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萎縮性胃炎分級可以預測胃癌危險度分層

2020-12-13 39健康網

  據調查,日本每年死於胃癌的人數超過4萬人。在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中,它分別是第二位和第四位的死亡原因,早期診斷和治療對降低死亡率很重要。因此,日本各地都在進行胃癌篩查。然而,在醫療資源有限的地方,篩檢項目必須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要使篩查有效,篩選間隔必須根據風險因素單獨確定。

  胃癌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其中,在篩選過程中獲得的數據可能有助於實際篩選程序的調整。在這項研究中,日本金澤市醫學會的研究人員試圖根據內鏡檢查,以及從醫療檢查中獲得的各種其他數據來識別胃癌的風險因素。

  

  研究方法

  在金澤市,從每年5月到10月,醫務工作者要對40歲、45歲、50歲和55至70歲的市民進行胃癌篩查,從2000年起採用了內鏡檢查的方法。上述年齡段從金澤市當局獲得胃癌篩查門票的市民可以從一組經授權的機構中選擇就診醫院,如金澤醫學會胃癌篩查委員會所列出的名單。內窺鏡醫生根據委員會制定的指南,拍攝超過32張圖像。所有在各機構拍攝的數字圖像隨後提交給委員會,在該委員會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審查。

  第二次審查是由屬於金澤醫學會胃癌審查委員會的兩位內窺鏡醫生進行的。在此期間,這兩位醫生對所有患胃癌和消化性潰瘍(即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包括第一次胃鏡檢查造成的疤痕進行了診斷。

  此外,根據Kimura-Takemoto分類,通過對每個病例的討論,評估胃黏膜萎縮的程度。簡而言之,萎縮的邊緣從胃竇延伸到胃小彎,然後延伸到胃大彎,萎縮通常是由於幽門螺桿菌(Hp)感染造成的。如果邊緣未到達賁門,萎縮的程度分類為閉合型;當其延伸至賁門,則分類為開放型。

  根據萎縮邊界的位置,將閉合型進一步細分為C-1、C-2和C-3。C-1的邊界延伸到胃小彎血管弓,C-2延伸到胃小彎的中體,C-3延伸到賁門之前。根據邊界的位置,將開放型細分為O-1、O-2和O-3。O-1的邊界延伸到胃小彎,O-2延伸到身體前壁與後壁的中線,O-3從胃大彎延伸到完全萎縮。

  胃癌的診斷是在這個篩查過程中進行的,負責篩查的內鏡醫師可在必要時進行活檢。醫生對胃癌患者進行了隨訪,病理學家對經手術切除或內鏡下黏膜剝離獲得的標本進行觀察,以確認診斷。

  在金澤,除了胃癌篩查外,市民還有機會接受代謝症候群的醫療檢查。他們既可以選擇做每項檢查,也可以放棄。

  內鏡檢查和醫學檢查數據中的風險因素

  研究對象是在2009年至2015年期間同時接受胃癌篩查和代謝症候群醫學檢查的市民,並在2016年前再次接受胃癌篩查。在最初的檢查中被診斷為胃癌的受試者被排除在外,40歲、45歲或50歲的受試者在第一次檢查時被排除在外,因為他們的篩查間隔與其他受試者不同。此外,2016年時年齡≥71歲的受試者被排除在外,因為他們接受檢查的機會比在觀察期間被檢查了8次的其他受試者少。

  分析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萎縮程度(無、C-1、C-2、C-3、O-1及以上)、包括瘢痕在內的消化性潰瘍、體重指數、血紅蛋白水平、血小板計數、丙氨酸轉氨酶、γ-穀氨醯轉肽酶、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評估腎小球濾過率、吸菸和飲酒習慣(每天超過或少於30克)以及睡眠衛生情況(好或不好)。此外,醫務人員還考察了研究對象的Hp感染狀況。

  萎縮程度與胃癌發生的相關性

  研究對象是在2009至2015年間接受過兩次或兩次以上胃癌篩查的市民,他們接受了代謝症候群的醫學檢查,以確定僅通過胃鏡下對萎縮性胃炎進行分級是否有可能實現風險分層。與第一項研究類似,在第一次檢查中被診斷為胃癌的人被排除在外;40歲、45歲或50歲的人在進行第一次檢查時被排除在外;那些在2015年被診斷為≥71歲的人也被排除在外。研究人員還通過訪談的方式收集了有關受試者Hp感染狀況的數據。

