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產品沒銷路 上海最大利樂包循環利用生產線搬離

2020-12-27 東方網

原標題:「變廢為寶」產品沒銷路,上海最大利樂包循環利用生產線黯然搬離

  北京奧運會比賽場館、上海世博會園區、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有一個共同點,它們使用的部分垃圾桶、長椅、景觀設施都是廢棄利樂包經循環利用製成,曾是環保領域的美談。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利樂包循環利用產業的弊端逐漸暴露:原料收運體系不完善、加工成本高、產品性價比低,加之「再生的不如原生的」等社會觀念難扭轉,曾經風光一時的利樂包循環利用企業近年紛紛陷入困境。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1月27日獲悉,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廢棄利樂包循環利用企業已將北京、上海兩地的生產線搬離,主要原因正是產品沒銷路。

圖片說明:曾經的生產線

  技術越「綠色」成本越高

  「生意最好的時候,年產3萬噸的流水線也就開足六七成;後來,閒置情況越來越常見。」上海林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冠雄感慨,公司註冊成立至今,撐了12年,終於熬不住了,不得不轉移到運營成本相對較低的地方。

  由於上海對環境保護的要求日趨嚴格,林派環保成立伊始,便有預見性地選擇了廢棄利樂包處理技術中相對「綠色」的一條:將利樂包粉碎、造粒,用高溫逼走絕大部分水分,再用擠出機擠成可塑性很強的原材料,最後根據訂單要求,進入模具冷卻定型、切割加工成相關產品。這個過程的優點是無廢水廢氣排放,但缺點是處置成本較高。

  另一條技術路徑是通過化學法,將廢棄利樂包裡的紙漿、鋁、塑料分離出來,作為工業原料出售,市場銷路很好,但過程中耗水量大,且不能做到百分百分離,導致廢水中殘餘紙、塑、鋁粉末,形成汙染。

  相比較為汙染的技術路徑,「綠色」技術的處置成本主要高在原料和運營上。據田冠雄透露,他們的廢棄利樂包主要來自利樂包生產企業和社會,企業提供的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和殘次品,幾乎沒有雜質,可以直接上生產線;社會上收集來的利樂包,是通過對生活垃圾進行分揀後得到,往往雜質、水分含量都很高,必須整理到相對乾淨的程度才能上生產線,這筆分揀、整理的費用要算在原料採購企業頭上。市場上,這樣的「乾淨料」在1000多元/噸。相比之下,採用化學法處置廢棄利樂包的企業,並不挑剔原料,因此可以省下不小的原料採購開銷。

  在運營方面,「綠色」技術對場地的要求較高,生產企業就必須承擔較高的土地租賃成本,並在生產線的維護保養方面不斷投入。相比之下,化學法處置企業大多為小規模的作坊,又能「省」下一大筆運營成本,終端產品可以賣得更便宜,對高成本的正規處置企業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

圖片說明:長寧區某小區的可回收資源交投點,利樂包並不在可回收名單內,一方面因為價值低,另一方面往往殘餘飲料,處理不當,容易黴變、發臭,收運員也不樂意收

  再生的質量不及原生的?

  除了受到低端處置企業的低成本壓迫,田冠雄們還要面臨原生材料產品的價格競爭。

  以最終產品為戶外地板為例,廢棄利樂包做的板材,售價每噸至少五六千元,而一些普通木板材的價格還不到每噸一兩千元,再生板材在價格上完全沒有競爭力。加之,「再生的材料質量不及原生的」等觀念在社會上佔據主流,這就更不利於廢棄利樂包的循環利用。

  不難發現,過去大部分利樂包循環利用企業都長期依靠政府採購生存,在城市大型活動密集舉辦的時候,「吃訂單」的日子還比較好過,但近幾年,生存變得艱難起來。由於市場上金屬做的垃圾桶、塑料做的花園凳更便宜,廢棄利樂包做的高價產品銷量堪憂。

