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院校的學生能夠認識美、感受美、鑑賞美、欣賞美、最後創造美。這是審美教育要達到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來說,美育對藝術院校的學生猶為重要,「他們更需要美育。」
陳學文
美育、模特禮儀、藝術活動策劃,這是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科研處負責人陳學文身上閃亮的三張名片。跨度之大,在外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陳學文卻樂此不疲。
陳學文從小就興趣廣泛,唱歌、跳舞、武術、體操樣樣喜歡。大學專科學音樂,本科修健美操,研究生讀教育管理,畢業20多來一直從事音樂、舞蹈、美育、模特、禮儀以及藝術活動組織策劃工作。在重藝這塊藝術的土地上,陳學文學生時代的藝術夢想,通過長期堅持和不懈努力,從稚嫩的幼芽,漸漸長成了茁壯的大樹。
擔任重慶市中職學校第一屆「健康校園杯」副總指揮
模特訓練,對陳學文來說,是個人興趣自然而然的轉移。1988年,陳學文接觸到健美操,「很好看,很有力度,動作很誇張,表現力也很誇張。」1989年就開始編健美操,當健美操教練,1999年獲國家一級健美裁判員、國家一級健身指導員資格,2010年獲國家模特職業考評員資格。
2001年永川舉辦力帆形象小姐大賽,陳學文應邀擔任決賽總教練,主要訓練教模特們的站姿、坐姿、臺步和自我介紹。這是陳學文觸電模特行業,第一次指導模特訓練。
說起模特訓練,一開始陳學文也沒有多少經驗,只能邊學習、邊摸索、邊總結。每次到外地出差,空餘時間主要就是逛書店。通過幾年的努力,收集了大量的模特展示、表演和訓練方面的圖片、書籍、錄像和視頻資料。上課之前,自己先看,看完消化了再教學生;訓練到一定程度,再邀請學生一同觀摩學習、研討。
十七年下來,陳學文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模特訓練教學方法:選苗子,重視基礎條件;勤訓練,強化T臺表現;多觀摩,開闊模特眼界;多鍛鍊,積累舞臺經驗。基礎訓練,自己親自輔導;市賽前夕,邀請專業人士指點;參加國賽,送到專業機構強化訓練,並請名師專業指導。
在模特比賽中起到的作用,陳學文謙虛地說:「我只是牽個線搭個橋,做最基礎的。」
然而,重藝的學生確實是在陳學文手上,一步步走上了國家級、國際級模特比賽的舞臺。
2011年6月,重藝2008級舞蹈專業的吳祉靜,站在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模特表演技能大賽的T型臺上,獲得了中職組平面組的二等獎。這是重藝學生第一次在國家級的專業模特大賽中獲獎。
吳祉靜(左1)獲獎
陳學文回憶說,模特訓練是非常辛苦的。吳祉靜和同學們當年也就都是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年齡最大的曾錚也才16歲。第一次穿上15釐米的高跟鞋,幾乎都不能走路。臺步訓練,稍不留神就會扭腳。穿鞋訓練不到兩天,腳後跟就磨破了皮,簡單用止血貼蓋一下,就繼續咬牙訓練。一兩個月下來,體型本來就偏瘦的學生,幾乎人人都要瘦2-6斤。
指導學生張佳琪獲2014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服裝模特二等獎
那個過程,陳學文說起都心疼:「孩子們完全要靠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才能練得出來。為了比賽,忍著疼,流著淚,還必須同時帶著笑進行訓練。」
重藝學生基本功很不錯,態度也很積極認真,加上陳學文指導有方,張佳琪、朱潔分別在2014年、2016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職組模特表演技能比賽上獲得二、三等獎,張夢璐、劉景然、周思竹、朱倩瑩等十多名學生獲市級模特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共計17項。
2012年,藝校鋼琴專業學生曾錚繼2011年獲全國職業院校模特技能大賽優秀獎後,再獲中美超級模特大賽中國總決賽冠軍。
近期,陳學文也計劃把這麼多年指導模特的經驗和教訓,寫成一本關於模特訓練模特表演的專著,供後來者參考和借鑑。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與模特訓練相比,美育教學才是陳學文的主業,在他二十多年教學生涯中幾乎從未中斷過。
陳學文認為,通過審美教育,讓藝術院校的學生能夠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鑑賞美、最後創造美。這是美育「以美育人」的最終目的。從這個意義來說,美育對藝術院校的學生猶為重要,「他們更需要美育。」
得益於本身有橫跨多個藝術門類的教學和實踐經歷,陳學文說,「藝術是相通的,是相互促進的。」比如,舞蹈與音樂的關係,舞蹈專業的學生如果有較好的音樂素養,不僅能更好地理解音樂,還能在舞蹈創作、舞蹈編排和舞蹈表演中準確地把握主題,傳遞思想,表達情感。
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委會主任頒發聘書
因此,在美育課堂上,除了給學生介紹美育基礎理論知識,陳學文還增設了社交禮儀、服裝表演、化妝基礎、影視表演、時尚音樂、健身健美等方面的內容。
