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021-03-01 大道知行
點擊上方【大道知行】→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及時查看更多文章

《荀子·勸學》有云:「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為學立志、幹事創業,需要鍥而不捨的精神。

戰國時期,是個大變革的時代,諸家思想層見疊出,形成儒、法、墨、道等學說,也就是後世所稱的「諸子百家」。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與孔孟相比,他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去認識和運用它。

為了說明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荀子創作了《勸學》一文,鼓勵人們通過學習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色彩,體現著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而且很好地呈現了荀子作為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文章風格:比喻重疊構成、辭採繽紛,通篇用排偶句法,令人應接不暇。

《大戴禮記·勸學》也有類似的表述:「楔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鏤。」這裡的「楔」字是通假字,通「鍥」字,也就是用刀子刻的意思。《禮記》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有《曲禮》《禮運》《中庸》《大學》等篇,是先秦時期長期積澱下來的禮制集成,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思想、儀禮、官制等具有重要意義。據唐人孔穎達《禮記正義序》,《大戴禮記》成書於西漢末期,作者是禮學家戴德,世稱大戴,所以書名《大戴禮記》。我們今天所見的《禮記》則是《小戴禮記》,是戴德的侄子戴聖所著。

書聖王羲之,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為此苦練書法,因為經常洗墨,整池水都變黑了。後人雅稱為「洗墨成池」。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小時候問母親,什麼時候自己的書法能趕上父親。王獻之說三年,母親搖頭,王獻之又說五年,母親還是搖頭。王獻之不服氣,苦學五年後,把自己寫好的字給父親看,結果換來的還是搖頭。

王獻之這時深深體會到寫字沒有捷徑,只有「勤」字。於是王獻之不再做他想,一門心思天天研墨揮毫,刻苦臨習。不知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王獻之練字用盡了18缸水,書法大有長進,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與乃父齊名,並稱「二王」。

無論是王羲之洗墨成池,還是王獻之用盡18缸水,儘管有些許誇張之處,但是古聖先賢在專心致志做事時鍥而不捨的精神卻是始終如一的。正如曾參與老師孔子論道時,孔子所說的「吾道一以貫之」。

