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摸鄰居家短腿柯基的頭,和家裡自製的臘肉揮一揮手,新的學期又開始了。
前兩周,你還在嘲笑你大姨媽硬生生地將家裡最珍貴的特產,塞進你返工的表姐的後備箱。
如果可以, 媽媽真的想開卡車送你上學。圖/@籽千水
現在輪到你回校,你媽也不甘示弱。這不,在她嬌小身軀後面,堆著她反覆比較篩選後,決定放入你行李箱的幾十斤精選好禮。
反抗是沒有用的。你默默地打開箱子,準備將她的愛一一收納。媽媽讚許地點點頭,留下幾句指引就離開了。
十分鐘後,被排山倒海的行李逼得崩潰的你,用最高分貝向母上大人發出求救的吶喊:
「媽,我行李箱真的要炸了!」
行李箱=小賣部
臨行密密塞零食,意恐你會餓肚子
親媽永遠覺得你很餓。
所以,看著即將遠行的你,以及鋪在地上敞開著的行李箱,你媽不由自主地生出了某種幻覺:
這哪是行李箱,這就是我家娃嗷嗷待哺的胃!
只有塞得越豐盛越滿當,在外的遊子才不會出現飢腸轆轆的慘況。別廢話,趕緊裝箱吧。
母愛三字經:多吃點,慢慢吃。
勤勞能幹的媽媽,手握一切化腐朽為神奇的收納神力:
用方正的盒裝酸奶、牛奶交替鋪底,保證你早晚各喝一瓶。
中間層輔以真空包裝的堅果類零嘴,晨間和午後的點心要備齊。
糕點類的食品放在上層,儘可能不把它們壓壞;行李箱的一面裝滿之後,在另一面放衣服的位置,還可以見縫插針地塞入小包裝的火腿腸、巧克力、餅乾……
媽媽打包的蛋白質,連起來能繞地球一圈。
圖/@河南校園頭條
媽媽的目標,就是盡一切可能將你餵飽。
在行李箱裡留下任何一絲空氣的餘地,都會讓親媽覺得她是在虐待你。
不過,讓你提著直追體重的箱子奔波上學,你媽一點兒也不覺得是虐待你。
唯一可喜是,坐上火車時,你基本可以高枕無憂了。
任憑外界的「瓜子花生八寶粥,泡麵飲料礦泉水」如何刺激你的視聽,你都可以完全無視。
因為,只要你把手中的箱子往地上一鋪,整趟列車的小推車加起來,都比不上你坐擁的「母親牌」小賣部來得齊整。
行李箱=土特產倉庫
媽媽給你帶的土味,夠吃一學期
擔心完溫飽問題,媽媽還會但你思家成疾。
這時候,既能果腹又溫情的家鄉土特產就派上用場了。在她們看來,讓你帶去學校的特產,越鄉土,就越有營養,也越解鄉愁。
全國各地的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
變出一個自帶冷藏效果的冰箱式行李箱,將各種鄉土生鮮肉類,瓜果蔬菜,滷物醃物一網打包,這願望的要求也不算過分,保質期能有一學期就行。
無所不能的媽媽覺得,沒有什麼是你的行李箱放不下的。
於是,一開學,各大高校就變成了熱鬧非凡的農產品交流大會。
張廣東同學的臘腸掛滿了宿舍陽臺。迪麗新疆同學打包了一麻袋的饢。王山東同學的燻雞和沈江蘇同學的叫花雞實現了歷史性會晤及掰頭。
甚至,連口味清淡的羅上海同學,都開始對黃湖南同學即將帶來的變態辣醬板鴨翹首以盼……
姐妹們麻煩騰騰位置,讓我曬個臘腸。圖/@weilesae
小新同學在此溫馨提示,切忌貪吃,不然,遇到了自己口味不能接受的「黑暗料理」,你可能要流著淚咽下去。
山東室友給的煎餅卷大蔥,流淚但好吃。
行李箱=百變衣櫥
多穿點,媽媽總覺得你冷
平日在北上廣深蹦迪撒歡刻苦求學的潮男潮女,一返鄉就被打成原形,變回五六天不洗頭的二丫、穿著睡衣趿著拖鞋就出門的狗蛋。
這樣的狀態持續到準備返城時,爸媽再也容忍不下這般邋遢了。
他們一邊催你收拾自己,一邊催你收拾行李,還不忘恨鐵不成鋼地往箱子裡塞面膜、潤膚霜、祛痘的、畫眉的……沒想到平日看起來著裝樸素的父母,才是美妝界的鼻祖。
