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往大了說就是求長生了,再往上就是永生了,聽來不禁讓人覺得痴人說夢徒增笑談罷了。但即便如此古代帝王為求長生而不惜傾盡畢生的精力,奈何都是機關算盡反害了自家性命,那些把丹藥當仙丹當飯吃的帝王如此一想到有些可憐了。
當然,長生固然不可及,但養生還是觸手可得的,古今關於養生理論與方法不勝枚舉,而且很多都是中醫以及老百姓長期觀察驗證而總結的規律,歸根到底莫過於修身養性了。
再加上大自然的饋贈,延年益壽還是大有可為的,無奈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性的人卻少之又少,很多人明知如此云云對身體不好卻依然樂此不疲。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老瀉殘精,人窮壽盡;少食壯火,自取其禍」便是古人對我們的諄諄告誡,發至肺腑,不可不慎也。
欲望是與生俱來的,關於克制欲望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那句「存天理,滅人慾」,這話初次聽來頓覺刺耳,人慾都沒了還能稱之為人嗎?
那時覺得用「滅」字的太過了,後來才知道古人大多喜歡將事物誇大以達到加深印象或其他目的,李白便是佼佼者,「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均是如此,其本意僅僅是在強調對人慾的克制要張弛有度,不能放任欲望的膨脹,否則就會害人害己。這些都是古代名人先賢的論述,其實民間百姓同樣有這樣的說法,而且更加直白淺顯易懂。
「老瀉殘精,人窮壽盡」看起來讓人覺得有些誇張,其實不然,了解其中原委,便會覺得此話有理了。
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各項生理機能的退化這是人所共知的,雖然如此,但基本的夫妻生活還是會有的,但此刻卻要當心了。
夫妻生活意味著損耗,而《黃帝內經》中的「女七男八」定律就明確指出男子五八時,腎氣逐漸衰退,頭髮開始脫落;六八歲數時,頭部面部的三陽經氣開始衰退,臉色也將不復往日,頭髮逐漸變白;七八的時候,肝氣跟著衰微,筋脈也逐漸遲緩,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大多數老人行動不便,精氣不足的樣子;八八時候,牙齒、頭髮逐漸脫落,生殖能力逐漸消失。不難看出,男性身體最佳年齡大多都在40前,40歲後步入中老年就應當重視補腎養陽了。
如果此時還不懂得存養反而沉迷美色,頻繁透支的不單單是身體而是生命。中醫裡講「精生髓,髓生海」,腎主骨骼生長,維持著骨骼裡骨髓的充養,而腦被中醫稱為髓之海,可見骨髓最多的地方是腦。過度房事導致腎精虧虛,進而導致骨髓減少,直白點說就是腦子裡面空虛了。歷史上的古代皇帝三千佳麗,到最後大多都是用藥維持,也就成了歷史上常見的短命昏君。
後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是很好理解的,少是指年少的時候,壯火就是食用補品,這應該是好事,為什麼說是自取其禍了?
這是因為身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症狀所能承受的補品也是不同的。最為常見的就是古時候很多富貴人家覺得人參鹿茸是名貴中藥吃了對身體好,山珍海味營養豐富吃了對身體好,於是頓頓不離,餐餐不減,結果可笑而知。
人對各種營養的吸收是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就像大病初癒不能大補一樣,陡然大補身體不適就會流鼻血甚至暈厥血管爆裂而亡。
我們經常說「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工作30年」,任何的補品都比不上運動來得實在。當然對於一些體弱的年輕人而言,適當的進補對身體還是有點好處的,因為這類人體虛,補品可以補氣,剛好起到了互補的作用。
我們看書也是如此,從小到大一直是經典名著、儒學道經謹記在心,偶爾聽一聽祖先留下的民間俗語,同樣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不可否認的是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認知,給大家帶來了借鑑。
尤其是《老人言》,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比如"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等等,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在這本《老人言》裡,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49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外賣錢,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快點擊這裡購買 ↓
《老人言》這本書,裡面的內容淺顯易懂,不是通篇泛泛而談的大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精彩的小故事來闡述。書中經典的道理,經過歷練和總結,也不再只是老祖宗的智慧,通過不斷的流傳,已經成為普世智慧和精神財富,就看我們怎麼去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