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月薪5000還不起房貸?有人上知乎賺外快,也有人年薪百萬……

2020-12-11 和訊理財

  神秘的投行跟其他行業一樣,薪酬也存在著巨大差異。有人不到40歲就財務自由,有人卻一直拿著可憐的工資度日。

  最近,投行員工僅4000多元的工資單火了,為什麼呢?在外界看來,投行就該是高薪的啊,不到5000,你在逗我嗎?

  投行的薪資問題牽扯的因素太多,比如市場行情、專業水平、努力程度,甚至運氣。

  在分析這些因素之前,先講幾個我身邊投行人的故事。

  1

  A是朋友的前男友,本科畢業進了一家內資券商,做銷售,負責把手上的債券賣出去給資方爸爸。

  A的收入不穩定,做得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十幾二十萬,不好的時候,就守著3、4千的工資過活。

  這種日子,可能不大有安全感,所以A在花銷上頗有意思。他經常讓出去吃飯的同事幫他帶個外賣,拿回來以後,他硬是想不起來要給同事錢。有時候讓人幫他寄快遞,A也從來不提給人錢的事兒。

  對待女朋友,A更有水平。每次跟女朋友出去吃飯,都要求AA制。平時自己買什麼喜歡的東西也都挺大方的,特愛自己,但是給女朋友買禮物,從來沒超過100元,有一次送給女朋友一支口紅,居然還是抽獎贈送的那種。

  A跟女朋友,也就是跟我那朋友,結局可想而知,哪個傻女孩兒會一直跟這樣一個人在一起呢?必然分手。

  要說回來,掙錢少只是一方面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A扭曲的以及過於自私的消費觀念。當然,他也並不能代表所有的投行員工。

  2

  朋友F,在一家中型內資券商,做到高級分析師,從業3年。在我心目中,他應該是不愁吃喝,日子過得逍遙帶勁,沒事爬爬山、喝喝茶,社交圈子也是各種高大上的那種。

  前段時間,他對我說:「我發現兼職賺的錢比工資還高了。」我一聽被震到了,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還拿工資,不都年薪嗎?呵呵。

  事實就是如此,他每月只能拿到20000左右。F利用閒暇,上喜馬拉雅、知乎之類的開課做兼職,一個周末就能賺到這些錢。

  後來他跟我說:「我家裡人口多啊,老婆、兩個孩子要養,都花錢著呢,一個孩子教育費用那麼高,還有房貸…」

  然後,我提到:「你還有項目佣金啊」。

  F卻說: 「如果是10年前,上市的都是央企國企,一個上市項目動輒就上百億,拿到手的佣金當然高了;但是現在,你看都是些民營企業,哪有多少油水?」

  「10年前投行的人出差都坐頭等艙,住五星酒店,現在都成了火車、快捷酒店。」F又補充道。

  今年行情也不大好,很多項目通不過IPO審核,提成也沒有,F只能靠工資度日。

  但是行情不好,也不能坐以待斃,F閒不著,就開始折騰起副業來。一方面為著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加一些自己的附加價值。

  我認識的F,有點像鄰家大兄弟那樣的人,經常跟你聊生活、拉家常,會吐槽買方那幫人的一些小事兒,不傲慢、不冷酷,也知道變通。

  3

  另一位朋友L是位女士,在國內一家第一梯隊的投行做執行總監。她的底薪達到50多萬,當然,這不包括項目佣金。

  英國碩士畢業後,L考取了CPA和證券從業資格證,在2012年加入了國內一家大型證券公司。從行研做起,跟著有十年項目經驗的部門老大深入對行業的了解。

  幾年前,L實習期間底薪6000,半年試用期之後,漲到1萬。

  最近,L在跟項目,忙到飛起,按照她的話來說,沒有自己的休息時間,整天出差。L做的事情是尋找那些有意向IPO的企業,判斷這些企業上市的可能性,將他們輔導上市。

  如果企業A股上市,L能拿到佣金。按照行業標準,投資方拿走收益部分的80%,再從剩下的收益中抽出其中的40%作為個人佣金,分到L手裡的能有收益部分的8%左右。

  L有個前輩,10年時間做成了兩個A股上市項目,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不到45歲,淡出江湖——退休了。

  這個前輩屬於比較成功的例子,但是還存在著大量失敗的項目。

  有的項目前期與會計師事務所打配合,完成項目盡調、整理財務帳目、做出財務報告、完成BP,最後在關鍵性的談判中流產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收入和壓力確實是成正比的。

