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標準:近代在中國的西方人為何頤指氣使

2020-12-25 讀史品生活

近代西方入侵,傳統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在與西方人不斷地交往中,傳統知識分子逐漸發現這些萬裡之外的西方入侵者,他們的目的不是要滅亡國家,佔據領土,而是想要亡中國人的「天下」,從現代的角度進行解釋,這裡所謂的「天下」其實就是傳統中國文化,他們最終的目的是從文化層面徹底徵服中國,改變這裡人們的思想習慣,從而永久控制這個國家。

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依靠其先進的科技文明對世界其它次發達的地區進行全面地入侵。其實,就侵略國和被侵略國之間最實質的一個問題就是:對被侵略地區的全面控制,從而索取財富和資源。所以只要能夠達到實際的控制,那麼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就不一定直接佔領被侵略國家的領土。

而近代西方對於中國的侵略採取的就是這樣一種不直接佔領領土的方式。我們經常講中國擁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現代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只不過是一種自大且沒有實際意義的自誇而已。但是實際上,這些特徵確實起到了近代清政府對於西方入侵的有效抵制,一般情況下,我們往往看到的是,清政府在與西方的交手中屢戰屢敗,然後籤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被人們多方批判。屢戰屢敗的確是事實,但是放眼於當時整個世界,面對率先崛起的西方資本主義強國,美洲、非洲、亞洲的印度等大致和中國同樣擁有廣闊領土的文明,很多都完全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從這一個角度看,清政府對於西方的抵抗是持續且有效的,最起碼屢敗而沒有滅亡,主權基本保持完整。

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在當時完全注意到了這一點,再加上當時覬覦中國的是一群豺狼虎豹,都想在中國分的一杯羹,這樣對於入侵者而言也是一種限制,即不容許一國對於中國獨佔。所以全面通過武力佔領中國的領土既不合理也不合算,於是他們通過籤訂不平等條約,以條約體系來達成對中國的間接控制,這樣既能夠避免中國人直接的反抗,同時又可以通過清政府從中國攫取利益。

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通過武力建立不平等條約,然後攫取經濟利益,再向中國滲透他們的文化,為更加長遠的經濟利益搭橋鋪路。西方人的這一手段非常高明,由於西方人不是直接的控制和入侵,所以在面對西方的外來文化時,隨著政治和經濟上的屈辱,中國新的知識分子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後來全面向西方學習,而傳統文化卻成為了這些新的知識分子眼中阻礙國家進步的障礙,開始主動而又猛烈地去除中國的傳統文化,實際上他們的行為卻正好成為西方打壓中國文化的工具而不自知。

這樣的文化和條約體系,使得西方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既游離在外,同時又具有無所不在的影響力,這一點到清末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尤其是當權的清政府。當清政府發現自己已經很難擺脫外來力量對於自己決策時的影響和幹預之時,在內部引起了極大的恐慌,19世紀末清政府利用義和團的力量打擊外人就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發生的。

但是這樣的一種行為模式,很容易讓人注意到西方在中國進行這樣一套條約體系的時候,他們很明顯對待中國使用了雙重標準,即他們和中國人以及中國政府打交道的時候,採用了和他們在西方時不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標準。即在自己國家謙遜有禮的人士,來到中國後卻頤指氣使,章太炎對於這樣一種現象觀察的非常清楚,他說:「西方這些創造自由平等於自己國家的人,卻是對其它國家實施最不平等自由的人。」這些西方人在於中國人和其它此等發達國家打交道的時候,都抱著一種非常深厚的文化優越心態,而中國人在他們眼裡是「劣等」民族,因此可以對他們持有不同的行事標準,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帝國主義心態。

這種心態在基督教傳教士身上也體現的非常明顯。他們來到中國標榜「傳教濟人」,「救世之婆心」,但是實際上中外衝突最為激烈的反而是民眾與這些傳教士之間,發生了大量的教案。他們常常借著自己國家建立的不平等條約和武力來壓制中國的官民,而這樣的舉動在中國普通民眾和世人看來,基督教完全是虛偽的,他們的行為和他們宣傳的「上帝之心」完全不符合。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傳教士都從心理上認可這種帝國主義心態,而且也的確有相當的一部分人來華秉持著自己的理念和信仰。他們持著一種驕傲的心態來「救」中國人,但是被同樣擁有優秀傳統的中國士人抵制,冷眼相對甚至是破壞的時候,他們的文化優越感使得他們無法接受這樣一種態度,因此他們支持動用武力教訓這些不接受上帝的「野蠻人」。

一些傳教士為自己的野蠻行徑提出理論辯護,他們認為中國人將西方人視作「蠻夷」是違背了基督教中「愛你的鄰居如你本人」這條戒律,西方人有義務說服他們走向符合上帝教誨的道路,但是說服不生效,就要強制。所以他們的邏輯就是因為中國人「違規」在先,因此他們就可以不按照規矩對待中國人。搞笑的是,中國士人早已擁有自己的文化認同和信仰,對於外來文化的不認可在西人眼裡就是違規,這又是怎樣的強盜邏輯。

