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間綜合管理系統|信息化賦能城市空間「向下」發展

2020-12-14 廣州都市圈OCN

當前城市化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土地資源緊張、綠地面積減少、城市人口爆增、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增大、環境汙染、房價上漲等問題,大力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拓展人類活動空間越來越迫切。地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設集約型城市的歷史必然,在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城市地下空間作為一種重要資源,開發力度將會不斷加大。近年來各地已規劃或已建的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建設、地下商業街、停車場等地下系統增長迅猛,引起了人們對於地下空間建設及管理的穩定性、長期經濟價值和協調發展等問題的關注。

都市圈在地下空間管理方面,主要提供專業的數據服務及信息系統,數據服務包括地下空間建模、地下管線普查及監理等,系統包括地下空間三維展示系統、地下空間信息管理系統及智慧管線信息管理系統,為城市地下空間管理的可持續長期發展和管理優化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撐。

數據服務

三維雷射掃描建模
地下管網全自動建模
地下空間精細化建模
地下管線普查及監理服務

系統建設

(一)地下空間三維展示系統

系統以地下空間資源普查為基礎,建立地下空間建築物專題資料庫,實現對地下空間的二三維一體化展示和查詢,宏觀上支持整個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整體統計和展現,微觀上能夠實現具體地下空間地鐵站、地下車庫等構築物的三維虛擬實境瀏覽和信息查詢。

三維場景展示及基礎功能:提供多樣的瀏覽模式,同時可以支持場景縮放、旋轉、平移、升降等操作。

地下空間建築物信息查詢:提供地下空間檔案調閱,實現地下空間的圖文互動查詢,地下空間建築物與屬性數據的關聯,可進行分層查詢,並實現項目級、項目內建築級、地下空間附屬物及設施的查詢。

地下空間資源統計分析:支持靈活的地下空間資源統計和多種條件統計報表展現,提供各類信息的查詢統計報告,為地下空間資源分析提供輔助參考。並將統計結果進行疊加分析,估算地下空間資源量,為總體規劃提供數據支撐。

(二)地下空間信息管理系統

隨著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建設的不斷加快,大量的地下空間數據需要被管理,以實現對地下空間更科學地規劃、更合理有序的開發利用。地下空間信息管理系統以服務地下空間規劃、建設、管理為目的,採用二三維一體化技術建設,對地下建(構)築物、工程地質等信息進行管理,為地下空間建設管理和服務提供科學的支撐。

數據監理、建庫及管理:從數據採集、監理組織、成果建庫以及數據動態更新,保證數據現勢性。

二三維一體化展示:實現二三維一體化,全方位展現地下空間各層數據之間的空間關係。

三維智能分析:提供基於地下空間數據、基礎空間數據的三維可視化智能分析應用。

圖文一體化審批:涵蓋地下空間業務審批過程的各個環節,實現審批的圖文一體化,提高業務辦理的效率。

系統特點:形成一套地下空間數據標準,實現地下空間數據的標準化建庫和管理。二三維一體化,對地下空間進行分層管理、立體化展示和智能分析。圖文一體化,為地下空間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審批流轉和檔案管理支持。

(三)智慧管線信息管理系統

城市地下管線被譽為城市「生命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能量輸送、物質傳輸及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更是城市管理及決策的重要基礎。智慧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圍繞管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特性,集成GIS、MIS、3D、RDBMS、IOT等多種技術,全方位涵蓋了管線普查、綜合規劃、方案設計、電子報批、業務審批、工程建設、動態更新、應急決策等內容,為城市管理和服務提供科學支撐。

智慧管線信息管理系統提供包括數據管理、業務審批、綜合應用、移動應用四大領域的信息化支撐。

數據管理1.更新作業一體化系統:多主體協同完成管線數據的更新,同時通過軟體落地標準,保證數據更新質量。

2.數據建庫更新系統:支持多種模式數據導出、成果監理檢查、入庫更新、版本管理等功能。

3.管線成果運維管理系統:基於GIS平臺開發,實現對用戶管理、權限管理、數據整合、服務管理、日誌監控等功能。

業務審批1.管線建設電子報批系統:規整端實現對管線設計方案的規整、指標自算等功能;審批端實現管線設計方案的指標審批、空間分析、查詢統計、方案入庫等功能。

2.管線建設業務審批系統:實現管線業務的流程流轉、表單填寫、證書列印、放驗線、批後管理等功能,提供圖文一體化的審批體驗。

綜合應用三維管線綜合應用分析系統:基於三維GIS平臺開發,實現三維場景管線成果的查詢、統計、管線的橫、縱斷面圖分析,爆管分析,事故分析,預警分析等功能,並可實現二三維一體化、地上地下一體化。

