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的一篇最有價值的文章是Stanley Druckenmiller2015年1月18日在Lost Tree Club的演講。Stanley Druckenmiller是前量子基金經理,而他自己的基金三十年裡沒有一年輸過錢,年複合增長率30%,創造了業界奇蹟。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Druckenmiller的回答很實在。首先,他不是天才。其次,他運氣超好。說到智力水平,他在高中不是前10%的學生,SAT成績也非常平庸,只能進一所不要求SAT的大學。但是,Druckenmiller認為有三個原因讓他創出了如此出色的業績:
第一:對投資難以置信的熱情
一想到世界上發生的每一個事件都對某處的某些證券價格產生影響,這讓人感到極為有趣,智力上引人入勝,激發思考,試著揭開謎底。而這些思考更能轉化成在市場上的賭注,而且很快就能見分曉。這讓他一直對投資充滿熱情。
他認為投資這一行的問題是,有一些人充滿熱情,精力充沛,24/7滿負荷工作。如果你對投資不是充滿熱情,或者只是為了錢而做投資,那你就會和這些充滿熱情的人競爭,遲早失敗。
第二:兩個傑出的導師
Druckenmiller23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被老闆叫到辦公室,隨即被任命為研究主管。還沒等他自鳴得意,老闆馬上擊碎了他的幻想。「和他們把18歲的人送去參戰一個道理。你太傻、太年輕、太沒經驗,連裝彈藥都不會。而我們這些人自1968年以來已經在熊市十年了。我相信一個長期的大牛市要來了。而我們這些人已經是滿身傷疤,沒法再去扣動扳機。所以,我需要一個年輕,沒有經驗的人。我相信你能帶領衝鋒。」這個老闆三個月後走人,但Druckenmiller的人生命運從此改變。
在這個老闆走之前,教給了他兩件事。第一,永遠不要投資於當下。公司的盈利,過去的盈利都不重要,一定要設想18個月以後的情況,那才是價格將會體現的,價格體現的不是今天的情況而是未來。太多人過於看重當下,但你必須展望未來,如果你投資於當下,你會死的很慘。第二,盈利並不驅動整個市場,美聯儲才是驅動市場的力量。無論如何,關注央行,關注流動性的變化。市場中大多數人在尋找盈利和其他傳統的衡量方式,但是只有流動性才推動市場。
這個導師走後,正趕上伊朗政變,石油暴漲。作為一個二十五六歲的人,Druckenmiller把投資組合70%配置石油股,30%配置軍工股。結果標準普爾指數持平,他的組合上漲100%,所以他26歲就成為了首席投資官。正如他的導師所言,他毫無經驗,但敢打敢拼,勇於衝鋒,碰到了好運氣,從此起步。
Druckenmiller的第二個導師是自己主動找的,那就是索羅斯。當他讀到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一書時,他自己很快意識到索羅斯已經在投資哲學層面領先於自己的思考總結。所以,Druckenmiller主動找到索羅斯,要求應聘基金經理。他當時的想法是從索羅斯那學到市場如何變化的秘訣。但是,他很快發現自己比索羅斯更能準確預測市場的趨勢。
Druckenmiller真正從索羅斯那裡學到的最寶貴的東西,其實是一旦看到絕佳的機會,就要下重的賭注。當時,索羅斯90%的時間不管投資,熱衷於慈善和高爾夫。但是索羅斯自己管的個人投資,用的想法大部分都是Druckenmiller的,而收益卻更高。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索羅斯敢於下重注。
在著名的做空英鎊的戰役中,Druckenmiller把想法解釋給索羅斯並說要押上100%的資金。索羅斯一皺眉,非常不高興。「這是我聽到過的最荒謬的資金管理方式。你所描述的是一個驚人的一邊倒的單項押注。我們在這個交易中應該押上200%的淨值,而不是100%。你知道類似這樣的機會多長時間才會有一次嗎?可能20年才會有一次。」
(從這個案例看,敢於下重注的索羅斯是否只是一個幸運的賭徒呢?如果索羅斯所說的一邊倒的情況意味著勝率在55%,獲勝則贏得30%的回報,失敗則只損失15%的本金,那麼凱利判據給出的最佳押注比例是2以上。索羅斯並不像看上去那麼激進。他其實是理性的。)
第三:獨特的風險管理系統
Druckenmiller認為在投資這一行,獲得長期優秀回報的唯一方式就是集中投資。當看到絕佳的機會時,集中投資下重注。在一年中,他一般只有一兩次才能看到非常非常令人激動的機會。正是這些絕佳的機會帶來了超出其他所有機會的回報。大部分基金經理和個人總是感覺自己必須分散風險,各種各樣做很多才行。而實際上,如果看到絕佳的機會,就是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非常小心的看管好那個籃子。
(什麼是絕佳的投資機會?並不是潛在回報越高就越是好機會,而是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如果獲勝則獲得較高的回報,而即使失敗也只損失很少的本金,這就是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正如索羅斯所說的:「It's not whether you're right or wrong that's important, but how much money you make when you're right and how much you lose when you're wrong.」 「重要的不是你是對的還是錯的,而是你對的時候贏多少錢,你錯的時候輸多少錢。」這反映到數學原理上就是凱利判據中的a>>b,當潛在回報遠遠大於潛在損失時,即使是50/50的扔硬幣概率也值得下重注。)
讀過這篇演講,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投資這一行,運氣很重要,但長久的成功需要的不僅是運氣,更是深入的洞察。關注未來,關注央行,關注流動性,這些對市場的洞察非常重要。而只有洞悉概率與賠率的數學規律,找到絕佳的投資機會集中投資才能控制風險,獲得長期的高回報。
另一方面,泡沫則集中了巨大的風險,也意味著巨大的回報。Druckenmiller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先在1999年賣空網際網路泡沫,結果二月份賣空2億美元,到三月中旬就損失了6億。在痛苦的煎熬中,他無數次忍住不參與泡沫,結果最後還是沒忍住,在2000年買入網際網路股票。結果,就在他買入的前後一個小時,恰恰就是股市的終極大頂。最終60億美元在六周內虧了30億。這個教訓其實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不空泡沫!」在泡沫面前,人性極為脆弱,必須藉助量化工具來避險。
根據Druckenmiller的說法,過去三十年中,他在熊市賺的80%的大錢來自於央行的錯誤所造成的市場瘋狂的反應。比如2003-2004年期間美聯儲超低的利率造成極度寬鬆,最終房地產泡沫,最後泡沫破裂。物極必反,極度的寬鬆先是催生泡沫,具有巨大的通脹作用,而泡沫破裂則帶來通縮的後果。
而目前極度寬鬆的零利率環境已經持續了太久,各種資產再次被極度膨脹。未來大概率會發生嚴重的後果,只不過目前還無法具體知道問題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爆發出來。未來的市場必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考驗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