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湘西人身邊的大學——來自湘西民族廣播電視大學的報導之一

2020-08-06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湘西網

本報記者 龍清彰 通訊員 周殿大

誰第一個把遠程教育帶到湘西?湘西電大。誰把大學辦到全州的鄉村社區?湘西電大。

州府吉首,花果山下,有一所湘西人身邊的大學,它就是創辦於1983年的湘西民族廣播電視大學。這所集學歷教育、幹部在線教育、社區教育為一體的大學,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為己任。

這是一所面向未來的「網際網路+」大學,是一所紮根在湘西大地的沒有「圍牆」的大學。

築夢:丹心譜寫教育傳奇

盛夏之季,樓群環繞的湘西電大校園綠樹成蔭,寧靜而祥和。校園東側,一組鐫刻「開放、共享、全納、泛在」的景觀石,昭示著這所大學的辦學理念,一棵建校時栽下的任豆樹,拔地參天、華蓋如雲,與之相映成趣。

37年上下求索、一路跋涉,湘西電大備受州委州政府的關懷。州四大家領導高度重視電大教育,一屆接著一屆幹,鼎力支持學校發展。近年來,州委書記葉紅專,州委副書記、州長龍曉華,州委副書記廖良輝,州委常委、州委組織部部長龔明漢,副州長李平等領導先後來校調研指導,學校轉型提質取得重大突破。

37年弦歌不絕、逐夢前行,湘西電大建成了覆蓋湘西城鄉的辦學系統。學校現有本專科在籍學生5305名、幹部在線教育學員32000餘名、終身教育在線學習用戶25000餘個。育人路上與時俱進,湘西電大邁入萬人大學行列。

37年滋蘭樹蕙、潛心耕耘,湘西電大讓成千上萬學子圓夢大學、建功立業。建校以來,5萬餘名專本科畢業生遍布湘西城鄉,服務各行各業,湧現出全國五一勞動模範企業家王錫炳、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田耳、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譚豔林等一大批傑出校友和學子。靜水深流,微瀾蒼溟,湘西電大以夢為馬、不負使命。

37年篳路藍縷、砥礪奮進,湘西電大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幹部教育先進單位,被省教育廳評為「湖南省示範性電大」。最近十年學校連續被評為全省電大優秀分校。築夢徵途不舍晝夜,湘西電大譜寫了我州遠程教育傳奇。

風雨兼程,薪火相傳。湘西電大人以數十年不變的忠誠和無悔的追求,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4年、2016年,州委書記葉紅專兩次赴電大調研指導工作,他指出,電大有優質的資源,我們要用好這些國家資源,為我州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創造良好條件。2017年,州委副書記、州長龍曉華來到電大現場辦公,解決學校辦學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東風化雨,滋潤心田,電大人因此信心倍增。

初心:越窮越要辦好電大

矗立於湘西電大校園的礪志樓,自建成那天起,就以昂揚的身姿,守望著湘西學子,見證著電大人37年植根湘西的奮鬥歷程。

改革開放初期的湘西,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湘西呼喚人才,電大應運而生。

「越窮越要辦好電大」,這是時任州委書記楊正午作出開辦電大決策時的鏗鏘指示。「辦好電大,培養湘西永遠流不走的人才」,這是時任州長吳運昌的殷切寄語。語重心長、擲地有聲,激勵著電大人艱苦創業。

在那個年代裡,湘西電大缺資金、缺場地、缺設備、缺師資,什麼都缺。然而,再大的困難,擋不住黨委政府辦好電大的決心;再多的問題,難不倒矢志追夢的電大人。沒錢,向各界各單位「化緣」;沒場地,四處租借,教師住工棚,學生「打遊擊」…… 湘西電大創造出當年創辦、當年招生的奇蹟。1987年9月,匯聚各方力量的教學樓投入使用,電大人稱其為「礪志樓」。

湘西電大建校十周年紀念碑,靜靜地佇立於花木掩映的校園裡,上面鐫刻著當年捐資建校的單位和個人 ,一段銘文刻骨銘心:「盛世逢,教育興…… 當此建校十載之際,難忘各方支援真情:政府撥款,幾竭財政;社會資助,解囊萬金;校友捐贈,奉獻愛心…… 」

而今,湘西電大今非昔比,一個「人人皆學,樣樣有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網絡學習空間已然建成。學歷教育、幹部在線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4 個在線教學平臺,匯聚了6.5萬餘門優質網絡課程;數位化校園實現千兆主幹網、百兆到桌面,支持學生開展全天候在線學習;在「雲教室」,學生不僅可收看直播課程,還可與專家教授遠程交流互動;網絡學習機房裝備學生用計算機200餘臺,所有教室均建成多媒體教室。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湘西,因電大而更加精彩。

