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非主流時代:舊時鄉村的文化生活

2020-12-13 保定田哥三隻眼

我們這一代大多數家庭都是在明朝初年建村,講起歷史也都會說自己的老家是山西小青州搬來的,還會說山西大槐樹,而且跟山西老家還有或多或少的聯繫。比方說盧溝橋事變之前,我父親的外祖父每到春節前都要去一趟縣城,帶著信物——去縣城的當鋪裡,領回老家山西給打過來的錢,那個信物說起來都可笑,是一把破鎖,雖然信物簡陋,但是當鋪裡只認這個,沒有文書——因為幾乎都不識字兒。

資料片:老式鎖具

當時村子裡識字的人不多,能識字的人就被稱為先生了,這樣的先生一個村子裡也是鳳毛麟角。這些先生大多是富裕人家的人,一般是給人寫寫對聯、書信和狀子。這個時候鄉村的文化沒有普及,大多是人都是不識字的「睜眼瞎」,寫自己名字的時候,都是畫一個圈兒,或是在別人寫好後畫一個圈兒——這在魯迅的《阿Q正傳》裡也有過展現。富裕的江南水鄉尚且如此,我們這貧瘠的北方小山村也就更是遙不可及了。可以說,那個時候的表達只有語言,少有文字,恰是一個文字的非主流時代。

舊時代,燙金字很少,鄉村更少
那時候好多蓬門小戶都用福字代替春聯

每到過年家家是要寫春聯的,那就需要麻煩識字的先生了,每到年節,那些先生家裡擠滿了等著拿春聯的鄉親們,而這沒有酬勞,鄉裡鄉親幫個忙也是情理之中。那時候的春聯基本上都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易水三川楊柳綠,燕山八景杏花紅」或是「堂前日暖三槐茂,院內風清五桂香」之類傳了幾輩子的文字。

然而文字的匱乏不代表人們不快樂,相反因為沒有文字的羈絆,人們反倒是很快樂。在這貧瘠的鄉村裡誕生了每個村莊都有就地取材的土語、地名歇後語、外號和語音語調……獨立的語境形成了每個村莊獨有的語系。同時,村裡還有各種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

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花會和劇團,裡面的樂師和演員也都是本村的,而且頭頭腦腦都是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這樣的文藝團體主要的功能有兩個:一個是娛樂,一個是教化。別看人們不識字,但是那些忠君愛國、孝老敬親、尊老愛幼、妯娌和睦、兄弟同心的正能量全都是戲文裡灌輸的,尤其是對於善惡美醜更是愛憎分明。

每個村莊的花會和劇團還要到友好的村莊去交流演出,或是逢年過節,或是對方的村子過廟會,這樣種鄉村聯誼有來有往,也是熱情招待,著實讓人感嘆。

大字不識的農民在村裡這樣的娛樂組織中找到了自己的社會角色,也能在舞臺上有一席之地,讓人刮目相看,得到了社會認同,當然他們也因為角色的不同而被鄉親們賦予了新的名號,在枯燥乏味的田間地頭獲得了新的樂趣。這種誘惑力極大,也促使他們在私下克服自己不識字的缺點,勤學苦練,也是著實下了一番工夫的。

小放牛——我們這一帶的老太太們都會唱

我爺爺生前是劇團裡吹笛子的,也是村旱船會、音樂會裡吹小喇叭的,算是交叉任職吧。別看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寫,但是工尺(念:車)譜記得那是一清二楚,到了七十年代末村裡恢復劇團的時候,他也當成教師教會了好幾個人,也算是一種傳承吧。而我奶奶這個裹著小腳也不識字的老太太,一直在給我們講《火焰駒》的戲文,也常常哼著《小放牛》……因為那是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記憶。受老人們影響,我父親和老叔都會哼上幾段兒屬於我們村莊的小曲兒。

時光荏苒,歲月悄悄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上完學的孩子們都說起了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村莊的那些歇後語、土語說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只是偶爾從老人嘴裡蹦出幾句來,那就是村莊語言的活化石了。那些戲電視上、電腦上還有唱的,花會也有人在耍,只是很少了,村裡連我老叔這六十多歲的都玩兒起了智慧型手機,那段時光變成了歷史,那個文字非主流的時代也就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焦點

