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有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去水邊玩,但是其中一個不注意,不小心跌入了不淺的河裡,媽媽為了救孩子想也沒想就扎進去,然而這位母親並不會遊泳。
這時,快遞小哥路過把孩子救了上來,可是晚一步救上來的母親卻沒有了呼吸,小男孩在一旁絕望地哭:「媽媽我錯了!」可是媽媽再也聽不到了。
雖然學校每年在放暑假之前都千叮嚀,萬囑咐,但是每年夏天還是有很多學生和家長因為粗心大意導致溺水。
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家長最愛帶著孩子去河邊,海邊,遊泳館等有水的地方玩了,可是往往這些地方都存在著溺水的隱患,那麼我們該如何防範孩子和家長溺水情況的發生呢?
(1)不要讓孩子一個人靠近河邊
小孩子往往都是比較不懂事的,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往往都比較強,安全意識又比較薄弱,當他們靠近河邊的時候,經常會被河中的小動物吸引,就很有可能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把腿伸進去,如果是很深的河水,稍稍站不穩,那麼就會導致溺水情況的發生。
(2)遊泳前做好拉伸
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沒有做好拉伸,肌肉就會得不到放鬆,可能會在遊泳的時候腿抽筋,扭傷,這樣就會導致沒有辦法遊到淺水區,如果身邊還沒有人的情況下,會更加容易溺水。
當然,如果真的在遊泳過程中出現了抽筋的狀況,不要慌亂,判斷是哪裡抽筋,如果是小腿,可以採用仰泳的方法,向淺水區遊去。
(3)在安全範圍內遊泳
暑假的時候也有很多孩子會回到老家農村避暑,農村一般會有很多小水塘,孩子們為了涼快,喜歡跳進去遊泳,但是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沒有安全保障,孩子們不熟悉水情會更容易溺水,因此家長一定要帶孩子選擇在有安全保障的區域內遊泳。
(4)熟知自己的水性
首先孩子和家長不能為了逞能,就貿然下去遊泳,潛水,甚至在深水區裡嬉水打鬧,不然很容易嗆水和溺水。
其次,很多孩子不小心掉河裡了,家長明明不會遊泳還貿然下去救,結果孩子沒救上來不說,還把自己捲入了困境,加重了救援的負擔,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冷靜下來大聲呼救,報警。如果可以的話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用樹枝讓孩子抓住。
(1)救孩子量力而行
如果自己會遊泳,並且水性不錯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跳下去救孩子,但是也要時刻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如果發現自己已經達到了身體的極限,需要首先
保證自身的安全,並大聲呼救,等待救援人員來協助自己一起救孩子。
(2)尋找救援
在自己不會遊泳的情況下,遇見孩子溺水的情況,一定要鎮定下來,大聲呼救,並報警,找救援人員,不要害怕沒人會救,這個世界好人還是很多的,很少有人會見死不救。在孩子溺水時,為了把孩子拉到岸邊,還是人多力量大。
(3)利用外物來救援
當孩子溺水後,我們不會遊泳,周圍也沒有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靜,在附近找一根長的竹竿,伸給孩子;或者把可以漂浮的物體:如救生圈,泡沫板,或者是自己能飄起來的衣服給拋給溺水者等待著救援。
切忌水性不好的不要手拉手下去救援,如果一個人沒有拉住,那麼不只有被救者,施救者也會有溺死的可能。
暑假正當時,家長們帶著孩子出外遊玩快樂的同時,要記住到什麼時候都是安全第一;暑假是每一個孩子最快樂的時光,同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光;很多溺水事件都是在暑假期間發生的。
因此為了避免溺水的情況,家長一定要看護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一時興起,而讓喜劇轉為悲劇,造成終生悔恨。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