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儘管2020年,新冠肆虐全球,但醫學各相關研究依然取得一些進展,尤其是在腦中風治療和二級預防方面。
最近的Lancet Neurology 系統梳理了2020年的大型臨床研究的重磅結果。
2006年的SPARCL研究發現,強化他汀治療(阿託伐他汀80mg/d)在中風預防方面有益。近15年後,另一個相似的RCT研究(Treat Stroke to Target)再次研究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缺血發作後的預後影響。
近3000名患者隨機分為低密度脂蛋白低於70mg/dL (低目標組)和90-110mg/dL (高目標組)。在中位3.5年的隨訪期間,分配到較低目標組的患者與較高目標組的患者相比,主要心血管事件複合主要終點的風險降低。在這兩組人群中,超過65%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是缺血性中風或原因不明的中風,這表明低目標組的中風風險增加。這些試驗結果證實了SPARCL 的結果,並強調了脂質管理是繼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預防的關鍵治療靶點。
有研究表明,對於輕度急性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的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雙重抗血小板治療顯示優於阿司匹林單藥治療。
THALES研究涉及28個國家的414個地點,該研究比較了在輕微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病24小時後:兩種治療方法優劣:
A:替格瑞洛(首日180mg ,每日兩次90mg )聯合阿司匹林(首日300-325mg, 每日75-100mg )
B:單用阿司匹林(首日300-325mg, 每日75-100mg )。
結果發現,相對B方法,A方法治療後的缺血性卒中事件發生率較低,隨訪30天內出血事件更嚴重。儘管 THALES重申了短期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益處,但使用替格瑞洛替代氯吡格雷的任何額外價值仍不確定。
缺血性腦卒中後,血管內血栓清除術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治療方式。二軍大長海醫院牽頭的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他們發現在中國大血管閉塞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相對於在症狀出現後4.5小時內先行靜脈注射阿替普酶再行血栓清除術,單純血管內血栓清除術在功能結局方面並不遜色於前者。
儘管血管內血栓切除術已經顯著改善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結果,但許多接受治療的個體死亡或嚴重殘疾。
所以,有的試驗研究了血管內血栓清除術的功能預後。在ESCAPE-NA1研究中,研究人員探究了奈尼肽,它是一種幹擾突觸後密度蛋白95的二十碳四肽,是臨床前卒中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有效神經保護劑。在這項試驗中,他們評估了神經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內快速血栓清除術後發生的缺血-再灌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結果發現,與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相比,奈利肽並沒有提高血管內凝血酶切除術後患者的功能預後(modified Rankin Scale)。
參考文獻:
Amarenco P, Kim JS, Labreuche J, 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LDL cholesterol targe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N Engl J Med 2020; 382: 9–19.
Katsanos AH, Hart RG. New horizons in pharmacologic therapy for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JAMA Neurol 2020; 77: 1308–17.
Yang P, Zhang Y, Zhang L, et al.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with or without intravenous alteplase in acute stroke. N Engl J Med 2020;
382: 1981–93.
Hill MD, Goyal M, Menon BK,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rine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 (ESCAPE-NA1):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20; 395: 878–87.
原標題:《Lancet Neurology | 2020新冠肆虐全球,腦血管疾病的重磅臨床研究薈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