明代趙世顯在《一得齋瑣言》中講:「難事,有志竟成,心分則廢。遠道,緩行亦到,性急何為?」這裡說到的有志竟成,正是我們做事的道理。東漢開國名臣耿弇攻打割據軍閥張步,當時張步的軍隊實力相當雄厚,攻打非常困難。兩軍交戰時,耿弇的腿部被敵箭射傷,血流如注,但他始終不懈,終於把張步打得落敗而逃。光武帝劉秀知道後,高興地對耿弇說:「有志者事竟成!」這就是有志竟成的來源。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進步,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有志竟成,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只要抱著鍥而不捨、百折不撓的意志去做,定能夠獲得成功。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原文有修改,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鍥而不捨 金石可鏤
    ——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鍥而不捨,指雕琢一件器物,能夠一直不停地刻下去,比喻做事有恆心,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出自《荀子·勸學》:「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 【寫材料用典】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一、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例文】鍥而不捨
  • 每日英語諺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諺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013-01-28 16:19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2019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點評)
    【升格作文】鍥而不捨,金石可鏤①華為克服了種種艱難,歷經困苦,由名不見經傳成為了世界通信技術界的第一,靠的是什麼?我認為,靠的正是他對高新技術的專注與堅持。其實,人的成長與華為公司的壯大一樣,都應該專心致志於某個領域或某項事業,不為外界所幹擾。只要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做大做強,追求極致而引領時代,。②專心致志,可提高能力,成就大事。
  • 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做事貴有恆,恆心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也能衝破。恆心是長久不變的意志。4.什麼叫浪漫,明知道她不愛你,還送她99朵玫瑰。什麼叫浪費,明知道她愛你還送她99朵玫瑰。
  • 郭魯瑛書法定製妙語展示——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郭魯瑛書法定製妙語展示——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更多來自shufadingzhi.cn
  • 鍥而不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近義詞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反義詞有:半途而廢、知難而退,鍥而不捨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中華成語故事136┃鍥而不捨
    今天幸運草老師就為大家分享中華成語故事136┃鍥而不捨,希望對老師教學和孩子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收藏哦~圖片©/ 網絡    視頻© / 網絡 【成語】鍥而不捨【拼音】qiè ér bù shě【英語】keep on carving【近義詞】滴水穿石 愚公移山 持之以恆 始終不渝 堅持不懈【反義詞】知難而退 一暴十寒 半途而廢 淺嘗輒止【解釋】鍥: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
  • 荀子思想,教育先鋒
    當今世界,西方教育思想佔據主流地位,各種流派,各種學說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了,而我們在學習西方教育思想、理念的同時不妨回過頭來看看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教育思想,以便我們融會貫通、推陳出新,建立更加適於我們自身的教育體系。
  • 怎麼教孩子做事情要堅持不懈,鍥而不捨,進而取得成功
    【成語】:鍥而不捨【拼音】:qiè ér bù shě【釋義】: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意指不斷地鏤刻。意為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中性詞,含貶義或褒義詞,本詞的詞性仍處於爭議中;出處為《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 瑪麗·居裡揭開鐳的奧秘,有著「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精神
    瑪麗·居裡揭開鐳的奧秘,有著「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精神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一個新奇的元素,它在黑暗中閃爍著白光。根據這個性質,他們把這幾種新元素定名為鐳。鐳是一種稀有的天然元素,它不需要藉助任何外物,就能自己發光發熱,含有很大的能量。鐳的發現,開闢了科學世界的新領域,由此誕生了一門新興的放射學。
  • 店東故事|王新玉: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一切皆備時,自可收穫成功。假如條件不成熟時,該怎麼辦呢?最佳的方法是:等待,努力,不抱怨。在這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慢慢沉澱總會有收穫,所以每一天都要積累沉澱,努力超越自己,時刻做好準備,就不會錯過機會。」
  • 成語故事——鍥而不捨
    當時有一位哲學家、教育學家荀子,其博大的學問、深刻的見解,令後人敬佩不已。他寫有許多散文,《勸學》稱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荀子在《勸學》篇中,提出不懈地學習可以增長人的才幹、改變人的氣質。他特別指出,學習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 孫和平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婁師白先生為愛徒題跋所寫「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則已成為孫和平座右銘。師恩在心,孫和平唯有更加勤勉精進以為報,追求藝術更高境界。這不僅是承託婁師白先生詩書畫藝術衣缽,更是弘揚中國傳統藝術氣質精髓,傳播中國文化時代之聲。
  • 一個成語,一段故事,觀光君講故事之鍥而不捨
    一個成語,一段故事,觀光君講故事之鍥而不捨 2020-08-07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認讀:「鍥而不捨」中的「鍥」該怎麼讀?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知道上述這些名人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他們之所以能最終取得成功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鍥而不捨的精神。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鍥而不捨這個成語,至少有50%的人都讀錯了,看看有沒有你?鍥而不捨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有恆心、有毅力,不輕易放棄。出自《荀子·勸學》:「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 《荀子》中的10則經典名句,先賢智慧,值得傳承
    《荀子》是戰國末年儒家學派又一巨作,現存三十二篇,主要為荀子所寫。荀子,名況,是戰國時趙國人,為儒家學派的又一高峰,其尊王道、崇禮義、尚法治,主張人性有惡,強調後天學習,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1、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鍥而不捨,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1.鍥而不捨 [qiè ér bù shě]基本釋義:鍥:鏤刻;舍:停止。 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出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哲學思想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反對天命,不迷信鬼神,認為人定勝天;還主張因地、因時制宜,充分發揮人的才能,促使萬物發展。在教育方面,他寫過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勸學》,來闡明他的教育思想。《勸學》中記述了他在教育、學習方面的很多理論,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比如,他認為人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學生超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
  • 性惡崇禮,尚義積善的荀子
    荀子,名況,自卿,戰國末趙人。他的學識異常淵博,他批判各家,又吸取各家之長,他曾在齊的稷下講過學,並取得稷下首領的地位。荀子是戰國末儒家中最有影響的人物。荀子認為人的成長變化,改惡從善,是靠後天的習染。他強調後天環境、教育對人性的改造作用。
  • 重藝名師 | 陳學文:從美育、模特指導到科研,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自己會一直堅持,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只要願意去努力,去奮鬥,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至少能取得一些進步,」他希望把這種堅持的精神和態度傳遞給他教過的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