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龍 | 擁有過輝煌文明的非洲,為何在近代被世界拉開差距?

2020-12-12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新京報書評周刊 ,作者徐悅東

新京報書評周刊

新京報書評周刊2003年創刊,每周六出版發行,口號是「閱讀需要主張」。書評周刊氣質是嚴肅而有趣,主要評價國內外出版的大眾類優秀圖書。

長久以來,我們對非洲發展的認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其實,非洲曾有過光輝燦爛的文明,除了眾所周知的埃及文明外,還有衣索比亞文明、北非的基督教文明、東非的斯瓦希裡文明、西非的黃金文明。非洲為何會在近代以來與歐洲拉開差距?

歐洲殖民者的到來,掀起了百年血腥的奴隸貿易歷史。但是,奴隸貿易絕非簡單的「掠奪」,而是相對複雜的「買賣」,它有著一條完整且規範的產業鏈。非洲的奴隸貿易的產業鏈是如何運作的?非洲的奴隸真的是歐洲人親自去抓的嗎?為何當時非洲各國會允許販賣奴隸?非洲的殖民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大西洋的奴隸貿易又給非洲各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在甲骨文譯想沙龍No.2,《一把海貝:從奴隸貿易興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譯者、《穿越非洲兩百年》的作者郭建龍,做了一場題為「大西洋黑奴貿易——一段橫跨數百年的非洲血腥史」的分享,與大家談到他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撰文 | 徐悅東

《一把海貝:從奴隸貿易興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英]託比·格林(Toby Green) 著,郭建龍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2020年11月出版

1

歐洲殖民者到來前,

非洲曾有過燦爛文明

說到非洲文明,大家最先想到埃及文明。但其實,在埃及之外,非洲還有許多不為人所熟知的文明。除埃及文明外,第二大非洲文明是衣索比亞文明。衣索比亞文明源遠流長,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郭建龍表示,熟悉中世紀史的人知道,那時歐洲人就一直期盼,有一位來自東方信奉基督教的約翰長老來幫他們擊敗穆斯林。這個約翰長老很可能就是衣索比亞人,因為衣索比亞是很早就信奉基督教科普特教派。

衣索比亞在埃及的新王朝時期就有了文明。在公元一世紀,阿克蘇姆王國成立。直到現在,我們還能看見阿克蘇姆文明流傳下來的高大的紀念碑。衣索比亞人一直信奉基督教,其所羅門王朝一直統治到1974年。

除了衣索比亞,北非有許多人都很熟悉的迦太基文明。在迦太基被羅馬滅亡之後,北非就被羅馬化了,後來北非才被穆斯林化。現在北非還保存了一些羅馬化後流傳下來的古蹟。

郭建龍非洲行的路線圖。

在東非地區,斯瓦西裡文明在歷史上也有著重要地位。斯瓦西裡語是阿拉伯語和當地語言的混合語。斯瓦西裡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遺蹟就是大辛巴威。直到現在,斯瓦西裡語在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幹達等東非國家還是通用的。

西非地區孕育了重要的黃金文明。在歐洲人到西非之前,西非有著三大帝國:加納帝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信奉伊斯蘭教,加納帝國信奉本土宗教。在歐洲殖民者到達西非之前,歐洲人就已經使用著西非的黃金。西非的黃金通過北非的穆斯林轉運到中東和歐洲。因此,早在葡萄牙人發現好望角之前,歐洲人就知道西非盛產黃金了。

郭建龍表示,在14世紀,大航海時代還沒有到來的時候,當時的世界首富很可能是馬裡國王曼薩·穆薩。為何曼薩·穆薩會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1324年,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曼薩·穆薩決定去麥加朝聖,他帶了6萬人穿越撒哈拉沙漠。這6萬人中,由1萬個奴隸專門攜帶黃金,每人攜帶兩公斤。此外,還有80頭駱駝專門馱黃金,每頭駱駝馱幾十到上百公斤黃金。保守地估計,他去朝聖所攜帶的黃金就有20噸,相當於現在70多億人民幣。因曼薩·穆薩一路上到處使用黃金,也到處施捨皇家,在他到埃及之後,金價跌了10%。