而事實上,基督教愛鄰如己的準則成為了他們動用武力的基礎,這些傳教士走向了自己教義的對立面,近中國代學習西方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但是基督教文化卻始終難以在中國發揮廣泛影響,或許這一文化因素至關重要。

撰稿/素白【讀史品生活】

相關焦點

  • 西方的「雙重標準」:根源與根治
    西方在國際輿論上奉行的「雙重標準」導致國際規則不斷遭受破壞,西方在外交實踐上的「雙重標準」以美國盟友—非美國盟友分野,常常打著「國際社會」的旗號幹涉他國內政,策劃和實施顏色革命,造成國際局勢動蕩不已,尤其在特別推崇公平正義的中東地區。
  • 辛識平:西方的「雙重標準」只會害人害己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西方的「雙重標準」只會害人害己  辛識平  最近,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發生騷亂,英國倫敦也出現示威者阻塞道路、圍堵重要公共設施等情況。  從這樣的鮮明對比中,西方一些政客的「神邏輯」暴露無遺。西方城市發生騷亂,就是挑戰社會秩序的違法事件;而當中國香港發生暴力違法活動,就會被別有用心地描繪成「美麗的風景線」。在執法問題上,西方國家警察對待示威活動毫不手軟、手段強硬;而到了中國香港,正當而文明的警方執法卻被抹黑為「暴力鎮壓」。這種赤裸裸的「雙重標準」,何其諷刺!  有一種霸道叫「雙重標準」。
  • 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鐘聲)
    原標題: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鐘聲)——評所謂「中國應受譴責論」世上總有一些自大膨脹成癮的人,他們不照鏡子,卻熱衷於用教師爺口氣,對別國指手畫腳,口沫橫飛。說什麼中國反對現有國際秩序、壓制言論和宗教自由、不斷強化軍事力量、推行擴張主義云云,既無事例實證,也無邏輯根據,完全是一副潑髒水、扣帽子、打棍子的潑皮無賴腔調。一些國際有識之士仗義執言,「這封信的內容不像中國,倒像是美國一些人的自畫像」。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不惜摧毀二戰後各國普遍接受的規則體系,以一己之私搞亂世界?究竟是誰在國際關係領域玩弄人權政治,奉行雙重標準,頻頻借人權問題幹涉別國內政?
  • 賀衛方:近代中國被西方欺負因中國先欺負人
    賀衛方:中國在近代沒有平等地對待西方  我認為,西方對中國近代以來的欺凌,是中國欺負西方人的結果。中國在近代和西方人交往過程中,從來沒有平等地對待西方。  西方人想要商務談判,中國根本不派像樣的人去談。為什麼西方人到了中國見皇帝必須三拜九叩?這不是欺負人?西方人見教皇才雙腿跪地,見自己國家的君主最多單膝跪地。
  • 疫情數字不斷刷新,馬克龍的一席話,揭穿了西方對華雙重標準嘴臉
    想不到這一番話竟是從法國總統口中說出,而此前西方國家卻將我國防疫限制措施視為對人身自由的幹預。不得不說,西方國家對華雙重標準的嘴臉在這一刻顯露無疑。或許在西方看來,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然而最終的防疫結果不會騙人,中國早已擺脫疫情的困擾,經濟開始全面復甦,甚至實現了由負轉正的突破,預計全年增長率可達到2.1%。
  • 中國學者連珠質問西方雙重標準:新疆百姓繼續恐懼才是「保障人權」?
    當地時間2日下午,由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喀麥隆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和中國人權研究會主辦,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承辦的「反恐、去極端化與人權保障」國際研討會在日內瓦萬國宮舉行,來自中國、喀麥隆、斯裡蘭卡、塞爾維亞等國家的十多名學者就這些問題展開探討。該研討會去年9月首次在烏魯木齊舉辦,今年「移師海外」受到各方關注。多國學者揭批西方在反恐議題上的「雙重標準」令身在現場的《環球時報》記者印象深刻。
  • 西方「雙重標準」根源:要麼和我們一樣,否則就是在反對我們
    「要麼你和我們一樣,否則你就是在反對我們」——西方「雙重標準」根源馬克思說過,「當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應當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西方「雙重標準」造成的國際政治悲劇,折射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性和掠奪性,暴露了西方文化的虛偽、自私和自以為是。西方固有的思維是「要麼你和我們一樣,否則你就是在反對我們」。
  • 宋魯鄭:凡事遇到中國,西方就搞雙重標準
    宋魯鄭:凡事遇到中國,西方就搞雙重標準 2014年12月18日,筆者應邀在山東師範學院與山東藝術學院演講《從海外看中國制度演變及其優勢》。在山藝,「意外」就歷史與現實問題撞出激烈火花,提問和回答均激起片片掌聲。這樣的一幕過去僅在清華大學與南開大學上演過。其實這意外也是意料之中。
  • 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評所謂「中國應受譴責論」
    究竟是誰在國際關係領域玩弄人權政治,奉行雙重標準,頻頻借人權問題幹涉別國內政?究竟是誰熱衷於炫耀武力,刻意惡化國際安全環境、推動地區軍事化?中國的國際形象,不是由美國一小撮所謂對華鷹派人士當評委、下裁定的,國際社會對此自有公論。
  • 澳媒:為何全世界對華使用雙重標準 中國人有權不平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8月17日文章,原題:指責中國破壞世界經濟荒謬可笑中國一直被譴責擾亂鄰國邊境,這是正確的,但指責它破壞世界經濟的新一輪問責風暴卻荒謬可笑。當北京11日允許人民幣貶值1.9%時,世界市場下跌,而美國政治人士憤怒不已。
  • 孔子學院免費教漢語,為何很多西方國家卻「不歡迎」呢?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免費教漢語,但是為何很多西方國家卻「不歡迎」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 尤其是西方國家,很多甚至限制和清理孔子學院,對孔子學院甚至是敵視的態度……為此很多人可能會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免費教漢語,西方為何還不「歡迎」呢?
