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老瀉殘精,人窮壽盡」,下半句才是經典,人到中年要謹記

2020-12-09 健康生活心得

養生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往大了說就是求長生了,再往上就是永生了,聽來不禁讓人覺得痴人說夢徒增笑談罷了。但即便如此古代帝王為求長生而不惜傾盡畢生的精力,奈何都是機關算盡反害了自家性命,那些把丹藥當仙丹當飯吃的帝王如此一想到有些可憐了。

當然,長生固然不可及,但養生還是觸手可得的,古今關於養生理論與方法不勝枚舉,而且很多都是中醫以及老百姓長期觀察驗證而總結的規律,歸根到底莫過於修身養性了。

再加上大自然的饋贈,延年益壽還是大有可為的,無奈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性的人卻少之又少,很多人明知如此云云對身體不好卻依然樂此不疲。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老瀉殘精,人窮壽盡;少食壯火,自取其禍」便是古人對我們的諄諄告誡,發至肺腑,不可不慎也。

欲望是與生俱來的,關於克制欲望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那句「存天理,滅人慾」,這話初次聽來頓覺刺耳,人慾都沒了還能稱之為人嗎?

那時覺得用「滅」字的太過了,後來才知道古人大多喜歡將事物誇大以達到加深印象或其他目的,李白便是佼佼者,「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均是如此,其本意僅僅是在強調對人慾的克制要張弛有度,不能放任欲望的膨脹,否則就會害人害己。這些都是古代名人先賢的論述,其實民間百姓同樣有這樣的說法,而且更加直白淺顯易懂。

「老瀉殘精,人窮壽盡」看起來讓人覺得有些誇張,其實不然,了解其中原委,便會覺得此話有理了。

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各項生理機能的退化這是人所共知的,雖然如此,但基本的夫妻生活還是會有的,但此刻卻要當心了。

夫妻生活意味著損耗,而《黃帝內經》中的「女七男八」定律就明確指出男子五八時,腎氣逐漸衰退,頭髮開始脫落;六八歲數時,頭部面部的三陽經氣開始衰退,臉色也將不復往日,頭髮逐漸變白;七八的時候,肝氣跟著衰微,筋脈也逐漸遲緩,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大多數老人行動不便,精氣不足的樣子;八八時候,牙齒、頭髮逐漸脫落,生殖能力逐漸消失。不難看出,男性身體最佳年齡大多都在40前,40歲後步入中老年就應當重視補腎養陽了。

如果此時還不懂得存養反而沉迷美色,頻繁透支的不單單是身體而是生命。中醫裡講「精生髓,髓生海」,腎主骨骼生長,維持著骨骼裡骨髓的充養,而腦被中醫稱為髓之海,可見骨髓最多的地方是腦。過度房事導致腎精虧虛,進而導致骨髓減少,直白點說就是腦子裡面空虛了。歷史上的古代皇帝三千佳麗,到最後大多都是用藥維持,也就成了歷史上常見的短命昏君。

後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是很好理解的,少是指年少的時候,壯火就是食用補品,這應該是好事,為什麼說是自取其禍了?

這是因為身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症狀所能承受的補品也是不同的。最為常見的就是古時候很多富貴人家覺得人參鹿茸是名貴中藥吃了對身體好,山珍海味營養豐富吃了對身體好,於是頓頓不離,餐餐不減,結果可笑而知。

人對各種營養的吸收是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就像大病初癒不能大補一樣,陡然大補身體不適就會流鼻血甚至暈厥血管爆裂而亡。

我們經常說「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工作30年」,任何的補品都比不上運動來得實在。當然對於一些體弱的年輕人而言,適當的進補對身體還是有點好處的,因為這類人體虛,補品可以補氣,剛好起到了互補的作用。

我們看書也是如此,從小到大一直是經典名著、儒學道經謹記在心,偶爾聽一聽祖先留下的民間俗語,同樣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不可否認的是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認知,給大家帶來了借鑑。