  L說,做投行的人一開始都很苦逼,但是只要你肯下功夫鑽研行業,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然而,身邊很多人忍受不了這份煎熬,中途離場了。那些熬下來的人,都掌握了專業技能並長期留了下來。

  4

  投行降薪這個事兒,大家的看法比較一致:一方面,市場不景氣;另一方面,很多投行資金緊張。

  具體來說,政策方面,主板上市要求企業淨利潤提高到8000萬,創業板上市淨利潤要5000萬,三年合計不低於1億。報審的IPO項目,5家可能就會否掉4家。

  另外,政策利好獨角獸,一般券商都不可能養得起獨角獸項目。

  總結了一下國內一些投行的基本薪資,差不多都維持在5000-6000左右的水平。

近期國內部分投行薪資對比圖(金融八卦女整理)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申萬宏源(000166,股吧)降薪,員工曬出了4700元的工資單。從申萬宏源近期主要財務指標來看,一季度末淨利潤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無論是淨利潤、主營收,還是每股收益,均處於近兩年的低位。

申萬宏源近期主要財務指標

  事實上,很多投行在市場不景氣時,都在採取措施縮小開支。前幾天。德國一家著名投行德銀就裁員10%。相對來說,申萬宏源的降薪,就不過是小打小鬧了。

  這裡有必要講講投行,英文名稱Investment Bank,源於歐美,歐美大的投行主要做量化分析和證券。在國內,通常是指證券公司的投行部,主要業務包括企業併購、發債,輔導企業IPO上市等。

  一個投行項目包括承攬(找項目)、承做(前期盡調、投後管理)、承銷(找資金)三大板塊。能做承攬和承銷的,都是有資源、有人脈的人。

  承攬需要通過大量好資源去拿項目,通常只有行業資深人士,或者家裡有背景的各種二代們能夠勝任,L就是承攬。

  承做比較苦逼,通常埋頭於大量案頭工作,比如做財務報表、寫報告、數字建模、做PPT等,主要為承攬做技術支撐,F就是承做。

  承銷則最好擁有較多買方的熟人資源,A就是承銷。

  承攬和承銷收入最高、變數最大,要求也更高,承做則偏向於基礎事務性工作。但也並不意味著承做沒有前途。

  事實上,承做大多數是行研出身,專業水平更紮實,能夠支撐後期他們承攬項目的能力,他們往往對項目所在的行業深挖吃透、了如指掌。

  能在行研崗位上紮下來5-10年,基本出路都很好,要麼跳出來自己單幹,要麼跳槽到專門的投資機構。據我了解,現在國內幾家大型VC、PE機構的CFO或CEO,當年都是承做——行研出身。