移動應用管線移動系統:工業級設備(QPAD),採用硬體級的加密手段+北鬥精準定位,為管理人員在外進行工作時提供管線瀏覽、定位、查詢等支持,並能收集相關現場信息。

系統特點全流程普查、監理、建庫、更新一體化綜合應用電子報批、審批自動化開放的運維與共享交換

相關焦點

  • 住建部:嚴禁違規佔用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空間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鞏盼東)經國務院同意,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到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設施普查,摸清底數,掌握存在的隱患風險點並限期消除,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 地下空間大會_2020年地下空間大會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人口急劇增長,交通擁堵,城市地上可利用土地資源日漸稀少,作為城市二次土地資源的地下空間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亟待進一步規範、完善和加強。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是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地下空間之間以及地下空間與地面建設之間有機聯繫,促進地下空間與城市整體同步發展,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必要措施。
  • 綠色地下空間_2020年綠色地下空間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重點從節約土地、利用地熱能、節水、綠色城市基礎設施(包括綠色客運城市交通和城際交通,未來城市貨運交通,綠色城市汙水、雨洪蓄排系統,綠色城市垃圾集運和處理系統,智慧地下綜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車系統)等方面,並結合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說明利用地下空間發展綠色建築和綠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構想。
  • 空間人工智慧如何應用到城市智慧化綜合開發?這場頭腦風暴給你答案
    12月7日下午,在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舉行的AIIA城市智慧化綜合開發專題講座上,來自空間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學者、智能科技領域的企業代表、政府相關負責人及高校學生代表參會,共同探討前沿人工智慧技術如何賦能城市智慧化綜合開發與建設。
  • 未來城市的神奇架構 地下空間潛力有多大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拓展我們的生活空間,改善我們的生活體驗,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城市的美好?我們不妨再仔細看看我們的腳下。地下空間利用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全新的體驗?我們該如何科學、立體、深度規劃和利用地下珍貴的土地資源?
  • 住建部:加強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記者孔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6日發布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開展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 港中大(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與深圳燃氣集團「結對子」
    未來,雙方將在管網洩漏監測預警、管網安全監測、地熱資源勘探開發、能源合同及綜合能源高效利用系統平臺建設、課題申報及人才培養合作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希望在未來的合作過程中能積極推動技術示範性研究,爭取制定一系列標準化的技術規範;能積極探索科研成果轉化路徑,爭取形成一套成熟的產業化方案;能積極促成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爭取打造成為高校與企業合作的經典案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發展。
  • 青島靜力工程:進軍「地下空間」挑戰城市頑疾
    面對越來越被擠壓的城市空間,向地下要空間,整治城市停車難頑疾,成為城市管理者的破解之道。於是地下空間的開發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那些擁有專業技術和科研成果的行業翹楚,正在讓城市的地下空間大展用武之地,這其中就有青島靜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懈努力。
  • 吳中太湖新城地下空間正式建成 就在天鵝港大街
    天鵝港大街周邊10個地塊都能夠與地下空間接通。地下停車場系統的構建提高了空間利用的效率,充分實現了路面交通和地下交通網的立體穿插連結,把周邊地塊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太湖新城地下空間做到了「六位一體」。同時,「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理念的引入也是太湖新城地下空間的一大特色。
  • [智博會]探秘城市地下空間 看機器人如何巡檢地下管道
