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沒念錯,就是鴻鵠hao之志!
第一個證據是古文字學證據
就是鐵證如山,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是中國古文字領域最權威的字典,裡面有個卷四「鳥部」,專門講各種鳥字怎麼念,其中就有「鵠」:「」鵠,鴻鵠也。從鳥告聲。胡沃切。」
看到了麼?「胡沃切」,古文字學裡面,某某切就是說發音,用「胡」的聲母、「沃」的韻母,注意了,「沃」在《說文解字》裡也有記載「從水,芺( yāo)聲」,所以「沃」的韻母是「ao」,配上「胡」的生母「h」,是什麼?是「hao」!
震驚吧?不要震驚,這就是學問,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事實!
第二個證據是文獻學證據
在先秦古籍《呂氏春秋.下賢》裡,裡面有一句「鵠乎其羞用智慮也。」,古人註解:「鵠,通浩,大也」,看到了麼?「鵠」是通假字,和「浩」通用。 校長的念法是回歸了先秦時代的念法,屬於傳統文化的精髓。
第三個證據是音韻學證據
這個可以讓杜甫大詩人作證,杜甫的一首詩《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其中有幾句:
「泉源泠泠雜猿狖,泥濘漠漠飢鴻鵠。歲前者坐皮因問毛,知子歷險人馬勞。異獸如飛星宿落,應弦不礙蒼山高。安得突騎只五千,崒然眉骨皆爾曹。走平亂世相催促,一豁明主正鬱陶。憶昔範增碎玉鬥,未使吳兵著白袍。」
看到沒?律詩都是押韻的,看看詩句的最後一個字,鵠、勞、高、曹、陶、袍,都是押韻,壓的是「ao」!
這三個鐵證,分明從不同學科予以論證,結論已經很明顯了。
北大校長才是真正的國學大師,他的古典傳統學術修養,其實和陳寅恪、季羨林等人不相上下,只是因為職務的限制,才沒有以國學大師的身份出現。
他之所以把「鴻鵠之志」念為「鴻hao之志」,其實只是含蓄地糾正《新華字典》等書的錯誤而已。
只是一些不學無術以及一些嫉妒北大的人,才會有意無意地誤解校長!甚至把他跟清華大學的「侉離分裂」,人民大學的「七月流火」並稱「中關村三大白字校長」!
嗚呼!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對了,另外還有一個強烈建議,初中語文教科書立即將陳勝吳廣那篇課文裡的「鴻鵠之志」讀音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