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其他還有……

2020-12-13 升學小口袋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校園風景圖

據重慶大學官方數據統計,學校2019屆畢業生有10051人,其中本科畢業生有5949人,說是畢業生有3635人,博士畢業生有467人。

畢業生去向分布

2019屆畢業生中,選擇企業單位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有2463人,說是畢業生有2511人,博士畢業生有62人。

畢業生去向分布

重點單位籤約畢業生比例分布

世界500強企業中,錄用學校本科畢業生739人,錄用學校碩士畢業生736人,錄用學校博士畢業生20人;中國500強企業中,錄取學校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分別為910人、1029人、53人;中央企業單位錄用學校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分別為760人、787人、35人。

重點單位籤約畢業生比例分布
重點單位籤約畢業生比例分布

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

學校2019屆畢業生籤約的單位有,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籤約畢業生303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約畢業生173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籤約畢業生158人,統計數據如下圖所示。

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

相關焦點

  • 重慶郵電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
    這所雙非高校,本科生籤約華為公司的竟有70多人,真牛?不是吹,是真的,很多人覺得70多人好像也不太多,所謂沒有數據對比,就感覺不到大小,拿華中科技大學來說,本科畢業生籤約華為的也才80多人,湖南大學本科畢業生籤約華為的有50多人,天津大學本科畢業生籤約華為的有10多人。
  • 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和機械工程)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車輛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等)1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
  • 萬人畢業,近百人進入華為,重慶大學2018屆的畢業生都去了哪?
    按照教育部、重慶市教委統一工作部署,近日,重慶大學(以下簡稱重大)發布了《重慶大學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畢業人數作為為數不多的「萬人大校」(42所雙一流中,有10所畢業生超過一萬),重慶大學2018 屆畢業生共10417 人,其中本科畢業生 6250 人,碩士畢業生 3710 人,博士畢業生 457 人。
  • 就業大數據:低調的重慶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大數據
    一般以地名命名的學校大多都是綜合性大學,但像重慶大學,湖南大學這樣的學校卻是典型的理工科學校,在理工科類裡面,重慶大學也很低調,很多時候大家第一時間都不會想到重慶大學,當然,這並不是因為重慶大學差,重慶大學的建築學是原來的建築老八校之一,學校學科特點明顯,其他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都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 重慶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服務西部大開發為主旋律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 類)」。教育部四輪學科評估,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等3個學科獲評A類,29個學科獲評B類,8個學科獲評C類。
  • 位於山城重慶的985工程的重慶大學就業咋樣?
    重慶大學 2017 屆畢業生就業流向主要以國有企業、其他企業和升學為主。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流向以升學(29.88%)、其他企業(21.35%)和 國有企業(20.39%)為主;碩士畢業生就業流向以各類企事業單位為主,佔比較高的企業類別是國有企業(33.81%)、其他企業(29.46%)和三資企業(6.92%)。
  • 西安這所雙非高校,籤中建就業500多人,網友:不愧是建築老八校
    2017年12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2020年中建位於《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18名。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高校,建築系來源於原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大學也是「985工程」「雙一流」A類大學。
  • 北京天源迪科與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成功籤約
    北京天源迪科與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成功籤約 2020-12-14 11:29:13 來源 : 財訊界 2020年12月3日,北京天源迪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大數據與軟體學院達成合作,並進行了校企合作籤字儀式。
  • 重大VS蘭大|當「重慶火鍋」遇上「蘭州拉麵」
    重慶大學(以下簡稱「重大」)和蘭州大學(以下簡稱「蘭大」)分別位於重慶和蘭州,為國家教育部直屬;均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蘭州大學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
  • 重慶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此次發布的《報告》包括了就業基本情況、就業相關分析、就業發展趨勢、主要特色舉措、對教育教學的反饋五個部分,較為全面地展示了重慶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開展情況。其中,本科畢業生已就業6843人,就業率為95.72%;畢業研究生已就業3896人,就業率為97.47%。大部分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順利就業。   重慶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流向性質主要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升學為主。
  • 「交通大學」的畢業生都去了哪些企業工作?這組數據告訴你
    從單位行業上看,以軌道交通、建築、電力、信息技術及金融行業類單位為主。 4、西南交通大學 學校是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工程高等學府。交通運輸工程是經過專業認證、就業率能夠達到百分百的專業,在全國的排名位列第一。
  • 重慶大學本科生深造率都不及很多211大學,這個你怎麼看?
    對於重慶大學的認識不是很多,知道這是一所工科非常優秀的大學。記得當年給學弟推薦研究生調劑到重慶大學機械專業,是因為重慶大學當時可以享受西部地區的政策,錄取分數線相對低一些,結果這位師弟順利成行,最終被重慶大學機械專業錄取為碩士研究生。想來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現在的重慶大學已經從西部優惠分數線劃出來有相當長的時間啦!
  • 北京交通大學2018就業分析:薪資不盡人意,中國鐵路籤約最多!
    本科畢業生分布在 12 個學院,其中畢業生人數位列前 3 位的學院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551 名,經濟管理學院 417 名,交通運輸學院 366 名。畢業研究生分布在 13 個學院,其中畢業生人數位列前三位的學院為:經濟管理學院 662 名,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475 名,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387 名。
  • 東北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有哪些?升學讀研高校有哪些?
    東北大學是一所位於瀋陽的985高校,學校的畢業生一般去哪些單位就業呢?升學讀研一般會去哪些大學?這裡官方公布了一些有關數據,一起來了解一下。升學就業分布就業單位性質分布東北大學籤約畢業生中,大部分學生籤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研究生到事業單位的比例比本科升高。
  • 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73%去世界和中國500強,月薪5849元
    西南交通大學,位於成都,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 工程」大學。 學校創建於 1896 年,現有九裡、犀浦、峨眉三個校區,犀浦校區為主校區。大學擁有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2 個一級學科國家重 點學科。
  • 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校園風景圖據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數據統計,學校2019屆畢業生總計8944人,其中本科畢業生有3557人,碩士畢業生有4035人,博士畢業生有1352人。籤約人數統計畢業生籤約的企業單位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學籤約畢業生149人,其中碩士畢業生35人,博士畢業生114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約畢業生137人,其中本科畢業生、博士畢業生各有
  • 重慶大學畢業生去向:服務西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主旋律
    雙一流工程,唯一一所沒有一流學科的一流大學。教育部四輪學科評估,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等3個學科獲評A類,29個學科獲評B類,8個學科獲評C類。其中,86.2%到「一流大學」A 類高校深造。流向本校(933 人),其他主要 流向: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 大學、東南大學等。國內升學率最高的學院:博雅72%,生物工程50%,藥學院 48%,航空學院 39.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超過1萬,碩士平均年收入超過19萬,博士年收入超過21萬,工資收入這麼高,那麼學校的畢業生一般都是去的哪些單位就業?畢業生主要去的單位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
  • 哈爾濱工程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報告:超4成籤約世界和中國500強
    哈爾濱工程大學,直屬工信部的211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由國防科工委、海軍、教育部、黑龍江省、國家海洋局共建。學校始於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在哈軍工原址以海軍工程係為主體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 自詡「交通大學」源頭之一的西南交大,畢業生出路如何?
    西南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是以籤約就業為主,境內外升學為輔;而研究生則完全是是籤約就業為主,有將近90%的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截止到 2017 年 8 月 31 日,本科畢業生籤約國有企業 2363 人,民營或其他企業 812 人,三資企業 179 人,部隊 84 人,機關事業單位 81 人,科研教育單位 3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