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雙重標準」根源:要麼和我們一樣,否則就是在反對我們

2021-01-07 北京日報客戶端

「要麼你和我們一樣,否則你就是在反對我們」——西方「雙重標準」根源

馬克思說過,「當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應當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西方「雙重標準」造成的國際政治悲劇,折射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性和掠奪性,暴露了西方文化的虛偽、自私和自以為是。

西方固有的思維是「要麼你和我們一樣,否則你就是在反對我們」。這種二元對立思維在歐洲表現為對內推崇多樣性,對外推廣普世性的雙重標準;在美國表現為對內民主、對外專制的分離。西方人將世界分成支離破碎的部分,而非整體,並養成徵服對立面的傳統,對不能徵服的對象則妖魔化之,並公然賦予這種徵服以道德的涵義。「中國威脅論」「妖魔中國論」,即源於此。

美國的雙重標準:皈依-未皈依

「在美國,任何一種見解,任何一種習慣,任何一項法律,而且我敢說任何一個事件,都不難從這個國家的起源當中找到解釋。」美國的「雙重標準」源於其立國、西進運動時形成的「天定命運」,廣義指美國人民命中注定是建立樣板社會的「上帝的選民」,狹義指19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美國擴張主義者宣揚的美國領土不斷擴張是天命註定的思想。後一含義最初指對德克薩斯州的兼併,但不久又用於美國與英國對俄勒岡州的爭端,用於因墨西哥戰爭和美西戰爭而產生的領土兼併意圖。該名詞首先由奧沙立文1845年7月在紐約《民主評論》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同時還有美國進入霸權階段後不斷強化的「美國例外論」,是指那些把美國和其他國家區別開來的顯著特徵。它們包括美國擁有一套特殊的政治及社會價值、它獨特的歷史軌跡、諸制憲結構的特異性,以及它們影響決策的方式。美國政治學家李普塞特在《美國例外論》一書中指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建立在「信念」上的國家,這包括自由、平等、個人主義、平民主義和市場經濟等一整套美國價值觀。因此,「成為一個美國人」不是出生的問題,而是對理念的承諾。

美國塑造自己的神話可追溯到17世紀初歐洲第一批清教移民來到北美荒原的那一刻。典型的是美國牧師約翰·溫斯羅普的話:「我們將成為山巔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光都在注視著我們;因此,如果我們在實現這一事業的過程中辜負了我們的上帝,致使上帝不再像今天這樣幫助我們,那麼,我們終將只給人們留下一個故事並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在這種宗教「非黑即白」「替天行道」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在外交政策上美國的「例外主義」不但是一個神話,而且是一個危險的神話,因為它建立在四個不正確的論題上:一是美國政府在道德上和政治上優於其他政府;二是美國對世界和平及繁榮是不可缺少的;三是為了美國國家利益,其他國家須配合美國政策;四是如果有任何國家拒絕配合,美國在道德上有權去經濟制裁和武力幹涉。

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揭示,因為「美國人不喜歡權力政治,所以在公開場合他們常常以自由主義的口吻談論美國的外交政策。政策精英的言辭也塗上了濃重的樂觀主義和道德主義色彩。美國學術界特別擅長提升思想市場中的自由主義成分。然而關起門來,籌劃國家安全政策的精英們卻滿口權力語言,而並非任何法則;在國際體系中,美國也在按現實主義邏輯行事。實質上,他們的公開言論與美國外交政策的具體操作之間存在明顯的鴻溝」。

歐洲的雙重標準:殖民-未殖民

法國學者埃德加·莫蘭指出,「如果人們以為揭開了蒙在歐洲真正本源屬性上的面紗,那其實同時也會遮蔽相反的也屬於歐洲的特性」,「如果說歐洲是法律的歐洲,那它也是強權的歐洲。如果說它是一個民主的歐洲,那它也是壓迫的歐洲。如果說它是風尚精神的歐洲,那它也是追逐物質的歐洲……」

筆者在《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一書中指出,歐洲文明的多樣性給歐洲帶來無窮創造力的同時,也給其「雙重標準」埋下伏筆。開放而不包容、對內多元與對外普世的雙重標準、進取與破壞相伴生,是海洋文明的三大「原罪」,亦為歐洲「雙重標準」的緣由。