此外,非洲還有剛果文明。剛果文明是一個體量龐大的文明,其規模差不多有印度文明的大小。

郭建龍,自由作家,社會觀察家,曾任《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已出版社科歷史暢銷書《汴京之圍》、「中央帝國密碼三部曲」《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歷史遊記《穿越百年中東》;小說《告別香巴拉》;文化遊記「亞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三千佛塔煙雲下》《騎車去元朝》等。

雖然歐洲殖民者認為,他們自己給非洲帶來了文明。其實,早在歐洲人到非洲之前,非洲早已經是伊斯蘭教的天下了,這是因為穆斯林掌握了貿易。穆斯林從北非和東非出發,把貨物運達西非和剛果。然後,穆斯林商人從非洲人那裡換來象牙和黃金。這條貿易路線很早就通暢了,這些穆斯林商人也將伊斯蘭教傳播到非洲各地。

2

奴隸貿易終結後,

非洲反而被殖民化

郭建龍表示,大家對非洲存在著一些常見的誤解。眾所周知,在歷史上,非洲的奴隸貿易很興盛。許多涉及非洲奴隸貿易的影視作品中,都有白人到非洲抓奴隸的場景。郭建龍表示,這是錯誤的。實際上,許多非洲奴隸是被他們自己的同胞抓去進行奴隸貿易的,這當中還有阿拉伯人的參與。

雖然非洲很大,但與奴隸貿易相關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一個是西非,一個是東非。西非主要面向大西洋進行奴隸貿易。東非則更早開發了針對穆斯林的奴隸貿易。

在葡萄牙人到達西非之後,他們首先開啟的是正常的貨物貿易。葡萄牙人送去銅條、鐵條、貝殼和布匹,換來黃金、象牙和胡椒。當時,葡萄牙人也買奴隸,不過,那時候葡萄牙人的奴隸貿易和阿拉伯人所進行的奴隸貿易很相似,他們買奴隸是為了彰顯身份用的。葡萄牙人在非洲進行的主要貿易還是正常的貨物貿易。

有人認為,歷史上歐洲人用貝殼和銅鐵換來非洲的黃金,這是造成非洲貧困的重要原因。因為黃金是全世界公認的貴金屬,但銅鐵和貝殼在長期來看會貶值。因此,這些貿易讓非洲實際上吃了大虧。剛果最早產貝殼的地方只有一座小島,所以當時在剛果,貝殼很貴。但是,巴西和馬爾地夫的貝殼簡直無窮無盡,歐洲人把這些貝殼運過來跟非洲人貿易,這使得他們的貝殼很快就貶值了。

非洲黑奴。

一般來說,大家口裡所說的典型的非洲奴隸貿易,要追溯到歐洲殖民者在美洲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開發的時候,這才開啟了非洲奴隸貿易。葡萄牙佔領的聖多美島之後,就從非洲大陸引進來第一批奴隸來勞作。後來,葡萄牙人才把更多的奴隸從非洲運到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上。

歐洲人給西非盛產黃金的海岸起名為黃金海岸,盛產象牙的海岸起名為象牙海岸。當然,這也少不了奴隸海岸。當時的奴隸海岸就在現在的貝寧。當時,那地方有一個叫阿拉達的國家,從1570年前後開始對外出口奴隸,在17世紀該貿易都非常發達。

當一個地方的奴隸都被抓得差不多的時候,歐洲人就會南移販賣奴隸的中心。後來,奴隸貿易的中心南移到剛果。從16世紀之後剛果地區的奴隸貿易就很繁榮。直到最後,因為剛果的人口持續減少,最終引起了國家崩潰。