求索:讓電大教育惠及湘西人民

礪志樓門廳屏風上,題寫著「讓學習伴隨一生」 的校訓,提示著每一個進入電大的學習者:學無止境,唯有學習方可開啟精彩人生。讓電大教育惠及湘西人民,湘西電大是忠實的實踐者。在這裡,匯聚著最優質的學習資源,提供著最體貼的支持服務,運行著最高效的辦學系統。

開放辦學和系統辦學,是湘西電大最大的優勢。寬進嚴出、課程開放、彈性學習,滿足了學習者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上聯國家開放大學、湖南廣播電視大學,下轄七個縣電大,湘西電大搭建功能強大的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為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提供有力支撐。

知識就是力量,電大助力人生。建校之初,因湘西高等教育資源稀缺、大批求學人擋在大學門外的現實,湘西電大先後推出幹部專修科、電大普通專科班、註冊視聽生等辦學形式,一舉佔據了全州成人教育的半壁江山。

教育與時俱進,電大引領趨勢。進入新世紀,湘西電大精準把握脈搏,再出發、再創業,再次勇立時代的潮頭,贏得發展的先機,開啟了服務湘西全民終身教育的新徵程。

2000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開放教育試點」辦學項目,在湘西成功落地。電大人問道實踐,上下求索,全國首創「送網下鄉」,全省引領「互助學習」。2006年,學校被省教育廳評為開放教育試點優秀單位。

2009年,湘西電大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將大學建在雲端辦在田野,填補了湘西農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歷史空白。10年招收農民學員3112名,覆蓋全州所有行政村。農民大學生培養,有效地激發了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有力地夯實了農村基層政權人才基礎。

2011年,州委、州政府作出推進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決策,湘西電大當仁不讓、主動請纓,摘得「湘西社區大學」「湘西州幹部教育培訓網絡學院」牌子,就此形成開放教育、幹部網絡教育、社區教育三位一體的辦學新格局。

放眼湘西,與改革開放相生相伴的湘西電大,已經成為湘西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生力軍,已經成為湘西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撐。

子曰:有教無類。這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夢想。「人生進步的階梯,教育公平的砝碼,全民學習的平臺」,是湘西電大的辦學願景。撫今追昔,歷史與現實於此交匯, 三代電大人的不懈努力,讓這個偉大的夢想已觸手可及。

奮進:電大逐夢的腳步永不止息

2004年,永順縣小溪鄉小學有9 名教師報讀電大,當時的小溪鄉不通網絡,學員無法上網學習。湘西電大急學員所急,購置可攜式伺服器和筆記本電腦,導入網絡課程,送網下鄉。六月驕陽似火,4名教師坐車、乘船、步行,輾轉6 個多小時抵達目的地。入夜,溪邊那間民居燈火通明,結束一天工作的學員,開始了求學人生中的第一次網上學習。好奇新鮮、激動喜悅,不僅是電大學員,還有陪伴他們的一大群學生和家長。這個酉水腹地的偏遠鄉鎮,照進了第一縷現代教育的光芒。

後來,「送網下鄉」擴展到全州7個不通網絡的鄉鎮,惠及68名基層電大生。歷時4年的「送網下鄉」,總行程達到兩萬五千公裡,湘西電大人以執著,完成了面向基層、服務學生的萬裡長徵。

想盡千方百計,不讓學生掉隊,這樣的故事在湘西電大還有很多。送網下鄉送的不僅是資源和服務,更是深切的人文關懷,澎湃於其中的始終是電大人追逐教育夢想的激情。

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湘西電大積澱了豐厚的精神文化。這就是,始終不渝高擎開放的旗幟,始終不渝追求教育公平的夢想,始終不渝致力於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始終不渝堅持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辦學定位,始終不渝踐行「開放、共享、全納、泛在」的辦學理念,始終不渝弘揚「讓學習伴隨一生」的校訓精神,始終不渝傳承光大與時俱進、創新開拓、忠誠奉獻的價值追求。

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歷史。從舉辦專科,到開辦本科;從面向機關行業,到服務農村農民;從單一的學歷教育,到面向全社會的終身教育;從以廣播電視為教學媒介,到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湘西電大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遠程教育與時俱進的歷史,就是一部紮根湘西、服務社會、惠及全民的教育詩篇。

有什麼樣的精神,就有什麼樣的人生。2016年,吉首市矮寨鎮大興村農民龍關紅再次創業——養殖黃牛和山羊,由於缺乏技術養殖一度受挫,她渴望通過學習增強本領。2018年,龍關紅如願以償進入電大學習畜牧獸醫專業,她學以致用,帶動全村70餘戶村民養殖牛羊,合作社吸納2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每年出欄黃牛80餘頭、山羊300餘只,實現年產值120餘萬元。湘西電大不僅圓了她的大學夢,更圓了她和全村父老鄉親的致富夢。