  此外,瞄準這塊市場的可不止廢棄利樂包循環利用一個行業,建築垃圾分揀出來的原料也可以製作類似的產品,相關企業在收運處置補貼、政策引導支撐、原料採購成本等方面更有優勢,也擠佔了廢棄利樂包循環利用的空間。

  明年起施行的《上海市建築垃圾處理管理規定》就明確,上海將實施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強制使用制度,讓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按規定使用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明年起,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在工程招標文件、承發包合同和施工組織設計中,明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相關使用要求。這些規定,讓廢棄利樂包循環利用企業豔羨不已。

圖片說明:首都機場T3航站樓的一些垃圾桶,是利樂包循環利用的產物,但像這樣的出路依舊很少

  來自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的數據顯示,上海年均申報處置的建築垃圾總量約有1億噸,而據利樂中國不完全統計,2006年,整個中國市場一年回收處理的廢棄利樂包才不過4900多噸(廢棄量約17萬噸,以100個利樂包重1千克計)。儘管廢棄利樂包的總量在全社會垃圾總量中的佔比還不是很高,但如果利樂包不被循環利用,作為生活垃圾進入末端處置環節進行焚燒或填埋,既會加重上海生活垃圾處置的負擔,還會因所含有的金屬、塑料等不可降解材料,對大氣、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汙染。這種問題,還普遍存在於多種垃圾,它們都「渴望」被徹底地從垃圾堆中細分出來,進行無害化的資源循環利用,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圖片說明:廢棄利樂包可以做成室外地板、家具板材等產品,但和原木、塑料做的產品相比,性價比很低

  【利樂包能變成什麼「寶」?】

  利樂包75%的原材料是紙漿,20%是塑料,5%是鋁箔。

  利樂包可以100%回收再利用,經過專業加工處理,可變身為家具、公園護欄、垃圾桶、課桌椅、室外地板、再生紙、衣架等。

  以500毫升的牛奶利樂包計算,20個利樂包可做一個小筆筒,30個可製成5卷70米長的衛生紙,200個能製成一個小凳子,2000個可做一張小桌子,10萬個可造出一座景觀雕塑。

圖片說明:2009年8月,百米環保長椅落戶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由超過12萬個廢棄的塑鋁複合包裝再生而成