開放而不包容,源於海洋文明二元論思維。一方面,海洋文明從經濟、人口、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開放,不斷從「異質文化」汲取營養;另一方面,海洋文明不斷製造「異質文明」的假說,通過徵服、擴張乃至殖民,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美國海上霸權,繼承了歐洲海上文明擴張的衣缽,將海洋文明張揚的個性發揮到極致。

對內多元與對外普世的「雙重標準」,源於海洋文明的島嶼基因。宙斯化身為公牛把歐羅巴擄走的傳說,為該基因披上了神話的色彩。此海洋文明的多樣性是對歐羅巴大陸說的,其餘大陸都應被普世海水淹沒。高於海平面的是「我的」文化,其由競爭形成,多元一體,並通過海洋傳播至全球,讓「他者」皈依而成為「普世價值」。海洋文明的活力就在於文化的多元性,而「普世價值」為文明擴張披上合法性外衣。

進取與破壞相伴生,源於海洋文明的宗教倫理。海洋文明對自然、對他者的控制欲,既帶來了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也帶來了對自然和其他文明的破壞。徵服海洋,而非敬畏自然,一方面培養和激發了人的創新和進取精神,另一方面也遭到了自然界的懲罰。

梁鶴年先生在《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一書中指出,要了解西方文明就得了解西方人對生命和生活的看法。歸納起來只有兩條:生命的意識可從猶太和基督的教義去了解;生活的素質可從希臘和羅馬的文明去了解。猶太之神的權威和基督之神的慈愛使西方人有了超越個人價值的生命意義。希臘的理性和羅馬的秩序為西方人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苦與樂立下標準。

西方的治理觀,本質上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張揚,反映了其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是所謂發展政治或現代化政治的一種變體,是民主話語的意識形態化。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良好的治理就意味著發達民主制度的建立。按照其邏輯,世界不同區域的問題根源就在於所謂「專制國家」,甚至是一些「流氓國家」和「失敗國家」,而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改變這些國家的政治制度,傳播新自由主義的「福音」。這是國際政治中西方「雙重標準」的來源,造成了世界亂象叢生。殊不知,世界的問題主要不在於其他國家的無能,而在於某些大國的自私自利和自以為是。

如何界定「自己」與「他人」是催生「普世主義」的核心問題,是理解「普世價值」的關鍵。「普世觀念」發軔於基督教擴張時期。基督教本來是猶太人的宗教,基督耶穌也被稱為「以色列的救主」。在基督教傳播初期,種族的界限成為它向外傳播和擴張的一個重要障礙。根據《馬太福音》所述,耶穌基督由上帝所遣,來以色列拯救迷失的羔羊。一些居住在猶太地區的非猶太人希望皈依基督,是否接受非猶太人受洗在猶太人中間引起了極大爭論。與此同時,一些出生在賽普勒斯和昔蘭尼的猶太人用希臘語在安提克傳教,取得了很大成功,他們把耶穌基督稱為「主,耶穌」而非「以色列的救主」,從而為非猶太人的皈依打開方便之門。正是由於這些「去猶太化」的努力,基督教得以在地域廣闊、民族眾多的羅馬帝國內部廣泛傳播開來。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