尤其是《老人言》,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比如"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等等,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在這本《老人言》裡,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49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外賣錢,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快點擊這裡購買 ↓

《老人言》這本書,裡面的內容淺顯易懂,不是通篇泛泛而談的大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精彩的小故事來闡述。書中經典的道理,經過歷練和總結,也不再只是老祖宗的智慧,通過不斷的流傳,已經成為普世智慧和精神財富,就看我們怎麼去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下半句更是經典,建議謹記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句令人記憶猶新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有這麼嚴重?古人的忠告很受用!要說從字面上我們也是能夠很好地理解,講到的就是一個人在年老的時候,如果還是受到美色的困惑,那麼這個人的身體等方面都會出現相當大的問題所在。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其中,「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就道盡了一個長壽的秘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說的什麼意思?字字精華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的字面意思是,人上了年紀,身體各個臟腑機能下降,精力不足,這時一定要懂得節制,控制自己的欲望。若是再不加節制房事,過度消耗,那身體一定吃不消,難能長壽。「老洩殘精,人窮壽盡「的第二層意思,指老年人的精神方面。
  • 老祖宗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其實還有下一句,這句才是經典
    俗語是古代人的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些俗語略顯粗鄙,但其中卻蘊含著無數深刻的智慧,其中有些俗語是關於人生哲理的,比如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浪子回頭金不換」、「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還有些關於生活經驗的俗語,比如說「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老洩殘精,人窮壽盡」等等。
  • 俗語:笑貧不笑娼後半句才是經典,但鮮為人知,老實人要謹記於心
    古代留下來的俗語多得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往往只知上句不知下句,或者只知下句不知上句。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就是「笑貧不笑娼」,很多人都只是聽說過這一句,但是,後半句才是經典,老實人要謹記於心。為什麼說老實人要謹記於心?我們都知道,老實的人,一般都沒有什麼壞心思,為人十分的善良,見到別人困難時,通常都會選擇幫助別人。救急而不救窮。
  • 民間常說:「人到四十,兩不碰」,後半句更經典,中年人需謹記
    好在很多經典的俗語還是保存了下來,接下來筆者就來給大家講一句經典的俗語,說的是「人到四十,兩不碰」,大家知道是什麼東西不能碰嗎?第一,賭博。正所謂「賭博賭博,越賭越薄」,可以說沒有人能在賭博上發家致富,就算有人靠著賭博發財了,那也一定是運用了不正當的手段。賭場上水特別深,可能坐在你周圍的人彼此之間全部認識,到最後輸的只有你一個人。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俗話說「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常言道:「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很多的事情到了極盛的時候就很容易衰敗。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到底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事不可做盡我們常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要做的太絕,要學會給自己留有餘地。都說:「失道者寡助」,如果你要是把事情做絕、做盡了,那麼到最後自己也是必敗無疑。
  •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很少有人知道!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是說遇到事情的時候,要是不聽從有類似經驗的老人勸告,就很容易吃虧的呢,不管有沒有用,多聽聽老人的話,是沒有錯的,很多時候老人的經驗是經常會幫到我們的。這就是我們古代的時候古人們留下來的經驗俗語呢。
  • 古人智慧:「欲速則不達」,下半句更經典,道盡現實和人性
    「欲速則不達」這句話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會陌生,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被別人用這句話教導過,或老師、或父母、或好友,又或者是以前從未謀過面的陌生人。不管在什麼時期,在什麼地點,這句話對我們每一個都是很有教導含義的,也十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將這句話謹記在心,時刻用這句話警醒自己。
