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報導 早已絕望旳愛情,不值得畱戀。皒們旳愛情,註定勒是悲劇。在男人面前,永遠卟要做聰明旳女人。其實,有時候有些事,有些話。卟能問,有尓;\這樣疼著皒,就夠ㄋ;/皒狠滿足勒。親艾旳"\!宥時候卜知道腦子哩菑想什麼。
狠嫘。狠想停下麳歇歇。狠想長眠卜起。
峩卜敢說以前怎樣,峩只看得清現在。每天簡單惪話語,應付著每一個人。
上面的這段文字你看懂了嗎?這就是繼靜蕾體後在網絡上出現的又一非主流字體。
這種新字體被網友稱為「腦殘體」,有些字在字典裡是找不到的,它們多為兩個字的偏旁組合或者是漢字的部分筆畫,這些字通常只讀一半偏旁的讀音。因為獨特、另類,「腦殘體」被許多追求個性的人視為一種時尚、一種風格,然而更多的網友卻認為這是對中國文字的侮辱,於是,一場「拯救漢字」的運動在網上轟轟烈烈地展開,眾多網友表示要聯合抵制非主流字體。
網友「常加加班的管道工」在《拯救腦殘少年!聯名抵制非主流字體!》一文中表示,漢字從甲骨文開始,到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總的趨勢就是從繁複到簡便,從象形化到符號化,甲骨文也有很多優點,而且還很有文化,但是它不利於文化與知識的推廣,受眾面很小,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所以就被淘汰了。「而某些支持非主流字體的人,把先祖苦心造出的字直接進化成新甲骨文,真是諷刺。」
這位網友認為,這種字體倘若繼續流傳開來的話,會禍害祖國青少年,「亦簡亦繁的文字教育,會讓他們連字都分不清,試想一下,中國若有10%的青少年在使用,如果流行傳播開來,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漢字從甲骨文進化到現代文字,不能又再退化回甲骨文。」
支持方:漢字是中華文化精華
「常加加班的管道工」的號召立刻得到了眾多網友的支持,不少網友紛紛跟帖要抵制非主流字體。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這種將漢字娛樂化的行為應該抵制」「那些異體字就太差勁了,看都看不懂。文字就是用來交流的,看不懂交流什麼?」
還有的網友則憤憤地表示,「中國文化他們都了解多少就開始自以為是地創造,自己感覺挺牛的,其實就是無聊的產物,跟時尚根本就不沾邊!」
反對方:「非主流」僅是非「主流」
但也有不少網友站在了支持「非主流字體」的一邊。網友「我不是一點魅力都沒有」就回應道,「非主流字體」不會造成「以後不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不明白中華文字的意義」的嚴重後果,因為「非主流字體」僅僅是一種「非主流」,非主流的字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只是一種娛樂形式,「無傷大雅的東西,可有可無,如果有人要用就用,不用把他提高到糟蹋漢字的高度上來。使用非主流字體是叛逆的一種體現,因此大家要做的不是去一味地批判,而是應該進行引導。」
專家視點
應鼓勵非主流字體的創造
長期從事語言研究的李葆嘉教授在談到這一現象時表示,社會應該鼓勵非主流字體的發展。
他認為,文字本來就不存在主流與非主流之分,每個人都有創造文字的權利。這些特殊文字的創造,屬於個人行為,對社會並不造成危害。「年輕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這也是他們創造力的體現,社會應該鼓勵他們發展。」
李葆嘉教授同時表示,網絡是個虛擬的世界,有其獨立性,網絡的發展本身就是個創新吸收的過程,之前網上一些創造也漸漸被社會大眾吸收(如造詞等),因此不必要盲目地反對非主流字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