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弘揚正氣
——為職工教育管理注入向心力
楊亞軍
「屯墾戍邊千秋偉業滄海變桑田,鑄劍為犁艱苦創業無私來奉獻,天山腳下絲綢古道佳績美名傳,黨的決策建城戍邊魅力鐵門關,穩定融合示範兵團職責在變化,爭當『五好』再展新貌隊伍人人誇……」一首節奏明快、通俗押韻的團場職工說唱歌謠響徹天山腳下的二師29團。
29團2連職工錢紅秀一邊在自家的棉田裡除草,一邊跟著廣播哼唱,正在地裡幫著幹活的女兒何婷婷樂了。
「媽,你這挺趕時髦的嘛,這不會是周杰倫剛出的新歌吧?」
黃英一聽也樂了,「丫頭,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這是咱們團職工自己編寫自己演唱的職工教育RAP歌謠。」
「你這幾年一直在外面讀書,團裡的事情你是不知道,我們團不但有人會寫RAP歌謠,而且還編寫了29團版的小蘋果排成了舞蹈。這兩年團裡的文化活動可熱鬧了,這不,過兩天我還要參加歌謠比賽呢。」
頂層設計樹正氣
二師職工教育管理工作啟動以來,師市黨委從履行屯墾戍邊使命和發揮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作用的高度,以傳承弘揚兵團精神、打造「強、富、美」師團為目標,把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融入居民公約、連規民約、幹部準則等行為準則之中,採取黨委統領、行政主導,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辦法,加快發展繁榮兵團文化,豐富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職工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
2014年,二師黨委、二師職工教育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打造「懂感恩、講誠信、守紀律、會經營、有活力」的職工隊伍為目標,充分發揮文化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作用,堅持把各類文化教育活動貫穿到生產各個階段,覆蓋到所有職工群眾,做到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紮實進頭腦。
同時,各級新聞媒體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滿腔熱情地宣傳「守信受益,失信受罰」的事例和典型,理直氣壯地批評違背誠信道義、喪失道德底線、誠信缺失等醜陋行為。
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戶外廣告、微信、QQ群等多種載體,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唱響「人人講誠信、人人爭先進」的主旋律,廣泛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輿論氛圍。利用新媒體拓寬宣傳渠道。開通職工教育微信公眾號「漠楊」,每天發布內容積極、健康向上的圖文,有效提升職工關注度。目前,各團場加入微信平臺的幹部職工達到了1.7萬餘人。
此外,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宣講活動,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增強職工群眾共同繁榮先進文化的自覺性、自信心、自豪感。
在此基礎上,師市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團場文化活動中心14個、農家書屋336個,文化廣場138個,為二師文化事業快速繁榮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核心」引領聚人氣
2014年,二師黨委堅持「聚集在精神層面,落腳在實踐層面」,按照小活動,大影響,小宣講,大氛圍,小故事,大道理的思路,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兵團精神、老兵精神、三五九旅精神入手,通過老軍墾講歷史、新職工談體會等形式,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開展了全師職工文藝匯演、廣場舞比賽,身邊好人宣講、道德模範、誠信職工評選等活動,引導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引導職工自我教育、自我表現、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文化活動煥發出了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驅動力。一大批「文藝人才」「專家學者」通過各類舞臺脫穎而出,促進了全民文化活動廣泛深入開展。據統計,僅2014年「五冬」期間,二師文化之冬參加人數達到12萬人次。
223團退休職工艾合買提說:「我在團場生活了一輩子,去年的冬天最熱鬧。」
2014年,二師舉辦了慶祝兵團成立60周年職工書法、繪畫、攝影展,160幅優秀作品深刻地記錄著兵團、二師的發展變化,讓2000餘名參觀者感受到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邀請了中央芭蕾舞團、兵團歌舞劇團、兵團雜技團赴二師慰問演出活動。參加了兵團第八屆職工文藝匯演演出,並獲三等獎。開展了15場職工文藝匯演活動,觀眾達10000餘人次。政法部門結合「法治師市」建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工作,常年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受教育人數達到14萬人次,全年農家書屋借閱人數達11萬人次,數字電影放映2130場,觀眾23.8萬人次。
組織開展各類兵地文化交流活動100餘次,參與兵地文化共享的二師職工與地方群眾超過5萬人次。21團、29團、223團與周邊地方鄉鎮開展了文藝大聯歡、兵地團結慰問演出等活動。
「我是從內地來團場工作的大學生,去年一年,我參加了師、團舉辦的各類文藝演出11場,幾乎每個月一場。作為一名舞蹈老師,我覺得自身的價值在這裡得到了體現,我感到十分自豪。」29團孔雀中學教師柳娜娜說。
先進示範揚名氣
「兵團屯墾戍邊文化的『弦』很長,它『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裡,屯墾在天山』兵團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等中華民族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二師鐵門關市黨委書記、政委黃金忠說。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半個多世紀以來,二師各團場、各單位緊緊圍繞「兵團精神」,挖掘創造了一大批具有二師特色的文化作品,精神打造了一批拿的出,叫的響的文化品牌。二師職工教育管理辦公室開辦的「身邊好人故事多」,《老劉帶你看五冬》、29團金孔雀文化活動月,30團「百日文化廣場」,22團、33團與地方政府開展的「文化交流、兵地一家親」大型文藝匯演已經成為二師先進文化的名片。
2014年,29團、30團喜獲「全國文化建設先進縣」稱號,也再次說明了兵團文化強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國家的民族政策非常好,我們團的民族團結氛圍也很好。在宗教場所升國旗,凝聚的是我們穆斯林群眾的愛國之情、愛好和平之情。」二師36團阿不旦村清真寺寺管會會長買買提明•馬木提在聚禮日儀式上動情地對穆斯林群眾說。
「經濟讓人手拉手,文化使人心連心」。朝陽初升,在10餘名維吾爾族群眾的注目下,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從二師36團阿不旦村清真寺升起。
站在國旗下,阿不旦村清真寺阿訇艾合買提•吐地神情嚴肅地說:「今後,在重要節日期間,我們還要組織廣大穆斯林群眾參加升國旗儀式,讓阿不旦村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祖國的強盛和偉大」。
在這個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團場,農家書屋、雙語學校全天開放,文藝演出、科技培訓活動不斷,兵團特色的生活方式已融入民眾血脈,團場與周邊鄉鎮各族群眾親如一家。
如股股清泉,兵團文化滋潤著新疆各族群眾的共同精神家園,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融。
2014年,二師黨委還開展了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品牌獨特的文化教育活動。22團建立了職工文化長廊;24團把職工誠信教育內容製作成電視公益廣告;29團開辦了職工誠信道德講堂; 30團開展了「雙豐好人」評選表彰活動; 34團組織了職工風採專場文藝演出;36團舉辦了「愛兵團、愛團場、愛我家」演講比賽。全師上下呈現出一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集紅色文化、中原文化、邊疆文化為一體,以兵團精神為核心價值的兵團先進文化,是百萬職工群眾在屯墾戍邊偉業中傳承中華文化的智慧結晶。」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厲聲說,「它影響和推動新疆發展,增強多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促進新疆穩定的重要『能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