法國在西非建造的最早的殖民地叫聖路易,位於今天塞內加爾的北部,殖民者建立了一個教堂。販賣奴隸一個重要的藉口就是讓他們改信基督教,所以教堂是必不可少的設施。在西非的海岸上,甚至隔十幾公裡就有一個城堡。最早歐洲殖民者以貿易為藉口,跟當地人合作,在得到當地統治者允許之後建造城堡。一旦城堡建成之後,歐洲殖民者馬上將城堡軍事化。後來,殖民者都發現城堡有著很重要的功效,就紛紛建城堡。不過,當時歐洲殖民者的勢力範圍也就在海岸線往內陸的幾公裡範圍。若他們再深入內陸,就有殺身之禍了。所以,那時,非洲內陸還是存在著很多獨立王國。非洲的殖民化實際上非常晚。郭建龍總結到,在奴隸貿易興盛的時代,非洲有許多獨立國家。但是,在奴隸貿易結束的時候,非洲反而被殖民化了。

《穿越非洲兩百年》,郭建龍著,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2020年4月

3

非洲各國為何願意販賣奴隸?

非洲的獨立王國,比如阿拉達王國,勢力還是很強大的。他們會不斷向西方派出使團和大使。剛果很早就皈依了天主教,他們認為他們跟西方是平起平坐的,所以也不停地會向西方派出訪問團。那麼,既然非洲當時有那麼多強大的國家,為何他們願意販賣自己人作奴隸?

郭建龍表示,奴隸販賣制度不是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而有著更早的歷史淵源。在羅馬帝國,奴隸制度就很興盛,羅馬人把奴隸制度傳給了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把奴隸制度帶到東非。所以,東非反而比西非更早地存在著奴隸制度。

羅馬人對奴隸非常殘酷,有一部分奴隸要當角鬥士。相反的是,阿拉伯人對待奴隸卻有著非常豐富的面向。在一些阿拉伯王朝裡,奴隸是可以有財產的,甚至可以有極高的地位。馬木留克王朝就是由奴隸建立的。許多阿拉伯王朝的奴隸甚至能當宰相。

這是因為,除了戰俘之外,對於阿拉伯人來說,奴隸更多是一種經濟關係。奴隸本身也是有著一定人身自由的。奴隸在幫主人工作完以後,總會有閒暇的自由時間。非洲的奴隸制度就受此影響。外來的戰俘當了奴隸,其第二代或第三代其實會慢慢融入這個社會裡。奴隸的後代不是奴隸。奴隸還有一種來源是自己把自己賣給熟人。這往往是一種勞動關係,不具有強迫性,所以主人對奴隸不存在大規模監禁和懲罰的行為。

而歐洲人創造的奴隸制,實際上非常特殊。這是一種莊園農業式奴隸制。伴隨著大規模種植園的誕生,歐洲殖民者的奴隸並不存在人身自由,他們隨時可能受到懲罰和監禁。

非洲黑奴。

對於非洲人來說,很多奴隸是他們自用的。他們在和歐洲人進行貿易的時候,有的地方能用黃金或象牙貿易,但有的地方並沒有這些歐洲人需要的東西,他們只能賣奴隸。其實,對於非洲人來說,賣奴隸並不是非常悲慘的事情。只不過,等這些奴隸賣到歐洲人手裡,他們可能才發現這一切是如此殘酷。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非洲奴隸都是由他們自己人賣出去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奴隸貿易的巔峰時期,歐洲殖民者也就控制著海岸線,他們想進入內陸必須要經過當地政府的同意。而且,歐洲殖民者不是想買誰就買誰,他們所買的奴隸必須是在非洲就已經有了奴隸身份的人。

歐洲殖民者把非洲奴隸運送到美洲,期間需要大量的食物給奴隸食用。這變相刺激了非洲農業的發展。非洲從美洲引進了一些作物,比如說,土豆、玉米、番薯,這引起了一次農業革命。但是由於非洲缺乏人力,這次農業革命沒有形成更大的成果。直到奴隸貿易停止之後,隨著非洲人口越來越多,非洲人才形成了自己的農場。

當歐洲人來非洲買奴隸的時候,非洲人的奴隸本來是自產自銷的,非洲並沒有那麼多的奴隸給歐洲人使用。那麼非洲人如何產生更多的奴隸呢?很多非洲小國在得到歐洲的武器之後,抱團成更大的國家,然後變成軍事帝國。非洲人通過戰爭來獲得更多的奴隸。因為戰俘就是奴隸的來源。這些戰爭背後其實都有著歐洲人的需求刺激。