來源 北京日報|作者 王義桅

編輯:謝永利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西方的「雙重標準」:根源與根治
    【摘要】西方在國際政治中一直推行「雙重標準」,一意孤行、自以為是,導致西方信譽和影響力不斷衰落。西方在國際輿論上奉行的「雙重標準」導致國際規則不斷遭受破壞,西方在外交實踐上的「雙重標準」以美國盟友—非美國盟友分野,常常打著「國際社會」的旗號幹涉他國內政,策劃和實施顏色革命,造成國際局勢動蕩不已,尤其在特別推崇公平正義的中東地區。
  • 洞察|王義桅:美國的「雙重標準」源於這個「天定命運」
    西方「雙重標準」造成的國際政治悲劇,折射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性和掠奪性,暴露了西方文化的虛偽、自私和自以為是。西方固有的思維是「要麼你和我們一樣,否則你就是在反對我們」。這種二元對立思維在歐洲表現為對內推崇多樣性,對外推廣普世性的雙重標準;在美國表現為對內民主、對外專制的分離。
  • 辛識平:西方的「雙重標準」只會害人害己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西方的「雙重標準」只會害人害己  辛識平  最近,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發生騷亂,英國倫敦也出現示威者阻塞道路、圍堵重要公共設施等情況。此前力挺香港暴力違法活動的一些英美政客和媒體,此刻來了一次集體「變臉」——或是保持低調乃至沉默,或是譴責暴力、呼籲政府執法。  從這樣的鮮明對比中,西方一些政客的「神邏輯」暴露無遺。西方城市發生騷亂,就是挑戰社會秩序的違法事件;而當中國香港發生暴力違法活動,就會被別有用心地描繪成「美麗的風景線」。
  • 外媒對待俄羅斯恐襲的態度,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雙重標準
    然而,在這場令人痛心的恐襲面前,部分西方媒體卻再次使用雙重標準進行報導,各種「陰謀論」迅速蔓延開來。美國《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第一時間援引了美聯社的報導,標題為《俄羅斯聖彼得堡地鐵爆炸,致10死50傷》,但卻配了一張3月26日莫斯科「反腐敗」抗議遊行的照片。
  • 中國學者連珠質問西方雙重標準:新疆百姓繼續恐懼才是「保障人權」?
    「人權的概念被濫用了」《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雙重標準」是各國嘉賓在本次研討會上提到最多的一個詞語,這反映出在反恐和去極端化議題上,除了中國以外還有相當多的國家遭受過西方不公正的指責。科倫伯格就表示,斯裡蘭卡的反恐行動曾受到西方輿論的攻擊。
  • 雙重標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的9個醜陋的雙重標準
    對於很多人來講,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不但窮富差距很大,同時雙重標準也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我們,其實對於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但如果說具體是什麼意思,也許又說不上來,準確的來講,雙重標準就是一種歧視,多數是隱性的行為,即便不明顯,它也充斥著太多的不公平,幾乎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受到過這樣的傷害
  • 何亮亮:西方國家對埃敘兩國大選持雙重標準
    鳳凰衛視6月4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埃及和敘利亞,這兩個國家在上世紀的50年代,曾經組成一個共同的國家叫做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也簡稱阿聯,我想上了年紀的觀眾朋友可能還記得,這兩個國家幾乎又在同時舉行了民選的總統,但是他們在這個西方輿論當中所得到的反應,評論卻是大相庭徑的。
  • 怎樣區分「雙重標準的人」?
    「雙重標準的人,自私也就罷了,關鍵是邏輯還很混亂,所以溝通起來就像對牛彈琴」 典型的例子: 發音不標準就不要說了,好吧,一聽就是chinglish,外國人根本不這樣說,不會說就不要說!!! 「外國人會說一點中文」 雙標會說:天哪,他竟然會說中文,他竟然會說「ni hao 」好棒,好迷人啊!!!
  • 宋魯鄭:凡事遇到中國,西方就搞雙重標準
    宋魯鄭:凡事遇到中國,西方就搞雙重標準 2014年12月18日,筆者應邀在山東師範學院與山東藝術學院演講《從海外看中國制度演變及其優勢》。在山藝,「意外」就歷史與現實問題撞出激烈火花,提問和回答均激起片片掌聲。這樣的一幕過去僅在清華大學與南開大學上演過。其實這意外也是意料之中。
  • 駐港公署:個別西方政客惡毒攻擊香港國安法,是典型雙重標準
    據外交部駐港公署網站1月10日消息,針對個別美西方政客發表所謂聯合聲明,就香港警方依法拘捕一小撮反中亂港分子說三道四,公然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污衊抹黑香港國安法,赤裸裸幹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 雙重標準:近代在中國的西方人為何頤指氣使