  結局的評估

  研究人員採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內鏡篩查和醫學檢查數據中識別出的風險因素,用Kaplan-Meier法(對兩組數據進行生存時間的比較)繪製萎縮程度與胃癌發生的關係。採用對數秩檢驗分析生存曲線之間的差異,並採用Holm-Sidak法進行多重比較。用Bonferroni法分析三組間按萎縮程度分類的觀察間隔差異。所有統計分析都是使用StatView軟體進行的。

  研究結果

  內鏡檢查和醫學檢查數據中的風險因素

  本研究共有9378名受試者(男性3597人,女性5781人)。

  在此期間共觀察到59例胃癌患者。59名胃癌患者中有55人患有早期胃癌。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均於前一次檢查後1年以上確診。衰老、晚期萎縮、胃潰瘍的出現和尿酸水平作為胃癌的風險因素,採用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測定。當只考慮接受成功根除Hp治療的受試者時,晚期萎縮和衰老仍然是關鍵的風險因素。同時,由於胃癌發病率低,Hp試驗陰性者的風險比無法確定。

  萎縮程度與胃癌發生的關係

  本研究共有12,941名受試者(男性4228人,女性8713人)。

  在此期間,共觀察到63例胃癌患者。63例胃癌患者中有60例早期胃癌。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均於前一次檢查後1年以上確診。受試者的人數和百分比、觀察時間和間隔以及按萎縮程度分列的癌症發生率如表3所示。根據Kaplan-Meier法,對黏膜萎縮程度為缺失、C-1、C-2、C-3、O-1及以上的三組癌症發生率進行分析,確定在萎縮程度較重的患者中,胃癌的發生頻率較高(P<0.0001,對數秩檢驗)。黏膜萎縮程度缺失和C-1組、C-2和-C3組、O1及以上組胃癌的年發生率分別為0.10%、0.16%和0.31%,尤其是O-3組胃癌的年發生率為0.39%。

  根據Bonferroni方法,觀察間隔在三組之間沒有明顯的差別。當將病例局限於接受成功根除治療的患者時,更嚴重的萎縮組中癌症的發生率更高(P=0.07,對數秩檢驗)。同時,由於在閉合型和無萎縮組中沒有發生胃癌,所以不可能對Hp感染試驗陰性的受試者進行分析。

  在單變量分析中,12941人中有8311人與多變量分析中的受試者重疊。然而,其中一些重疊的受試者在觀察期間有不同的起點,因為他們在同一年接受胃癌篩查和體檢之前,單獨進行了內鏡檢查。即使排除了重疊的受試者後,嚴重萎縮組胃癌的發生率仍然高於輕度或無萎縮組(P<0.05,對數秩檢驗)。

  為了更有效的分層,研究人員試圖結合在內鏡檢查手術中可以確定的三個風險因素即老化、晚期萎縮和存在胃潰瘍。然而,胃潰瘍患者的人數太少,無法進行統計分析。最後,利用年齡(≥62歲,所有受試者的中位年齡)和開放型萎縮這兩個風險因素,有兩種風險因素受試者的胃癌年發生率分別為0.37%,兩種風險因素都沒有的受試者為0.03%。在年齡≥62歲的亞組中,只有缺失和C-1組與C-2和C3組的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在日本,自2017年以來,基於人群胃癌篩查的內鏡檢查已獲得日本胃腸癌篩查學會的批准。從那時起,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開始實施基於人群的內鏡檢查。然而,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質量控制、篩選間隔以及數量有限的合格內窺鏡醫師。

  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能夠根據內鏡檢查和醫學檢查的數據確定四個風險因素(老化、晚期萎縮、胃潰瘍的出現,以及尿酸水平)。當只考慮接受成功根除Hp治療的受試者時,晚期萎縮和衰老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風險因素。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胃癌在萎縮程度更嚴重的人群中發生得更頻繁。特別是O-3組的年發生率為0.39%,約是無萎縮組或萎縮程度低組的4倍。

  因此,根據內鏡檢查結果就有可能進行風險分層。

  研究的局限性

  腸化生也是一種風險因素。研究人員在今後的研究中將考慮把它加入到萎縮的分級中,這可能會提高其對胃癌診斷的預測價值。如果能對胃炎、萎縮或腸上皮化生的嚴重程度進行組織學檢查,那麼萎縮的程度可能比內鏡檢查結果更準確。