非洲一共賣出了多少奴隸?奴隸貿易的規模到底有多大?郭建龍表示,在歐洲人到非洲之前,阿拉伯人買奴隸的數量就很大。從公元800年到1900年左右,北非的阿拉伯人就買了大概600萬奴隸,另外通過紅海送往中東和印度市場的奴隸有400萬左右。阿拉伯人總共買了大約1000萬奴隸。而從1492到1866年的三百多年間,歐洲人一共買了超過1200萬奴隸。

另外,奴隸其實是可以雙向流動的。在1831年,塞內加爾河谷有一個叫迪亞洛的人,被非洲的奴隸捕手賣到歐洲,然後又送到美國。他跟美國的主人成為朋友,他跟主人說,他不是奴隸。他的美國主人也允許他寫信回非洲。在得到他家人的證明之後,他就被釋放了。他回到非洲,並成為皇家非洲公司的販賣奴隸的代理商。其實不是所有人都是奴隸,因為奴隸在非洲是一種身份,只有被打上奴隸身份之後的人才能被販賣。雖然這個規則在混亂的時代不一定適用,但很多時候還是受尊重的。

許多黑人回到非洲之後,主要居住在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地區,很多人在回非洲後成為奴隸中間商。在那時,對於許多非洲人和歐洲人來說,奴隸貿易只是一樁生意。

被押解的非洲黑奴。

4

奴隸貿易如何影響非洲經濟?

18世紀末,歐洲興起了廢奴運動。英國通過了禁止奴隸的法案,同時英國海軍還在海上攔截奴隸船。在被攔截之後,他們把這些船上的奴隸送到獅子山或賴比瑞亞。最晚放棄奴隸制度的是美國,其次是阿拉伯國家。實際上,阿拉伯放棄奴隸貿易是英國強迫的。

在廢奴運動之後,非洲失去了賣奴隸的收入,他們就轉型為耕種可可、花生等農作物,再把這些農作物賣到歐洲。在他們自己的種植園裡,也存在著大量被強迫的勞動力。他們把外部奴隸轉換為內部奴隸。這些農業革命也構成了現代非洲的起源之一。在禁止奴隸貿易的半個多世紀後,非洲才徹底淪為歐洲的殖民地。

非洲是不是只是因為奴隸貿易而變得貧窮?郭建龍認為不是。因為殖民者在非洲不僅進行奴隸貿易,還有黃金貿易等其他貿易行為。從經濟上來看,非洲長期接受著不平等的交換。歐洲人拿破銅爛鐵和貝殼換取了大量的黃金和勞動力,這造成了非洲和歐洲的差距越來越大。放在當時整個世界的貿易鏈條來看,中國得到美洲來的白銀,而東南亞得到中國的瓷器、絲綢和布匹,印度得到金銀,歐洲得到金銀和奴隸。這些都促進了工業的發展。而非洲卻得到布匹和大量的銅鐵和貝殼。這就是這個貿易鏈條所造成的結果。

非洲黑奴。

對非洲來說,大家從非洲運走工業原料,最後只能進口工業成品。直到今天,在郭建龍在布吉納法索探訪的時候,他發現,非洲本土的牛奶價格很便宜,但是非洲的酸奶很貴,因為他們並不能製造酸奶。直到現在,這個剪刀差依然存在。

當然,奴隸貿易也對世界各地的文化造成了很深的影響。爵士樂和搖滾樂中都有很多非洲元素。馬裡、茅利塔尼亞等許多地方產生了許多音樂家。這些奴隸們把音樂天賦帶到美洲,影響了美國,進而又影響了全世界。

