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海: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燒傷外科主任

2020-12-22 中國軍網

胡大海,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燒傷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98年於第四軍醫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96年3月~1997年9 月獲WHO留學基金資助,在英國牛津大學邱吉爾醫院創面癒合研究所做訪問學者。2001年 5月~2004年9月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醫學院生理系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做博士後研究,加拿大衛生應用與研究委員會(HSURC)博士後獎學金獲得者。現任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陝西省醫學會燒傷整形分會主任委員、全軍燒傷專業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軍隊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全軍醫藥衛生科技查新站諮詢專家、陝西省醫學會理事會理事、西安市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顧問,西安市醫學會整形美容外科分會顧問。《中華燒傷雜誌》副主編、《中華損傷與修複雜志》、《Burns & Trauma》等雜誌常務編委、編委。曾負責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基金、國家衛計委行業專項基金、軍隊醫藥衛生科研基金等省部級以上課題2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會科技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軍隊育才銀獎」。發表學術論著 300 餘篇(SCI 67篇),主編專著6部,主譯專著1部,參編專著16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項。

一、率先垂範廉潔行醫

以救死扶傷為天職,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熱忱對待每一位病人,從不接受病人贈予的錢物。讓病人花最少的錢把病看好,經常教導並嚴格要求科室所有醫護人員都要關心病人疾苦,盡力為病人排憂解難。醫德高尚,在為患者治療的所有環節都會切身為病人著想。重視醫德醫風建設,率先垂範,廉潔行醫,從無醫療事故及糾紛,共收到患者贈送的錦旗50餘面、感謝信百餘封。

近5年來,因對危重和特殊燒傷患者的成功救治,先後被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報導。成功救治維吾爾族女孩「麥迪娜」嚴重燒傷左下肢,多家媒體跟蹤報導;成功救治世界年齡最小60%深度燒傷新生兒,中央電視臺連續6次報導;成功手術治療99歲老人骶尾部複雜褥瘡,多家媒體報導;成功切除患者梁紋琦下肢巨大神經纖維瘤,7家媒體報導。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得到新聞媒體廣泛關注並贏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二、孜孜以求醫療創新

1.針對燒傷領域最富挑戰性的難題之一「毀損性燒傷修復」,首先提出並積極倡導運用顯微外科技術修復的治療原則。自2004年以來,共計開展各類毀損性燒創傷後顯微外科複合組織移植及器官再造手術1000餘例,解決了許多採用以往方法難以修復的毀損性燒創傷臨床疑難問題。部分相關研究和臨床技術創新成果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戰傷燒傷創面修復與功能重建相關基礎及臨床研究」)。該技術的應用大幅度縮短了毀損傷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了手術次數、降低了術後併發症、提高了修復效果,為探索解決燒傷領域當前「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與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而造成的日益突出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技術途徑。

2.針對燒傷領域最富挑戰性的難題之一「燒傷後嚴重瘢痕畸形的防治」進行的系列研究和技術改進。近年來,在臨床治療方面帶領科室工作人員重點組織開展了藥物、生物力學、生物光學的瘢痕防治技術,取得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已引起國內同行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項。

3.針對複雜難治慢性創面的研究和技術改進。多年來,對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難治創面的形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針對慢性難治創面的感染控制、血管再生、加快癒合、複雜修復技術等問題,積極研發和引進當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新型藥物、敷料、負壓吸引技術、臭氧技術、光子治療技術等非手術治療技術,並創新性提出複雜難治慢性創面顯微外科複合組織移植修復的技術方法。治癒了眾多的複雜難愈性患者,為毀損性燒創傷患者帶來了福音。相關研究獲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衛計委行業重點課題3項。

4.針對大面積嚴重燒傷患者的早期救治中組織器官保護問題,率先提出嚴重燒傷後強化胰島素治療策略。相關臨床試驗、動物活體實驗、體外細胞分子研究等結果顯示:該策略針對燒傷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心肌細胞損傷、肺間質水腫、肝細胞損傷、及炎症介質損害等均有顯著的治療作用。相關研究成果與基礎部教研室等合作申報,分別獲2009年「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2015年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並獲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指導研究生及科室工作人員立項申報獲得)。

