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答說到你的心坎裡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我們要與世界接軌,離不開英語,學習英語有其一定的重要意義!
但從現實來看,我國的學生學了英語後用得上的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把它當飯」吃了,沒有很大的用處,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畢竟有部分人用得上英語,這也是事實!
從學習過程來看,多了一門主科英語,無形之中加大的學生負擔,導致學生學業負擔太重!
於是乎,有的人就呼籲降低英語權重,我認為這是換湯不換藥的想法,就是把英語從150分降到120分、100分,甚至70分,學生和家長不照樣為分數拼個你死我活的!
有的人呼籲把英語改為副科,但有人反對,於是,支持的人就認為反對的人什麼的「陰謀論啦」,「崇洋媚外啦」!「利益所致」啦,我認為,這種認為也是不理智的,並且是極端的!
我認為,對待英語,應該把學習英語的重心放在大學上,既然國家要與世界接軌,英語的確離不了,而真正用得上上英語的大多是這些進入大學的精英們,而絕大多數人,特別是沒有步入高中的學生很少有用得上英語的,那樣,可以在大學期間強化英語學習,可以改變九年義務教育學制,縮短小學一年,增加大學學習時間一年,英語成績不達標大學就畢不了業,而大學以下可以把英語當做考查課,只要能夠過關就可以正常逐步升級,但不過關不能正常升級,這樣的話也可以引起學生重視,從而一舉多得!
不過,這都是個人觀點,相信國家會根據學習英語的利弊做出合理的安排的!
用戶陳維仁501 前五橋一校校長、小學高級教師
我一看到這個提問,我就有點想不通弄不明。世界上有多少國家把華語中文作為學校教學主課來教學的?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並有十四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就目前又坐上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坐,為什麼那些國不來列為主課來加勁地學習我們的語言呢?難道他們就不和我建立關係通往來嗎?相反我們卻去使勁地學習他國的文字語言,還要列為主課列為考試科目,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像念經一樣地灌輸給小小兒童,認為是時尚。可憐的兒童連中國話都還沒說好,又讓他們像鳥叫般的哼半通不通的外國洋腔調,又何必呢?
學習外語重不重要?重要,該不該學,該學!因為往往在國際交往事務中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只能是兼學,培養些興趣,能學點基本單詞懂些簡單語言就可以了,其他的可放到以後作為專業去學不就行了嗎?讓學生的主要精力多放在語數政及物理化學上,對成為本國的建設者非常必要。往往一些學生因外語不及格考不上學,不是害了他們嗎?但他們往往在學外語上所花的時間相當於其它功課的總合,比其他人花的時間多得多,但在考試中還是落榜,我真為他們惋惜。而且絕大多數學生到社會上去,外語起到的作用也不大。也就是說,讓中小學生學習外語是勞而無功的活,還嚴重影響學生其它學業。
因此,我建議,學生升高中不必考試外語,高中階段也只能是兼學,不要列為主課,對於確對外語有特長的學生可加鼓勵和輔導,讓他們升上外語專業學校去進行深造。
當然,我這種說法同樣也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首先聲明:各有各的立場觀點,也各有各的目的,不必相互勉強並加以指責。這個只有國家教委說了才算數,你我都是閒時無事找事瞎扯蛋!