除了音樂和舞蹈之外,非洲人在內戰和戰鬥當中發明的許多軍事技術也影響了世界。這些軍事技術在被奴隸帶到美洲之後,許多奴隸在逃走後形成抵抗團體,而他們使用這些軍事技術來對抗西班牙人。非洲的軍事技術對於拉丁美洲獨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宗教方面,許多非洲奴隸把巫毒教帶到美洲,把巫毒教的元素引入天主教,並在美洲形成了非常大的基督教群體。這個基督教派群體崇拜衣索比亞的皇帝,雖然衣索比亞的皇帝在上世紀70年代就不存在了。

後來,歐洲人以保護非洲人的藉口對非洲進行了殖民。郭建龍提到,現在非洲動蕩最嚴重的地區剛果曾是比利時的殖民地,比利時最早提出要像慈父一樣對待非洲人。但實際上,這個「慈父」殺死了許多剛果人。郭建龍推薦大家去看《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裡面講述這位比利時國王的殘暴行徑。

在非洲,賴比瑞亞和獅子山這兩個國家很特殊。他們是英國和美國分別建立的國家。賴比瑞亞是美國人在門羅總統(James Monroe)時期建立的,廢奴人士把美國的黑奴廢掉後,但他們並不想讓這些黑奴留在美國,於是就把他們送回賴比瑞亞。「Liberia(賴比瑞亞)」就是從「liberty(自由)」這個英文詞衍生出來的。賴比瑞亞的首都蒙羅維亞(Monrovia),就是從門羅總統的「門羅(Monroe)」衍生出來的。獅子山則是英國把黑奴送回到非洲的地方。這兩個國家到現在都是非洲最貧困的兩個國家,這可以看出制度的移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的非洲還殘存著很多殖民地化的特徵。比如,許多非洲國家在經濟上對原來的宗主國非常依賴,在軍事上也依賴宗主國。馬裡在內戰的時候還要求法國幹預,法國幹預的盧安達內戰則製造了巨大的醜聞,造成了盧安達大屠殺。所以,非洲的去殖民地化任務還任重道遠。