「孩子啊,不是我說你這衣品也太……唉」
臉面打理完了,又開始擔心你的穿衣。
關於你的衣品,爸媽已經不奢求什麼了,罵你「穿得土」那麼多年都不見你有什麼改變,只能要求你別冷著身體就行。
在爸媽眼裡,沒有四季,只有冷季和更冷季。所以,不管長的短的、薄的厚的,不管你放的是暑假還是寒假,保暖是爸媽打包衣物的首要準則。
在三條秋褲基本線上,一件接一件的打底裝備、外套圍巾、襯衫毛衣在行李箱疊成小山,你趕緊勸媽媽裝不下了,你媽反手就掏出一個真空壓縮袋,另一隻手又迅速多塞了兩條秋褲。
把你餵飽,也把你捂暖、打扮漂亮之後,媽媽多少算是安心了些。
哎呀,差點忘了,看著你越來越發跡罕至的頭頂,操碎了心的老母親,可能還會給你偷偷塞幾瓶霸王,放幾袋枸杞。
保衛頭髮行動,已經從娃開始抓起了。
大學生返校行囊變遷史
如今因為行李太多裝不下的煩惱,七十年代的大學生可是想都不敢想。
拉杆行李箱直到1991年才被發明出來,在這之前,中國人僅用一個彩色蛇皮網兜,就把家傳搪瓷缸、鐵皮暖水壺、滋潤雪花膏和紅雙喜洗臉盤盡收其中,樸樸實實闖天涯。
八十年代,聽到家族出了個大學生,親戚們第一時間奔走送禮祝賀,開學老三樣臉盆、毛巾和國民花被單經歷了歲月的考驗,依然穩坐基本配置之位,媽媽親手塞的蒲草枕頭、納的新布鞋也少不了。
而洋氣的大學生則開始給自己加戲,偷偷往蛇皮袋裡添上鋼筆、收音機和手錶。
每到開學季,校園裡到處是剛下火車、意氣風發的獨行俠,其實他們都早已被塞得滿滿當當的尼龍網兜壓得喘不過氣來,連靠近一點都怕傷害到旁人背上的大禮包。
背上簡單的生活必需品,大學生就可以上路了。圖/sina
到了九十年代,電子產品的「硬通貨」氣質開始閃現。BP機、大哥大、隨身聽猶如那個年代的蘋果三件套,是大學生浪遍江湖的硬體保障。
大包小包越來越多,送行隊伍也日漸壯大,家長千裡迢迢送上學成為時尚,充滿了向孩子的少年時代揮手道別的儀式感。
行李箱裡,也有大學生們偷偷捎上的小心思。圖/sina
來到現在,購買越來越方便,開學帶的行李也越來越少,快遞小哥成為大學生開學時最親密的夥伴。
明明可以孤身上路,開學季卻儼然變成家庭旅遊季,出行成員有增無減,祖孫三代人浩浩蕩蕩並肩走在校道上,五六個大人圍著一個獨生子女轉。
媽媽心想,「這下,又可以多帶幾個行李箱了。」
媽媽還準備了,一些嘮叨
終於你要出發了,媽媽振臂高呼重獲自由,其實還是捨不得你。
一周前就開始瘋狂暗示你該收行李,表面上是終於忍夠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好吃懶做的熊孩子的隱形逐客令,其實還不是怕冒冒失失的你漏收了什麼還能來得及補上。
在房間裡整理行李如火如荼之際,廚房傳出的一陣陣嘮叨也許讓你心慌意亂。媽媽的親切叮囑,範圍異常寬廣:
從小念到大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認真完成作業,要聽老師的話;
不要亂花錢,奶茶火鍋什麼的要少碰;
沒事多認識新朋友,最好明年就把男/女朋友領回家,後年結婚生子……
一幅美好生活的藍圖,在媽媽的叮嚀中徐徐展開,讓嚮往自由的學子腦殼爆疼。
這些定番般的囑咐確實是老掉牙,聽了多年的你早已倒背如流,連下一句是什麼都能精準預測。
但嘮叨千萬條,愛你,還是永恆不變的第一條。
「在學校好好表現,我一直都在關心你哦。」
【歡迎留言分享】
行李箱超重了沒?
你媽都給你帶了哪些稀世珍寶?
來源:有間大學 撰稿 | 瓜子、郝香菇 編輯 | 秋褲 排版 | 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