憑著對醫療工作的熱愛,對解除患者病痛為神聖使命的責任感,胡大海教授始終把「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做為踐行醫生工作的標準。因此,受到了燒傷界同行的尊敬和讚譽。提倡「服務患者,精益求精」的行醫準則,深得廣大患者的讚揚和喜愛。目前,慕名前來就醫的患者遍布西北地區5省,乃至全國各地。

相關焦點

  • 西京醫院胡大海主任當選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11月7日,由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主辦,西京醫院燒傷與皮膚外科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西安國際燒傷研討會」在西安閉幕。西京醫院燒傷與皮膚外科主任、陝西省燒傷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胡大海教授成功當選第八屆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成為西北地區燒傷學界首位當選候任主任委員的專家教授,對於推動陝西燒傷事業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為廣大患者帶來了健康福音。出席本次大會的代表千餘名,是我國燒傷學界歷年來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一次學術盛會。
  • 記四醫大西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竇科峰教授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竇科峰。  從戰士到醫學博士,從外科大夫到肝移植領域的權威……40年來,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竇科峰懷著對醫學事業的熱愛,不斷進取,勇攀高峰,用嚴謹的態度推動肝移植領域的發展,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 ——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紹洋
    考入第四軍醫大學護理學校後,陳紹洋的書包裡始終裝著三本書:一本護理專業書籍、一本三年制大專教材、一本五年制本科教程。就這樣,通過自學和旁聽,他在護校畢業後不久就自修完成了本科課程。與陳紹洋共事20多年的西京醫院麻醉科主任董海龍說,陳紹洋從醫數十年來,每晚堅持學習,幾乎沒在12點以前回過家。
  • 醫美大咖助陣西安國際醫學整形醫院開業慶典
    第四軍醫大學原副校長李薈元教授致辭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胡大海教授致辭、中國醫師協會燒傷外科專科分會常務委員蘇映軍教授、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軍整形外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博導魯開化教授、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李薈元教授、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胡大海教授、軍隊整形燒傷專業組常委李學擁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春英教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美容繼續教育分會會長李承新教授、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分會常委舒茂國教授、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宋保強教授、中華醫學會雷射醫學分會委員曾維惠教授
  • 一名醫生的生命之旅——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
    原標題:一名醫生的生命之旅——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紹洋 他待患如親,患者對他的最高褒獎便是「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幾十年來,「頭戴淺藍色手術帽,身著短袖手術衣,冬天外面裹一身軍大衣,風風火火」,是陳紹洋在西京醫院的一道獨特
  • 第四軍醫大學:為了248名重傷員的生命(圖)
    楊志勇攝  5月21日,四川北川、青川、安縣地震災區的248名重傷員,被送到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唐都醫院。  面對不幸的同胞,四醫大人用精湛的醫術、精良的設備,與死神展開了一場生死時速的較量,譜寫了一曲眾志成城戰震魔的壯麗篇章。
  • 上海長海醫院燒傷外科建科六十周年 保持燒傷救治國際領先水平
    央廣網上海6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由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燒創傷中心主辦的「第二屆長海燒創傷學術周」暨長海醫院燒傷外科六十周年巡禮系列會議日前在滬舉行。來自國內外700餘名嘉賓相聚秀美的黃浦江畔,共同回顧了六十年來我國燒創傷救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經驗。
  • 第四軍醫大學更名空軍軍醫大學!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第四軍醫大學更名空軍軍醫大學!」的相關資訊,一起來看看吧!7月18日,伴隨著「第四軍醫大學」校門上的標牌易名「空軍軍醫大學」,傳聞已久的「四醫大更名」終於落定。獲悉,第四軍醫大學正式更名為空軍軍醫大學的相關活動儀式將在近期舉行,目前,對外仍稱第四軍醫大學。另外,其附屬的三所醫院,即西京醫院、唐都醫院和口腔醫院的名稱暫未調整。6月29日,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首次公開了軍改後各軍隊院校的名稱。
  • 國際脊柱外科專家陶惠人教授受聘為西安大興醫院骨科名譽主任
    7月24日,國際脊柱外科專家,原第四軍醫大學(現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陶惠人教授骨科名譽主任聘任儀式在西安大興醫院舉行。會議由張貴和副院長主持。「陶惠人教授打開摺疊人生的高度,就是大興醫院的明天!」
  •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門頭已換成「空軍軍醫大學」
