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9日,由上海數慧主辦的,以「國土空間,數字治理「為主題的第十四屆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化實務論壇在上海圓滿結束。
論壇回顧
特殊的2020年,春末夏初,在舉辦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以「國土空間,數字治理」為主題的十四屆論壇線上線下同步舉行。這屆論壇的成功舉辦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收穫。
規模
主題大會 1 個
專題會場 14 個
培訓會場 1 個
線下參與人數 1000+ 人
直播的累計觀看總人數 60萬+
140+ 位嘉賓
130 場報告和演講
過程
為了確保線上論壇的順利舉辦,論壇會務組在合作夥伴的幫助下成功在兩個月內從零建立起了一個整合的、豐富的、穩定的雲上論壇平臺,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感受;同時尋找合適的直播平臺,反覆測試、梳理,確保會議線上直播的穩定。在籌備的過程中,會務組遇到了不少不可抗因素帶來的種種難題,進程一度受限,但是為了會議能夠按照計劃進行,所有人都齊心向同一個目標堅定地努力,擁抱變化,接受挑戰,解決問題,最終確保了1個主旨會場、14個分會場、1個培訓會場、體驗區的成功舉行以及雲端體驗站和所有議題線上同步直播。
百家爭鳴,引領國土空間數字治理新風向
圍繞著本屆論壇的130個議題,自然資源部、各省自然資源局、規劃部門以及各地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們為大家帶來最新的研究報告和案例分析。全程乾貨滿滿,令人受益匪淺。
中臺業務能力——分析需求,梳理邏輯
只有充分研究政策和業務,了解目前國土空間規劃的需求和痛點之後,才能實現數位化治理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在主旨大會和「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專題會場中,大家分享了關於規劃傳導體系和邏輯規則過程中的實踐與思考。
主旨大會上,上海數慧副總經理羅亞、副總架構師程洋以及產品線副總經理王亮亮首先共同對「國土空間 數字治理」的內涵理解進行了分享,提出治理的對象是數字空間,治理的主體是數字組織,要把握數位化治理的總核心,以數位化轉型思維為導向,建立包括數字空間和數字組織的治理邏輯。
隨著國家對於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的越來越重視,新時代的國土空間信息化工作需要實現數位化、智能化,並需要進行對於規劃的全周期管理。上海數慧的數據中心產品總監張耘逸在總述中提到,針對這些新要求,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支撐體系應當具有全域全要素、分級分類型以及全程全方位數位化的特性,以確保信息完整、上下一致。
對於國土空間規劃的新要求,嘉賓們分享了針對規划過程中不同重點和環節的政策研究、解讀和解決方案。
規劃數字協同:搭建業務生態圈
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實現數字協同。「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專題會場中,上海數慧數據中心產品總監張賽男提出,數字協同的核心是基於各個層面的業務信息的匯總、整理和共享,而具體方式是梳理業務邏輯、搭建信息鏈路和業務生態圈。協同、整合的數據可以使規划過程更加穩定高效,使規划行業能夠敏捷應對危機、保持工作性能,是順應國土空間信息化新要求的必然選擇。
規劃實施管控:精準傳導新模式
新時期新政策下,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落實愈發被重視。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新技術中心主任劉世暉高級規劃師對國土空間規劃管控數位化傳導體系進行了分析,提出應從宏觀和微觀的層面建立管理機制,形成控規體系,以單元規劃為紐帶銜接總規、專項、控規體系;他認為,單元規劃是未來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五級之外、三類銜接的必要手段。上海數慧數據中心產品經理袁雪也提出,新時代下規劃實施管控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是以可視化、可分析、可計算的三維數字空間為基礎,圍繞規劃實施全過程的智能化應用,實現量化管理、分級聯動、精準傳導、動態反饋的新模式。在項目策劃、上報、審查和實施的全過程中,所有信息都會經過傳導反饋進行分析和梳理,實現更加智能化的規劃體系。
城市智能數位化平臺:城市的大腦
上海數慧數據中心產品副總周祖浩針對城市仿真平臺進行了分享。目前,城市空間治理的需求之一是以城市智能管控、實現精準量化城市狀態為目的構建城市三維數字空間,而建設城市智能數字平臺便是解決方案之一。通過城市仿真與城市智能數位化平臺,把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結合起來形成數字空間,運用數據匯集、智能管控、城市體檢、仿真模擬的手段,共同構建城市的決策大腦。
平臺技術能力——數字治理、三維分析