由於在美育教學上做出的不斷努力和積極貢獻,陳學文1999年被重慶市中專教育學會美育研究聘為副理事長,2003年任秘書長,2007年任中國職業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美育研究會常務理事,2012年任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14年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理事,2015年3月當選為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委會副會長。
教學之外,作為重慶市中專美育研究會秘書長和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藝體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陳學文一直在致力於重慶市職業院校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
2004年以前,整個重慶市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自主編寫的藝術類教材很少,藝術類系列教材幾乎是空白。2004年陳學文策劃舉辦了「重慶市職業院校藝術類教材編寫培訓」活動。
從2008年到2013年,在重慶大學出版社的積極支持下,陳學文主持、重慶市21所職業院校37名骨幹教師聯合編寫的《形體訓練》、《書法》、《藝術設計》和《服裝設計》等教材陸續出版,累計達14部。
2008-2012年陳學文執行主編中等職業學校藝術設計與製作系列教材7部
這14本教材對於重慶市職業教育來說,意義重大。不僅是重慶職業教育第一套藝術類系列教材,還取得了一系列榮譽——2012年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材選題立項、201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2012年重慶市職業院校教師藝術成果展一等獎。
2010年,陳學文開始嘗試開展藝術研究工作。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重慶市高職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研究與開發」等省部級文化藝術、教育規劃、人文社科重點課題4項。
2012年參加教育部中職公共藝術課程大綱制研議(右1)
2012年,陳學文參與了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大綱》制定工作。2015-2016年,《公共藝術·音樂篇》(主編)、《實用音樂教學法》(副主編)先後出版發行。
而陳學文近期的主要工作,就是進一步推動重藝藝術類教材建設、學報建設以及眾創空間的建設。
「我是一個閒不住的人。」迄今為止,陳學文先後加入併兼任了十幾個社會團體的社會職務。特別是在擔任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藝體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重慶市學校藝術教育協會副秘書長期間,先後組織、策劃了重慶市職業院校文藝匯演、中澳項目完成交接儀式聯誼晚宴演出、重慶市人民政府專家團拜會、「幸福三峽杯」全國文明風採頒獎晚會、重慶市宣傳文化系統「茶竹文化杯」全民健身運動會、「快樂陽光」重慶市中小學生才藝大賽高中組藝術表演比賽等市級以上大型文體活動60多項。
日常的忙碌,不改陳學文的初心。陳學文說,現在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既是自己的專業,也是自己的愛好。自己會一直堅持,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只要願意去努力,去奮鬥,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至少能取得一些進步,」他希望把這種堅持的精神和態度傳遞給他教過的每一個學生。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人才強校」戰略,加快推進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步伐,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於2016年9月選出首批「5221」教師培養工程入選人員。其中9位教學名師不僅是重藝歷史上的首批教學名師,也代表了目前重藝教師的最高水準。「重藝首屆教學名師」系列報導,全方面展示重藝老師的風格風採,也凸顯重藝在藝術職業教育中的探索與創新。
「重藝首屆教學名師」
系列報導至此完結,
感謝大家的支持!
採寫:譚啟雲 蔡嫻(重藝記者團)
指導老師:姚聰
◆ ◆ ◆ ◆ ◆
推薦閱讀:
重藝名師 | 張會: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重藝名師 | 徐平:讓知識助力藝術 探索藝校文化教學新模式
重藝名師 | 劉徵宇:綻放的音樂劇之花
重藝名師 | 劉引:打開教育之窗 享受別樣藝術人生
Copyright reserved. CQ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