  • 「腦殘體」非主流字體風行網際網路 被指禍害文字
    一文中表示,漢字從甲骨文開始,到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總的趨勢就是從繁複到簡便,從象形化到符號化,甲骨文也有很多優點,而且還很有文化,但是它不利於文化與知識的推廣,受眾面很小,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所以就被淘汰了。「而某些支持非主流字體的人,把先祖苦心造出的字直接進化成新甲骨文,真是諷刺。」
  • 「火星文字」:傳統與非主流遭遇水火不容兩重天
    那麼究竟,是什麼人在熱捧這種乍看像天書一樣的語言輸入方式,而在這種文字背後又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心情呢?    「非主流文字」遭遇水火不容兩重天    經過調查,記者了解到,時下在網絡上流行的這種「非主流文字」有一套非常複雜的「混搭」結構組成。
  • 殺馬特,非主流,這都是90後的經歷
    90後是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的興起帶來了大量的外來信息,於是殺馬特和非主流就誕生了,就讓小編來科普一下吧!非主流就是泛指主流之外的各種文化價值觀,也可能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理性的或者偏激的,還有就是追求這樣的人相對較少(多了就叫主流了) 。(非主流來源於網絡時代,網絡上大多有非主流的個性寫照。。
  • 一個圖釘的非主流印跡
    如果說設計也分主流和非主流,那麼他們就是擁有獨立思想的非主流設計師。本報記者特邀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的蔣華和吳帆老師,一起探求這個偉大組合的設計內涵,上一堂理論實踐結合的設計課。■我主講主講人:中央美院設計學院講師蔣華開創美國當代平面設計「圖釘工作室塑造了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美國流行文化和大眾文化,他們的許多作品並非只是平面設計,而是與當時很多重要歷史事件有關,也和當時的藝術家、音樂家等有著重要關聯。」
  • 文字控的男生,會喜歡非主流的女生嗎?那女生喜歡男生多些
    生活在永遠的期待,未來還在無畏的等待,不變的路途,不易改變的生活。努力著,奮鬥著,還用心經營,那細心維繫,該是生活,讓愛情,不期而遇。什麼是文字控的男生,該是愛好文字交流的溝通,習慣用文字表達的日常。文字是抽象的解說,想像的衡量,可以消磨內心的鋒芒,淡化心中的煩惱,因為文字會賦予,想和知。非主流是呈現於眼前的生動和具體,顯得抽象,也是不同尋常。文字控是內心的模樣,用文字的形式呈現,還是別具一格。
  • 非主流時代!90後時代專屬回憶、QQ空間家族!
    非主流時代!90後時代專屬回憶、QQ空間家族!現在的我們回顧那時年少,想起當年非主流給我們帶來的喜悅,美好的回憶,風中的記憶湧上心頭。沒玩過,空間家族,51,qq炫舞,勁舞團,非主流,火星文,踩空間,肯定是個假90後!90後的非主流時代,隨著它的出現漸行漸遠!我們都長大了!QQ音樂三巨頭許嵩,徐良,汪蘇瀧也沒有那種青澀的小情歌。
  • 鹿晗回歸非主流時期,文字中盡顯「復古」,關曉彤看了都不忍直視
    鹿晗在社交平臺上宣傳《穿越火線》這部劇的時候,破天荒的使用了非主流文字。要知道非主流文化是很久之前的潮流了,距離現在大約有十年的時間了。鹿晗的這一操作也讓許多網友都摸不準頭腦,不知道鹿晗為什麼用火星文宣傳電視劇,難道是為了紀念青春嗎?粉絲們為了迎合鹿晗,也紛紛在底下評論火星文,甚至還配上了非主流頭像。
  • 《非人哉》:九月也曾是校園非主流?火星文告白情書驚呆哮天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多多~九月是《非人哉》中的主角,雖然她只是一隻活了幾百年的九尾狐,但是在適應人類生活這方面大概沒有誰可以和她相比。敖烈尊稱她為「九哥」,哮天也曾被九月的告白情書驚呆。04九月也曾是是校園非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的時代距今已經很久遠了,但是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其實九月也曾是校園非主流之一。
  • 《學姐知道2》非主流故事集體回憶掀熱潮(圖)
    眾所周知,《學姐知道2》每一集都會回答一些古今中外、上天下地、連外星人都想知道的疑難問題和那些生活百科中的冷知識。這一部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百科脫口秀在本周上新第14集,小劇場講述了許多80、90後都難以忘懷甚至有些不願回憶的非主流時代。    非主流文化中的「愛恨痴纏」    為了探尋非主流以及殺馬特這一亞文化,《學姐知道2》的第14集,呈現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的男生和女生相識相戀,但因為各自背負著家族使命和難以調和的矛盾最終以悲劇收場。