  然而,目前的研究是一項基於人群的癌症篩查計劃,研究過程中檢查人員有可能被阻止進行活檢,除非該病變被懷疑是癌變,以避免任何併發症。也有報導說,內鏡分級可以預測組織學萎縮,很少有假陰性的結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一次訪談收集了有關Hp感染狀況的數據,然而通過尿素呼氣試驗或血清抗幽門螺桿菌抗體測定收集數據可能更可靠。同時,這將增加篩選過程的複雜性和成本。

  參考文獻:

  Kyosuke Kaji, et al, Grading of Atrophic Gastritis is useful for risk stratifcation in endoscopic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1038/s41395-018-0259-5.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指尖醫生|萎縮性胃炎=胃癌嗎?
    醫護介紹施劉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 病理科技術員萎縮性胃炎=胃癌嗎?最近,我的胃一直不舒服,今天來醫院檢查,醫生讓我做個胃鏡,竟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那豈不是要癌變了?我就要「掛」掉了!醫生我應該怎麼辦啊?別緊張,慢性萎縮性胃炎並不會直接發展成癌變的。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嗎?
    萎縮可以是局灶性、也可以是全胃。由於腺體減少影響了消化功能,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消瘦、貧血等,和淺表性胃炎不容易區別。 也 部分 患者 沒有明顯的症狀。萎縮性胃炎的診斷,主要以病理報告為準。
  • 萎縮性胃炎能活多久 萎縮性胃炎的5種症狀
    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依據萎縮程度可分為輕度萎縮、中度萎縮和重度萎縮。到底萎縮性胃炎能活多久,萎縮性胃炎的症狀以及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下文就為您講解關於萎縮性胃炎的相關知識,希望給患有萎縮性胃炎的朋友提供一些幫助。
  • 中度萎縮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嗎?從醫44年老中醫告訴你
    研究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達68萬例,死亡約達50萬例,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胃癌發生在中國,胃癌的發病逐漸也呈年輕化趨勢。胃炎的時候胃部受損還不是很嚴重,如果忽視了,就會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一看萎縮性胃炎,慌了,焦慮了,會不會發展成胃癌?有一位患者,她大便不成形,不規律,常常三天一次,最長的是八天一次,腸子圍著肚臍疼,晚上尤為明顯,膽囊疼,後背也疼,可難受了,去醫院做做檢查,結果顯示是中度慢性萎縮性胃炎。
  • 得了萎縮性胃炎,意味著胃癌也快來?提醒:背後7個事實,要了解
    患者應該了解以下關於萎縮性胃炎的7個事實1、只有少數萎縮性胃炎才會轉變為胃癌萎縮性胃炎多見於老年人,近年來發病率正不斷上升,但該病的預後情況良好,僅有不到3%的病例會轉變為胃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所以萎縮性胃炎患者轉變為胃癌的機率較低,不過要注意胃黏膜有沒有不典型增生,及時就診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可以降低癌變機率。
  • 3分治7分養,預防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健康減肥?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就要警惕一點;因為它屬於癌前疾病,有可能會轉化為胃癌。慢性胃炎中25.8%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而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年輕人中其實比較少見。之前以為女粉絲呢,就是一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體重95.3kg,體脂率43.3%。體重明顯超標,體脂率也明顯超標,情況算是比較糟糕的了。
  • 治療萎縮性胃炎 葉酸並非萬能藥
    核心提示:葉酸只是對於由萎縮性胃炎發展而來的部分胃癌有預防作用,而絕對不是「治療」胃癌。況且,一旦發現體內任何器官有發生腫瘤可能,無論良性、惡性均不可服用葉酸,因為葉酸有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的可能。   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胃病,主要病理變化是胃黏膜腺體不同程度的萎縮,或代之以腸黏膜上皮,稱之為腸化。
  • 別忽視中青年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
    我們常這麼認為,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的患者,一般都是老年人,跟中青年沒有什麼關係。實際上,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作為一名年方30有半的脾胃病醫師,在多年前做胃鏡的時候,就已經被診斷為輕度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上皮化生。至今我都保留著當時的胃鏡和病理結果。
  • 50歲以上的人大部分患有萎縮性胃炎
    如今,慢性胃炎已經佔到了胃病總數的50%~70%,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其中一大部分患有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其症狀是上腹疼痛、食慾減退、進食不多但覺得飽。除了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等因素引發炎症外,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 萎縮性胃炎真的是胃縮小了?一定會癌變嗎?怎麼預防?
    慢性萎縮性胃炎指胃黏膜已經發生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可以分為多灶萎縮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兩大類。多灶萎縮性胃炎前者萎縮性改變在胃內呈多灶性萎縮,以胃竇為主,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展而來。
  • 萎縮性胃炎並不是普通的胃炎,前者可導致癌症的出現,請及時了解
