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念錯一個「埔」字,被全體師生跟風,後錄入新華字典
文|市井埃塵
民國時期的黃埔軍校相信大家都知道,學校的校長就是蔣介石蔣校長,蔣介石的確是一個有才能的政治精英,但這樣一位政治精英曾經念錯了一個字,被全體師生跟風,這個錯字後來還被收入了《新華字典》。一起來看看蔣校長念錯了哪個字吧!
跟風這個詞在21世紀特別流行,但它並不是一個好詞,跟風是指人們看到身邊的人做什麼就跟著去做什麼,沒有自己的判斷,盲目效仿。跟風現象在各行各業都有出現,學校裡面看到別的同學穿什麼衣服也想穿,別人換個髮型也要跟著換,如果說小朋友沒有自己的主管判斷還能理解,大人們也是一樣的。別人開始買房買車了,你也非要跟著買,也不看看自己的經濟條件允許不允許,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因為家長盲目跟風孩子可是受了不少的苦,看到別的家長都給孩子報什麼補習班、興趣班,家長就趕快也給自己孩子報上,完全不考慮自己孩子喜歡不喜歡。
對於跟風這種事太多了,生活中隨處可見,其中追星也是跟風的一大表現,娛樂圈裡哪個明星火了,關注的人就會增多,這也是網友跟風造成的。他們總覺得跟著大夥做就肯定沒錯,就算別人責怪了,還可以說那誰誰誰也是這樣做的。跟風造成了我們不分是非對錯,將錯誤的東西或者價值觀傳播開來,對於自己沒有什麼好處。
在民國時期,黃埔軍校的校長在一次演講會上,將「埔」字的讀音念錯了,但當時大家為了自保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校長錯了,校長怎麼會錯呢?這要是被指出來會不會被罰啊?正是由於這樣的想法造成全體師生沉默,並且開始跟風,都跟著校長讀。「埔」字正確的發音是bu的第四聲,蔣校長順嘴讀成了pu ,全校師生聽了也沒有絕對不妥,就這樣傳播開來。後來黃埔軍校傳遍全中國,人們聽到這個錯誤發音的時候也曾懷疑,但又想想他們學校的學生都這樣讀肯定就是沒錯的,於是沒有一個人說它錯,黃埔軍校的讀音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後來《新華字典》收錄「埔」這個字的時候,無奈將它寫成了多音字,因為蔣校長的影響實在太大了,無法改變那麼多人。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不要輕易傳播錯誤的東西,如果可以就要及時糾正,不要誤導了大家。跟風實在是太可怕了,有時候形成的結局無法更改,就像蔣校長的這個錯誤,被人們相互學習,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