原文為獨家原創稿件。撰文:徐悅東;編輯:徐偉;校對:趙琳。經文化客廳公眾號授權轉載。

查收郭建龍老師推薦的非洲史書單和紀錄片

了解更多非洲歷史~

《穿越非洲兩百年》

《一把海貝:從奴隸貿易興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非洲國:五十年獨立史》

《非洲人萊昂的旅程》

[法] 阿明·馬洛夫 著

《非洲國:五十年獨立史》

《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

[法] F. 富威爾-艾瑪爾 著

《利奧波德的鬼魂:貪婪、恐懼、英雄主義與比利時的非洲殖民地》

[美] 亞當·霍赫希爾德 著

《廷巴克圖》

[美] 約書亞·哈默 著

《伊本·白圖泰遊記》

[摩洛哥] 伊本·白圖泰 著

紀錄片

《偉大的非洲文明》

導演/編劇/主演:亨利·路易斯·蓋茨

《非洲國:五十年獨立史》

[英] 馬丁·梅雷迪思 著

原標題:《郭建龍 | 擁有過輝煌文明的非洲,為何在近代被世界拉開差距?》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郭建龍新書《穿越非洲兩百年》上市 一本書講透非洲
    《穿越非洲兩百年》是郭建龍繼《汴京之圍》、「帝國密碼三部曲」等大暢銷書之後的又一力作。了解真實非洲,打破固有認知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說:「提到非洲總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我曾經在許多場合說過, 我認為非洲是整個世界良知上的一塊傷疤。」
  • 遊歷非洲17個國家50多座城市,郭建龍用《穿越非洲兩百年》打破固有...
    ◆重新認識非洲、重估非洲的價值是寫作的初衷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說:「提到非洲總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我曾經在許多場合說過, 我認為非洲是整個世界良知上的一塊傷疤。」由於特殊歷史文化原因,被殖民之前的非洲僅在北非地區有過統一政權國家,其餘國家的疆界和政權組織都是近一百餘年才形成的。談起曾經非洲大陸上的大多數國家與地區無法自主掌控自身命運是非洲混亂的起源,郭建龍坦言:「從殖民到獨立的嘗試這個過程中會有摩擦, 只有在摩擦中人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雖然這看上去殘酷,卻是許多國家真實的命運。」
  • 郭建龍:非洲最混亂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發展成為主旋律
    撰文丨葛格自由作家郭建龍在近十年前開始寫作的時候,為自己定下了兩個方向:其中之一是回望中國歷史,另一個則是觀察世界。前一個寫作方向促成了「中央帝國密碼」三部曲以及《汴京之圍》的完成,而抱著通過探索世界,以更加中允的態度了解自身發展的目的,郭建龍在非洲大陸完成兩次、前後歷時半年左右的深度行程後,寫就了《穿越非洲兩百年》。
  • 郭建龍新作《穿越非洲兩百年》:一部有溫度的現代非洲史
    由於特殊歷史文化原因,被殖民之前的非洲僅在北非地區有過統一政權國家,其餘國家的疆界和政權組織都是近一百餘年才形成的。  談起非洲混亂的起源,郭建龍坦言:「從殖民到獨立的嘗試這個過程中會有摩擦,只有在摩擦中人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雖然這看上去殘酷,卻是許多國家真實的命運。」
  • 郭建龍:血腥殘酷的奴隸貿易史|譯想沙龍No.2
    在歐洲人踏上非洲大地之前,非洲已經有了很發達的文明時期——除了眾所周知的埃及文明外,東北非的衣索比亞文明、北非的基督教文明、東非的斯瓦希裡文明、西非的黃金文明也都在歷史上閃耀光輝。直到歐洲殖民者的到來,掀開了為期數百年血腥又殘酷的奴隸貿易史。在人類近代史上,奴隸貿易寫下了最可恥、最卑劣的一頁。
  • 近代文明是歐洲人獨創嗎?
    大家都知道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15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進行海外探險、殖民,成為第一代殖民帝國,開啟了歐洲近代史。隨後,荷蘭、英國相繼崛起,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率先爆發工業革命,引領世界進入了新時代。
  • 被誤解的非洲:古代非洲社會的禮儀與禁忌,非洲文明真的野蠻嗎?
    在遷移過程中,他們一邊發展自己文明,一邊又將其他文明慢慢融入自己的系統中。非洲的古老王國與文化說到非洲的文明,就不得不提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曾經燦爛無比,不僅建造了堪稱世界七大奇蹟的埃及金字塔,其天文學也非常發達,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精確的曆法。
  • 孕育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環地中海地區,為何沒有統一的語言?
    在這片海域以及周邊的地區的土地上,誕生了很多輝煌的文明,例如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愛琴海文明;更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組織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起源。這個被戲稱為「腳盆」的土地上,不僅僅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更是古代許多輝煌的文明的演繹舞臺。
  • 瑪雅文明聞名世界,與四大文明古國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
    瑪雅文明聞名世界,與四大文明古國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特別是隨著近代旅遊業的不斷興起,有很多遊客也是紛紛前往所遺留下來的瑪雅文化遺址去旅行觀光動作之瑪雅文明,他們對於天體運行規律的精準計算以及現如今依然完整保存的瑪雅金字塔等眾多文明
  • 我是歷史作家郭建龍,關於古代中央帝國的政治演變模式,問我吧!
    我是歷史作家郭建龍
  • 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_新聞...