  另外,L也指出,一些投行員工收入不高,可能是因為其所在的部門拿項目不行,通常承攬拿到項目再分下去,如果項目不行,底下的人也分不到多少羮。

  以上這些可以說是影響投行員工收入的主要因素,當然最後,還有一點,就是一些運氣的成分。

  10年前,投行處在黃金歲月,靠一個上市項目一夜暴富的例子的確存在。但現在,投行已今時不同往日。對於現在的投行人來說,更需要保有踏實和理性的心態。

  不管怎樣,投行依然釋放著它的光環,吸引著無數剛從校園走出的新人。年輕人懷揣著財務自由的夢想,渴望通過進入投行而實現。

  L想勸誡年輕人:有夢想自然是好的,但要摒棄一夜暴富的念想,而是在行業紮下來,不斷磨練自己,這樣,經過多年努力,夢想才有可能實現。

  所以,先拿著你的5000月薪,幹好眼前的活兒吧,年薪50萬不會離你太遙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幾乎所有宣稱自己年薪100萬的人,都是假的!
    為什麼都是跳槽,有人越跳越高,有人越跳越低,甚至面臨失業風險?有人說金融行業年薪百萬,為什麼自己只有月薪5000?這樣的問題其實都是一個,決定薪酬的關鍵是什麼?本文就是來探討一下薪酬的層級和規律,幫助大家在求職跳槽的時候,作出正確的選擇。
  • 知乎沒有告訴你,年入百萬有多難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博士學位、年入百萬..……」這些曾經在知乎上的標籤式語句如今已經成為段子,也由於這種文化的泛濫
  • 「高薪」一族越來越多,能月入過萬、年薪百萬的人,到底多不多?
    在我們普通人的身邊,更多的人的收入應該還「停留」在3000-5000元這個「檔次」。當然,一些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他們的收入可能會更高一些,也就能夠月入過萬吧,但是,普遍的人應該還是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即便如此,依舊有人動不動就表示自己能夠年薪達到100萬了,這是真的嗎?
  • 年薪200萬投行MD被群嘲,投行收入究竟有多高?
    當然,也有一類人,即使學歷不滿足條件也能順利踏入投行大門,甚至還是不少投行爭搶的對象。也不知道「宋東湖」屬於哪一類。如果非要從「宋東湖」身上找個投行人士的特質,那大概只有「多金」這一條了。截至6月30日,國泰君安共有員工15063人,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51.63億元,人均月薪高達5.71萬元。按此估算,人均年薪近70萬。「拍戲很快樂,但更想做金融。」還記得去年跳槽到國金證券(600109.SH)的美女演員鄒新宇嗎?
  • 動不動就百萬年薪是真的嗎?先看看月薪過萬的人到底有多少
    月薪1萬上街要飯年薪百萬,剛剛脫貧,如果你也被這些標題黨擊中過,先別忙著懷疑自己是不是又拖了祖國的後腿了。 從1.87億降到6400萬,換句話說如果你月入5000,就已經超過95%的同胞了,那麼年入百萬到底有多難呢? 1萬個中國人裡面只有5個,看城市北上廣深收入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6萬多,年入百萬需要4150萬,是平均水平的25倍,在遍地高薪的深圳,稅前30萬也已經超過了95%以上的人了。
  • 他放棄年薪百萬,回鄉拿月薪3000?
    華為去年發布了一個「天才少年計劃」,任正非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開出百萬級別年薪。有一個叫張霽的通過了七輪層層考核成功拿下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待遇,年薪201萬,有人問他「啥感覺呀?」張霽說「沒感覺啊,還有公司給我開300萬年薪,我沒去!」
  • 第一批年薪百萬的90後註冊會計師
    每天保證兩個小時的複習時間,偶爾休息的時候就抓緊完整的時間做模擬題,擠在地鐵上的時候也要拿著手機聽課。更多時候,注會好像已經不是一本證書,而變成了她在這個行業拼搏的一份信念,一個短期內堅持下去的動力。關於談戀愛,她說從來沒想過,也不敢想,等事業穩定以後再說。年輕的時候談戀愛是好事,但感情這東西不靠譜,還不如花時間來學習。
  • 理財- 2017上班族如何賺外快4個賺外快方法值得一看
    那麼,2017上班族如何賺外快,下面就和小編來看看以下幾個賺外快的方法。2017上班族如何賺外快?1、玩遊戲賺外快。現在網上有很多很火的賺錢遊戲,只要自己的遊戲技能夠屌就可以去獎勵更高的遊戲平臺去賺外快,選擇玩遊戲來賺外快收益還是不錯。就拿現在的王者榮耀、陰陽師等遊戲來說吧,要是每天能排到遊戲的前十名,每個月也是有幾千元的獎勵金。
  • 《健身環》漲價背後:有人求環若渴,有人賺了上萬外快
    微信好友中,一位做服飾包包代購的人,某天也賣起《健身環》肖芳(化名)也是其中之一。你首先得解決一貨難求的狀況,接著還得找到能夠接受中間商加價的消費者。但在你關注不到的地方,總有人撿到便宜,囤了成堆的遊戲,然後轉身賣給「求環若渴」的人。
  • 戎美老闆雜談 如何年薪百萬