    導語:萎縮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也被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由體內黏膜和腺體萎縮導致的慢性胃炎。在炎症的過程中,會使胃腺中的細胞丟失,被腸上的皮細胞所取代。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的病因較為的複雜。腸型胃癌通常都是發生在萎縮性胃炎的基礎上。
  • 萎縮性胃炎、腸化、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共識
    癌前疾病是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但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後胃肥厚性的胃炎、惡性貧血等。 但癌變機率不同,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的風險依次增高。 胃黏膜萎縮範圍與胃癌的發生風險存在相關性,但一般經過異型增生階段。 所以萎縮和腸化要避免其進展為HGIN。
  •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自診自治
    王阿姨聽說自己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後,非常害怕,擔心會不會是癌前病變,喻斌主任安慰她說,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可以治癒的,同時給予了系統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先用規範的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然後讓王阿姨服用香砂養胃丸,半年後再複查胃鏡和病理。近期王阿姨來我院複診,複查胃鏡和病理檢查後提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王阿姨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萎縮性胃炎被逆轉了。
  • 得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可能有多大?能治癒嗎?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佔比超過了四分之一。一個人得胃病的時間越長,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可能性就越大。在70歲以上的胃病患者中,約65%得的都是萎縮性胃炎。面對這種常見胃病,大家的態度分為了兩派:一派認為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發展為萎縮性胃炎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坦然面對就可以了;另一派則緊張得不得了,認為自己的胃病隨時都可能發展為胃癌,因此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
  • 腸化、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如何阻斷?
    從胃炎到胃癌,中間經歷的過程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輕、中、重度為其分級,多發生於一部分中、重度的萎縮性胃炎的患者。 有學者提出,當異型增生上皮形成扁平病變,應用術語胃上皮異型增生; 當異型增生上皮形成隆起性病變則稱之為「腺瘤」; 內鏡下病變與周圍正常胃黏膜無明顯區別,組織學表現為異型增生上皮,也應用術語胃上皮異型增生。
  • 胃炎真的會演變為胃癌嗎得了胃炎不必愁眉苦臉
    有的人在拿到「胃炎」的體檢報告後,經常會表現得愁眉苦臉,擔心自己的胃炎會演變為胃癌。那麼,胃炎真的會演變為胃癌嗎?胃炎變為胃癌需要多長時間? 胃炎不會突然間發展為胃癌 從胃炎到胃癌,中間經歷的過程可以大致概括如下:胃的黏膜發生了炎症(如胃部出現了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異常改變(如腸化生、不典型增生)——出現單個癌細胞——變成胃癌病灶。
  • 癌前病變 胃炎是如何發展成胃癌的
    在生活中,胃癌患者越來越多了,那麼,你知道導致胃癌的原因有哪些嗎?身體癌前病變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應該如何預防胃癌吧!趕緊來了解一下吧!從胃炎到胃癌,只要4步!這幾項該行動起來了中國是胃癌大國,全世界近一半的胃癌病人在中國。就2015年來說,全國有67.9萬人新患胃癌,因胃癌死亡人數則達到49.8萬,分別佔癌症總人數的16%和18%。
  • 查出萎縮性胃炎,6年不管不治不複查;出現胃痛來診,已經癌變
    萎縮性胃炎,除了規範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定期複查,否則,等到出現典型症狀再去檢查,往往讓人悔恨莫及。 萎縮性胃炎患者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 實際上對於60歲以上的,很難逆轉,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了。
  • 患上慢性萎縮性胃炎,真的會癌變嗎?杜絕癌變,做好這3點
    在我國,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大約每年有 68 萬人 被診斷為胃癌,50 萬左右的患者死於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慢性萎縮性胃炎視為胃癌的癌前狀態,當慢性萎縮性胃炎進一步發展為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時,可被診斷為癌前病變。
  • 胃炎會變成胃癌嗎 胃炎有哪些症狀
    生活中,胃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問題,那麼大家對於胃炎有什麼了解呢?胃炎會變成胃癌嗎?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胃炎的一些為情況吧,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胃炎會變成胃癌嗎根據病變程度及特點可將慢性胃炎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慢性增生性胃病等。一般認為,淺表性胃炎通常不會惡變,而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關係最為密切。不過,單純的萎縮性胃炎只是胃癌的背景性疾病,當其進一步發展出現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時,就被視為癌前病變,其中約10%會轉變為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