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盼望著,盼望著
秋姑娘來了
一陣秋風吹過
成熟的氣息撲面而來
碩果纍纍
時值金秋,正是紅薯(也稱番薯、地瓜)成熟的季節。幼兒園用紅薯為食材為孩子們烹製了美味營養的紅薯粥,吃點心時孩子們偶然的對話成了我們班本課程的契機,藉此機會,我們生成了關於紅薯的系列活動。
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我們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讓孩子自主規劃自己的課程,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並預設了一些活動,如:紅薯的由來?生長過程是怎樣的?紅薯的各部分有什麼作用?紅薯的吃法、紅薯可以玩什麼遊戲等!開展活動前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表讓孩子們積累一些前期經驗。
孩子們對紅薯有了初步的認識,結合幼兒對紅薯的興趣,我們在網上尋找了關於紅薯的繪本《老鼠鼴鼠挖紅薯》,開展了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孩子們了解老鼠和鼴鼠比賽爭紅薯及分享紅薯的故事。那麼紅薯到底哪裡來的呢?故事講完後和孩子們一起科普了《紅薯的由來》。
紅薯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薯的故事吧。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由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薯故也。」
原來紅薯是從國外傳到我們中國的,全世界的人都種紅薯。
孩子眼中小小的問題,是探究的起源。恰逢周末,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讓家長們和孩子們在周末的時間一起體驗挖番薯的樂趣,探索番薯的秘密,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
即使是平凡的食物,只要是自己的勞動所得,那就是美味佳餚。紅薯可是我們辛苦挖來的果實,怎麼能不嘗一嘗呢?你瞧,大一班的紅薯分享會開始了,只見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一個個吃的津津有味。紅薯香香的、軟軟的、甜甜的,小朋友們都很愛吃!一邊吃著一邊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紅薯,吃完還不忘舔舔嘴巴,回味無窮!
哇,紅薯原來還可以變出這麼多的花樣啊!
紅薯渾身都是寶,它不僅能長出紅薯,它的葉子也是很美味的哦!而且營養價值極高,還能提高我們的免疫力,經常食用還能保護我們的視力呢!在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來到了幼兒園的種植園觀察起了紅薯葉。「它不是一棵一棵的長在地裡的,它是連著藤蔓生長的」「你看,紅薯的葉子還有不同的形狀,有星星的形狀、有愛心的形狀還有很多其他形狀······」孩子們紛紛蹲下來仔細的觀察討論著。觀察完紅薯葉,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素描本趕緊把它記錄下來,這樣下次再見到它的時候就不會忘記它啦!
觀察完紅薯葉,那麼問題又來了,這個紅薯到底是怎麼生長的呢?孩子們帶著問題又開始了一輪新的探索,並根據自己探索的結果繪製了紅薯生長圖。
紅薯又名番薯、甘薯、地瓜。紅薯的生長劃分為四個時期:
(1)髮根返青期;
(2)分枝結喜期;
(3)莖葉盛長與薯塊膨大期;
(4)薯塊迅速膨大與莖葉漸衰期。
這麼多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的紅薯可以怎麼變呢?大的紅薯可以做什麼?小的又能做什麼呢?
於是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完以後就開始動手啦!木棒、彩泥、扭扭棒等材料統統都用上,你瞧,小朋友們做的可歡了。
陳鶴琴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指南》中也指出: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與大自然的親近感,幼兒在大自然中學習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本次紅薯課程活動的開展,完全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拓展。在活動開始時,充分尊重和保護好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通過開展活動,孩子們初步了解了關於紅薯的相關知識和掌握了挖紅薯的相關技能。在勞動過程中,孩子們親近自然、合作勞動,體驗到了收穫果實、品嘗果實帶來的喜悅。我們的紅薯探秘之旅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