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中國科協回應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
107篇中國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同行評審被指造假
107篇中國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同行評審被指造假 原標題: 4月20日,美國SAGE出版社旗下的《Tumor Biology》(以下譯為《腫瘤生物學》)期刊發布了一篇撤稿聲明,宣布將撤銷107篇出自中國作者的論文,這些論文涉嫌違規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
-
又見單個雜誌批量撤稿88篇 眾多名校未能倖免
近日,影響因子3.024的義大利SCI雜誌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批量撤下中國學者總共88篇論文。儘管才過去8個月,但撤稿量幾乎逼近2017年腫瘤生物學雜誌107篇撤稿醜聞。近年來,國家科技管理相關部門出臺了眾多文件,但事後處理的方式只能做個安靜的美男子而等待學術不端醜聞的發生。
-
中國學者集體騙國際期刊被撤稿107篇醫學論文
【文/ 觀察者網 孫武】世界著名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4月21日發布消息,稱其治下的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因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審稿意見而撤稿107篇論文。從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單看,涉及的作者都來自中國,不乏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名校,可謂成群結隊。這些論文作者提供虛假的審稿意見。部分論文作者冒用本領域專家的名字申請郵件地址,在專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從虛假郵箱向期刊提供正面誇讚論文的審稿意見。斯普林格表示,他們的調查掌握了「確鑿的證據」(「clear evidence」)。
-
中國論文被大規模撤稿 國際科學形象遭重創
4月20日,知名學術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一次性撤銷旗下雜誌《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2012年至2016年發表的來自中國的107篇文章,這些文章被認為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此次大規模撤稿調查源於2015年、2016年連續曝出的撤稿事件。
-
與名校學者合作,撤稿的機率是高還是低?
那麼,合作,特別是與來自名校學者的合作,對撤稿有何影響? 唐莉、曹聰等人的最新研究發現,合作發表或因作者之間的內部監督核校,減少了被撤稿的因素(比如造假和重大錯誤等)而降低了撤稿機率;而當合作文章有來自排名靠前大學的學者參與時,撤稿機率更低。但有意思的是,排名靠前大學的學者的撤稿一旦被識別,撤稿速度會更快。
-
又一次性撤稿7篇 吉林大學在列
國家嚴肅處理2017年腫瘤生物學107篇論文撤稿醜聞事件後,我們以為學術不端會有所改善,然而撤稿卻逐年攀升。在國家缺乏有效防範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預期今年的撤稿量將再上一個臺階。>一周前,影響因子3.024的義大利SCI雜誌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批量撤下中國學者88篇論文(參見《又見單個雜誌批量撤稿88篇 眾多名校未能倖免》);最近又出現影響因子4.087的美國Wiley旗下Phytotherapy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摘要]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因同行評審造假被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被撤作者還不乏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而這次事件距離去年12月底的同類事件才僅僅過去4個月。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破歷史最高撤稿記錄
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 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 2、平均每年撤稿325篇 通過網站Retraction Watch以「China」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剔除非撤稿論文,檢索到2012年至2020年7月,8年期間中國學者被撤稿論文
-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論文頻被撤稿的背後
兩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的醫療系統,包括一些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其中,施普林格的撤稿中有61篇來自中國;在被BMC撤稿的43篇論文中,中國則佔了41篇。頻頻撤稿施普林格在關於此次撤稿事件的聲明中說,該集團的期刊編輯最先發現一些論文評議人電子郵件地址的真實性存在問題,隨後展開的內部調查發現了偽造的同行評議報告。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隨著這篇重磅論文的被撤稿,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
-
清華大學11篇論文因造假,而遭撤稿!清華這樣回應:撤銷博士學位
據「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網站報導,清華大學有11篇材料科學領域的論文,由於圖片篡改、內容重複、虛假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而遭撤稿。這些論文的發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6年。
-
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
新智元報導 來源:綜合Science編輯:肖琴,木青【新智元導讀】Science近日發布了一個「撤稿」報告,許多數字令人震驚:過去10年裡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撤稿率最高的國家中國排第7,撤稿最多的10位作者中,中國佔了兩人!
-
107篇中國學術論文造假遭外國期刊撤稿
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不僅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在列,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也不鮮見。
-
追求論文數量的中國科研學者,一篇論文重複發表被期刊發現而撤稿
剛發表的論文被撤稿近日,甘肅農業大學張文明團隊在《Waste Management》 發表的論文被撤稿,而該篇論文剛剛在2020年5月4日被刊發,通過信息披露來看,該篇被撤稿的論文,期刊編輯給出的理由是重複發表的論文
-
中國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稿 造假手段曝光
僅7個月,百餘篇來自中國的國際論文先後被期刊、出版社撤下。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關注。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
中國學者評審造假被國際期刊集體撤稿,出版社稱不會對中國科學家...
世界說王磬發自法國巴黎4月20日,一則來自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的聲明在科學界掀起了一場風波:107篇已發表於其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的論文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被撤稿。
-
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清華撤銷造假作者的博士學位
本報訊(記者 雷嘉)國外一個名為「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的網站近日顯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有學者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撤稿觀察」網站上列出的撤稿名單上看到,這11篇材料學領域的學術論文主要發表於2014年至2016年之間,被《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期刊網站撤稿。撤稿原因是一系列圖片直接複製了以往已經發表的論文,不同論文通過重新編排和改動圖示來重複同樣的成果。
-
清華大學團隊11篇論文被撤稿,校方:撤銷學位!導師停止招生資格!
清華大學一科研團隊因學術不端行為有11篇學術論文遭撤稿事件有了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