  • 青蛙遊戲內拍照,還要配上非主流文字,太中二了吧!
    在最近直播《新神魔大陸》手遊的時候,青蛙露出了他最真實可愛的一面,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被粉絲稱為是當年的非主流過來的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先一起來看看吧!剛開始進入《新神魔大陸》手遊的時候,青蛙很快地便適應了遊戲的機制,並表示畫質和手感都很強,但接下來青蛙在體驗相冊的時候,畫風就從一個遊戲大神直接轉成了非主流。
  • 鄉村旅遊,正走向鄉村旅居時代!
    旅居,是一種生活主張,是生活態度,是生活方式,是對生命的不同理解與詮釋,是身體與心靈的更高追求,是內心與社會求得大同的選擇。這是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用「旅居」為品質生活註腳。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這樣一個公式: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遺傳因素 + 10%社會因素 + 8%醫療因素 + 7%氣候因素。
  • 浙江杭州臨安: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國家旅遊地理浙江杭州9月26日訊(通訊員 張偉星 童耀南 黃玭)品嘗一杯香濃的咖啡,翻看一本記錄著時光印記的書籍,眼前是地方特色鮮明的非遺文化創意作品,耳邊是悅耳動聽的輕音樂·····這本是「大城市」裡嚮往的生活,現在,在杭州市臨安區昌化鎮一座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老建築裡成為了可能。
  • 專訪丨哈羅德·布魯姆:反主流文化是理想時代的產物
    哈羅德·布魯姆(1930-2019)「反主流文化是理想時代的產物」新京報:英語文學研究中反對WASP(White Anglo- Saxon Protestant)的潮流是1968年興起的反主流文化運動的一部分,你似乎有受到多大影響。
  • 圖像解碼與兒童生活經驗 ———中國西部鄉村兒童繪本閱讀的文化符號分析
    對鄉村兒童繪本閱讀的參與式觀察和文化符號分析呈現出兩個層面的結論:第一,在兒童閱讀中,圖像的直觀性具有重要價值,但其符號象徵性同樣不容忽視———圖像符號具有文化情境性的意義聯結和價值依附。第二,鄉村兒童的讀圖解碼基本遵循文字閱讀的一般規律,既受到文化情境的制約也具有能動的創造性,但與城市兒童相比突出表現為經驗依賴和價值敏感的特點。
  • 語言文字事業與時代共進
    本期《語言文字》版特邀五位專家學者分別從語言能力、語言智能、漢字文化等視角,解讀語言文字事業面臨的新形勢、新需求、新任務,以期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語言文字的重要論述和全國語言文字會議精神,開創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新局面。
  • 網名籤名非主流字體製作
    看到別人那些非主流網名籤名是不是特別羨慕,這類文字往往很吸引人的眼球,為了表示我們心中那種高大上,下面就跟我一起來飛吧椡別ん梛些非紸瑬網мǐɡ簽мǐɡ煶丆煶特別羨慕,這蘱文字往往狠吸靷ん的目艮qǐυ,為嘞裱示臥鍆
  • 陳嘉映:微信,是對文字時代的最後一擊
    過去,沒有報紙、無線電廣播、電視、網絡這些即時媒體,新詞兒不容易普及, 它得先慢慢爬升到文化階梯上端,然後通過閱讀普及開來。有人說,有了網絡, 我們的語詞變得更豐富了, 這我可不同意。要說一種語言裡有豐富的詞彙, 那得是這些詞彙始終保持活力。語言文字的變化折射出時代精神的變化。
  • 去玉橋,重回非主流大頭貼時代!
    / 玉橋市場三樓,藏著拍大頭貼的黑歷史 /在非主流和葬愛家族盛行的時代,大頭貼實在太火了。在一些火爆的商場和學校的文具店,大頭貼機是標配,哪裡人多往哪裡紮根。△玉橋市場三樓樓梯拐角處,坐在粉色小矮凳的是李姐從商場電動扶梯往裡走,能被紅底白字的「非主流全身貼」所吸引,機器的外面貼滿了曾經拍過的大頭貼照片。
  • 主流文化在眾聲喧譁中需有效「發聲」
    【關鍵詞】 主流文化 亞文化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及信息需求量的增加,自媒體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為文化發展開拓了新的「疆域」。微信、微博、微視頻突破了距離、時空等限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但同時也使亞文化肆意生長。
  • 用地域文化豐盈鄉村學校
    近幾年來,追求「品性學生、品質教師、品牌文化、品位學校」的辦學目標、走文化內涵發展之路,讓這所鄉村小學在歷史厚重與現代文明的交織中重啟、快進,發生著不斷的跳躍。書香營造,讓校園文化更有底蘊濃濃的鹽韻和古鎮竹溪鹽街,為我們質樸典雅、徽派建築風格的校園做了充盈與映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