理想範圍內。
金愛萍說,神經內科近三年來通過個案管理師堅持不懈地隨訪,很多腦卒中病人自主性已很強,他們不再需要個案管理師千叮萬囑,就會自己定期電話預約門診來進行隨訪了,依從性的提升不但鞏固了治療效果,也讓醫患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內分泌科個案管理師陳英也表示,自從接手減重患者圍手術期管理及出院後的隨訪,由於溝通到位,患者不論是術前還是術後都非常配合醫護人員,而且她發現建立了患者群後,除了她發送的相關信息能夠提升患者減重教育知識的掌握,患者之間還會相互鼓勵,有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
除了患者依從性好了,個案管理師也深感理解了「個案管理」的理念,還在於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個性化地管理,可以讓患者病情控制得更好。
個案管理師,讓護士的職業有了新的光彩
如今,十院的個案管理師隨訪門診已廣為人知,很好地架起了醫患之間的橋梁。
然而回想起最初,王文協對「個案管理師」這個身份還是有些疑慮的,總是自問換了個名頭後,自己到底能為患者帶來什麼樣的幫助?她說,當時不但患者不了解、不明白,有些甚至是不接受的;醫生們對此也是頗多質疑,其中不乏排斥的聲音。沒有參照,更沒有經驗,剛開始開門診的時候,王文協忐忑不安,既擔心沒有病人來掛號就診,更擔心病人來了自己處理不了。然而幸好有了當初下定決心、長久的堅持,通過制定嚴密的個案管理實施方案和流程,經過不斷的學習和鍛鍊,耐心的講解、有效的溝通,整個團隊的精誠合作,越來越多的患者對個案管理師有了了解並能接受,絕大部分患者對個案管理師的工作表示非常滿意,為出院後還有人在持續關心他們而感動,有些還會介紹自己的親友鄰居來要求加入隨訪管理;也有一些門診的病人了解了個案管理的情況後,主動要求加入隨訪管理。
腎內科個案管理師樊晶晶也發現,新角色讓自己與患者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關係,就像是親人一般,患者有時會和自己聊聊「家中小孩要中考啦,孩子要結婚啦」等家長裡短的瑣事。在休產假的時候,她所負責的患者還總是詢問她何時能回來工作。這種信任感的建立,讓她倍加感動。
除了患者滿意,科室裡的醫生如今也非常認可個案管理師。幾年來的工作效果,醫生們充分感受到通過個案管理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有充分了解,對自身疾病管理相對更好,就醫依從性更佳。如今醫生們也經常會主動聯繫個案管理師,希望把自己的患者納入到個案管理之中;有一些臨床研究的課題也希望個案管理師能參與協助完成。
2020年,上海十院為加強專科疾病的規範與延續管理,根據過往的經驗和成效,正式在慢病中心下設立11個專病個案管理師,病種包括冠心病行PCI術、慢阻肺、乳腺癌、骨質疏鬆、心房顫動、腦卒中、頑固性便秘、膀胱癌、惡性黑色素瘤、高尿酸血症、結直腸癌,進一步明確了個案管理師的職責、工作流程及獎勵細則。如今,在院領導的支持下,結直腸癌個案管理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形成了以「營養+心理+康復」三聯康復理論為指導,內外科聯動、整合貫序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對結直腸癌患者實施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加速康復、全程管理的個案管理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通訊員 李琳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