  • 人到中年,謹記這三句話,會越來越有出息
    1人到中年,總要學著肩負很多的責任,上有老,下有小,如果還是沒有一番作為,就會受到他人的白眼嘲諷。俗話說,三十而立,在這個年齡階段,你依然過得一貧如洗,沒有一顆上進心,習慣享受當下的環境,而不跟自己找出路。
  • 「人到四十兩不碰」,下半句才精闢,可惜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很多經典名句,古人用自己的經驗總結出簡單的字句,讓後人銘記於心,這些俗語在很多人眼裡覺得是無稽之談,但如果細細品味,你會覺得它說得很有道理。雖然聽起來都是比較粗俗,但卻能讓我們更好的生活。
  •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下半句更經典,卻幾無人知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父母之愛可謂是最純粹,也是最珍貴的感情。自出生以來,父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和資源。家長可能對自己苛刻,但卻絕對不會對孩子小氣,對待孩子,平日裡是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
  • 俗話說「溫飽思淫慾」,許多人不知道還有後半句,那才是精華所在
    文/糯米餈俗話說「溫飽思淫慾」,許多人不知道還有後半句,那才是精華所在大學中,大二的時候有一門課叫做企業管理,裡邊有一個原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二。那就是一個叫做馬斯洛的人說的,他說一個人先要吃飽穿暖,才有心思去想別的事情。有了這一些的物質基礎,人們才會追求精神上的獨立,還有很多自己別的在生理需求以上的需求。依小編看來,其實這個道理在中國很古老的時候就有了,因為咱們有一句老話叫做「溫飽思淫慾」。但是現在很多很多的人只知道只一句話,其實他後邊還有一句話,那一句才是精華呢。
  • 古人云:「人窮不碰三生意」,下半句才是經典,生意人值得看一看
    古人云:「人窮不碰三生意」,下半句才是經典,生意人值得看一看總是在說俗語能夠給我們啟示,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腦袋裡記住的很多俗語都是只有半句話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俗語在傳播過程中,一些語句不好不通順的地方會慢慢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修正,而那些不好的語句也會被人們刻意忽略。由此可見,能夠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來的每一句俗語都是經典。這個世界上,也只有經典才能一直留傳下去。大家都聽說過「人窮不碰三生意」這句俗語吧?那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話的下半句呢?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人到中年,更應當謹記於心
    你要說隨禮吧,自己剛畢業,工資少得可憐;如果不隨禮,又有可能傷及同時感情。隨禮,還是不隨禮呢?其實參考下面這句俗語就夠了!這句俗語就是「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尤其是人到中年,更應當謹記於心!「錢有三不借」究竟指的是哪三不借呢?
  • 俗語「溫飽思淫慾」,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但只有小部分人知道
    俗語「溫飽思淫慾」,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但只有小部分人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就是一種表現形式,但隨著時間分流逝,在生活中常用的諺語,俗語,已經是少之又少了,在加上節奏十分快的今天,能夠靜下心來看出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所以,很多人對有些諺語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非常經典,直指人
    但是,老段也漸漸發現,不少的俗語,隨著流傳,往往人們只記住了前半句,反而把後半句漏了,其實後半句同樣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比如很經典的俗語「笑貧不笑娼」,這句話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說人們只嘲笑那些窮困潦倒的人,而不會鄙夷通過做「娼女」這樣不正當的途徑享受富貴的人。這句話裡面的「娼」,並不是單指風塵女子,而是行事不規矩。
  • 俗話說「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這3句老話,句句受用
    而今天要講的這三句話,就是歷盡千年風雨滄桑仍然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可謂字字千鈞,句句受用!作為一脈相承的後世之人,更應該謹記於心,並踐行於點滴之處。 字面來看,古時半斤等於八兩,即四兩飛禽要比半斤走獸少了一倍之多,就是借斤兩之差表達古人對飛鳥肉的青睞之情。其實在困難時期,甭說大魚大肉了,就連浮想到肉味就能讓人垂涎三尺。然而到了現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肉對於百姓而言不過平常之事,並且在吃飽肚子的同時,還會關心吃什麼肉更有利於養生,比如俗語帶來的問題,就是當下人們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