相關焦點

  • 從牛奶紙包裝再利用看循環經濟
    衣架、桌球拍、垃圾桶、信封、課桌、園林護欄、公園小木橋、鞋中底……你能想到這些物品與我們喝完牛奶後剩下的利樂磚、利樂枕等複合紙包裝有關係嗎?這些紙包裝過去我們常常會當垃圾扔掉,因為不知其廢而有價,也因為無人回收。
  • 上海掀起「回收利樂包」環保熱潮
    本報上海5月16日電  讓牛奶飲料通過方便的紙包裝走進千家萬戶的利樂中國公司昨天在上海啟動了「回收利樂包」的大型環保公益活動,旨在向消費者宣傳利樂紙包裝可再生利用的環保特點,促進其回收。  利樂公司宣布,與上海《青年報》攜手,在上海聯合舉辦為期兩個月的有獎回收公益活動。
  • 比瑞吉媒體活動搶「鮮」開啟,利樂溼糧生產線驚豔眼球
    一包寵物溼糧不添加任何防腐劑,保質期能長達2年;你相信麼?你的寵物可以和你享用同等級別的美食,只是不會添加過多的油和鹽。近日,比瑞吉首度向媒體開放了其位於上海的生產基地,並首次曝光了新建的國際先進利樂佳寵物主食溼糧生產線。
  • 11.12周六垃圾之旅:參觀利樂包回收利用
    利樂包在包裝領域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像我們常常喝的牛奶和飲料包裝都是利樂包做的。因為利樂包原材料主要包含紙、塑料和鋁三種材料,具有很大的回收和再利用價值。將這些利樂包回收再利用的工藝也有了很大的突破,能夠實現紙、塑、鋁三分離。
  • 廢棄利樂包可利用市民到哪找回收點
    編輯同志:  最近,我聽說牛奶、飲料包裝袋盒(我們稱它為利樂包的包裝)是可回收利用的資源,有很好的利用價值。如果確實能將數量可觀的廢棄利樂包回收利用的話,既可減少垃圾汙染,又能使有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真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
  • 小民企解決「利樂包」回收世界性難題
    據了解,利樂公司是瑞典的一家企業,在全球共有41家銷售公司,至2010年公司共生產了1450.3億件包裝,因為包裝新穎且在常溫下保存時間長(6個月),該產品在全球飲料包裝市場佔有率領先。據統計,我國市場每年用掉「利樂包」50萬噸左右,約佔全球1/4。  但是「利樂包」焚燒會汙染產生高致癌物質二噁英,填埋分解期又長達100年,所以「利樂包」的處理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
  • 牛奶盒利樂包撕碎機加工後回收再利用
    利樂包是瑞典利樂公司(Tetra Pak)開發出的一系列用於液體食品的包裝產品,是最先為液態牛奶提供包裝的公司之一。利樂包最常見的利樂包就是磚型和枕型的牛奶盒,之所以叫「利樂包」,是因為這種包裝形狀更易於裝箱、運輸和存儲。
  • 瑞典利樂公司「添料」中國乳業
    作為利樂在中國的最大客戶——伊利,最初只是一家小型乳品廠,主要服務於呼和浩特周邊地區。該公司一直希望將質優價廉的本地乳品送往全國,特別是乳品發展迅速的華南地區,但是苦於沒有一家適合長途運輸的中國包裝供應商。在利樂的幫助下,從呼和浩特運出並保存完好的奶產品在華南地區迅速打開局面。自1997年伊利向利樂購買第一臺灌裝機,截至2002年底,利樂已經為伊利提供61條生產線。
  • 翔安創業者沈麗巧專注回收利樂包牛奶盒 讓其循環再利用
    翔安人沈麗巧專注回收利樂包牛奶盒快3年了,可謂是拯救牛奶盒的「拾尚達人」。  發現廢棄牛奶盒的商機  沈麗巧是翔安新圩後溪村人。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了解到利樂包可回收。「當時銀鷺集團有100多噸的牛奶盒問我能否回收」。  原來,利樂包牛奶盒是由紙、鋁箔和聚乙烯塑料等可再生的「綠色材料」複合而成。
  • 回收僅一成 利樂包變「白色垃圾」
    11月23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節目播出了利樂包回收僅一成,成「白色垃圾」的報導。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利樂包回收利用的關注。   一直以來,利樂包的回收利用,是垃圾回收領域的難題。像利樂包這類牛奶飲料盒(或者叫做複合軟包裝)通常含有75%左右的紙,其餘是塑料和鋁膜,無法直接被打成純紙漿。
  • 利樂包變成環保袋、圍裙? 國外利樂包製作已成產業
    昨天(4月19日),浙江工業大學展覽廳裡,幾個由利樂包和牛奶盒製成的手提袋、圍裙和錢包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這些環保物品全部由手工縫製而成,而製作這些手提袋的松木場社區的李大媽介紹說,別看是紙制的袋子,可以盛放十斤以上的物品。