    ,第一次系統地闡釋了人類發展進步的力量源泉是文明交流互鑑的思想,這也是擁有五千年連續文明發展史的中國領導人首次發表關於人類文明發展觀的正式演講,這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明宣言」。兩千多年前,一條被後人稱為「絲綢之路」的商道從東方中國發端,向西、向南、向北縱橫馳騁、綿延萬裡,一直伸展到歐洲腹地和非洲紅海,開啟了東西方文明交融、碰撞、互榮共生的嶄新篇章。從此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舟楫相望,各國打破藩籬,互通有無,友好交往,書寫了人類歷史的輝煌。而發祥於這條絲綢之路上的亞洲各文明圈曾經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富有、最安全的軸心地帶。
  • 暴力交往下的文明融合:奴隸貿易的罪惡給非洲帶來的災難
    奴隸貿易中被販走的是以青壯年為主的非洲黑人,給非洲社會文明的發展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昭然若揭。世界上人是最可寶貴的,「人是創造文明的主體、也是文明繼承和創新的主體,沒有了人,傳統文明既無法繼承也無法創新」。奴隸貿易使非洲損失了成億的文明創造者和繼承者,這無疑是對黑人文明最致命的打擊和摧殘。
  • 法語非洲為何落後於英語非洲
    非洲大陸法語國家中,最拿的出手的兩座城市要算是西非塞內加爾的達喀爾和象牙海岸的阿比讓,但要比起東非說英語的肯亞的奈洛比和坦尚尼亞的三蘭港,還是有不小的距離。更不用說到英語陣營裡還有一個老大哥南非,約翰尼斯堡的現代化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歐洲而不像非洲,而開普敦一直是我心目中世界上最優雅美麗的城市之一。非洲法語國家和英語國家之間的差距肉眼可見。
  • 近代英美等國文明等級論溯源
    在後者收錄的《從近代編譯看西學東漸——一項以地理教科書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筆者曾對西方文明等級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做了比較系統的考察。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目光轉向西方,去追溯近代以來英美等國文明等級論的源頭。 讓我們先從19世紀英美等國的中學地理學教科書說起。
  • 在近代,德國工業為何能成為世界工業的標杆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德國的工業,人們都會伸出大拇指,因為德國的工業堪稱世界工業的標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剛剛完成統一的德國爆發出驚人的發展潛力,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內,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工業強國,其工業水平和工業實力可以說獨步全球、獨領風騷。德國能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很大程度上就是依仗其強大的工業。直到現在,德國的工業品仍然暢銷全球,德國的工業實力仍然世界名列前茅。連作為「世界工廠」的我們都以德國的工業4.0為榜樣,發出了向德國學習的號召。
  • 雙重標準:近代在中國的西方人為何頤指氣使
    近代西方入侵,傳統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依靠其先進的科技文明對世界其它次發達的地區進行全面地入侵。其實,就侵略國和被侵略國之間最實質的一個問題就是:對被侵略地區的全面控制,從而索取財富和資源。所以只要能夠達到實際的控制,那麼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就不一定直接佔領被侵略國家的領土。
  • 古代中國人口為何能佔世界三分之一?最後一個原因很重要
    文/寂寞的紅酒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人口數量多達14億,佔到了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事實上,這個奇蹟並非在今天上演,在古代中國人創造了比現在更讓人驚嘆的奇蹟。
  • 臺灣省資訊|臺灣澎湖海底發現古城,到底是遠古文明還是近代遺蹟?
    臺灣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臺灣澎湖海底發現古城,到底是遠古文明還是近代遺蹟?世界歷史源遠流長,遠古時期文明有很多未被人類發現。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是中國一重大考古發現,在海底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面積的紅色磚塊的城牆,科學家推測這是一座一萬年前的古城,還有人說這是有人故意丟在這裡的,對於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人們至今不知道它的來歷。這個海底的遠古文明疑似一座古城,專家推測是人工建築成的石牆,還有人推測這個古城在一萬年前就已形成。
  • 輝煌的人類近代文明的序幕由此開啟
    來源:數學真美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總是以數學成果的井噴式湧現為前奏。當現有的數學工具無法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也就意味著數學上新的瓶頸就要突破。人類從誕生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開始,隨著時代的變遷,所積壓的大量無法解決的難題越來越多。
  • 非洲往事丨非陸風雲(上)
    人類歷史和非洲大陸開了一個奇怪的玩笑:非洲在擁有著最悠久的歷史的同時,也是人們眼中尚開化不久的「黑暗大陸」。作為現代人類的發源地,非洲誕生過數個輝煌的古文明(古埃及,桑海,衣索比亞等);但歐亞中心史觀的人類在近代以前卻又對他所知甚少,黑非洲因氣候等原因留下的文明遺產也屈指可數,所以在歷史上只留下了蒼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