    華商報7月19日消息,18日凌晨,第四軍醫大學更換了新門頭——「空軍軍醫大學」。門頭是昨日凌晨更換的18日上午,華商報記者在西安市長樂西路上看到,位於該路169號的第四軍醫大學的門頭發生變化,原來的「第四軍醫大學」已被「空軍軍醫大學」6個嶄新的金字替換。附近市民說,門頭是在18日凌晨更換的。
  •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口腔外科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口腔外科,是特色鮮明、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專業學科。經過幾十年,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目前擁有專業技術人員32名,其中高級職稱7名,中級職稱4名,初級職稱21名。口腔外科秉承先進的「四化」理念,採用國際標準化的通用拔牙設備工具,採用規範化的拔牙步驟和手段,用微創化的手術操作技巧,使拔牙損傷降低到最低水平。通過術前全面檢查診斷和各種安全急救設施,保證患者舒適化的診療過程。為了方便患者,確保輸液工作能更好滿足門診各科室患者的需求,口腔外科室特設輸液中心,目前開展2張床位,13張輸液椅,承擔醫院門診患者的輸液工作。
  • 陝西高校——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高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簡稱「空軍軍醫大學」、「四醫大」,坐落於古都西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直屬的重點綜合性醫科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軍隊培養高、中層次醫學專門人才的搖籃。
  • 西京醫院甲乳外科聯合好大夫在線開展在線義診
    6月29日~7月31日,好大夫在線聯合多家全國一流的公立三甲醫院,持續為全國的女性朋友提供免費的在線問診服務。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甲狀腺乳腺血管外科是重點參與機構之一,本周聯合好大夫在線提供乳腺疾病方向的在線義診。據悉,西京醫院甲狀腺乳腺血管外科組建於1987年,以甲狀腺、乳腺、周圍血管疾病為特色。
  • 海軍總醫院全軍神經外科中心主任 張劍寧
    張劍寧,男,1964年8月出生,1983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1990年獲第四軍醫大學醫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第四軍醫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先後任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京醫院)神經外科講師、主治醫師(1993年),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995年),教授、主任醫師(2000年),研究生導師(2000年)、科室副主任(2006年)。
  • 第四軍醫大學:校園處處讀書聲
    第四軍醫大學 圖片來源:第四軍醫大學網站    西安人親切地稱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為四醫大,陝西省最好的醫院就是該校附屬的西京醫院。  下午三點,走進第四軍醫大學的校門,周圍的喧囂似乎一下被隔絕,安靜得可以聽見梧桐落葉聲。眼見幾處身著軍裝的學生站在樹叢間刻苦攻讀的身影。  第四軍醫大學,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面向全國招生。
  • 第四軍醫大學:「時刻不能忘記白大褂下穿的是綠軍裝」
    ——第四軍醫大學服務軍民、為國奉獻紀實    守護生命綠蔭,挺進科研藍海,揮灑效國效民的紅色情懷——綠、藍、紅,這是光的三原色,也是第四軍醫大學校徽正中最醒目的三色。它透射出這所大學的精神與追求,交織成一幅為國奉獻、服務軍民的宏闊畫卷。
  • 解放軍總醫院醫務部原主任張士濤調任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解放軍總醫院醫務部原主任張士濤調任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澎湃新聞實習記者 郭琛 記者 盧夢君 2015-03-19 20:58
  • 第四軍醫大學介紹和錄取情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四醫大,坐落於世界歷史名城古都西安,是一所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為軍隊培養高原第四軍醫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41年的八路軍晉西北軍區衛生學校,創建於1941年,1948年11月進駐西安,先後更名為西北軍區人民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學院;1952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原第五軍醫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35年的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1954年,原第四軍醫大學和原第五軍醫大學合併組建為第四軍醫大學。
  • 【穩就業進行時】西京醫院(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21年度...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外稱西京醫院,坐落在美麗的古都西安,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央醫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軍醫大學合併,其附屬醫院也相應合併為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84年對外稱西京醫院,2017年轉隸空軍,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障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整體實力位居全國前十
  • 西京醫院紮實推進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工程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紮實推進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