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偉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氣爆人工震源
四川在線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陳冠宇 李睿
「師傅,裡面是精密儀器,輕點放哦……」12月18日,在綿陽科創園區的四川偉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偉博科技」)廠房門外,工作人員陳博和工人們正忙碌地將公司產品將打包裝車。隨著最後一箱貨物放置妥帖,這一車的氣爆人工震源開啟了前往廣州的「旅程」。
「傳統的炸藥人工震源,能耗較大,其產生的化學殘留物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破壞。而氣爆人工震源通過特殊工藝,可讓能效提高數倍,爆炸後產生的是水和二氧化碳。」剛忙完的陳博向四川在線記者介紹,這筆來自大灣區的訂單僅是該公司在全國各地開展的眾多業務之一。
作為一家新生的科技企業,為何會選擇在不延邊不靠海的綿陽生根發展並在兩年間將業務拓展至千裡之外的粵港澳大彎區?該公司負責人郝貴生坦言,公司選址綿陽是基於其在科技底蘊、人才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利於初創科技企業將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市場「爆款」產品。
技術人才、發展資金、市場空間作為拉動科技企業發展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 2019年偉博科技成立之初僅有不到10人的團隊,現在其業務已廣布全國多個省市。公司能突破瓶頸,快速成長,與一樓之隔的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密不可分。
將創新技術和成果發布推介出去,促成市場與技術的有效結合,從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這是兩用技術交易中心的主要職能。
四川偉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檢測產品部件
通過技術交易中心和科博會的平臺,偉博科技在起步階段便獲得了中科院、中國地震局等一批優質客戶,並受到資本的青睞,市場拓展、資金需求上的問題迎刃而解。
同時,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通過開展院地合作和深挖綿陽「科技富礦」,為企業牽線搭橋,提供技術支撐。得益於此,偉博科技與綿陽當地科研院所、技術人才「聯姻」成功,相關電子信息技術專家加入後,不到一年時間在產業化上取得突破,震源激發成功率由不穩定提升至100%。
18日下午,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運營負責人丁愛華剛從西安趕回綿陽,剛到辦公室又開始關注重慶榮凱川儀儀表有限公司與西南科技大學間的相關校地合作意向進程。
作為兩用技術交易中心負責人,丁愛華多次往返於綿陽和全國各地之間,頻繁考察和對接的目的是將推進科技成果、科技資源交易和轉化的「綿陽經驗」向各地複製推廣。
四川偉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基於5G新技術研發生產的新產品
前不久,繼河北、山東、廣東、泉州、成都等五個分中心成立後,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重慶分中心和四川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重慶中心正式揭牌,將結合綿陽企業的技術優勢與重慶發達的產業優勢,助力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建設。
截至目前,兩用技術交易中心累計整合科技成果31000項,企業技術創新需求3000項,各類專家1500人,成為科技城科技創新中具有影響力的改革成果和平臺。「十四五期間,我們計劃在全國範圍完成建設10個分中心、10個工作站的工作目標。」談及未來,丁愛華表示將繼續推進全國技術交易服務布局,搭建分支機構一體化服務體系,共同推進技術交易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只是綿陽在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上的一個縮影,隨著綿陽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步伐加快。
綿陽將繼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培育建強科技創新主體,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四川偉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