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是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的基座。隨著數位化轉型的不斷推進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開展,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地位被不斷提高,成為新時期自然資源部門重要的新基礎設施。在「基於中臺架構的』新』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專題會場中,上海數慧數據中心副總王勇良提出,建好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需要在滿足部省要求的基礎上,形成加強中臺能力建設以及核心應用的支撐,並且進行持續的數據治理,讓數據形成閉環。嘉賓們還探討了一些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的技術支撐。
數據治理: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
數據是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過程中的基礎,只有做好數據治理,才能順利推動國土空間規劃數位化轉型。上海數慧數據中心產品線高級業務分析師王東輝在分享中提到,當前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一張全息數據視圖,數據的真實性、一致性和時效性都比較低。針對這個關鍵問題,報告中提出了對於數據治理的完整方案以及數據生產工藝和配套工具。只有建立良好的數據治理體系,合理利用數據資產,完善數據建設和配套工具,才能讓數據可見、可管、可控。在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過程中,大數據分析能力是數據治理的加速器。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肖飛在分享中提到,大數據技術發展的關鍵是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的融合。上海數慧數據中心技術總監韓曉峰在報告中介紹到,上海數慧自研的大數據平臺已經在此方面邁出了步伐,通過與模型管理系統相融合,能夠實現大數據技術和業務的無縫銜接,擁有極強的計算和可視化能力。
三維計算:平臺核心優勢
面對海量多元異構數據和複雜管控規則的挑戰,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建設需要在數據治理的基礎上擁有強大的三維規則化能力及可計算能力。針對上述挑戰,上海數慧數據中心產品線研發部經理楊龍在報告中分享了上海數慧提出的三維數字空間落地解決方案:通過構建數據湖、形成數字譜系以及構建數字規則,實現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承載力和計算力。
智能分析:指標模型數位化管理
要實現國土空間數位化到智能化的進一步轉變,需要實現監管的精確化和決策的科學化。面對這樣的需求,需要建立和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指標模型庫,並結合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逐步構建推理知識庫,為自然資源全域、全業務、全過程、全方位監管提供支撐。上海數慧數據中心產品線高級業務分析師張鴻鍵在報告中介紹了指標數位化管理和模型數位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如何使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管控監測和治理決策更加智能化。上海數慧數據經理王珊也在報告中列舉了建立指標和模型數位化管理的具體方案,講解了指標模型可視化構建的工程工藝。
應用體驗
論壇還設置了國土空間全程數字治理的應用體驗區,從多個角度讓參會嘉賓體驗和感受解決方案、產品應用、技術能力、數據工藝以及案例實踐。通過對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數字國土空間規劃系列、數字用途管制產品、數字生態修復產品、數字工作協同產品以及城市仿真與人工智慧六大系列產品的講解,體驗區向參會嘉賓展示了相關應用系統豐富的業務使用場景和可靠的技術保障能力。
論壇還在線上打造了雲展廳,讓大家可以在線上平臺體驗,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參與體驗。
除了「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專題會場,論壇還設置了以自然資源一體化、用途管制、生活圈規劃、GIS技術創新等為聚焦的專題會場,把行業產學研用各領域理念、技術和模式創新相融合的智慧結晶進行分享、傳播。這些內容將會把行業的力量結合在一起,推動整個國土空間信息化工作穩步前進。
在這個數據、科學和技術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代,對於國土空間規劃數位化的需求有增無減;而國土空間數字治理將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將一直堅持建立更協同、更智能的國土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平臺建設的目標,將未來的挑戰變成更大的動力,朝著更加清晰明亮的明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