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了解到,在該院檢測的74套住宅中,甲醛和揮發性有機物總和(TVOC)超標率均在60%以上,苯超標率18%,不滿足國家標準《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規範》要求的比例達81%。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裝修成了生活中的必修課。不少市民開始向空氣品質檢測機構尋求幫助,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深圳市場上的相關機構卻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
調查
機構資質撲朔迷離,檢測價格存較大浮動
你對新房空氣品質了解嗎?昨天,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對30位深圳市民進行了隨機採訪。結果顯示,有19人表示「希望能通過空氣檢測了解新房是否安全」,佔63.3%。
此外,在調查中,8.6%的受訪者表示,「入住前對室內空氣進行檢測」,60.1%的受訪者表示,「入住後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檢測」,而其中,近八成受訪者表示,「空氣中是否有異味」是決定是否檢測的主要標準。
不過,在調查中,市民普遍反映,雖有檢測意願,但是,上哪裡去找檢測單位,卻很頭疼。市民王先生說,自己也曾在百度上搜索過裝修檢測的公司,但是看到五花八門自稱是「室內環境檢測中心」的網站後,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王先生看來,空氣檢測圖的是一個安心,但是自己並非專業人士,即便被騙也無從知曉。「我覺得現在的情況是,檢測機構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會不會有的機構把原先檢測結果沒問題的,說成有問題,從中牟利呢?」王先生質疑。
深圳室內空氣檢測業界的情況如何?記者近期通過百度,隨機抽選了本市10家室內空氣檢測機構。記者發現這些機構大都宣稱自己「相對獨立」、「專業從事室內空氣檢測」,甚至有2家都自稱是「深圳第一家從事室內環境檢測並獲取CMA認證的權威機構」。
據悉,在業內,所謂「權威檢測數據」是一份帶有「CMA」標記的報告。「CMA」即「中國計量認證」。據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規定,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計量檢定、測試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這種考核稱為計量認證。只有一家機構只有取得「CMA」,所出具的檢測報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調查中,這10家檢測機構的網站上,僅有4家提供了帶有「CMA」標誌的報告圖片,其他網站為提供有關書面說明。不過,即便是帶有「CMA」認知,一些機構的權威性仍需質疑。在一家提供「CMA」標誌的機構網站上,記者發現,在檢測說明中寫道「按GB/T18883-2002,室內關閉門窗2~5小時」,然而在記者查詢GB/T 18883-2002標準後發現,該標準中,對關閉門窗的時間規定為12小時,並非該機構所稱的「2~5小時」。此外,對一個有資質或者是專業的室內空氣檢測機構而言,一個實驗室必不可少。但事實上,記者隨機選取的10家機構中有4家自稱擁有一個實驗室。但當記者提出想去實地看看時,其中3家以一連串藉口予以拒絕。
而在價格上,記者發現,以甲醛檢測為例,最低的40元一個房間,最高的則要四五百元,此外,對苯、揮發性有機物總和等室內汙染物檢測的價格也存在較大浮動。(深圳晚報)
(本文來源:深圳新聞網 作者:徐龍晨)
編輯:吳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