    智博會上,中冶賽迪帶來多款智慧機器人,邀你探秘城市地下空間,感受智慧工業。  今(20)日,走進國博中心南區室外展場M3木屋,中冶賽迪的智慧產業體驗館已布置完成,多款機器人亮相。記者 石濤 攝  「它是綜合管廊巡檢機器人。」現場工作人員指著一個長約1.2米的機器說道,未來的城市地下,將可能建成一個巨大的通道。在這個通道裡面,有水、電、氣,以及通訊等各種管線,而對這些管線的日常巡檢就靠這個機器人。
  • 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招聘!
    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招聘!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79年。具有建築行業甲級、市政行業(軌道交通工程)專業甲級、工程諮詢甲級等多項資質,公司擁有3000多個人防項目設計經驗,是全國人防設計規範參編單位、上海市人防設計規範主編單位、人防國標圖集主編單位,業務領域涉及人防、軌道交通、地下空間開發、建築規劃、建築業務信息化以及巖土勘察與設計。綜合實力在全國地方人防設計院中排名第一。近年來,公司聚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累計承接各類建築信息化項目60餘項。
  • 格物案例 | 城市地下空間到底如何開發?
    但與已經在地下空間發展近兩百年的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二戰」後日本的經濟迅速發展,人口和城市的大量聚集,引發了城市更新、改造和再開發。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城市地鐵、地下街、共同溝以及90年代掀起的大深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日本模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是如何挖掘城市地下商業空間價值的!
  • 新技術賦能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如何對數據進行有序管理並能形成一張清晰的數據地圖?特別是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思想指引下,無論是國土空間規劃,還是自然資源管理正步入大數據時代,數據類型不斷延展、數據量持續增加。大數據管理、大數據挖掘等問題日益受到行業關注,大數據應用成為行業信息化建設一個新的熱點、重點。相應地,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中,必須把大數據管理能力作為一個重要技術指標。
  • 盤點容易望文生義的專業: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專業名稱: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望文生義   畢業後去修防空洞,還是建地下過道,要不就是建地下商場?   古代的城市沿河流或沿海而生成,現代的城市沿公路或鐵路而生成,未來的城市則是沿地鐵而發展的,那麼,我們在大學裡讀什麼專業,才最有可能搭上開往春天的地鐵呢?當然是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了。
  • 橋下空間管理信息系統助力城市橋梁管理
    城市建設日益發展,高架、橋梁不斷增多,為科學高效的管理使用橋下空間,廣州市市維建設工程檢測服務中心研發了橋下空間管理信息系統,9月13日試運行使用。該系統通過對廣州市1732座橋梁信息數據的採集和錄入,形成相對完善的橋梁分布圖及信息統計報表。系統內涵蓋了1個管理平臺+1個手機APP。
  • 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第四屆國際智能地下空間大會
    然而地下空間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也伴隨著重大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巨大的經濟和人員損失,並擾亂城市正常運行。圍繞「城市深部地下空間開發」「川藏鐵路」等國家戰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後世界城市地下空間的發展,兩位院士及29名行業知名專家分享了全球智慧地下空間與基礎設施方面的經驗及其在建設、運維方面的創新成果。
  • 向下拓空間實幹保進度 麗水市區花園路地下停車場提前落地
    原標題:向下拓空間實幹保進度 麗水市區花園路地下停車場提前落地   「短短兩個月時間,我們就完成了近10萬立方的土方挖運和地下停車庫整體澆築工程,比預計工期提前20天!」9月5日上午,在麗水市區花園路地下停車庫施工現場,麗水市中立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強告訴記者,隨著頂板澆築作業收尾,地下停車庫主體工程已經順利竣工。
  • 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連連看
    隨著國家對於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的越來越重視,新時代的國土空間信息化工作需要實現數位化、智能化,並需要進行對於規劃的全周期管理。上海數慧的數據中心產品總監張耘逸在總述中提到,針對這些新要求,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支撐體系應當具有全域全要素、分級分類型以及全程全方位數位化的特性,以確保信息完整、上下一致。
  • 區域空間資源綜合管理系統的權限控制設計與實現
    綜合管理,如對各類建築物、構築物、建設規劃、通信、供排水、電力、燃氣、電視電纜等空間資源的管理。與傳統的城市各類管線管理系統相比,區域空間資源綜合管理具有領域廣、綜合性強等特點。 區域空間資源綜合管理系統,從結構上分為2個部分:一是以空間地理數據錄入、編輯、為主的數據維護部分;二是以空問信息查詢和日常業務辦理為主的業務管理部分。
  • 城市地下空間互聯互通是什麼體驗?蘇州正在幹這事
    樓房越來越高,摩天大樓越來越多,人類的生存空間一直在向上延展,不管是停車還是停飛機,空中的空間已經被廣泛利用。但是再怎麼向上,都需要佔用地面。向上的空間其實是有限的,於是人類想到了向下要空間。我們有了隧道,有了地下停車場,還有地下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