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助困最美家庭
通江縣路蓉家庭 家訓:愛不輕言放棄 勤勞改變貧困
路蓉,現年40歲,高中文化,來自通江美麗的「高山水鄉」澌波鄉高花村。談起路蓉家庭,許多人都會伸出大拇指。
路蓉,一個溫柔的女人,用柔肩扛起了家的重擔,如今,她正帶領全村群眾在脫貧奔康的路上闊步前行。
不離不棄
和諧美好一家親
路蓉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和大多數女人一樣,上有慈祥的婆婆,下有一雙可愛的兒女。90年代,她與老公一起經過商,目睹了商海如戰場的殘酷,也南下北上打過工,飽經漂泊在外的艱難與辛酸。家雖清貧不富有,但其樂融融。
2005年3月,路蓉年僅8歲的兒子突患重病,數次前往華西醫學院、重慶第三軍醫大檢查治療,病情始終不見好轉。2010年4月,兒子在重慶做了開顱手術,前後輾轉求醫花光了僅有的一點積蓄,還借款20餘萬元。
2006年中旬,65歲的婆婆又被查出患有多種老年疾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長期吃藥靜養。
2006年11月,丈夫外出務工掙錢,不慎從高處墜落,導致手臂骨折。
面對家中債臺高築,路蓉陷入了迷茫,出路在哪裡?生長於大巴山的她,天生就有一副不服輸的傲骨。
路蓉與丈夫商量後,決定利用高花村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自主創業,發展生豬養殖。
艱苦創業
攜手共建幸福家
沒有技術,路蓉就通過看電視,瀏覽手機信息,上網查詢學習,到陝西漢中、鎮巴、城固等地考察學習生豬養殖技術。面對沒有啟動資金的難題,她一邊向親朋好友借了10萬餘元,一邊用自己的房屋做抵押貸款20萬元。2010年10月,路蓉在高花村四社租了一塊10餘畝林地,建起了養殖場。建設中,基礎自己挖、引水管自己埋、磚塊水泥木頭自己扛,粗活、累活、髒活夫妻共分擔。她用一個女人柔弱的肩膀挑起勤儉建家、立志創業的重擔。
通過幾個月的艱苦奮鬥,豬場建起來了,生豬養起來了。豬場要有一個好的環境,包括溫度、溼度、通風等方面,只有方方面面都完善了,生豬才能健康發育。搞養殖不光要有技術,更要捨得投入,防疫、購飼料、管理樣樣開支較大。特別是每當母豬產仔的時候,路蓉整日整夜陪伴在產房,像照顧產婦一樣伺候母豬,不敢有絲毫大意。
在當地政府的關心下,路蓉的養殖場規模逐漸拓展到2600平方米,新建中型沼氣池2口,存欄母豬28頭,種豬2頭,年出欄生豬650頭,僅去年就淨賺了12萬元。
情系民生
為民謀利促發展
2013年,路蓉當選澌波鄉高花村支部委員、村文書。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高花村婦女自力更生,勤奮鑽研,用勤勞的雙手改變貧窮落後面貌。
2016年,路蓉發起成立澌波鄉第一家種植養殖協會,協會會員85人,帶動全鄉及本村的回引創業人員。在她的帶領和指導下,高花村務工返鄉人員吳星偉成立了「星偉養殖股東大會」。目前全村種植養殖業戶共計100餘戶,年總收入約300萬餘元。
2017年2月,高花村黨支部換屆,路蓉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高花村有貧困戶15戶,貧困人口62人,易地搬遷戶16戶56人。面對這一現狀,她帶領村民解決了9個社的人畜飲水問題,讓村民吃上放心水,並在6、7、9社建起了生態果園。
談到未來打算,路蓉說:「我將用實際行動搞好我們村脫貧攻堅工作,真心幫扶每一戶貧困戶、每一戶困難戶。」
目前,高花村正緊鑼密鼓實施危舊房改造工程、智力扶持工程,硬化村社道路、發展致富產業,路蓉正帶領全村村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闊步前行。(記者 歐陽常林)
原標題:路蓉:經營好「小家」建設好「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