相約新方位,奮進新時代。湘西電大服務湘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永遠不會止息,面向未來,初心猶健的電大人使命彌堅。湘西電大黨委書記肖明安說:「新時代賦予電大新使命,我們要再出發、再創業,以服務湘西全民終身教育為己任,努力把湘西電大建設成為內涵充實、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開放大學。」

回望湘西電大走過的37年奮鬥歷程,我們有理由相信,站在新起點上的湘西電大,將再次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湘西、無愧於電大使命的新業績。

相關焦點

  • 在「雲端」上培養湘西人才——來自湘西民族廣播電視大學的報導之二
    從建立那天起,湘西電大就致力追求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開闢了在雲端上教學的現代遠程教育新天地,率先成為湘西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網際網路+」大學。遠程教育打通湘西百姓圓夢大學的「最後一公裡」大學是許多人和許多家庭夢想起航的地方,上大學寄託著湘西無數家庭的希望。自從湘西有了電大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眾多求學者的夢想因此變得觸手可及。
  • 湘西民族醫藥快速發展的「法寶」
    「作為一名從醫30多年的老中醫,我非常珍惜這個榮譽,這筆資金將會用於我院民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為全州培養更多的民族醫藥人才!」譚曉文激動地說。湘西自治州是國家土家醫藥苗醫藥學術研究和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通過立法保護發展土家醫藥苗醫藥,是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職責所系和價值追求。
  • 湘西三邪之一,與神靈戀愛的落洞花女
    人們常說的湘西,其實是指對整個湖南西部地區的統稱,由於這裡大多是山區,且有很多少數民族聚居,因此湘西地區除了地域偏僻、發展相對滯後外,也是各種傳說的發源地,比如大家經常聽到的趕屍、巫蠱之類,但我們今天要說的,卻不是這些聽起來就很詭異的邪說,而是一場頗為悽美的少女夢。
  • 辦好百姓身邊的大學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春季招生開始了
    校園風景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供圖 華龍網髮根據《教育部關於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的批覆》(教發函【2012】103號),教育部決定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主要面向成人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國家開放大學開設有本科、專科專業,主要依託全國電大系統共同參與面向在職成人開展教育教學、招生、管理、學習支持服務等各項工作。
  • 《中國民族報》整版報導湘西文化扶貧
    在比耳村,竹編最出名的要數湘西竹編省級非遺傳承人姚本順和州級非遺傳承人姚元飛父子倆。姚元飛大專畢業後,原本在外做生意,後來回到家鄉走上了竹編之路。他向父親取經學藝的同時,對竹編產品進行創新設計和品牌包裝,開拓市場。 2014年,姚元飛將自己的竹編小作坊發展成保靖縣比耳本順竹藝專業合作社,這也是湘西州首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之一。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通知》要求,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要統籌規劃,科學管理,發揮系統優勢,辦好開放教育。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對當地廣播電視大學的領導,明確開放教育在其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促進開放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6月7日,中央電大印發《關於公布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實施「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總結性評估結果的通知》,向各省級電大通報評估結論。
  • 湘西一周熱點(2020.7.12-7.18)
    01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參加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迎新」儀式7月16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舉辦新晉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歡迎儀式,歡迎湘西地質公園在內的全球15家地質公園正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湘西分會場通過連線參加本次活動。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志堅談國家開放大學建設
    新華網北京7月6日電 題:搭建全民終身學習「立交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志堅談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新華社記者吳晶國家開放大學什麼樣?哪些人可以申請入讀?
  • 湘西有哪些蛋糕店?盤點湘西排名前十的蛋糕店!湘西蛋糕店大全!
    導語:蛋糕是一種比較好吃的甜點,現在基本上成了人們過生日的標配,過生日當天很多人會收到朋友送的生日蛋糕一起分享甜蜜一起度過一個美好的生日。那麼大家知道湘西什麼牌子的蛋糕好吃嗎?湘西州吉首市民營小區(雅溪)湘西吉首萬利隆團結廣場店 湘西州吉首市人民北路鴻瑞大廈一樓(近峒河橋)湘西吉首萬利隆武陵路店 湘西州吉首市武陵路軍分區斜對面湘西吉首萬利隆文藝路店 湘西州吉首市文藝路1號(武陵東路湘運子校門面)
