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就是關於「生化環材」專業的勸退!
今天這裡我很想討論一下為何生化環材會一步步淪為網友口中的「天坑」專業!
「生化環材」指的是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及其下轄的二級子學科。
進入21世紀前,我們的大學生還是香餑餑,但進入新世紀,隨著大學擴招。緊接著有人提出了所謂的21世紀的三大尖端技術:基因工程;納米科學;人工智慧。
稍微懂學科分類的人就知道,基因工程可以劃分至生物醫學專業,納米工程可以歸為化學與材料的交叉學科。而即便看似與這幾個專業毫不相關的人工智慧領域,似乎也和化學、材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除此之外,甚至有人提出:2 1 世紀是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時代。
一時間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被炒作成為了熱門專業。
而更有無數高校為了擴大知名度,紛紛砸錢開設這幾個專業!
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共有144所高校參評了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而這144所大學都是具有碩士授權高校。可想而知,具有化學工程與技術的本科院校至少300+!
其餘三個專業所開設的院校幾乎至少在300所!
於是在一次次不斷擴招之中,一些三流學院也蹭了一波熱度,導致了這幾個專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專科、普通本科、211、985!
為什麼這麼多院校都願意開設這幾個專業?
中國的教授評選的最重要指標,就是Paper!
而進入新世紀,學校似乎也更加重視自己的全球排名,能夠快速提升排名的方法就是所謂的ESI學科數目,ESI是根據SCIE/SSCI所收錄的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
於是,在老師想要評教授,學校想要刷排名的推動之下,最快的捷徑就是刷文章!
於是,掀起了化學、化工領域水文章的狂潮,甚至一度出現在化學、化工、材料領域的調侃之詞:
實驗是王道,理論靠創造;思路不清晰,加點石墨烯;文章不順暢,塗點鈣鈦礦!
然後,中國成為了全世界SCI科研論文大國,中國大學的SCI論文數目超過了236.1萬篇,連續九年佔據世界第二大論文產出國!
四大天坑專業可謂是功不可沒!
但是,這樣的論文究竟有多大用處,我們可能也只能內心苦笑!2013年,原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在40%以上。
盲目擴招加上大學的唯論文化,導致這幾個專業的學生畢業根本難以找到對口專業的工作,尤其是對於本科生更為殘酷!
這幾個實驗型學科,僅憑本科的那一點點知識和基礎實驗技能,在找工作中更是捉襟見肘!
於是這些專業的本科生只能被迫轉專業、深造讀研!
「天坑「之名應運而生!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本專業碩士博士堆積越來越多,高學歷人群也越來越多!
但是企業的崗位卻並沒有改變,於是企業只能提高學歷門檻,最終的結果導致了這個專業學生薪資待遇甚至比不過其他熱門專業的本科生!
「天坑「再一次被坐實!
我國的基礎研究已經落後西方一大截,「生化環材「雖然成為國家基金重點支持的學科,但是最終,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我國的科技人才缺口仍然十分嚴重,另一方面,我國大量的科研人員待遇卻始終被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