    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依靠其先進的科技文明對世界其它次發達的地區進行全面地入侵。其實,就侵略國和被侵略國之間最實質的一個問題就是:對被侵略地區的全面控制,從而索取財富和資源。所以只要能夠達到實際的控制,那麼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就不一定直接佔領被侵略國家的領土。
  • 疫情數字不斷刷新,馬克龍的一席話,揭穿了西方對華雙重標準嘴臉
    想不到這一番話竟是從法國總統口中說出,而此前西方國家卻將我國防疫限制措施視為對人身自由的幹預。不得不說,西方國家對華雙重標準的嘴臉在這一刻顯露無疑。或許在西方看來,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然而最終的防疫結果不會騙人,中國早已擺脫疫情的困擾,經濟開始全面復甦,甚至實現了由負轉正的突破,預計全年增長率可達到2.1%。
  • 博士生的悲哀:就這樣,西方經濟學宰制了我們
    用「經濟學」的稱謂來取代「西方經濟學」這個稱謂,其真實目的,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他們所定義的「現代經濟學」或「當代經濟學」中完全排擠出去,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高校經濟學的教育方向和研究方向,實現中國理論經濟學教育和研究的「國際化」,與「國際公認」的「現代經濟學」即現代西方經濟學「全面接軌」。而接軌的實質,就是要讓我國理論經濟學全面西化、全面美國化。
  • 諷刺澳軍暴行漫畫令一些西方國家惱羞成怒 暴露其雙重標準
    諷刺澳軍暴行的漫畫令一些西方國家惱羞成怒 暴露其不加掩飾的虛偽和雙重標準  抹不去的戰爭罪行  11月19日,澳大利亞軍方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證實,多名澳大利亞軍人涉嫌在駐阿富汗期間濫殺平民。  《阿富汗時報》12月1日發表社論稱,「飽受苦難的阿富汗人民對於中國譴責(外國軍隊)在阿富汗境內的非法殺戮行徑表示歡迎,我們也歡迎其他國家支持將殺害無辜阿富汗人的兇手繩之以法的正義立場。」這篇社論呼籲其他國家同中國一樣,密切關注近20年來外國軍隊在阿富汗犯下的戰爭罪行問題。
  • 我們為什麼要反對抄襲?
    這裡就不把這個無聊的過程演繹一遍了,我直接說結論——大多數人反對抄襲是因為它違背了「過程正義」原則。所謂「過程正義」源自於西方近代法律哲學思想史上逐漸誕生的Procedural Justice概念,翻譯過來就是「程序正義」。因為在我們的語境中「程序正義」這個詞有點拗口,所以大家平時更多地用「過程正義」與「結果正義」來直觀地表述觀點。
  • 陸茸:博士生的悲哀:就這樣,西方經濟學宰制了我們
    用「經濟學」的稱謂來取代「西方經濟學」這個稱謂,其真實目的,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他們所定義的「現代經濟學」或「當代經濟學」中完全排擠出去,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高校經濟學的教育方向和研究方向,實現中國理論經濟學教育和研究的「國際化」,與「國際公認」的「現代經濟學」即現代西方經濟學「全面接軌」。而接軌的實質,就是要讓我國理論經濟學全面西化、全面美國化。
  • 鄭若麟:法律、自由與雙重標準
    然而問題恰恰在於,我們的駐外記者真實地反映了駐在國現狀嗎?答案不甚樂觀。比如年底年初法國最重要且對歷史影響最大一則新聞,無疑是幽默笑星迪厄多內與內政部長瓦爾斯圍繞「禁演」而展開的「政治決鬥」……然而這樣一則重大新聞在中國媒體上卻基本不存在。當我們更關注奧朗德總統的「緋聞」而非這類錯綜複雜、涉及言論自由與法治社會、藝術創作自由與種族主義鬥爭等嚴肅問題時,我們對法國的誤解、誤判和誤導就是難以避免的。
  • ...新形勢下的恐怖主義」國際研討會舉行 趙立堅:要反對「雙重標準」
    本文轉自【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Q「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2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我們注意到,昨天,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辦「共同應對新形勢下的恐怖主義」國際研討會,來自12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反恐研究機構負責人和學者與會。
  • 以「雙重標準」為傲是危險信號
    在德州農工大學演講時,他回答一位學生關於美國外交政策方面的提問,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放出此言,蓬佩奧沒有絲毫面露難色,反而很有些自鳴得意。這番實話實說,可謂把美國公然搞「雙重標準」的國際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 2020給我們上了一課|英語課:雙重標準
    世界的千奇百怪、千變萬化,主動、被動地在這一年影響著你的家、家人、單位、朋友同事…… 而我們也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開了眼,長了見識,像學生一樣,學習、汲取和形成著共同的認知。