  • 循環利用成本不菲 低值可回收物無人要
    有市民曾反映,其家中分類出來的鐵罐、玻璃瓶、利樂包等垃圾雖然可回收,但收廢品的人卻不願意要。王亮 攝  可回收物也沒人要?有市民曾反映,其家中分類出來的鐵罐、玻璃瓶、利樂包等垃圾雖然可回收,但收廢品的人卻不願意要。  不過,昨日上午,委員們在蘿崗區萬科新裡程小區卻看到了不一樣的現象。該小區裡有完整的垃圾分類、分揀、廚餘就地處理模式,其他地方不要的玻璃瓶、利樂包、塑膠袋,都收集起來進行循環利用。玻璃瓶回收後進行清洗、打碎、熔爐重新製作玻璃。利樂包重新用來製作可再生紙張。
  • 建築廢棄混凝土變廢為寶 簡單加工可再次利用
    東方網10月18日消息:建築廢棄混凝土如何「變廢為寶」?在徐匯區由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承建的上海國際航空服務中心(X-1地塊)項目場地北側,就有一個神奇的「建築廢棄混凝土循環利用中心」,利用兩條生產線——破碎生產線和砌塊生產線,可以將混凝土建築垃圾簡單加工,變成可以再次利用的砂石和磚塊,並「反哺」項目。
  • 利樂包與廢紙箱回收價相差無幾
    喝完牛奶、果汁後的利樂包裝盒,常被人們當垃圾給隨意扔掉。北京市商務委在第20個「再生資源回收日」時向市民強調,利樂包裝其實具有很高回收利用價值。正確方法是洗乾淨壓平。很多人知道易拉罐可以當廢品賣錢,但利樂包裝仍少有人注意。用回收的利樂包分解加工出來的一包包鋁粉、再生紙漿、塑料、彩樂板、玩具球、杯墊、相框等工業用料和生活用品被一一擺放在展臺上。「頭一次知道利樂包還可以做成這些東西,我們平時都把它直接給扔了,究竟要怎麼回收才行呢」,一位帶著孩子的女士好奇地問。
  • 乳業軍火商利樂中國壟斷路:攫取每盒牛奶利潤3/4
    此前,利樂集團總裁楊德森確認,早在2008年,中國已成為利樂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  利樂是如何成為中國乳業背後最大的贏家呢?  「利樂下了個套,首先給企業設備,又指導企業如何做廣告、搞營銷,指揮他們做常溫奶(即UHT奶)打市場,等到蒙牛和伊利的常溫奶打遍中國無敵手,利樂也就成功佔領了中國市場。」
  • 利樂包裝的後半生
    任愷只是利樂環保團隊中的一員,這是個由3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他們最初的任務就是在中國的各個城市「翻垃圾」,研究利樂包裝的「後半生」是如何走完的:從消費者飲用完後扔到哪個垃圾筐,到如何進入垃圾站,直至垃圾場,其間又經過多少道人手的翻檢除此之外,他們還要促進利樂包裝的回收再利用。也就是尋找並說服一些民營企業從事利樂包裝的回收再利用。
  • 廢包裝做成拎包帽子 喬秀明:利樂包巧改環保"潮品"
    稍稍留意她們的行頭,馬上被同一款式的「潮流拎包」吸引:這是用廢棄的利樂包裝紙縫製的「隨身包」,既像籃子又像購物袋,輕便環保。   想要包,找喬秀明就行。她專門收集利樂包,洗淨曬乾,設計製作成拎包、帽子、圍裙、儲物盒、抽紙盒等小物件。幾年來,光送人就送了幾百件。
  • 申城全面啟動利樂包回收工程
    本報訊 (記者習慧澤)利樂包渾身是寶,但因滬上定向回收網點少,市民交投仍很麻煩。本市廢舊物資回收等部門開始全面啟動「利樂包回收工程」。  即日起,每逢周六和周日雙休日,市民可將家中用畢的各類利樂磚、利樂枕、利樂鑽型包裝的廢棄飲料盒,就近送交特設的回收點,換取用回收利樂包原料製造的再生紙練習本(每10個換一本)、環保桌球拍(每40個換一副)、及明星籤名CD、訂閱報刊等,相應交投網站可撥打免費諮詢熱線:8008200591或登錄www.tetrapak.com.cn查詢。
  • 神評論|垃圾分類舉手之勞,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傳靖 韓舟去年上海垃圾分類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網關注。畢竟這是我國第一個實行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上海於2019年7月1日開始率先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規定,垃圾如何分類?如何投放?投放時間等等一度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