渡船的人
我很認真的告訴你,中國人學習外語,都不會長久的,剛解放時,學校學習俄語。接著又學習日語,改革開放以後,又學習英語。都有其現實意義。
英語作為國際官方語言僅僅是一個語言工具,變為副科是遲早的事情了。有人極力反對大約是利用英語發財的那些人,比如遍地開花的英語補習班,像雅福,託福以及新東方外語學校等。
另外英語促進了中國就業問題,很多大學生都去課後班講英語,或者自己開班,拉動內需也有好處,比如造紙廠,出版社編課後輔導資料,印紗廠等自己掙錢,還往國家交稅等。
我地就有幾個重點大學畢業後,回到縣城開了英語補習班,十年過去,年收入高達三四十萬元了。
還有人認為,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最好了,不白瞎數理化語文特別好的孩子。在大學開設英語專業課非常好。
學好漢語吧,漢語是中國人的根。當前幾乎很少看到會說滿族語的人了。
會做菜的人不孤獨 中式烹飪師資格證持有者
把英語變成副科,為什麼有人極力反對?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弄明白,是什麼人想把英語從主科變為副科。第一種人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英語不好,感覺英語是主科,孩子升學吃虧,這種人應該佔絕大多數。第二種人是感覺學完英語無用的人。第三種人是盲目文化自信的人,以為一切都可以靠國學解決。
那是什麼人極力反對弱化英語呢?首先是英語產業的受益者,無論是英語學習好的,還是靠英語謀生的,都不會同意把英語變成副科。辛辛苦苦學了多年英語,一旦變為副科,幾十分的差距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現在龐大的英語教育產業也不允許我們過多改變現有的學科劃分。
而真正的有識之士也不會同意弱化英語。現在的日本已經開始反思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弱化導致經濟與科技被超越的內在關聯性。
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告訴我們沒有英語作為溝通與學習的橋梁是萬萬不能的。中國經濟的成功與我們重視英語教育也有很重要的關聯原因,一旦放棄這種普及英語教育的優勢,想繼續超越就難了。
如果一旦英語成為精英教育,今天希望把英語變成副科的人,可能又會希望英語教育的公平性。所以無論是反對還是贊成將英語變成副科,都應該尊重現實,尊重長遠發展。
沉翁
全國所以行業從評定職稱來,因為專業內容的評定幾乎不可能,結果就用可以量化的外語(基本上是英語)為根據,確定了英語的無上地位。再就是出國潮的帶動。再有就是歸根到底的崇洋媚外心理。一句話,這個社會有病。
易實不易59049513
所有創造性思維都嫁接在自己的母語體系上,而不是外語。
全世界傑出的文化和科技人才也並非都是用英語作為思維的語言,每個民族都會誕生頂級的人物。
英語被定義為世界語言,根本是是大英帝國殖民世界時的殘留物。
英語作為通用交流語言,也是基於讓英語系語言國家的人方便,而不是讓其他國家人方便。
讓一個國家的人民統一思維方式,甚至輸出價值觀的最佳手段就是輸出語言文字,從孩子開始用英語故事和邏輯改造孩子思維。這應該稱之為「文字思維殖民」。
英語要學習,作為工具學習一點問題都沒有,但作為決定我們學生成長的權杖是絕對有問題的。這是對自己人才一種揮刀自宮的做法。
用英語去給其他國家添麻煩的好處還在於,英語組成的各種體系成為標準,別的語言和文字就永遠依附於這個標準,無法超越。
語言文字是民族自信心最核心的內涵,如果說最不該把英語作為自殘武器的國家應該是我們中國,因為我們文字和英語完全是兩條並行線。中國漢字包含了很多道理,我們的思維就是基於文字傳遞的內在價值思考問題,而不像拉丁文僅僅是意識序號。
英語應該學,沒必要廢棄,作為參考讓孩子們不受英語束縛即可,比如有的孩子其他理工科成績很好,因為英語不好再無上大學機會。這就屬於被英語廢了武功的人才。
正常的做法是只要其他功課超過了一定分數線,英語成績可以不考慮。當然,所有的科都一般般,學生也可靠英語拉點分數。
這樣既兼顧了學英語訴求,也兼顧了一些天才把精力用在自己喜歡的理工科上。
無言755
英語行業養活了太多的人,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這條產業鏈串起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這就是最大的阻力和障礙。
知未是也 鹹陽市軍休中心退休幹部 歷史領域創作者
謝悟空!英語由當初的參考分,到後來百分之四十、百分八十和百分之百計入總分,再到現在的百分之一百五十計入中國學生高考總分成績,其間不知改變了不知多少中國人的命運。
當初中國人學英語,主要是中國各方面都比較落後,為了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並要趕上和超越這些發達國家,中國才選擇了普及英語教育。
應該說,通過幾十年的英語教育,很好地促進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許多中國人通過所學的英語知識走出了國門和世界進行廣泛交流,還有許多人在國內不同工作崗位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但我們必須看到,把英語當作中國教育三大主課之一,無形當中增大了中國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佔用了中國學生許多學習時間,有的人甚至在學習英語方面投入了比其他課目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許多人由於環境問題花費了大量的時期和精力卻學不好英語,有的甚至為了學習英語而擔誤了其他課程的學習。
為了給中國娃娃減壓,也為了切實解決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有人提出應該把英語變為副科來對待,卻遭到有的人的堅決反對。
分析原因,主要是這些人擔心英語一但變成副科,會造成許多學生思想上產生模糊認識和錯誤想法,最終導致學習英語流於形式,達不到開辦學習英語課程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
其實我覺得沒有這麼嚴重,因為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適當的給學生減壓,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的學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