  • 中國已經崛起,為何西方國家仍舊排斥中國?
    如果比拼歷史,那麼擁有五千年文明,建立過無數強大帝國,創造過燦爛輝煌文化且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中國,定會讓世界各國望洋興嘆,欲追不能!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一目了然的;也同樣不是靠吃老本,拼祖宗就能讓自己的小日子活得有滋有味,贏得別人的認同的。自從中國在近代以來逐漸落後於世界,長期佔據世界一極的中華帝國就逐漸走向崩潰。
  • 如果清朝是漢族人建立的,那麼中國還會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嗎?
    中國在近代的落後,跟清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沒任何關係。就算是漢族建立的清朝,中國在近代照樣落後於西方。 因為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是社會發展模式上的落後,換言之,甭管是哪個民族當政,哪個朝代當政,只要發展模式不變,落後那就是必然的。
  • 心理諮詢中為何要避免雙重關係&中國心理諮詢師如何看待「雙重關係」
    欲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價值觀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可從該文化於對生命看法著手,以下分述東、西方文化兩者對於生命的看法,進而探討如此價值觀對「關係」的看法為何:2.西方文化團體格局對關係的應對西方文化多數人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的概念裡,主張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因此,孩子跟父母是獨立的個體,而個體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脫離父母親的依附而獨立。
  • 為何中國的上層社會喜歡崇拜西方文化,卻看不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為何中國的上層社會喜歡崇拜西方文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商業、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新政要,他們是社會的精英。近代以來,西方走上了工業革命的道路,而中國則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越來越貧窮落後,西方越來越發達和先進。在近代的100年裡,經濟的落後也使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這種不自信代代相傳,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
  • 中國科技近代為何落後於西方?歐洲人有「第三隻眼」,從此開了掛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在史學研究領域有一個著名的難題,叫做「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從20世紀的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他發現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遙遙領先於同一時期的歐洲,於是,就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呢?
  • 諷刺澳軍暴行漫畫令一些西方國家惱羞成怒 暴露其雙重標準
    諷刺澳軍暴行的漫畫令一些西方國家惱羞成怒 暴露其不加掩飾的虛偽和雙重標準  抹不去的戰爭罪行  11月19日,澳大利亞軍方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證實,多名澳大利亞軍人涉嫌在駐阿富汗期間濫殺平民。喀布爾政府工作人員穆斯塔法說:「中國政府能夠譴責這一行為是很好的事情,其他國家也應該譴責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境內犯下的醜惡行徑。殺害了39人是他們的說法,在我們看來,他們已經殺害了數百阿富汗人,在阿富汗境內犯下了大罪。」阿富汗政治分析師汗·穆罕默德·達尼什朱表示,澳政府要求中國道歉的行為十分可笑。澳方應做的是就本國士兵的戰爭罪行向阿富汗人民真誠道歉。
  • 孔子學院免費教漢語,為何西方國家「不歡迎」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免費教漢語,但是為何很多西方國家卻「不歡迎」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我們知道,在全球化下,世界的聯繫那是日益密切,所以世界的語言也是全世界傳播。尤其是熱門國家,如英國、美國、法國等,其語言在國外非常受歡迎,所以這些國家都有大量的機構和老師。分布在世界教授自己國家的語言,而這些教授行為都是收費的。
  • 東芝洗衣機召迴繞道中國市場 消費者不滿雙重標準
    在重慶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的宋先生四年前購買過一臺東芝Satellite T系列筆記本電腦,他說:「與這款同系列的電腦因為存在過熱隱患在歐美市場都被宣布召回,而在國內就僅僅讓我們升級相關軟體,為什麼同樣的產品在中國就沒有問題,東芝方面也不和消費者進行解釋,明顯是區別對待,實在讓人失望。」    另一位東芝液晶電視的用戶吳女士對於東芝「雙重標準」的做法更是憤慨。
  • 科普|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下)
    一起跟著「掌上地圖館」欄目去逛一逛「神秘的」中國地圖文化館吧!(為何神秘,因為目前只接待團體預約,暫不對個人開放噢)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下)地理大發現為地圖製圖學家提供的資料和數據,被迅速吸收和反映在地圖集和地球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