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養豬人寫的文章《肉價破10塊,多少跟風者要在豬圈哭?》,讀完這篇文章感同身受,豬價太高了,飛起來的豬或許該落地了!養豬的泡沫或將破裂。筆者對未來的豬肉行情也不是太看好,肉價跌破10元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時間長短罷了,今天我就來闡述自己對生豬行業的理解。
一、豬價「19連漲」
從今年9月份開始,豬價總體就呈現低迷狀態,從18元大關跌到了11月份的14元大關,生豬價格持續下滑。此次的下滑,說到底是市場需求低迷、豬肉供應足量造成的。很多人認為接下來的生豬養殖已沒有什麼前景,不敢再盲目補欄,在這一背景下,仔豬價格也在跟著下跌中,從2000元一頭跌到了800-1000元一頭。
對豬企來說,除了要面對豬價下跌的現實外,還需要考慮養殖成本的提升,結果養殖利潤也在下跌,豬糧比降到了12.60:1,飼料價格漲到了3.31元/kg。不過這一低迷行情並沒有持續多久,11月中下旬至今,豬價一直在持續上漲中,今天也迎來了「19連漲」,豬價漲到了32.79元/kg,相比昨日漲了0.68元/kg。
此次的行情上漲很是詭異,不僅南方地區迎來了反彈上漲,就連東北地區也在接連上漲,黑龍江、遼寧一天大漲0.5元/斤,吉林大漲了0.6元/斤。
東北的報價在15.9-16.1元每斤,和華東地區的16.15-1.6.35元一斤來看,價差才0.25元一斤,南北的豬價差距這麼大,這就讓人不由多想,此次的豬價上漲很難會長期保持下去,反而豬價泡沫比較大,隨時都可能會破。
二、豬肉突破40元/kg
在9-11月份,豬肉價格一直在走跌中,北方地區長時間保持在20-22元一斤,南方地區也降到了23-26元一斤,豬肉價格的下跌,也讓人們的購買熱情增加,不少人都會買上一些回家品嘗。
截止12月3日,豬肉批發價回到了40.97元/kg,相比一周前大漲了1.86元/kg。此次的豬肉價格反彈,和南方地區的臘肉製作有關,近期南方的豬肉消費需求確實很是利好,目的還是製作臘肉香腸,因此也讓豬肉供應有所緊張。當然本身12月份的消費需求就比較高,畢竟天冷了,人們也會購買豬肉暖暖身。
近期的進口豬肉數量減少也是一個原因,因下半年進口凍肉檢測出的問題逐步增多,這幾個月進口肉的量也在減少中,9月份進口38萬噸,10月份縮減到33萬噸,11月份縮減到25萬噸。因凍肉出問題,消費者不願意去購買食用,反而加大了鮮肉的市場需求,從而帶動豬肉的價格上漲。
三、距離豬肉下跌不遠了
近期的豬肉上漲幅度比較大,北方市場上的豬肉價格從上周的22元一斤漲到如今的24元一斤,一周大漲了2元,消費者的食用需求也在持續降低中。此次的大漲,儘管受市場消費需求提升有一定關係,但主要還是臘肉的製作需求,並非是日常的豬肉購買需求。也和豬企、散戶的惜售以及生豬禁調有關,這就註定此次的豬肉反彈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距離豬肉下跌不遠了。
1、豬企聯合抬價的結果
因非瘟帶來的養豬行業洗牌,規模化豬企的養殖佔比高達54%以上,這就表明豬企的話語權更大一些。此次的豬肉行情反彈,說到底是豬企聯合抬價,造成了豬價短期的「大漲潮」。如果是正常上漲的話,東北地區作為產區,不可能持續幾天大漲,一天漲5毛。
儘管消費需求提升,但豬肉的消費並沒有因此而恢復2017年水平,可見此次豬價上漲並不穩定,早晚要跌。
2、出欄任務
本月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豬企不僅要考慮本月的出欄任務,也需要完成年終出欄計劃,實際上很多豬企因惜售,並沒有完成年終出欄計劃,這樣一來本月的出欄力度必然會加大,屠企到時候也會藉機壓價,到時候東北地區可能會跌到14元大關,市場的豬肉價格也會下跌。
3、禁調令有變
11月至今的豬肉價格反彈,和中南6省禁調也有很大關係,市場的炒作情緒比較重,貿易商過分解讀「禁調」的負面影響,紛紛囤肉,結果讓南方的肉價漲幅比較猛,部分地區已突破30元大關。
不過從最新消息來看,廣東出臺了一個新規,表示安徽、湖北、雲南、河南等省份的豬肉備案後,可運輸到廣東。這就意味著「禁調」並非是完全禁止豬肉進入,南方的豬肉供應增多,價格必然會下調。
四、2022年肉價或跌破10元
正所謂「物極必反」,2019年下半年開始肉價的瘋狂上漲,讓養豬人賺得盆滿缽滿,但豬是有「豬周期」變化規律的,此次的「超級豬周期」過後,肉價必然會大跌,跌破10元也不是不可能。
今年8月份,唐人神陶一山公開表示,目前養豬企業在盲目的擴大養殖規模,預計未來這一規模會突破20億頭,但我國一年才消費6.5億頭,今後可能會出現豬肉產能過剩的一面,2022年豬肉價預計要跌到10元,甚至4-5元左右。
沒想這個觀點引來了群嘲,不少人認為物價漲了後還能再跌回去嗎?養殖規模不可能這麼大,市場會進行一番調控等等。其實,就筆者來看,主要是下面幾個因素支撐豬肉價格長期看跌:
1、產能恢復
10月份,生豬存欄量大漲27%,存欄規模為3.87億頭,恢復到2017年的88%。從官方的預測來看,明年最早3月份或年中,生豬產能會恢復到100%,即便生豬存欄量不等於出欄量,但一頭豬生長的時間為5個月左右,到了2021年底出欄量應該會達到正常水平。
這一期間,因母豬存欄量一直在上漲,仔豬場的仔豬也在加快繁育,到時候根本就無法及時剎車,生豬供應量還會繼續上漲,2022年供應過剩肉價大跌。
2、養殖規模太大
今年各大養豬巨頭紛紛擴大產能,牧原、新希望、溫氏、正邦都在加大養殖規模,上半年的仔豬價格被炒到了2000元一頭,可謂供不應求。
近期4大豬企推出了2021年的出欄計劃,其中牧原明年將出欄5000萬頭、新希望出欄2500萬頭、正邦出欄2500萬頭、溫氏出欄3000萬頭,累計為1.3億頭,全年的總需求量為6.9億頭,4家企業出欄佔比18.8%,更別說其他大型集團化養豬企業。
今年前三季度,累計新增了1.25萬家養豬場,1.34萬家豬場恢復養殖,10月份又新增了近800家養豬場,目前規模還在持續加大中。可見,目前大家都認為養豬一本萬利,不願意拋棄這個市場,養殖規模還在增加,這也為未來的豬肉價格暴跌埋下隱患。如果養豬泡沫破裂,多少盲目的跟風者虧到沒地哭?
希望每個養豬人都能夠理智,尤其是散養戶,別成為集團化豬企持續擴張的犧牲品。相信在大家提前預警下,即便下一個「豬周期」到來也不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