  • 齊齊哈爾市廣播電視大學40年傾力打造百姓身邊的好大學
    大專畢業生餘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自我提升,在畢業後的第10年取得了本科學歷,成功考進了事業單位;退休兩年多,佟迎春的生活豐富多彩,學古箏、學聲樂、學模特,她說要活到老學到老;龍江縣白山鎮五村是山東移民村,村民對傳統戲曲——山東梆子、河南豫劇情有獨鍾,當地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學到傳統戲曲山東梆子和種植、養殖等方面的實用技術……他們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都得益於鶴城百姓身邊的大學——齊齊哈爾市廣播電視大學
  • @濟南,您收到一封來自湘西的感謝信
    聯合湘西州商務局、旅發委等部門舉辦多次招商引資推介活動,對接湘西州有關部門和企業組織系列湘西特色產品推介活動,建立直銷窗口、旗艦店、體驗店,線上線下推廣銷售特色產品。如今,古丈毛尖、保靖黃金茶、湘西臘肉等特色產品已進入濟南市80多家大型超市和連鎖店銷售,實現銷售額大幅增長。
  • 國防科技大學發揮科技優勢,助力湘西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記者點開系統中農戶施進雲家的頁面,一張精準翔實的貧困戶信息卡展現眼前,卡片中包含施進雲家中住房結構、面積、通電通水通廣播情況,各年度家庭收入及參加扶貧項目情況,文化程度、勞動能力和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情況,以及家庭土地面積和位置等信息,精準的數據讓人一目了然。「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多虧了部隊官兵的幫扶。」2013年,施進雲還是貧困戶。
  •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單招簡章
    [學院簡介]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風景如畫的湘西自治州州府新城——湖南省湘西經濟開發區,是省人民政府批准、州人民政府主辦、省教育廳主管的全州唯一一所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現有全日制學生12000人,每年開展社會培訓4000人次以上。辦學條件優越。
  • 湘西本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彰顯民族特色實現課程民族化
    1 將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彰顯民族特色,實現課程民族化和園本化湘西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境內居住著土家、苗、回、瑤、侗、白等 40 個民族,其中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體民族, 佔人口總量近 80﹪,土家族文化與苗族文化一道,構成了湘西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
  • 英國人和英語起源於湖南湘西?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我在湖南大學法學院官網上,查詢到杜鋼建教授的個人簡歷:杜鋼建,男、漢族、江蘇徐州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學「西湖學者」、汕頭大學法學院院長、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是當代中國著名政學家、理論家、法學家;是十六大報告的起草人之一、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直接參與設計者。看到杜鋼建教授的簡歷,立馬對他肅然起敬。
  • 中誠華夏集團受邀參加湘西地質公園開園暨湘西文化旅遊推介活動
    、州長龍曉華同志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湘西州正以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為契機,以獨特的自然山水、厚重的民族歷史文化、濃鬱的民族風情為依託,全力打造投資興業的熱土。在線路優化、資源整合、服務提升、品牌推介、環境改善上著力突破,為前來湘西的朋友們提供最好最優惠的投資平臺。希望所有有投資意向和合作意願的企業家和投資機構更多地認識湘西、關注湘西、投資湘西。希望各大旅行社繼續深耕湘西旅遊市場,科學規劃旅遊線路,導入更多的客流,帶來更多的遊客體驗湘西、玩轉湘西。
  • 去湘西旅遊更方便 湘西將與貴州銅仁合建機場
    未來湘西旅遊更好玩    緊靠旅遊大市張家界,湘西旅遊如何定位?何澤中認為,湘西和張家界的資源秉賦不同,因此旅遊首推的是濃鬱的民族風情、厚重的歷史文化,然後才是自然風光。「湘西獨特的土家族、苗族風情,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由於交通不便,湘西始終保持著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但是,也存在景區之間隔離、未能形成旅遊合力的不足。「要發展就必須打破區域壁壘,我們計劃把景點捆綁起來,或統一由州裡經營,或引入資本運營。」何澤中表示。
  • 湘西文史 | 陸羽《茶經》裡「中國茶文化名山」無射山,或在湘西...
    湘西文史 | 陸羽《茶經》裡「中國茶文化名山」無射山,或在湘西保靖呂洞山 2020-12-1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湘西三大古迷——駭人聽聞的湘西趕屍、放蠱、辰州符
    ,晝伏夜行,以防撞及生人.行走時,前由一人 旗鳴鑼開道,避免撞及生人.每敲鑼一響,每具屍體向前跳行一步,這種行走之法,就稱之為趕屍術.因為我國西南地區崇山峻岭,大山萬裡,此法盛行於我國湘西地域,所以稱之為:湘西趕屍術.
  • 在長沙湘西部落感受《風味人間》,原滋原味的湘西饕餮盛宴!
    它裝修的風格也「很湘西」、「很部落」,門口幾個「搶眼」的大鼓,門內是「蓆子做的」帷幕,很「古典」的燈籠,穿「苗服」的服務員,感覺一切都很有趣又新鮮。餐廳裝飾的古色古香,店外面有一個大鼓,走廊上還掛有喜慶的紅燈籠,餐廳內的裝修以紅色為主,非常具有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