    學習是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的,而賺錢則不一定,因為這更多涉及生活方式的選擇。所以,我才會在談賺錢之前,先講《目標、路徑與tradeoff》。一份工作月薪8000,一份工作月薪10000,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選擇1萬;一份工作月薪1萬,一份工作月薪10萬,99%的人都不會選擇10萬的。在這99%的人裡面,有90%是不相信有這樣的好事,剩下9%是不願意承擔與之相關的責任。
  • 她沒背景,沒學歷,從月薪5000到年薪百萬,全靠這一點
    現在,你可以想想:為什麼談話的時候,有的人讓你感覺分分鐘都在尬聊,有的人卻讓你相見恨晚;為什麼在職場中,有的人能和同事領導高效溝通,得以提拔,有的人總在溝通上出問題,難當重任;為什麼在飯局上,有的人總能如魚得水,成為焦點,而有的人永遠只是可有可無的陪襯……以上那些受歡迎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情商高
  • 你願意放棄大城市的百萬年薪,回家鄉拿月薪三千嗎?姚班的他願意
    圖片來源網絡華為去年發布了「天才少年計劃」,任正非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並且開出百萬級別的年薪。有一個叫張霽男生,通過了七輪考核,成功拿下了「天才少年計劃」中的最高待遇,年薪達到驚人的二百零一萬元。隨著張霽成為了國內職場的名人,有人問他取得如此高薪的工資後有什麼感覺?張霽回答:「沒感覺,因為還有公司給我開三百萬的年薪,我沒去。」其實這不是沒感覺,而是一種熟悉的感覺叫「枯燥」。
  • 金融圈裡年薪百萬的工作擴招了,看了要求,打擾了
    但是到了頭部投行,四五年升VP(高級經理,可以帶隊)後工資可能是普通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的幾倍,入職第一年或許就有年薪百萬的機會。但同樣是做財經相關工作,我們看一下招聘網站上月薪4萬元的其他財務工作有哪些?
  • 中國月薪過萬的人數沒多少?但「這數」超80%人,你在其中嗎?
    我們經常用「月薪」和「年薪」來區別一個人是否有錢。對於工人階級來說,他們的生活條件直接取決於他們的工資。當然,薪酬的話題一般都是「敏感」的,很多公司都禁止員工討論這個話題,這也導致很多人誤認為自己的工資很高,對自己的工資水平沒有準確的定位。也許很多人都很好奇,到底收入達到多少就不算是「窮人」了呢?
  • 知乎上的他們都年薪百萬嗎?
    在所謂的「基本款人生」裡,無論是家境殷實、自小出國留學的「女神」,還是出身貧寒通過自我奮鬥考入國內TOP10大學的鳳凰男,最後都雞湯式地以尋找人生意義、夢想為由逆襲,成為「年薪百萬的人生贏家」。如他在知乎上出版的電子書中寫的:「出於對法醫的熱愛,我開始在網絡上進行有關法醫方面的科普,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到真實的法醫,從而破解一些不科學、不正確的知識,讓這門帶有神秘色彩的職業能更真實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幾年的時間裡,吉馳認真回答了300多個關於死亡的話題。
  • 百萬年薪的人都是怎麼過日子的
    我做HR的,認識年薪百萬的人很多,我來說一說,他們的生活。總之一點都不神秘,也一點都不高大上。不會像題主說的很苦逼,也不會多麼美好。1,年薪百萬的稅後收入究竟是多少。如果合法納稅的話,各地社保公積金政策不同,一般來說,稅後是70萬出頭。
  • 月薪不足五千,投行到底怎麼了?
    多年來,投行精英人士的基本形象就是擁有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這個行業都是各路畢業生精英的首選求職方向,更有傳言非「985」、 「海龜」不得其門而入,這在過去的十幾年或許還反映了現實,不過,現在已經開始轉變風向了。
  • 985畢業生年薪百萬,最開心的是月薪8000的日子?網友:基本同意
    在就業市場上,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合適崗位提供給畢業生們,所以這幾年一直在主張讓大學生至於創業,就等同於過去「上山下鄉」一樣,實在是緩解就業的無奈之舉。不過名校畢業生就不用有這些擔憂,如果你是985畢業生,可以說好工作隨你挑!李浩銘是我國頂尖985浙江大學的畢業生,畢業於2011年,那時候無論是就業狀況,還是就業壓力,都比現在好很多。
  • 投行的薪水,看了讓人瞠目結舌!
    那麼問題來了,投行小夥伴們的薪水到底有多少?三年前,本土投行給到一名實習生的月薪在5000-10000元。時至今日,隨著中國生活成本的極具上升和資本市場的活躍,本土投行給出的薪資越來越高。中金:中金的薪資水平令不少人眼紅,員工獎金達40-50個月的薪資。
  • 一文告訴你精算師到底能賺多少錢?
    中國壽險行業目前產品供給比較差,和精算師的地位相對弱勢有關聯;等精算師的工作更加高難度了、等內地精算師的工資水平再上一個檔次,我相信屆時人們能買到好的保險和其他金融產品的概率會比目前大一些。前段時間,我的精算朋友圈裡熱傳著這樣一個「知乎」問題:「嫌棄男友要做精算師,大家覺得精算師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